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12:03:20 条浏览
谢谢邀请!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听说咪蒙这个名字,源于最近我在简书写文章开始的。我并没有看过她的文章。若是我不关注新媒体写作,可能还不知道有这么火的一位作家。即便是知道了她是一位写作高手,我也没有要读她文章的冲动。因为她的文章风格不适合我,我并不关注情感领域的文章。
因为平时我关注的内容都是孩子教育的,或者是读书类的文章比较多。
我不想抨击她,既然她的粉丝能涨到1400万,也是有过人之处的。认可她的人,一定也从她那里得到过共鸣。还有就是文化人更要养正自己的三观,给人传递正能量。
文字这样美好的东西不应该只是随大流追热点,用心写好东西。
我看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很好,可专心搞作品。
咪蒙是谁??之前好像听过这个人,据说把自己的老公当狗,赚的盆满钵满的,后来老公出轨,她又赚了一笔,怎么样都只赚不赔的女人,究竟长啥样,这么能赚钱
昨天得知咪蒙的微信公众号被注销,我在被子里差点笑出猪叫声。
为什么呢?听过一句话吗,叫做“兵熊熊一个,咪蒙坏坏一窝。”咪蒙与旗下矩阵输出的毒鸡汤,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曾有人提问咪蒙、翟天临和吴秀波,谁更不容易被原谅?网友回答影响最小的是吴秀波,包小三伤害的只有他老婆,翟天临影响了国家的学术信誉,而咪蒙,则是煽动公众情绪,制造冲突损害社会利益。
从读者角度来看,看完咪蒙体的文,很爽!在她的爆文里,我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原来平凡又普通的我,不是我不好,而是别人有眼无珠,问题都在别人身上。男朋友你送我便宜货你就是不爱我!同事不帮我不体谅我就是资深直男癌,领导不给我请假就是歧视女生,虽然我长的一般工资3000块钱都没有,但是我就是公主,相亲对象也一定是有钱又帅年薪百万。
咪蒙给粉丝灌输的洗脑毒汤,经常把一些少数人奋斗努力很多年的结果,描绘成大众常态。比如《她凭什么才毕业2年,就升职3次,月薪从4000到4万?》文中月入二万的人也只能算勉强活着,但是要知道,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月入好几万的人多吗?肯定也不少,但不是我国绝大多数人都能拿到的工资待遇,有很多人努力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孩子能过的更好一点,但收入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
你说她写的不对,她立马能举出N个例子拍在桌子上,我朋友...我亲戚...我发小都这样!这么多人都可以轻松喜提四万月薪,你达不到是因为你弱!
在状元之死的文里我们能看到她的大弟子杨乐多,将这个手法玩到炉火纯青。
“我进阿里两年就升到了p7。”
“我现在在做bd,做我们这行,重点是能喝酒陪笑哈哈哈”
“我好几个同学都创业套现了,现在投资人真好骗”
投资者跟投行大佬看了后表示一口老血喷出来。刚毕业没几年的人,可以轻松创业套现,可以见投行大佬,可以在阿里两年升p7。
如果作为故事或者鸡汤来看,是个比较成功的作品,坏就坏在它是以纪实新闻体来写的,并告诉自己的粉丝,你看职场就是这样子的,名校状元还不如“能谈笑风生的我”,就有点过了。结尾处还注明了几点,表明是真实事件。
成也萧何败萧何,大肆贩卖读者焦虑,消费同情心来赚取流量,所以在隔天后被人民日报等官方大V点名,也不奇怪了。
那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呢?咪蒙破坏了行业底线。
大家也想能写出爆文,想要很多人都能喜欢自己的作品。但绝不是像《致贱人》、《致low逼》这样挑唆自己粉丝,心里有根底线,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强大的流量用对了是造福大众,走了歪路就是精神毒品。
更不论像一些新闻传媒从业者,每一张图片、一段文字都是无数人呕心沥血,去不断调查,反复求证的。
有人说调查记者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因为他们敢说真话,敢去触动黑恶势力的利益。
03年4月,《南方都市报》记者程益中,因揭露了大学生孙志刚只因没有暂住证就被收容、被毒打而最终残酷致死的真相。在04年3月,程益中被刑事拘留和逮捕,关押5个多月才释放。
06年4月,中国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因发布《中国西部乳业濒临崩溃边缘》调查报告,详细披露了奶业的造假、掺假现象,以及奶农目前生存状态。在2012年11月不幸遇害去世。
08年9月,《东方早报》的记者简光洲,是第一位披露三鹿奶粉致肾病的,让多名高官先后下台,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但随后后遭受各方压力离职。
而咪蒙,身为南都的首席编辑,干了12年的新闻,资深媒体人,曾经才华无限,写出过让人称赞的好文章。离职后创业做编剧失败后,重新拾起笔杆子,但是却去吃大多数从业者都不愿意碰的人血馒头。
爱国赚不到流量时,她写:
当写爱国可以获得粉丝喜爱,收获海量流量时,她又是这样写的:
所以江苏网警发文称,对于咪蒙来说,爱国是一场生意,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
随后,在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咪蒙注销微博并停更2个月的微信公众号,也没平息大家的怒气。
最终在2月21日,注销了拥有1400万粉丝的咪蒙公众号,各大平台也将她的账号下线。
朋友圈被咪蒙注销账号刷屏,说下自己的观点。
此前咪蒙团队发布《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时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宣布停更两个月。当大家都羡慕放假2个月的时候,今天突然发现账号已注销。
第一次注意到咪蒙,是她写了一篇《好疼的金圣弹》,当时觉得写的不错,后面写的越来越随波逐流,哗众取宠,标题党,鸡汤文,迎合大众心理。着实觉得没什么意思。
其次,她的故事都是编的,开头都是她朋友,亲戚,以及身边的人,拉近读者距离,从而更容易灌输毒鸡汤。不少人受其文字毒害,给家庭,情感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记得之前有段时间,她在公众号卖课,50元教你月薪过5万,三年之后加薪不超过50%则可全额退费。你觉得还挺便宜是吧?可拉倒吧!职场新人三年跳槽也能涨薪的好吗?还有3年后你会找他吗?这不,现在连个人都找不到了,号都被封了!
