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大家好!请问二本学校学渣考研有什么建议?

2025-04-23 13:31:26 条浏览

量力而行好好挑个一志愿和专业,认真复习




首先,自个要看得起自己,不要妄自菲薄,老给自己贴学渣的标签,心理暗示下就缺乏奋斗的劲头了,考啥也不行。




211和普通一本去想,努力就好




我今年刚考完研,初试排名前十,同样我本科学校不好而且本科阶段个人学习成绩倒数!对于考研来讲,信心和决心很重要,考研期间会有一大批人没有信心中途放弃,其次是学习方法要恰当,在什么时间段做好计划,不能漫无目的的学习,拿数学来讲,6月中旬之前适合一轮基础复习,7月到9月中旬强化阶段多做题,9月中旬到11月分是做真题的最佳时间段!每天做好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生物钟等等都很重要。




求稳的话,就考本校,贼简单。自己能力可以的话,考其他211/985,提前找学长学姐要资料




本人2020年考研,初试分381已经上岸,为你分享我的考研复习经验吧

1.做好各科的规划

如何合理分配各科的时间,专业课占大头,能多早就尽量多早复习,就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政治可以相对较晚开始,九月十月都可以。

2.各科参考书

英语:朱伟《恋恋有词》唐迟的视频(阅读)

王江涛《高分写作》唐静翻译

政治:徐涛《核心考案》《背诵手册》

肖秀荣《1000题》《肖四、八》《背诵笔记》

专业课药综349,人卫版教材四本

3.英语

(1)单词,三月份开始听恋恋有词,每天听一个视频差不多,个人感觉慢慢积累,还有一些小程序每天背一下单词,我觉得我记得单词最多的时候是我后期做每份真题之后把卷子里除了新题型外的不懂的单词都记下来偶尔翻翻,这个效果特别好

(2)阅读,我刚开始买了一本唐迟的《阅读的逻辑》,看了之后没有特别大的感受,最有用的是做真题,我从05年的真题开始做,做了几篇发现阅读很吃力,做不对还时间长,后来停了一周的真题专门每天听唐迟的课,吸收其中的技巧,后来才算开始做真题。真题没有做很多遍,我先从05做到14年,再从14返回到11的时候发现时间不太够了就回去接着做15~19,后面再把15-19的做了一遍。

(3)翻译,翻译看看唐静老师的视频,主要自己可以整理一下以前真题的翻译统一到一本然后一起做,我大概从89年还是90年的开始整理到19年,把它刷完,然后把其中不懂的单词抄写下来。

(4)作文,背诵王江涛《高分写作》,从中挑了范文小作文加大作文共20篇背诵,并且都默写了六七遍(自己做了一个安排表每隔七天重默一次),看视频在讲义中看到有不错的文章也背了一两篇,考前一天晚上还背押题作文结果押中了

(5)完型,新题型,这两个我只能说不要浪费时间去找什么视频技巧了,平时的真题做一下就可以了,能拿几分就几分,因为阅读和作文都70分了,把那两个大头弄好就差不多了。

4.政治

我个人政治复习时间挺早,看徐涛的视频,搭配核心考案,每天看一小节,没说这样好与不好,个人觉得看一遍视频会比较有印象,看到十月底才考完,在八月份开始刷1000题,十一月中旬开始背政治。后期背肖四肖八,在肖四肖八到之前还是背了一本小小的背诵手册,先背一些。

5.专业课

专业课,资料只能找考上的学长学姐买比较合适。我当时找的买的资料很多,但是后来发现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反倒是挑资料浪费了时间,因为其实时间很紧,必须选择好资料就按着那个复习,不要太瞻前顾后。在咨询了各路学长学姐不管他们成绩怎么样的,也被打击了很多次,后面还是没有放弃。在贴吧看各种各样的经验贴,把有用的截图下来,并且觉得好的在课本标注一下,后面对比了很多很多份资料之后决定只看一份,就自己安排计划开始复习。

具体的复习计划是不断变化的,我的复习计划写在备忘录中,有时候会进行小改,但是非常具体,备忘录中是每段时间要做的,而自己的书本笔记本是可以规划出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的。需要耐心合理规划。希望对你有用。




你好,我也是二本毕业,2016年考上某211研究生,去年毕业,给你举几个我身边的例子!

同学A,本人大学同学,成功上岸西部某985大学,该同学确实比较刻苦,经常向学长学姐或者老师请教考研经验,当时他是自己在宿舍里复习,偶尔会找我们一起聊聊天,分享一下学习心得,他说有时候会很孤单,这个时候要么就是给家里人打打电话,要么在屋里转转呼啦圈,因为他一个人有时候挺不舒服的,所以考研期间如果一个人的话,一定要能忍受孤独,排解孤独!

