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你与宝宝的相处模式,决定宝宝长大以后成什么样的人,你会对此感到吃惊吗?

2023-06-25 13:07:13 条浏览

我很赞同这句话。比较通俗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是自己的父母,而在孩子懂事的时候,他就开始塑造自己的性格,这段时间大概是2-4岁的年龄。

在这段孩子摆脱懵懂,广泛接触外事外物的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引导给孩子最终性格的形成打下最底层的潜意识基础。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孩子刚学会走路,不小心摔倒,如果父母给的引导是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勇敢点继续玩,那么接下来孩子再次摔倒了,就会自己爬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可以站起来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如果父母给引导是赶快抱起来然后埋怨地不平而打地给孩子出气,那么接下来孩子再次摔倒肯定第一时间寻找父母的身影,等父母把他抱起来后向父母告状是别人或物绊倒了他。

这两种摔倒后的行为,对照形成的儿童的性格特点是自强和哀怨。而引起这些变化的就是父母最初的引导。

这些还是父母影响孩子性格的一小角,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绝对控制还是尊重帮助,还主导了与孩子相处的生活方式:是针尖麦芒,还是互帮互助。

所以家长们更要慎重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图自己一时痛快,而让孩子陷入压抑之中。




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影响。

好的家庭氛围,轻松的相处模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虽不绝对,但却是很有道理。

举个例子,我身边一个朋友,从小家境一般,他母亲性格属于悲观型,遇到事情就唉声叹气,以至于他从小特别害怕母亲皱眉头,在和母亲相处过程中,母亲动不动就打击他的,在成长过程中,他渐渐变的越来越内向,自卑,后来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前段时间刷爆的新闻,博士生和家里切断一切联系,其母亲病危要求见最后一面,最后无果,如果不是被原生家庭伤害太深,谁愿意撇下生养自己的父母。

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像朋友一样相处,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玩耍,听听他讲幼儿园的趣事,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在性格上也是如此。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能够对孩子的性格起决定性的因素。

1、和孩子平等相处与交流

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2、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

自己性格热情,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并告诉孩子,这件事多么有趣!乐意带孩子去尝试各种事情。这样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变化,也常常充满欢乐。

3、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会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对自己的信心,也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4、不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

“你看,妹妹都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羞羞羞”,经常用这种语气跟孩子说话,只会让孩子觉得难堪,对自己产生怀疑。

懂相处的家长明白,哪怕孩子真的比别人家的孩子启蒙懂事得要晚,也不要总是当着面强调,更不会总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

5、不制止他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当发现孩子有喜欢玩可乐瓶、纸盒子等各种废弃物的喜好时,聪明的家长不是武断的阻止他,而是会为孩子准备好大盒子,和孩子一起整理他收集的“宝贝”。

6、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理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学着独立思考,再告诉他们答案。让孩子自己操作后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也会在他们犯错、无助的时候包容他们,鼓励他们,成为孩子们坚强的后盾。




不吃惊,因为传言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老一辈的身边的人都是这么说,听多了,有时候看着宝宝会想到这句话,希望自己越来越好,宝宝也越来越好,[微笑]




宝宝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没啥惊牙的。




对于这个观点,不是完全的认同,但是它有一定的道理。做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接触的孩子比较多,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大部分都是受家长行为的影响。就像现在比较热门的“原始家庭”的影响,至始至终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伴随孩子的生活,甚至一生。




你与宝宝相处模式,决定宝宝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吃惊吗?我不吃惊。

如果父母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我们平常的口头禅是宝宝的口头禅,我们习惯性的动作,宝宝也会有同样的动作,诸如此类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宝宝也在我们潜移默化下悄悄的成为像我们一样的人,就如我们的一面镜子一样。

我们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性格的形成、乃至于三观塑造都会受限于原生家庭的模式。从而又把这些模式带到自己的家庭中,为什么说好的家风都有好的传承,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父母都会想,我到底要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呢?其实答案好简单,你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决定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这是必然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不管在任何方面,任何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最大的,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好的父母懂得超越原生家庭,吸取好的经验,突破阴暗面,用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方式来与宝宝相处,让宝宝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俗话说起小看大,三岁看老,我原来很不以为然,怎么会呢?成不成才不是上学以后努力不努力的结果吗?

