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0 13:17:18 条浏览
都差不多吧,我们这里一个年度每个人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同学科组的都要去听,所以,每期15节课是最少的,
做一个老师听课是有必须的,这是教师之间相互促进提高的条件。你那个20节还真不多。要是非要限制节数,这就是教条主义了(像有的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听40节课或80节课……),只有相互学习才能提高啊。
(像我们校长,出外参观学习。看到人家跑操我没跑操,看人家跳舞,我们也跳舞。看到人家刷脸儿考勤,我们也刷脸……,你想,要是不学习,能有这么让人烦的”先进”做法吗?)
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在本年段儿。平均听每个老师2到3课就可以了。就听一节课也许听不出来什么问题,听多了又没有时间?听上两三节课大概能了解老师的风格了,也能够学到别人的方法和经验了。
另外,学校搞的公开课,地区搞的公开课。老师们没课的也都要听。这是行了。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简单说一说,听课对于教师来说太有必要了,我们单位教师平常没事的时候就会互相听课,主要就是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而对于说课的教师也有好处,可以让其他同事在听课的过程中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所以说听课对于新老教师都很有意义。
其实这些都是形式主义,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可以把其他老师的教案拿过来抄,然后互相抄。浪费老师的精力而已。这种规定缺乏操控性,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你好,我觉得新老教师听课都很有必要。
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听课虽说有些费时,但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1、新教师听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教师刚刚走向讲台的时候,无论你的学历有多高,知识有多渊博,都需要向其他教师学习。听课能学习到他们实际的上课方法,知识点的讲解,课堂组织教学等等。这比我们看理论书籍要来得直接得多。我们这里新老师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学校一般都要求,新教在每上一节课之前,都要先去听同年级的老师是上怎么上的,之后再自己教学。这就好像写字一样,首先是临帖。大致把握运笔方法之后,才开始背帖。新老师在感知其他老师,对课堂的掌握之后,才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来做设计教学,这样应该是进步得最快的。
2.老教师听课可以为自己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对年轻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老教师教书的时间比较长,思想和方法基本已经固定成套。这个时候,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源头活水——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不同思想的冲击。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让我们要时刻保持向身边的人学习的态度,人不学就要落后。同时,在听课的时候,可以结合老师上课的情况把我的经验传授出去,让好的教学方法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学校及至教育的财富。
二、老师们经常互相听课,对于授课的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当我们知道有同事要来听课的时候,我们会精心准备,比平时上课要琢磨得更加细致。这是促进我们琢磨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这对于听课者和授课者都是一种促进。
三、听课笔记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年度考核的资料。
这是一项最现实的作用。只要大家都坚持听课,每年要准备年度考核资料的时候,你的听课笔记就不用再赶忙补抄了。平时每周听一节,一学期下来就20节左右。一年下来,折合学时应该也就在二十几节了,灵活性培训的课时要求几乎就达到了。再加上规范性培训的资料,年度考核也就过关了。
我老家有句话叫“闲时办来,急时用”。说的就是闲时多储备,用的时候就不会急的道理。
闲时储备,用时不急
我是宜鸣阁老羽,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经常会发些和教书有关的小事。敬请您点赞并关注。谢谢!如果有什么教育的问题,欢迎大家给我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老羽一定会尽力答复的。
不管新老教师听课20节很有必要。
每学期大致4个多月,每月听课5节,每周听课1节,大家说多吗?
半年的网上教学已经体现出新老教师各有所长,老教师普通话不标准,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等缺点。大家说需要听课吗?
每个学校都设有教研室,每周都要进行教研活功。在学期初教研室成立听课组,组织听常态课(推门课),按照高(低)学段、学科进行分组开始听课,同办公室不管新老教师这时都会前去听课,互相学习,听完点评。
学科教研组展开听评课活动时,新教师属于过关课,老教师有优点也需要课堂展示,任何人都反感课讲的不咋样,点评时装腔作势,指手划脚。
上课不分新老,同一个班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同,老教师不见得学生就喜欢。老教师教学严谨,为师严肃,亲和力不够,导致师生沟通不力,学生并不见得喜欢老教师课。新教师经验欠缺,沟通强,亲和力高,信息化能力强,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就较强些。
新老教师的差距无非是传授方法、管理手段、驾驭课堂能力等,都要互相学习。
作为教师虽教学多年,但每一次登台都是挑战,保证每节课都不同,每节课都有精彩。
总之,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的宿命,不分新老,分享、交流、沟通、借鉴,都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只要是教师就必须听课。
互相学习是必要的,特别是学习教育的新理念。老教师可以适当少一些,听课还好,听课之后的记录与评费的心思更多,其他教学工作也很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小学教师不管新老,一学期必须听20节课,我感觉有必要。听别人的课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探讨,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技能。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更要多听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向老教师取经。老教师也要听课,学习新教师先进知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之处。老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常听新教师的课,给新教师做表率!
