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 11:59:07 条浏览
大家认为日本人冷漠,其实是大家对日本人了解不够深入才会得到的错觉。因为日本人的冷漠,主要是出于对秩序的遵守。他们习惯性的和人保持距离,这么做其实都是因为内心比较敏感纤细。而这,也造就了日本人普遍的状态:虽然内心温柔单纯,但生怕伤害到别人,就不得不下意识和他人保持距离。
所以日本人绝对不是真的冷漠。他们里有很多人都在意识到了这个社会状态后,用最大限度的努力保持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体恤,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周围人们的关系和自己所珍惜的氛围。因此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日本人根本就不可能是我们印象里所谓的冷漠,而是习惯了为人着想。
说到情感细腻,近期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数《月色真美》。这部动画就是非常到位和详细地描绘了初中生小情侣的交往故事。对于半夜发短信,还有收到短信之后和对方互动时那由衷的开心和小激动。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如果创作者没有足够细腻的情感,以及温柔的心思,肯定是做不到的。
且不讨论日本人是否冷漠,日本动漫感情丰富且十分动人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四点:
1.日本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日本社会强调规则和秩序,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紧张,从而导致了很多日本人有重视细节和爱钻牛角尖的毛病,对于一点点微小的迹象都能联想出一大堆后果。在文艺创作之中,日本创作者也非常擅于从细节对入手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进行描绘,从而让人物的感情更为细腻、也更容易理解。
2.文艺创作者对于社会环境的不满与宣泄:动漫作品中,许多角色的性格比起真人都要显得夸张和奇怪,这除了追求艺术效果以外,也可以理解为日本动漫创作者讲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形象(同时也是在日本社会难以存在的一种人物形象)投射到了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典型案例就是凉宫春日,特立独行、目无法纪、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这样的人物和集体主义、爱读空气、怕麻烦别人的普通日本人是截然相反的存在,在现实中非常少见。这样的人物会让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相较正常人要更为夸张和独特一些。
3.动漫作品的视听语言与表达方式:动漫作品因其接近影视作品同时又比影视作品更包容夸张成分的视听语言,在表现人物情感,特别是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上非常丰富,而且效果也更为明显。此外,动漫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都比真人要更为夸张,这一方面也是因为日本动漫作品追求简化和平面化的美术风格造成的结果(譬如人物的表情中感情色彩非常鲜明,比常人的面部表情更容易解读和识别)。
4.剧作水平与视听语言的运用:其实题主所提到的问题更多还是因为日本动漫作品在剧作水平上普遍要高于国内动漫作品,同时又能通过娴熟的视听语言恰当地将剧本中的内容表现出来。作品之所以动人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角色塑造成功,角色感情真实而清晰,观众容易理解和将自身带入,同时故事的发展节奏把握到位,能恰当地利用观众的心理预期和剧本的反转、高潮等要素来带给观众感动与震撼,从而使得作品中的感情能够确切地传达到观众心中。反观国内的许多作品,在剧本不成熟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譬如尴尬的配音、不自然的运镜、低质量的作画等,都极大地影响着观众的观感,从而让观众难以产生代入感,即所谓的“跳戏”。
曾经和几位漫友交流的时候,有人感慨为什么日漫的感情丰富又自然,即使有的时候仍然摆脱不了套路化的手段,但是仍然催人泪下,比如《clannad》、《火影》、《四月你的谎言》等等。而反观国漫,即使是一些制作很精美的动画,感情戏仍然有些刻意煽动的感觉,甚至让人有点出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疑问,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日本人的误解,经常看一些日本留学和工作的人的经历叙述,以为日本人是看起来比较冷漠的,虽然看似相互十分尊重,其实刻意保持距离。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原因,日本人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无论是刻意的保持距离,还是待人过分礼貌,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对他人的体贴和心思的细腻。我们知道日本人具有工匠精神,他们的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在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而动漫作为他们的重点产业之一,自然是一流的水准。
