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5 09:10:43 条浏览
#丁酉新春#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家庭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姐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鸡年大吉#这一天有个重要风俗就是“回娘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门”。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正月初二、初三,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以前吃过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现在就没有那么多说法啦,回娘家吃过饭以后久未见面的亲人坐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是大年初三回娘家,家里(供养先祖)的。禁止嫁出去的女儿回来。初二的话,得等到送完家堂(也就是先祖)后才可以回娘家。
我老公说,大年初二要回他姥姥家。我说结婚前你陪你老爸去丈母娘家,现在结婚了,初二要走你自己的丈母娘家了。然后去我家的路上跟我各种甩脸子,说自从结婚后初二就没再去他姥姥家,说我不懂事,非得让他初二去丈母娘家。我是不是错了?
民间有“初一崽,初二郎”的说法。之所以大年初二要回娘家,首先是基于尽孝道,初一儿子带着妻儿拜上父母,初二陪着妻儿给岳父岳母拜年,其乐融融,老有所乐;其次,也是一种约定。有儿有女的大家庭不会出现一边热闹、一边清冷的尴尬局面。大家都有个心理期待。
谢邀请,以前农村是有这个说法,已婚的女儿大年初二回家,但是我每年都是初一回家,也有好多出嫁的女儿也是初一回家的,但还是初二回娘家的多!
以前我也问过妈妈,妈妈说:老一辈说结了婚的女儿若是除夕、初一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见嫁到外地的女儿除夕前回来,都不能进自己的家门,而是先住亲友家,待初二一早到才回娘家。农村还有正月不洗头,不开窗,不做针线活的好多说法……
你还知道哪些过年的习俗?写在下面评论区,我们一起讨论!
我妈妈那个年代还真是每年初二回姥姥家过年,大姨二姨约好的都那天去特别热闹,现在看来为什么都那天回去,因为孩子多两个姨也都有孩子婆家所以头年都很忙,只有过完年最早初二回姥姥家,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家都一个孩子,在谁家过年那天回妈家,没那么多说法了,两口子商量好了,别的都不是事。
谢谢邀请,初二有的地方称为迎婿日,民间有种说法是初一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初二才能回娘家给父母过过年,我们这还有一种说法,家里有兄弟的,嫁出去的女儿三十晚上不能在娘家,要不然对兄弟不好,初一就没事了,我们这里初二去姥姥家舅舅家拜年,初四回娘家拜年,所以因风俗不同,回娘家的日子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步伐加块了,现在大多数人对回娘家的日子也不太看重了,哪天方便哪天回,应我丈人没有儿子,所以我媳妇和她妹妹就是轮着在我丈人家过年,让丈人每年都过个欢乐年,
没有哪条法律这么规定吧!只要你亲爸亲妈愿意,你什么时候回去都是正好。按我们这的习俗女儿要大年初三才能回家的,我是大年初一都会去蹭饭的人。你说大过年的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再附近溜溜……想想画面都美
谢谢邀请,我们这儿也有这风俗。先说下这种习俗的起源,据史料记载,一般认为,这一风俗来自西周,当年周公旦制定礼仪,便有此风俗。
因为大年初一是主家出门拜年,所以才有了初二女儿回娘家的风俗。而且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所以女儿不能在一年的第一天回门,便只能选择第二天(暗示着不与嫡长子争家产)。另外,女儿大年初二回娘家,也是因为在古代,女儿既然已经嫁人,便算是外姓人,所以应该先帮夫家处理完了事,拜完了年,才能回娘家。归根到底,中国古人关于过年的习俗,都体现了宗法制,家国天下的理念。
有很多是风俗问题,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很多人不愿背反,就是这样了。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想法,其实现在并不一定非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这只是一个习俗,以前生活交通不发达,嫁得远的女儿,一年也基本回不了娘家几次,所以才有了大年初二回娘家的说法,目的是为了远嫁的女儿能够回来看看自己的父母,也让父母知道自己过得好与不好。现在来说,交通便捷,有时间就可以带上老公小孩常常回去看看父母,不是非得大年初二才可以回娘家。
没
因为初一来的是老亲戚
看每个地方的习俗了,我就今年准备去娘家过年,我妈家没这种讲究
这也得看情况,也没说要必须初二回良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初一都是中国传统上香拜佛。忙完了。初二自然是回娘家是头等事。剩下亲戚看心情和交情了。
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里水流这哗啦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河北民歌《回娘家》
嫁出去的女儿,不能随意回娘家,但并不代表不能回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女儿回娘家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称之为“归宁”。
刚刚结婚的女儿,有回门之礼,《仪礼·士昏礼覃》记载道:“若不亲迎,则妇入三月,然后婿见。”实际上,在后世,女儿出嫁,无论新郎亲不亲迎,新婚之后都有回门之礼。
过年的时候,初二回娘家,也是“归宁”,但为什么不能在除夕、初一这两天回娘家呢?在中国古代,亲戚是两个概念,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亲是族内亲属,戚是族外亲属。简单来说,所谓的族内亲属,指的是父族亲属,族外亲属指的是母族、妻族亲属,例如堂兄弟就是族内亲属,堂兄弟的“堂”指的是同一个堂屋,在中国古代,兄弟不分家,成家以后,同一个堂屋,堂兄弟就是同一个堂屋的兄弟;表兄弟则是指族外亲属,因为表是“外”的意思。初一是族内亲属互相拜年,初二是族外亲属互相拜年。
到了大年初三的时候,就是一般的亲戚朋友了。所以,嫁出去的女儿,除夕、初一要待在夫家,初二的时候,才可以与自己的老公一起回娘家,探望自己的父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亲属关系上的有特色的东方色彩。
当然,在现代社会,兄弟姐妹比较少,有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现在的交通十分的便利,不管什么时候,嫁出去的女儿都可以回娘家,回娘家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中国传统民俗的一些道理,女儿出嫁以后,就要一心一意助旺自己的丈夫,学会独立自主,好好经营属于自己的家庭,而不能与自己的老公稍微闹了一些小矛盾之后就往娘家跑,当然,受到了大的委屈,当然要回娘家。
除夕,初一一般不都在婆家过么,不过如果都是独生子女,也可以轮着去两家过,这个小两口商量好了就可以了,也没有那个规定顺一定要在那家过。
嫁为人妇,当然是以男方家为主
据说,原本过年时,年三十的晚上是不能睡觉的,得一家人都围着长辈,在家里“守岁”。年初一,还要祭祖,并给家里的长辈逐一请安。出嫁的女儿只有等到初二才有时间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个风俗吧。
其实现在因为移民和独生子女的关系,很多家庭都摒弃了这个习惯,儿女都可以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