只要我们当一天教师就要经常听课!
我觉得每周至少听同事一节课,不管是对新老教师都有必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作为新教师听课是向前辈学习,学习老教师的课堂驾驭技巧,学习老教师或教龄差不多的同仁在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时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之处,从而能让自己深刻反思,以便以后改进自己的课堂结构和应变能力,也能够激发灵感,偿试自己的课堂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不断的取长补短,同事间相互学习,才能完善自己,增长才干,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老教师也是一样,也有向年轻教师成其他老教师学习的地方。干到老学到老,特别是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突飞猛进,只有不断地相互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老教师听课还能给新教师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让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教师相互听课,甚至不打招呼推门听课,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每个教师备课时都准备着这节课有行家来听,这样备课更充分,教学效果更好。而且课后有交流,授课上课双方教师从中都得益。长期以住,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当然,这种提高还是有限的,还只是局限在校内,但确实能促进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要有较大的发展提高,还要参与等级较高的、范围较大的教学研究活动。例如,学校请进名师上示范课,走出去进入名师课堂听课,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课堂大奖赛等。
谢谢你的邀请。一个教师一个学期听课节次的多少受到学校规模、班级数和教师每周工作量等因素的限制,同时还受听课后评教的质量的引导。如果只是唯听课而听课,单纯的完成20节听课任务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为了教学研讨,达到相互之间的教学理念的碰撞和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是为了学习他人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是要在听课前参与教案的设计和教材分析,是要在课后参与教学设计实施效果的研究和讨论、分享。所以说,只是为了完成20节课听课记录的书写,既没有起到好的引导,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负担。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学期一个学科能够认认真真地开展20节课的教学研讨,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不会差。如果一个规模较小的学校,一个学期能不分学科开展20节的教学研讨,这个小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会。
不算多,我们这里每周要求听三节课,写听课记录,在教研会上谈体会,相互提缺点。
年轻教师必须听课,这是自我提高的好方法。
但是,没必要照搬别人的讲课方法,教无定法,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学情不同,每个老师的风格也不同。
到底如何讲课还得靠自己摸索,经常听别人的课,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慢慢地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提高了。
我认为,听课的节数也不一定非要一刀切,老教师可以少听一点。
教务处工作人员、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和教学副校长应该多听一点。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不同的情况而定,“必须听多少节”这个要求可能有不合理之处,但是听课本身还是有益处的。
一、什么人听课
您的问题中提到,教师无论新老都有必须听课的规定,我觉得这应当是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于什么人听课,我想说学校应该制订一个标准。比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也要作为课程展示的老师,而不只是听其他人的课,让新教师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而新教师可以在刚进入岗位的几年里给他们一些规定,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向他人学习,给他们快速进步的动力。
二、听什么课
如果想让老教师也听课,那么学校可以思考一下让老师听什么课。
我认为老教师可以在新教师学习到方法以后听他们进行实践的课,在课后还可以指导、指出需要改进之处,这样会更有效。另外,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外校更高级别教师的精品课程,因为即使是老教师也一定还有需要进步和学习他人的空间,所以让他们更多地听这样的“大师课程”,有利于开拓新思路。
三、怎么听课
老师每学期听课,这应该是每个学校都会有的规定,但是如果听课仅仅是一种走形式,那就没有发挥出这个规定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听完课后如果时间允许,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老师们应该及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做适当的听课笔记,但要有重点地记,不可盲目地将所有程序记录。
学校对教师听课有要求肯定有它的道理,这种制度存在也一定有它的好处,只是可能有些刻板,需要适当调整。
希望我的想法能解答您的问题。
关注我,让我来解答你更多的问题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们这儿要求领导一个学期听三十节课,老师听二十节课。
听一节课,要有听课记录与当场签到,少听一节扣绩效分。
听课的目地有三:
