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14:35:28 条浏览
这些人认为家里人会将就他呗!
我想就和谈恋爱的时候一样。
你给对象发了一句话,你会一直关注手机,他有没有回复你,会猜忌,会瞎想。会猜想她干嘛去了,和谁,怎么样了,还爱你吗?但同样你给父母发了一句消息,或者打了电话没人接,你就不会乱七八糟的想,不会想着不要你了。因为你潜意识里就认为,父母,亲人是就算你再胡闹,再不堪也不会抛弃你的人,是你一辈子的依靠。而陌生人或者其他人你不确定。
胡闹是因为依靠,陪伴是长情的告白
但,别和最爱的人发火,别等一切都晚了再后悔。
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现状。当你在外面受了伤害。不可以对上司大声吼叫,不能对同事哭诉。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对别人毕恭毕敬。展示自己良好的素养。
但是回到家可以对自己亲近人哭诉,冲他们发火,把自己的全部委屈都倾泻出来。因为你明白,亲人能给你温暖,呵护你,包容你,他会给你拥抱,给你力量,帮你化解你全部的委屈,让你安静的释放。
当然,你不可以说让亲人难过的话,不要让自己的负能量传播给自己的亲人,否责的话就会大吵,互相在伤口上撒盐,家就不是你安慰的港湾,而是会颠簸的小船,让你更加彻骨,难受。
爱家人就是爱自己,疼惜他们就是疼惜自己。
对陌生人如果不是毕恭毕敬,必将面对怒目相向,甚至拳打脚踢,而对亲人随意发火,家人往往是默默忍受。这是糟蹋亲情,欺软怕硬。
这是典型的心智不成熟的外在体现。
你是否像下图一样,常常对外人微笑和蔼、包容温柔,而对家人却很容易发脾气,给脸色看?
你是否常常对外人忍气吞声,却容易对家人横生指责,生气后却又自责不已?
我们可以在外面和风细雨,对陌生人口吐莲花,为什么回到家后就变成另一个面孔,恶语相向、连一些小事都无法包容呢?
对亲近的人太苛刻,对不相干的人太谦卑
有句话说:我们总是和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说心里话。对陌生人,往往彬彬有礼。对亲近的人,却不知分寸,常常开过火的玩笑,接最深的伤疤,发泄最糟糕的情绪。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孩因为小事和妈妈吵架,然后离家出走,在饥饿难耐却身无分文的时候,一个摆摊的老婆婆免费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女孩感激涕零,觉得老婆婆对自己很好,相反,和自己吵架的妈妈不如她。
老婆婆听了女孩的话后劝到:“孩子,我只给你一碗馄饨,你就感动成这样,你的妈妈给你煮了十几年饭,你却觉得她不如我,这样不对啊。”
苏岑说:每个人都有脾气,为你忍下所有的怒气,仅仅因为那个人比你更心疼你。
有句歌词叫做“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我们在那些真正关爱我们的人面前,总是肆意放任自己,觉得对方会理解和包容,可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理所当然呢?只不过有人为了你做了这一切。
一个知乎网友说过一句话:对待生人要“熟”一点,对待熟人要“亲”一点,对待亲人要“生”一点。对待生人和熟人,需要我们主动热情些,多点关心,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对待亲人反而要拉开点距离,多一些克制,多一些彬彬有礼,少些脾气,少些肆意妄为。
对亲人过高的期望,让我们肆无忌惮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
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望过高,而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不是有的人,而是大部分人,或者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这样,因为他对陌生人无所求,对自己最亲的人要求太多,越亲要求就越多,越亲,就越发脾气,对陌生人,根本就发不着脾气嘛
对陌生人毕恭毕敬是因为他不了解对方的背景和权势,所以他不敢随意;对亲人发火是因为他太了解亲人了,即使发火亲人也不会√他怎么样。
其人在外,事必躬亲,礼必三施!其心不甘,其情不平。而临亲人,无须戒备,久压方释,也可同情!
