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你有哪些话要说?

2023-07-28 11:20:32 条浏览

教育是全人类的问题,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明古国,有着为之骄傲的璀璨的文明,德应该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文明的魂。西方国家崇尚丛林法则,我们崇尚的则是德,希望社会大同于德。从古到今德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庙堂之上,还是街头乡野,德似乎都在约束着人们的言行。

时至今日,国家高度发展,社会空前进步,德更应该是各种文明的助推器。遗憾的是,德传承到现在,好像有那么一点力不从心,大众对德的认识变得不怎么清晰了。究竟应该怎样解读,都有那么点模糊了。

智者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在他的著作里,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德就是方式方法。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解决大的矛盾,必定会有残留。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呢?哪怕是处理满是怨恨的矛盾也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方式方法。作用就是使得好处最大化,把双方损失降到最小。方式方法就是老子对德的诠释。

”抱怨以德“这四个字,可以说是镶嵌在我们民族语言文学宝塔上最耀眼的明珠,TA教导人们,无论说话做事都要注意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好的,就叫有德;不讲方式方法的,就是”缺德“。我们是一个崇尚德的民族,许多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却把方式方法置之脑后,这么富于智慧的语言被淹没千年,几近消失,谁该负责呢?

当前的教育,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把德——方式方法“置顶”。家长教育讲方式方法,还会有多少“熊孩子”?老师教育讲方式方法,还会有多少“混账”学生?

月亮露出山头,月光自然会洒向大地。




三人行·TRINITI认为当下的教育,仅是“授业”教育,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就业,课堂上老师批评学生学习不认真的时候,哪一次说的不是“你看看你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哪个单位敢要你”而不是“你想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否明理,是否有智慧,有创造力,有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学家苏伽特•米特拉(SugataMitra)也曾说过:“我们应当解放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天性,而不是让他们对教育产生恐惧。”

而如今奴役性的教育却让孩子十分恐惧,而且不止孩子,教师也十分恐惧。“获取知识”已经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了。

当教育以利益为终点,而不以传播知识与思想、培养品格、塑造灵魂为使命,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缺乏“道”的传授,“惑”的解答,导致缺乏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领导能力,三观不健全、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低下,难以正确地适应社会的极速变化。

回看历史,西方教育起源于宗教,主要针对宫廷贵族及上层阶级的家庭,采用小班制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为学生传授人文、地理、历史等知识,旨在提高学子的文化修养、品格素质以及思辨能力,让他们自由探索,独立思考。

而在东方这块土壤上,教育起源于儒家道教,同样服务于皇家贵族,采用书院、学堂制,宗旨是“传道授业解惑”,相比于现代教育的传授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思维启发。

今天,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人先站起来,倡导回归教育本质。以倡导个性化学习、创造力、人文素养提升为追求的新式课堂正在酝酿,想凭借一己之力颠覆19世纪以来的教育工厂,回归教育本质,但规模与力度却远远不足以与“受业”成性的教育相互抗衡。

我们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力量,来摆脱工具式教育,革了应试教育的命,超越狭隘的经济主义与功利主义,让教育回归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理念之中。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技能,掌握万物原理与规律,培养思辨能力与领导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

唯有如此,教育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人,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社会也才会持续地良性发展。




我以高中为例来说明

一、城乡教育差距相当大。

今年高中录取线西安市最低是563,而我们县上才406;563在西安是最最一般的高中,到我们农村却是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

二、真改革少,搞政绩工程的多。

很多高中都在搞课堂改革,抓核心素养教育,其实只是抓了几个热点名词而已,很多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吸引外边参观,提高学校知名度,尤其是普通高中。

三、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

取消掉奖金之后,教师收入分配近乎平均主义,使教师尤其中老年教师干劲不足,加之公立学校经常要求教师完成各种非教学任务,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关于中学教育,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好歹也算读过三五本书,看看自己,马上就到不惑之年,也算是有一点人生经历了吧,所以,就以我自己的粗浅理解,斗胆说说自己的一些粗鄙看法吧。

个人认为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教育,改革方向应该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目前中学课程的难度,特别是数理化的难度,而以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目前,我国中学数理化的难度在世界上也是排名靠前的,说得出的好处是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大赛之类的金奖拿了无数,可是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并无任何用处。个人的成才和中学时代的所学关系不大,而兴趣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每个人为了高考,高中的时候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去学习数理化,可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又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毕业以后还会继续用他。所以,难度应该在大学以后再加上去,给那些有兴趣于此或者以后要靠这个吃饭的人加上去。

2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现在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就很少看书了,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讲都是没有好处的。读书的习惯应该是伴随终生的。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老师的引导,也依赖于读书习惯的形成。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通过网络和书本自己去找,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应该人云亦云。只有大多数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形成公民社会,才能更进一步的推进民主。一群伪愤青组成的社会,统治者是不敢给于民主的权利的,因为大部分人并不能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给于非理性公民的过分民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4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沟通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中学教育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应该以记忆为主,而应该以应用为主。针对一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搜索,去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后表达出来。这个能力其实也是基于上述两个能力之上的。

最后想说的是,中学教育改革不能是孤立的,而是应该通过高考这个无形的指挥棒进行的。也就是说,中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其实是由高考的要求决定的,这就要求高考改革要走在中学教育改革的前面,通过高考改革给中学教育改革以引导。只有这样,中学教育改革才能最终进行下去。




我要说的是教育工作者不能为了考试而教育,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不能用考试制度管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育,教育领导干部和中小学校长不要被习惯的传统思维所束缚。科举制度一千三百年形成的国家主管考试,考试主导教育的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影响经济、科技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标志一个时代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怎样生产;要解决怎样生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们的思维方式。




针对目前的教育问题,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尊重现实,少发牢骚,同时也不要把大人的一些负面的观点灌输给孩子:什么教育不公啦,读书无用啦,应试教育毁人不倦啦,西方教育先进,我国教育落后啦等等这些负面且不全面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我国教育这些年都在不停地改革,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我国教育也不断地尝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倾斜。现在小学阶段全面取消升学考试,由更为灵活的就近上学,或摇号上学替代。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进步。

其次,在我国现在的国情下,在高中进行选拔考试,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有很多人会为偏远地方的人打抱不平,因为国家的教育资源对他们不公。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想问,偏远的地区难道只有教育资源不公吗?不是吧?那么,在那么多不公平的事件中,教育还能给你考大学的一次机会,你不觉得相对于别的方面,教育更能让他们得到实惠吗?有很多人的逻辑很奇怪,会把贫穷归根到教育的腐败,教育的不公平。如果没有高考,难道就不会有贫富差距的不公平存在了吗?

最后,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接受现实。在什么环境下就说什么话。我们还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教育,用正面的想法去引导正当学习的学生。最可恶的就是有些人,一边说着读书无用,一边花大价钱为孩子的读书打点铺路。

所以,我更想说的是:同学们,接受教育是你们的权利,也是你们的机会。你们有什么把握赢得了富二代呢?最简单便捷的可能就剩教育了,就剩高考了。好好学习,别信那些无用的、消极的言论,读书,考上好大学是你干掉高富帅,迎娶白富美,实现人生逆袭的机会。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