认真读书,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是成才嘛。

后来发现,很多人考上大学仅仅获得了一份文凭,勉强有一份工作,碌碌无为一生。

有的人很早就厌学逃学,正常的作业都无法完成,然后踏入社会,被滚滚红尘淹没。

有的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快乐,甚至抑郁。

千奇百怪的人生旅途,起点在哪里?原来就在0-6岁年龄段与妈妈爸爸的相处模式里。

秀家的孩子九岁多,死活不做作业,每天晚上两个人都要开战。打骂不管用,该不做还是不做。

原来秀是一位全职妈妈,老公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秀无聊的时候就聊微信,刷视频,看电视,孩子没上学之前这是常态。有时孩子黏着她,还时不时打一下。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秀与孩子的互动是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她只顾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从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没有建立探索未知世界的模式和兴趣。

看着很聪明的孩子,很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一句话就概括完,细节就更不会说。心里明白,说不出来。就是俗话说的闷嘴葫芦。

0-6岁的孩子,正是与世界链接的开始,需要开发各种技能:表情达意的口语和肢体语言;对物质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社交能力;情感控制力等等。

这些能力是从与父母的语言行为互动中习得的。

小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也很会钻空子,因为对快乐舒服的追求是人的天性。

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喜欢控制,孩子会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而且特别容易对游戏香烟等上瘾。一旦长大会决绝地离开父母,孝顺父母只是面子工程。

经常挨打的孩子,以后会成为打人者,因为父母传递给他的信息是:暴力可以更快地更容易解决问题。

我是研究育儿问题的,平时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神采飞扬充满活力的孩子越来越少,阴郁着小脸闷闷不乐的孩子越来越多。

每次流感,都会感染一大批孩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都是不快乐的孩子。

为什么不快乐?因为妈妈只看手机不看他,不关心他的感受,情感得不到满足。只有生病的时候妈妈才陪伴他关心他,只有生病了才引起妈妈的注意。

关于育儿方面我能举出很多反面例子,都是应该引起惊醒的事例。请每天看我的更新,我会把这方面的道理一点点讲透,供各位宝妈宝爸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决定”两个字说的有点过于绝对,但“影响”是肯定无疑的,尤其是相处模式。

我们从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说起。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进行了一个“波波玩偶实验”,研究暴力行为的影响。

简单来说,将约4岁左右的幼儿园孩子分成两组,每组都有大人跟着一起玩玩具,其中就有充气的波波玩偶。

一组就是孩子大人都正常随意玩,没有任何暴力行为;另一组则是玩的过程中大人对波波玩偶又打、又踢、又摔、又咬,所有这些暴力行为都让孩子看到。

最后没有大人跟着,再让各组孩子自己玩玩具,包括波波玩偶,同时观察孩子们的行为。

结果如何呢?

看到大人暴力行为的那组孩子攻击性要强于另一组,他们也会暴力对待波波玩偶,因为他们观察学习了大人对待玩偶的方式。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是天生会通过模仿学习的。在社会化的环境中,他们第一模仿的人就是父母。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有道理的。

说到这,我想起网上的一些小视频。

你一定看到过,家长给孩子喂饭,孩子不吃,家长就拿了个孩子的玩具,让孩子看着,把玩具咣咣咣一顿揍,然后再给孩子喂饭,孩子就老老实实吃了。

见效不?

这就是孩子会观察学习的证明。不必自己亲身挨揍,看家长“杀鸡儆猴”就知道如果不听话就会受惩罚。

所以看起来是个挺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吗?

但是往远了想,无论是揍玩具还是揍孩子,都是一种暴力方式。孩子一方面受制于这种方式,同时也学会了这种方式。

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别人不听他的,他也可能会用暴力的方式让人服从,因为他就是从家长那学来的。

你也许会说,告诉他打人不对,教育他,他会知道的。

其实效果不好,因为告诉他的道理是抽象的,孩子分辨抽象的能力不够,效果远不如他亲眼看到的、亲身体验的实际的行为有效。

退一步讲,即便他知道了这么做不对,但他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是对,因为没观察学习体验过,对这么小的孩子很难落实到行为中形成习惯。

所以,你与宝宝的相处模式,即便不是决定,也会极大影响宝宝长大以后成什么样的人。

为人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正面的榜样,而不是通过惩罚威胁的方式“教育”他们,让他们就范。

记住,错误的方式教育不出正确的孩子。

我是老阿姨,关注我,我们一起关注教育和成长。




能陪伴小孩成长,你会比较了解他们,他会从你的言行身教,来慢慢长大,慢慢成长,所以对这句话不惊讶,很认同。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