大部分人都能克制地对待“陌生人”(我想这里的陌生人应该包括领导、同事、朋友、邻居以及更不熟的人),在这些人群中也能获得良好的评价,比如温和、有礼、热情、乐于助人。但回到家里,面对至亲的人,却往往变了模样。随意发火、指责、批评,完全不顾亲人的感受。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亲密关系,使人更有安全感。
亲密关系,会给人安全感。所谓安全感就是,无论我在你面前表现如何,你依然接受我。
同样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领导做了,我们要陪着笑脸。因为领导决定我们的职业前途,我们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同事、朋友做了,我们表现得无所谓,最多似怒非怒地抱怨两句。因为我们不想因为这件小事,得罪他们。
亲人做了,我们可能就要大动肝火了。在陌生人面前被压抑的情绪,毫无顾忌地爆发。亲人也会生气,也会伤心,但我们总觉得没关系,因为他们不能拿我们怎么样,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和伤害。
所以,对别人恭敬,对亲人发火,其实是仗着亲人对自己的爱,欺负亲人。这也是人们欺软怕硬的天性使然。
2,亲密关系,使我们愿意放下伪装。
如果面对亲人时,我们还像面对陌生人时一样毕恭毕敬,说明我们与亲人的关系并不好。
亲密关系的远近,决定我们是否愿意在这个人面前任性地哭,任性地笑;我们是否愿意与他们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我们是否愿意卸下一切伪装。
当我们做最真实的自己,就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这个情绪,自然包括发火了。
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也可以加固亲密关系。但事事都是过犹不及的,因为表达情绪,伤害到亲人就不可取了。
3,与个人修养有关。
个人修养,主要靠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受教育程度程度越高,个人修养也越好。
修养好的人,更倾向于温和地解决问题;修养不好的人,更易采用过激的方式,更易放大自己的不良情绪。
所以,在农村,我们更易看到粗着嗓门大喊大叫的人。不管是父母对待孩子,还是夫妻之间,都容易互相倾倒不良情绪。
4,与亲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关。
有的亲人,彼此之间就是随意发火的。
你伤害我,我也伤害你。我改变不了你,那我就采用和你同样的方式。形成恶性循环,别人也爱莫能助。陌生人一般会礼貌地对待他,他也就投桃报李了。
所以,他面对亲人和外人,自然也是两种态度。
最后,我想说,亲人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让我们尽量温柔地对待他们吧。
分析不当之处,愿与您共同讨论。
你对陌生人客气,是出于礼貌;再说喜欢对陌生人厉害是不会做人,你敢用恶劣态度面对的人,都是弱势于你,或不相干的人,只能说你这个人肤浅,没素质。对家里人发火,那是因为你清楚知道家里人会包容你,你对陌生人发脾气没有人会搭理你,更会远离你这种暴脾气的人!经常对家人发火是自私的表现,不懂的关心身边的人。当你要发火的时候,你要冷静三十秒,用一份美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我们都有个通病:把最好的一面给了陌生人,却把最坏的一面给了最亲的人。
第一印象:初次见面我们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固然会好好表现自己。收起身上所有的棱角,防止扎伤他人。
陌生人即彼此不熟悉,不了解彼此的脾性。我想应该还有一个敬畏之心影响吧。
亲人,我们所谓的亲人多数指有血缘关系或者熟悉的朋友。彼此之间在交流沟通上没有警惕性,不存在有所避讳,放下所有的防备,势必造成内心上的不愉悦。
亲人,我们基本都觉得亲人对我所做的都是理所当然,做不好反倒应当承担责任。这一点子女对父母的关系上表现的尤为到位。
我也不例外,父母稍不顺自己的心意,就会言语上表达我的不满,过后觉得自己的父母好可怜,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即便是错了,那也是我的错误导致他们犯错。
关于这方面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可怕,我们总是在不断重复地检讨自己,同一状况错了反省又错又反省再错再反省。
亲人也是人,虽然可以谅解你,但是感情也会受伤害。所以请尽量把他们当做陌生的亲人,尊敬他们,学着试着友好的表达。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说话。趁现在他们还能听我说话,我也要耐心听他们说话,如同他们小时候那样耐心的教导我,教我说话一样。
因为亲近,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才会任性!
因为这种人在工作上面对的都是自己惹不起的人,或是自己的生意伙伴,只能低三下四,他的耐心早在工作时都已经耗尽了,回家之后面对着吃着自己的喝着自己的还唠唠叨叨烦的要死的家人(所有在外面受了气每天累的要死的人都这样),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人性的弱点就是这样,对陌生的感到好奇和敬畏,对熟悉的产生厌烦和不屑。
对事物如此,对人也是一样,我们忽略了最亲的人,去亲近毫无相干的外人,把谦卑给了陌生人,把漠视给了亲人,到最后,陌生人走了,亲人被伤害。
所以,要善待每一个人,更要善待最亲最熟悉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的伴,才是我们的依靠,陌生的人,只是生命中路过的一道风景,过了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