而感情戏如果要想自然,离不开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制作水准,另外就是代入感。首先制作水准分为画面和剧本,其实国漫在这两个方面已经不差太多了,单说画面而言,虽然和一流的京阿尼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像是《小红娘》的竹业篇画面水准放在日漫里面至少也是中等靠上水准。
而3D国漫很多水准也是相当高,比如《哪吒》。而说起剧本来,我们有着丰富的小说资源,更有各种文化背景、武侠背景,故事性一点儿不差,比如《刺客伍六七》、《罗小黑战记》等等。但是每当剧本到了人物感情戏份的时候,总是让人感觉差了点儿意思。
正常情况下的感情戏应当是细腻自然的,将观众一点儿一点地代入到剧中,产生共鸣,然后感动观众,而不是突然转折,想当然地为之。这点在对白的设计中显得非常明显,一些国漫的剧本给人的感觉就是想当然,既缺少人物内心的表现,衔接的又不自然,就会产生尴尬的对白和让人跳戏的剧情了。
而日漫由于有着成熟的产业,在制作方面只要是愿意花心思、不计较成本,大部分情况下感情都很流畅、自然,而之所以看起来比国漫感情戏更成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声优了。国漫如果资金足够的话,无论是人物的表情、神态还有分镜上,都能够赶上高水准的日漫,唯独配音是硬伤,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了些进步了,但是比起日本有着专门的配音学校,而我们连个动漫专业都比较冷门,这背后的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填平。
配音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就和看电视剧演技不行一个道理,声音是带感情的,明明是中文本应该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一部日漫应该没有多少观众想听中文配音的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蜡笔小新》中文配音还不错,但是《幽游白书》的中文配音那其实一个“尴尬”能够形容。
而这里就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了,配音本人如果没有把自己代入到这个角色中,是很难打动观众的,而他的声音就是他的演技,一旦不行,就会让观众出戏。
抛开配音不提,日本一些经典动漫的剧本其前身往往是作者精益求精的结果,虽然被商业化了,但是在完全商业化之前,也是费尽心思的。通过成功的人物塑造,合理的情节展开,让观众能够正确地体会到作品所想传达的意思。一旦一味地追求商业性,而忽略了作品本身,即使是日漫,也一样不行,无非是靠原作的口碑和声优强行救场,比如近些年有些快餐日漫,比起经典国漫差远了。
这个其实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已。
我们能看到的日本动漫已经算是比较成功的作品,很多烂的动漫作品都没有机会让我们看到,久而久之,大家就觉得日本动漫品质都很高了。就和好莱坞一样,别看好莱坞大片如云,其实好莱坞的烂片远远要比我们的国产片多。
而且日本动漫发展多少年了,很多桥段都已经形成成熟的套路了,什么是傲娇,什么是病娇,元气娘应该怎么体现,告白的画面该怎么才能打动人心,构图灯光角度台词等等,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你看觉得日本动漫好像情感很自然感人,其实也是他们慢慢试出来的,好用的套路无非就是那么几套,大家看多了就会觉得似曾相识了。就像卡普空的动作游戏打击感特别舒服一样,没什么特别原因,做得多了自然就熟了。当然这些都是人家吃饭的绝技,属于不传之秘,只能靠自己积累总结。
反观中国的动漫,一直在被举报中艰难前进,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往往有了上顿没下蹲,这种生存都艰难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积累。
这里只说两点1.体制健全2.创作基数庞大
1.体质健全
先说体制,日本的动漫产业,相较于国内的产业,最大的差距从不是,“这届作者不行”在日本动漫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只要你有好作品,那么。你几乎不需要在操心别的事,你只需要认真的画漫画就可以了,你的责任编辑会告诉你有哪些雷区不能碰,那些热度可以蹭,现在的市场喜欢什么,可是国内负责这部分的责编是很少的,编辑在平台眼里就是廉价劳动力,离职率很高,人事变动都这么大,不但不能分担作者的负担,更遑论能不能指导作者了。
在中国动漫是快消品,平台不认真做内容。都是拼速度,最受欢迎的作者是能生产,霸道总裁的流量漫画家,他们一周双更甚至三更,根本无暇顾及质量,甚至还要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室开工资而苦恼,在日本一旦立项,马上就会有,编辑练习职业助手组成工作室,(巨大的助手群体我们放在第二点讨论)剧本要自己想,助手要自己带,编辑都是萌豚,一脸无辜的问那,有这本事都够自己开个公司了,哪里还有心力去创作令人感动的作品呢?
2.创作基数庞大
14年以来,网络漫画的崛起,催生了大批原创漫画作者诞生,但是中国漫画作者的基数,还是远远不够的,漫画家经常找不到熟练的漫画助手,虽然漫画家的实力足够保证漫画质量。
但是连载漫画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团队合作行为啊!现阶段漫画助手往往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电脑板绘刚学半年,刚入职的一个月往往需要作者,手把手教学,生气,胃痛,无能狂怒(这里说的是作者:-D)而三个月之后助手变成熟练工之后,就立刻辞职,去了大公司当主笔或者全职助手……(其实我也是这么干的←_←)
最后千言万语一句话。作者画个漫画屁事一堆,糟心都来不及,哪里还能走向内心深处,带给你棒棒的作品呢?业界还需要继续努力啊,漫画从来不是漫画家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