同学B和C:本人研究生同学,三本毕业,很刻苦的两位同学,学习很有自己的计划,会合理安排时间,最终成功上岸,毕业后一个去了一家国企,另一个去了公司,也都还不错。

同学D:本人研究生同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本科好像也是二本,该同学研三还收到了上海某家央企的offer,所以看到这个,你还有什么不自信的呢,别人通过专科学历都能不断奋斗达到自己的人生高度,你肯定也可以!

而且我研究生同班同学很多都是普通本科过来的,我了解的同学中,工作找的都挺好的,我也是去年成功上岸某银行总部,希望这几个例子能对你有所启发,本科学校固然重要,但是我身边都这么多成功的例子,何况全国那么多学校呢!只要你肯努力、学习有方法、能正确评估自身报考一个合适的学校,你也可以成功上岸!加油吧!




我也考研我也二本,重点是英语英语英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论啥专业都考英语。然后选个喜欢的学校,专业,当然要符合实际,要有把握考上。不建议你考985可以考个有一流学科的大学,或者本地省属重点,这样对你就业有帮助。然后考政治的话徐涛肖秀荣。英语朱伟单词,做真题阅读,练练字。合理安排时间,坚持不懈,你会成功的,加油吧(ง•̀_•́)ง




量力而行




作为一名老学长,我想和你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第一,选择学校很关键

『考研难度等级表』

·难度一:本地区、本专业、本院校

·难度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难度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难度四:本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难度五: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看得出来,一跨二跨那都是小case,三跨才真的是跨到劈叉。

如果对自己没有自信,或者复习越来越吃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二档难度的试试。

另外在三四五档的时候你可能会面对一些院校歧视或者信息难获取的问题。

在院校歧视方面建议多在网上查找资料,很多学校压低考生初试分数、只接受985调剂生的一定要拉入黑名单。

信息难获取的问题,你可以加一些要报考院校的QQ群,最好找上直系学长学姐获取最新资料。

第二,保持心态很重要。

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总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17年到2019年,每年的增长人数都在30万以上,尤其是2019年,相对于2018年的238万,人数增长了50多万。

考研难吗?难,特别难,有人说考研就是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这件衣服洗得干净不干净你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作为二本生,我们必须咬牙坚持下去,真正坚持到底的人都是能够成功的人。

在此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稳步推进复习计划,严格执行复习计划,不能自己感动自己。

第三,永远不要半途放弃。

我一个跨考北大的朋友,在考英语的时候去了很多人,考政治的时候去了一些人,考专业课的时候去了几个人。

总有人半途放弃,有人在复习期间放弃,有人在备考期间放弃,有人在考试期间放弃。不要被考研人数所吓倒,不要被那些985/211的“天之骄子”所吓倒,拼尽全力,不让自己留有后悔。

最后,星光不负赶路人,愿每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都能够打开成功的殿堂。




对于考研,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定好目标。考研不是随随便便考的,你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去选择所要报考的学校。一般来说,考研都是往上考,即你是二本学校,那么你应该往一本甚至211学校考虑。但是得记住一点,要量力而行,目标定得太高容易“摔”。你找到目标后得看一看该学校你所想要报考的专业,看该专业的考研的专业课科目是否有差异,以尽早做打算。另外,不推荐跨专业考研,不然你很有可能需要自学专业课,而且是从头开始。

二、坚持。考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你有坚定的毅力,不被外物打动。不可否认花花世界很吸引人,在没考研之前随便玩,但是要进行考研的话,那么你不得不和那个诱人的世界作一个的告别了。

三、有良好的心态。个人认为良好的心态和你考研能不能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在考研的路上你追我赶,可最终有人半途而废,甚至倒在考试的门口而不入。这都是因为心态的原因,没有自我调节好。考研是枯燥的,你得耐得住性子,心态很重要。

四、接受挫折和失败。考研的路上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你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事情。做题不会,没有思路。时间在走,而进度却始终跟不上。这样下去不行,你得总结自己犯错的地方,调整自己的状态,重拾信心,从而再一次扬帆起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祝愿每一位考研学子都能上岸。




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在这个领域体会比一般人深刻,身边刚好有许多的例子。我说话也比较直白,可能是当头一棒,希望考研人酌情考虑。

