2023-07-23 12:19:06 条浏览
在美国,儿童看的叫卡通,动画是包含卡通和动漫的,当然,房产宣传效果动画也包含在内,当然还包括电影特效。
当然,彩虹小马是儿童动画定位,但成年宅男很喜欢看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的动画一开始就是为小孩子准备的动画片,对其80后来说他们童年还基本没有什么动画作品,而反观国外是有深厚的动漫发展史的,比如日本起码有三四代人都看过动漫,而且动漫也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深远,比如日本还有国民的海贼王日。
其实动画作为一个娱乐形式的产品,偏低龄化是比较世界化的看法,而提到动漫因为会设计一些里番、深夜动画,所以有很多少儿不适宜的内容。
然而,动画作为传播媒介,在最开始的时候跟电影系出同源。无论是西方的魔术灯还是中国的皮影戏,大体上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类对于“动态故事”的追求,公认的第一部动画《幽默面孔滑稽表演》才由布来克顿制作并宣告问世(1906),从此直到60年代,动画才渐渐被人们定格成“小孩子看的东西”。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
经历了文革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主要原因就不细说了,因为资本占了很多因素,所以为了差异化竞争,动画这类讲述故事而且成本又高的作品很难发展,不得不去争夺电影没有涉及到的一些市场,比如迪斯尼什么的。
日本动画的崛起,和日本的社会环境有一些关系,特别是EVA那种描写了社会现实的动漫,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而之后很多日本动漫的作品,比如《灼眼的夏娜》等等都有反应社会现实的因素,一直到现在的《声之形》,他们的作品都是和社会接轨揭示现象的,所以并不只是给小孩看的。
这个问题主要是原因是“动漫”这个词,动漫最开始是动画和漫画的简称。以前的动画偏向幼稚,老年人基本上认为动画=幼稚而年轻人从小就受到这种认识。后来动漫一词出现,人们就变了愿意用动漫这词了毕竟看起来比动画更高大上了,而媒体也开始泛用动漫这个词,在网站上打开动漫就会出现很多日本动画,久而久之大多数迟接触动漫的人就有了幼儿儿童向的动画就是动画而青年成年向的就叫动漫。
这个东西首先是国内才有的概念。在国外的时候,这种东西是有分级的而且分级分级的非常明确的,就像我们现在比较熟知的就是深夜党深夜党的意思就是孩子们睡觉了,然后这个动画是给大人看的,这些节目是不太适合孩子的发育的,有些就是思想上有些暴力也好,有些稍微有点偏色情也好,都是会在深夜档播放的,因此说这种东西其实,并不是说在全世界范畴里,他都是给低龄孩子看的,而只有中国在这方面是个低龄孩子唱的,因为在上世纪的时候,中国美中国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他在制作的时候偏向于儿童方面,其实据说在那个时候也有偏向于稍微大一点儿的人的那个动画作品出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被推广起来,只有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片子,得以被推广,然而在他所面临的那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小蝌蚪找妈妈,然后大耳朵图图等等的作品,都是你的面相与低龄的作品,这让我们不得不就是在内心有一种观念,就是这东西是给孩子看的,耳钉非常人去砍的,儿童不要有别的原因上来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在21世纪初的时候,其实还有更多的是解决一种生活上的问题,从经济上的角度来说不会投太多的钱,而在十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之后,我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有钱去投在了这种娱乐性发展上,连这种娱乐专业才得有市场去生存,因为它才刚刚起步,虽然现在我们离的时候过的只有不到十年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发展态势已经非常之强了,我们不难看出向美国日本等等这方面分级制度等等的比较严明,而且,他的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他们都是一种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国民消费水平。都差不了非常多,至少是说不会像中国这么大的因此他们在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大发展的时候,例如大护法等等的电影上映的时候被明显的明确的写出了要求年龄段的年龄段的限制。这就说明其实是一种国民意识开放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我们开始有了年龄分层,对这个概念,也就是说逐渐的我们这种动画是给低龄的孩子们看的,这个人的想法会渐渐的被改变,也会偏向于全年龄段,这样就只等时间把他改变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2
小孩看的啊,那,你让说这话的人来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人类补全计划吧,我不是很懂
因为总有很多人是小时候看过了就以为那个时候的东西就是那个时候的。虽然这么说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当年早期,动画这个概念就是动画片,在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带着这么个概念,他们后来接触到了和小时候的作品不一样的新动画。然而此时他们也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动画,只不过是面对着不同人的动画。他们并没办法根据具体东西来区分他的性质,只知道按照他本身固有属性(比如动画这么一个形式)来判断,到底是给大人还是给小孩子来看的。所以在我们流行使用『动漫』这个词的前提下他们就开始各种使用这个词来区分称呼。
你单纯说这种用法我是不支持的,因为动画和动漫只是单纯的不同的叫法。虽然动漫本身是动画和漫画的总称,但是在现今的语境下,动漫已经自动等于日本动画片。这个词在前几年被各种滥用,13年14年左右达到高峰。随后跟风的人群们很快就不继续用这个词,在1516年的时候开始用『二次元』这个词。现在『二刺缘』和『冻鳗』这两个充满讽刺意义的词就是为了讽刺现在人们滥用这些称呼。
所以你与其说这些人瞎认识,不如说是国内这一块市场在初级阶段没有统一标准,人们想叫啥就是叫啥。
稍微给一点理解,再给市场一点时间。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相信大部分人首先会想要说的就是:一批不懂‘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的人,凭着自己半懂不懂的知识然后胡乱定义新的词语,是‘二刺螈’们的愚蠢行为。
