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把你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的父母错了吗?你怎么看?

2023-05-22 15:05:34 条浏览

我认为是错的。原因如下:

第一,如果家人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有优点,那么将这些优点转化为教育孩子的培养点即可,没必要对着孩子说:“你看谁谁谁,天天学习,你看你,就知道玩”这种话。

第二:所有的人,对别人批评自己的话都很不高兴。尤其是孩子,在心智方面还不成熟,不知道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味的指责和对比只会让孩子更伤心和更叛逆。

你可以想想,如果你爱人天天对你说,你看看别人家的男人/女人,又会做饭,又会挣钱,你说,你会干啥“这种话的时候,你是非常赞同并立即整改呢,还是心里有很多抵触??所以,将心比心的去想想孩子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在这个环境里面,如果父母总是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孩子会不会学到一件事情呢:把自己的父母跟别人家的父母进行比较?

做父母的,如果总是把“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谁谁家的孩子学习从来不让父母操心”,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伤孩子的自尊,更有甚者,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绪,自暴自弃等,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要给孩子一个和善、友爱、鼓励的家庭氛围。当孩子一次事情没做好,不要紧,要鼓励孩子,“下次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少点指责,少点比较,多点和善,多点鼓励,会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更会以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回馈你。




我反感父母拿我于别人比较(这种情况不多,我是那种被放养长大的,父母要求不严格),所以不喜欢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家人如果经常这样比较的话我也会说的




非常错,父母这样做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也对今后孩子发展不好




但是名次就是比出来了




大错特错!当你对孩子说,你看看谁谁谁样样比你强,你看看你自己!当你说这话的同时,孩子就会想,我的父母不喜欢我,对我有各种的不满意。长久下去就真的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然后就产生自卑的情绪,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那对以后得学习生活就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会心理上一直受到别人压制,一面想着不能这样自卑下去了,一方面又没办法改变,这是非常折磨的。

比如我我之前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从小我的家人就采取打压式教育,我之前一直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自卑到自己去一家装修好一点的商店都不好意思,自卑到都不敢一个人出现在大街上,我生活的非常痛苦,后来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了,然后我逼自己去发传单,逼自己去最热闹的地方逛街,逼自己去工厂里面打暑假工,后来在经过了各种赤裸裸人性的摧残下,我就像黑化了一样突然强大了,直到现在。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要去直面自己最恐惧的东西。

如果现在您还在对自己的孩子采取这样的教育,我劝您悬崖勒马。

如果您对孩子采取这样的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希望您现在的教育以鼓励沟通为主,为孩子创造一个其乐融融的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错,但是,比较的方法和话语要适度。

例如这次考试不理想,你可以这样问孩子,你的竞争对手考的好吗?为什么比你考的好?你发现她超过你的秘密是什么吗?

例如:作业没做完,你应该问孩子你的竞争对手写完了吗?你发个视频问问他?他为什么写完了?为什么写的那么快那么好?

例如:熊孩子在家不乖了,惹你生气了,这是家长最喜欢比较的,可以这样和别的孩子比较?你还记得电视上哪个人物吗,他在家是怎么做的,他从来不乱来,而且他做错了还会赶紧改正。你是不是应该学学他呢。

把对比换成疑问?换一种语气,孩子会顺着你的意思去做,而且不伤孩子自尊!




难说对错。

在父母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一般后面后夹带着对自己孩子的贬低和不满。

假设一下,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在对他说“看看人家,学习多好,多努力,你再看看你自己,一天到晚知道玩手机。”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他回想,你是我的父母,为什么一直向着别人,为什么看不起我?

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要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要是孩子跟爸爸说,你看看胡锦涛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健林马云等人,他们多优秀!你就不能向他们学学?对妈妈说,你看看人家宋庆龄杨绛屠奶奶郎平朱婷董明珠,人家多成功,你呢?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连个补习班都上不起!我同学他爸一个月好几十万,一有空就上补习班一有空就上补习班,我呢?只能在家里自己学习!

我敢保证,孩子只要说出上面的话,肯定有人说这孩子就会攀比。那家长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比,就不是攀比了吗?




比较孩子,更多是家长的焦虑,把未来的期望转化为压力施加给孩子,但是往往孩子没有能力转化压力为动力,反而使失去自我价值,自暴自弃。

家长往往看到别人家孩子,却很少反思自己为什么没做到“别人家父母”,孩子的成长是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息息相关的,当我们做到别人家父母那样的理念和付出,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会成为别人家孩子。

有的人会认为有的家长什么都不管,孩子也很优秀,这样的家庭是具有偶然性,不可复制的。

所以想拥有一个“别人家孩子”,还是学习优秀的父母,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何况是孩子。每个年龄段学习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成熟早,有的孩子成熟晚,不要盲目比较孩子,江郎还有才尽时。小时候有才能长大了也未必,要全面的看待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




错了

人不能和人比

孩子也一样

人和人不一样

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

要多鼓励孩子进步




不要盲目比较,孩子们也会比较家长啊,咱们也没有多么成功啊?奥巴马40多的时候都是总统了,我连区长也不是啊?所以真的没有可比性,只要咱们尽心尽责做好自己,教育好孩子就可以了。




当然错了!大错特错!

总跟孩子说你看那谁谁家孩子多好多好,时间长了会造成孩子自卑,心理压力大,容易造成发育不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小别给压力,适当的该玩就玩,劳逸结合




大家好,我是爱答问题的木一羊。

总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父母错了吗?