“二本院校”、“学渣”,当在这样的标签下,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建议一直都是如果工作合适就直接去工作,除非你手头这个研究生非常好考,比如考本校,因为你可能并不知道二本学渣一战成硕成功率有多低。去向你的学长学姐打听一下吧,能有几个如愿一志愿上岸的。如果你是被大环境影响了,听了几节张雪峰老师的演讲,弄得自己热血沸腾,一时心血来潮考研的话,建议你好好冷静下来。你去研招网好好看看吧,仔细了解一下考研讯息。你一定要明白,去年考研340多万,今年扩招也才录取了110万。有200多万都是“陪读生”,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努力,而是竞争真的很残酷。你想想自己拿什么和一本院校生,还有往届生比考研,是努力吗、勤奋吗、聪明吗、还是关系?还是说你觉得那170多万往届生都是混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考研出来九成九的人都还是会回归社会来找就业,这不是你愿不愿意,而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至于那些“名校情结非某校不上”、“真正热爱科研”的人,不必执着这个温题的答案,因为他们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你得扪心自问,自己真的能够坐下板凳吗?

凭借大学文凭这张入场券,你可以找一份国企的工作。三年的工作经验,学到的人情世故,积累的行业关系,或许比一个普通研究生的学历更物有所值,尤其如今研究生扩招,学历正在逐渐在贬值。

很多的人的考研目标是什么?是获得更高的学历,以期待找到更好、更高层次的工作。但是这是你读研所追求的目标,可这并不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的目标。研究生更多的是学术培养,是钻理论的牛角尖,把你的视野变窄,但把你的高度提升。除了医学生师范生外,其余大多数专业读研期间,学校并不会教你工作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只会培养你学术的能力和科研精神。

学历的高低对就业有很大影响,但他不和收入以及待遇紧密捆绑。你以为你名牌大学就理所应当毕业当企业高管,月薪十万起步吗?并不是呀,你还是要不断奋斗,不断努力。而且因为你的高学历,大家会对你有更多的期待,而你又达不到,反而会变得更糟糕。除了这点,现在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第一学历了,就算你个学渣使出洪荒之力加上好运爆棚最终考上了985,但是别介意我下面说实话,因为二本学渣的你基础本来就差,你能否跟上实验室的节奏,只会考高分不会科研的人越层次读研无异于饮鸩止渴。此外,你对自己也别有一番期待:我都研究生了,还会是和一线工人打交道吗?自然而然地,读研的你,读的是论文,研究的是学术,毕业后会感觉好多工作实际上根本配不上自己的高学历,这个时候,你甚至会因为你的高学历而痛苦。所以,我说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对学术并没有一颗纯粹的科研心。包括我自己,我曾经在校园里见识过很多沉迷科研的大牛,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非常普通,有的甚至都褪色泛黄,洗到你都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他们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待一天,他们是充满内心的喜悦,眼睛里闪烁的都是智慧的光芒。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只是学历所带来的的副产品,金钱是为了学术才有用,毕竟他们深刻明白,知识无价。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来说,一定不能被带节奏,不能盲目地从众考研,把自己的能力好好评估一下,不然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培训机构疯狂暗示和鼓励最后割了韭菜。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才是核心,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没有那么热爱学术。大部分考研人都指望着凭借高学历出人头地,炫耀吹牛涨工资。从这个角度来说,先找份工作刷经验,然后根据需要,读个在职研究生提升学历,虽比不上脱产全日制,但总体性价比更高。

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会一直更新考研、教育方面。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并删除。




你好,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一下。本人今年研究生刚上岸,本科也是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考研最重要的是选择,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大于努力,要清楚自己的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关于择校有个小建议,如果想考211或者985之类的可以选择名气稍微弱一些,地理位置差一些的学校,这样的竞争力相对较小。还有就是如果你是理工类的专业,那么你去报考文科类学校录取概率会大一些,反之亦然。

一旦确定下来目标院校就要制定好计划,计划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前期计划不要做的太满,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到冲刺阶段再重新制定合适的计划。考研科目主要分为两大类,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指的是政治和外国语,这两门课要保证在平均线以上,尤其是英语,一定要确保过线!!!今年淘汰最多的就是英语没过线的人,政治很紧肖秀荣老师就行了,一般不会太差,总之公共课最关键的就是英语,要多下功夫。如果你是理工类的专业,你的专业课会有数学,数学也很重要,占比大而且还很难,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松懈。剩下的就是你考的专业课了,有150分的也有300分的,这个是重中之重,不管你是需要背诵的文科类专业还是需要理解的理工类专业。

最后我想说的是,二本考研不要有太大压力,每年二本考研的人数占了很大一部分人,上岸的也有不少。你要做的就是找准定位,制定计划,持之以恒,相信你会有好的结果的。加油!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