一是填写听课记录,作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装入学校教学管理档案,以备上级领导检查。
有许多规模小的学校基本上是由一个主任先闭门造车地搞出二十节听课记录来,其他老师在规定时间内抄完。特别要求听课时间不能写错。
曾有老师把别人听自已课的授课人照抄下来,被上级领导查出后问他,当时你是讲课还是听课,并给予处分。
优点:这样做,目标单一、任务明确,省心省时,可操作性强。更能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缺点:缺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教学技能的切磋。
二、让老师抽空听听其他老师的课,顺便完成听课记录。
学校要求老师在两周内可以相互听课,看看别的老师咋上课的?对自已有何启发?顺便把听课记录写好,以备上级检查。
优点:老师自己按排时间,不折腾,不影响自己的教学。
缺点:缺乏高手点评。
三、在写好听听课记录的同时,真抓实干,把听课活动真正抓好。
1、先让优秀教师讲一节优质课,让全校同科老师听。听后进行说课,评课。然后总结。
2、组织教学效果较差的老师讲一节课,由大家一起听评。指出不足,促其改进。
3、普听一遍,找到教学水平不达标,教学效果差的,重点培养,给予指导。
优点:确实能促进,提高教学。
缺点:耗时费力,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
既然听课是一个学校可自己把握、可大可小的事,但必须有听课记录,以备上级检查,那么老师就应该完成二十节的听课记录,以免影响学校的综合考评。
一学期听20节课以上,新教师很有必要,老教师可以适当减量。
听课,是学校里常见的教学活动。每个学校,都会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听课活动。作为学校领导,都会鼓励教师积极听课。
1.对于教师而言,听课是成长进步的阶梯
教师要成长,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既包括自学,更包括像他人学习。
每一位老师,无论其教学水平高低,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听一节课,哪怕只学到别人的一个优点,能够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都是很大的进步。
如果你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发现了问题,无论是否告诉这位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己身上是否有这种错误。反思错误,也是一种成长。
老师积极听课,是一件好事。
2.对于新教师而言,听课是成长进步的捷径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对于成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老师的教学水平,需要靠时间去打磨、锤炼。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快捷方式”,比如听课,就是一种捷径。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一直坚持“不听课不上课”的原则。两三年之后,他的教学水平,明显要高于同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在别人刚刚站稳讲台时,他已经走在了通往优秀的道路上。
新教师,想在教学上有所成就的新教师,必须积极听课。
3.对于老教师而言,听课也是十分必要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水平。
有不少老教师,都在坚持听课。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年龄差距太大,代沟太深。
听年轻老师的课,有助于老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形势,学习到一些新的内容,而不只是抱着一堆荣誉等退休。
当然,如果是退居二线已经不再教课的老教师,也可以不听课。
4.一个学期,听20节课,真不算太多
正常来说,一年12个月,去掉3个月的假期,还剩9个月的教学时间。按每个月4周计算,有36周。
一学期听20节课,一学年听40节课,折算起来,一周听不到2节课。
这个数量,真不算太多。当然,如果是每天都要上四五节课的老师,这个数量应该减半。
结语只有一句话:只要条件允许,老师还是多听课的好。
我是一位教师,专注教育领域。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不管是小学、高中、大学随时组织老师听课都是很有必要的。
新老师学习如何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如何控场,打个比方:刚进公司的员工得学会如何工作吧。教师也是一样的。
老教师有很好的方式方法教学生,但时间久了思维模式都固化了,有新教师带来更多的知识冲击。
这样取长补短的教育会更上一层楼。但规定必须听这么久的课没得必要,一个月听四、五节课,看看别人是怎么讲解的就可以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嘴上说说。
小学老师不管新老,一学期必须听20多节课,因人而异。
1年青老师必须听。
对于新入职的年青老师来说,听课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年青老师以前在学校里学习,多是一些理论知识,或者叫纸上谈兵。
教书到底怎么教,新教师必须学习,必须实践。听课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
在听课中,年青老师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学不到的东西。如:组织教学,教学环节设计,老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启发,如何精心设计作业等
年青老师最好听同年级老师的课。看看老教师的课堂设计与自己的有何不同,自己的课堂设计还有那些改进的地方,这样进步会很快。
年青老师每周一节课,可能还少了点,有时可以多听几节,也可以把一课的内容听完,学习一篇课文的上法。
2.中老年教师不强求。年青老师需要学习,中老年教师也需要学习,也要听课。不必硬性规定每周必须听一节课。
中老年教师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可以减少或者不听。
学校一些教研活动,如教研组,教导处组织的活动,这些老师要去听课,不仅去学习,也可以作指导,还可以提意见。
如果机械的硬性规定,每个老师每周听一节课,势必流于形式。老师忙于应付,收不到预期效果。
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要注重时效。不必拘泥于形式,走过场。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