当然,从事情的经过来看,确实是这么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是,有时候我们却也不能简单地就把它归结成某些人的错误或者愚蠢,因为那样并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你还不知道究竟谁是始作俑者的时候。这就像我们常常会把‘既来之则安之’解释为自己到一个地方就应该安心习惯那个地方一样,本质上这错的一塌糊涂,但由于长时间以来广大人民群众都一直这么用,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东西,这时候也只能任由其这样了,最多能做的,也不过就是,把事情搞清楚而已。
要知道,把动漫和动画区分开来,或许也有可能是一种无奈。
在国内,由于‘动画’一直以来代表的都是低幼向的动画片,英文上也更偏向于cartoon,对大部分不懂的,特别是从来没有怎么接触过新式动漫的人来说,动画就是这种片子。在很多人解释,特别是给长辈解释的时候,‘动画不只是卡通,卡通是怎样怎样的形式,其表现主要是怎样怎样,而动画中又分为什么什么类型和什么什么类型,新动画是怎样的,代表作是什么,它们和你们一直以来知道的老动画的区别在于……’你看,要是用一个‘动画’去解释其内涵中有的两种含义,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而那些长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有限,你这样去解释,他们直接就懵了,搞到最后反而特别麻烦。于是,直接告诉他们,这个是‘动漫’那个是‘动画’,动漫是给大人看的,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不一样。好,或许不懂的人就简单理解了。而不懂的这么一听,之后就按这个逻辑往外宣传和传播,慢慢的,很多人就以为这是正确的说法了。
这种可能性很大吧?
所以,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解释,但阴差阳错得刚好填补了一个缺失的环节,毕竟,中文里并没有把动画分那么细,不像英文那样,还有‘cartoon’和‘comic’的区别,所以,就变成了‘动漫’和‘动画’的区分了。
文:编导
最近几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们对动漫与动画总是有着分歧。许多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而动漫则是给成熟的人看的。许多年轻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家长在你们看动漫时会说“这么大了还看动画片啊”之类的话,而我们却会说“这是动漫不是动画片”这样的话,这说明了三个个问题。其一,我们把认为适合动漫的人群比适合动画的人群年龄高。其二,我们对动漫与动画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其三,动画的概念其实并不同于我们老是说的动画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画与动漫的概念与范围。简单来说动画是一种艺术,而动画片就是在动画艺术下的产物,而我们所说的动漫其实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从很多动画与动漫作品上我们就能发现动画与动漫的不同,我们来看《龙猫》与《名侦探柯南》,前者被称之为动画电影,而后者被称之为动漫,最大的区别就是《名侦探柯南》是有漫画的。
在中国,中国动画曾经有过很好的发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继续下去,中间有所间断,因此人们对于动漫、动画、动画片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而在近年来的中国,中国动画十分过于低龄化,《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都是面向低龄群众的,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其实不然,日本动画与美国动画在世界上都负有盛名。因此,这种看法是中国国情导致的。
中国动画最初并不是单独面向儿童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动画出现于1922年,在1922年,万籁鸣制作出第一份卡通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随后就有了动画短剧狗請客。上海烟草公司也生产出一个动画过年。这些都是最初比较有名的动画短剧。1941年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0-1980年代产生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在1950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联合其他部门一同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万氏兄弟,中央美术学院,苏州艺术学院和很多有名的艺术家都在制片厂第一次聚集。1961年《大闹天空》上集,该片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这部电影明显不仅仅面向儿童。
80年代中期起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国家动画的冲击下急剧衰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80年代制作219部动画电影。1979年的《哪吒闹海》,标志第一部新生时期的动画片。雪孩子(1980)、崂山道士(1981)、鹿铃(1982)和天书奇谈(1983)。期间还有动画片三个和尚(1980)和山水情(1988)等。
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发展出自有的风格,包括水墨动画、皮影動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等,极具民族特色,此时期的作品一般称为美术片,想象奇瑰,艺术成分高,出现很多精品。《葫芦兄弟》之后美术片没落了,它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出品的剪纸系列动画片作品。
90年代,国家的对动画制定的标准主要针对儿童,必须有教育意义,血腥暴力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动画中说教直白浅显,记得《西游记》里面孙虚心认错,额,这猴头转性了,大抵如此。
60、70年代动画也是政治手段之一,主人公多是少年。动画作品有1973年的小号手,名叫“小勇”的小男孩成为了一位红卫兵。同一年出品的还有小八路,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对大日本帝国陆军进行报复的男孩。还有东海小哨兵,故事讲述一个名叫小红的小女孩偷偷跟随三名台湾特务,最终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敌人的故事。也许那时候潜移默化之下,造成动画只能面向儿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