我的观点认为是错的,但看看现在的社会,这个比较却似乎又没什么错。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自家的孩子永远比不上别人的孩子。

比如同为青春好少年,自家的孩子永远比不上舞台上风光无限的三石弟弟和那三小只。

放低一下要求,自家的孩子比不上同学校的学霸,同班的第一名,所以每天逼着孩子拼命的学学学,不由想起年少时看过的一本童话,一种可以吃的书,吃过之后,所有的知识就都存在脑子里了,如果这个童话能实现,我想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大胖子,直吃到不能吃下为止。

学习上比较,工作,工资,对象什么的也都要比上一比。

仿佛不比,父母生孩子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一样。

不过话也说回来,父母的比较大多数还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一些,有比较才有上进的动力。

学习上,孩子累,父母更累,孩子会的,父母也要拼了老命再去学,每天不亮起床做饭,送孩子上学,晚上再接回家,陪着孩子写作业到半夜,孩子睡了,父母还要再替他们收拾好第二天需要的东西。

而成年后,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砸锅卖铁的满足孩子一切的需求,尽管别人的孩子如此优秀,但他们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换个角度想想,父母的这种比较又何尝不是一种良苦用心。




太有经验了,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做法和想法。

以前我的爸妈真的整天拿我跟别人比,什么【xx叔叔的儿子又考了第一名】【xx阿姨的女儿去了美国,人家得了好几个录取通知书】,我:…………

那是人家,和我有什么关系?

父母啊,老是希望以这种比较为动力,为榜样,问题是!!无论是童年、少年还是青少年的孩子都是叛逆的!!只是叛逆的程度不同,家长以为别人家的孩子是榜样呢??在孩子眼里,那就是敌人!!

因为这是家长选的榜样,不是自愿的。这和追星一样,要是有人硬逼着你一定要夸他喜欢的明星,你会好受?你不会觉得烦?

真的烦死了好吗!

所以,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的父母如果有看到这一条的,你们也反思一下,你们和人家的家长有差距吗?换个位思考,如果孩子整天拿你们跟别的爸爸妈妈比较,你会高兴?

当然,孩子也不需要太较真,比就比了,也不会少根毛,最多就听着唠叨,爸妈也是想鼓励人呢,不要太记恨。

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拜托给我点赞评论哟,谢谢你!!!




不能说是完全错,有对比,是为了学习别人的优点




我觉得这种比较的行为大错特错。

我问过我妈为什么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较?毕竟我是你亲生的,别人家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跟你也没有关系吧。我妈说是为了让我进步。我真是惊呆了。在我父母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我没想过进步,只是觉得父母对我很不满意,也许不爱我了。让我一度很伤心很自卑。

我真的呼吁父母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不用比较孩子们都是最好的。




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父母大错特错了。

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孩子,被比较的后遗症,即使自己已经能自立,即使已经做了妈妈,还是影响很大。

在阿德勒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里说,来自原生家庭的沟通对孩子有着终身的影响。除了看待感情的态度,家长的沟通会塑造子女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比如说,孩子的成长期间听到的有关学业的信息,会影响他们在中学坚持完成学业或者退学。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他们倒是没有在学习上拿别人和我比较。我被比较的,是另外一件事:我不爱跟长辈们打招呼。

其实我不是不打招呼,而是声音比较小。当时觉得自己是小孩,别人不会注意到我,怕叫了人以后没人答应。其实这就是没有存在感的一种心理。

他们经常给我强调的是,谁谁谁家的孩子,嘴特别甜,见了熟人老远就喊叔叔阿姨好。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特别不好,不懂事。后来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声音更小了。再经过他们这样一说,就更不愿主动叫别人了。

记得初中有一次,爸爸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从城里回来,我害怕与他见面打招呼说声“伯伯回来了”,居然躲到了小伙伴家里。

我估算着时间他已经走了,就回家了。那时都要天黑了,当我回到家,发现伯伯还在,我心里是恐慌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小声地叫了一声伯伯。兴许是大人们说话声音太大,他们没有听到我叫人,妈妈就说:“你怎么不叫人(我们那儿的话是打招呼的意思),真是越大越呆了。”

对于一个已经有自尊心的女孩来说,那种尴尬就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另一方面,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大大方方地喊人。

小时候到大学,这件事,像一颗刺,扎在我的心上。

成家后,慢慢养育自己的孩子,读了一些育儿书,和心理学的书籍,才对这个问题有所释然。

我女儿四岁多时,有一次在超市见了我的同事,她很大方地说:“阿姨好!”当时我可惊呆了,那是她第一次见这个阿姨,就有这样的表现,真的比我强百倍。

女儿小时候,我一直没有给她强调这方面的事,也从来刻意让她去叫人。只是每一次,我会热情地跟别人聊天,打招呼。

可能,父母的示范,是最好的教材。

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不会让他变得更好,只会让他变得不自信,甚至逆反。这两个结果我们都不愿意出现。

所以,安心地养育自己的孩子吧。




这个问题真的深有感触,先表明态度,我绝对不会拿女儿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虽然最后在部分老家亲戚口中,也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我知道,这个阴影成了我心头最大的负担,也阻止了我走向更大的世界。

我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二姨家的女儿,她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从小镇考到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后来又考入了北京大学。

当我上初中时,大姐刚刚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当我各种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时,大姐已经在学校封神。

所以,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它给我压力,也激励了我,后来,我也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一个家族出现两个“状元”,真的挺风光。

可能很多人会羡慕我的名校背景,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一点都不感谢这个命运的安排。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想要和别人比较,工作的时候我会以自己最近的同事为目标,学习的时候和室友做比较。是的,不是同行业最高水平,而是身边的那个人,因为我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亲戚家的孩子。

这似乎能得到一些动力,但是我知道,我没有办法全然地享受学习、工作的过程,更会因为对比周围人,导致自己没有变得更好的动力。

给孩子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榜样,无形中会抹杀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而一个从这种激励中获得动力的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一个讨好型人格。

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在,是不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