还有人说:现在离婚率高,咪蒙团队贡献了10%的功劳,宣扬女权主义,男人一旦对你不好,就不要给他任何机会,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传达的大部分是这种极端的观点。还传播丧文化,贩卖焦虑情绪。
咪蒙仗着自己的号团队越做越大,言语也变得越来越放肆,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飘了,还被一个月薪5万的助理的一篇文章给作死了。
最后说一句:咪蒙被封,也说明了影响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当责任变大的时候,就不是为自己而活了,要考虑到社会层面。
也给了其他头部大号以及自媒体一个警醒:当你的言论能够影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担任起社会责任,切不可为所欲为,成为第二个被封杀的自媒体人。
关注我,发现新鲜世界!
一句话说,鸡汤要适当,就算要喝也要喝有营养的。
之前我也是很喜欢咪蒙的一个读者,可是后来就不怎么看了,可能太偏激了吧。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自己充满了希望,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可做成一切。什么名校,名企都不在话下。年薪五十万都在等着我。
可是后来越来越觉得有一种无力感。后来无意中刷到一篇批评咪蒙的文章才恍然大悟。
他写的很中肯,迷蒙的文章确实有些过于鸡汤了,很多时候给你一种老子就是世界中心的感觉,让人沉迷于那种感觉无法自拔。而且她非常强调女权主义,但是我觉得她有些过于理解这个词了。的确,女生也需要独立,有自己的生活,可是不是不顾家的不顾一切的女权。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一味的强调女权,有一种女生就应该受社会保护的感觉。
同时也看了网上的一些评论
褒贬不一,总的来说还是贬更多一些吧。
她前期的文章我是看的比较多的,很多时候能在《青年文摘》上看到,可是后来就出现了捏造事实,双标等情况。不得不说人火了之后心态确实会变啊。后期为了引人注目,她的文章变得越来越偏激,用词也出现不妥当的现象。
从微博关停,到公众号休整两个月,再到此次的永久封号,这一路都是她自己走出来的。在很久之前曾经看到她在文章里夸自己的丈夫,也说过“谁说就一定要男人赚钱,我就喜欢赚钱给我老公花,让他打游戏。”之类的话。可是后来她的离婚闹得沸沸扬扬。还上了热搜。这就是她所强调的女权主义,女生要独立?
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应该向大家传播的是积极向上,正确的价值观,分享更多的干活,而不是每天写鸡汤文,贩卖焦虑,编造各种谎言故事。
希望所有自媒体人都能引以为戒。
亲测,现在已经搜不到咪蒙这个公众号了。
客观的来说,这个女人真不简单:能够掀起新媒体界,引发众人热议,操控众人情绪,真的有她过人之处。
在注销公号的时候,不知道她是怎样的感受,近1400万的粉丝,经营了这么多年,耗费心血,就在瞬间消散云烟,像是石投大海一样再也找不到了。
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新媒体人一个很深刻的警示,树立正确的三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是多么重要。
那天我躺床上突然灵光一闪,想明白了咪蒙“作死”死在哪里。
咪蒙之前贩卖鸡汤和焦虑都只是突破行业底线的营销而已,并不是“作死”。
但《寒门状元之死》一文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并不是虚构杜撰的问题。
而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价值观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你看春晚和元宵节晚会反复唱“我们都是追梦人”,
传递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价值观。
而《寒门状元之死》传达的价值观是“再努力你也是死”。
这就跟国家倡导的正面价值观完全抵触了,
讲白了咪蒙是公然跟主旋律唱反调,那不是活该吗?
这事儿,跟娱乐圈类似,不多时,就会“复出”。那位逃税多少亿的樊氷氷刚消停没几个月,这不最近又在微博冒泡了么,不仅没人管,还一堆粉丝迎接,什么“可以重新做人,但是不可以重新做星”都是应然世界的正确,但是在实然世界根本就是光鲜亮丽的废话。当然,不止氷,啥啵也过不了多久,其实我倒是希望我说错了。
回来说这位咪蒙,公号是注销了,各种自媒体号也会消了,但是人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仅仅注销而无惩戒,成本忒低了,这么低的成本,换谁谁会在乎?网络的口诛笔伐现在是汹涌,但是这种舆论不是持续的,几天十几天就过去了,尤其是当今真的不缺热点,层出不穷的热点,让网舆都顾不过来了,哪还有空估计几十天前的咪蒙,没准到时你问他们咪蒙,他们会一脸懵:咪蒙是谁...
咪蒙复出,不是迟早的事,而是很早的事,说不定现在已经在琢磨改头换面的事了。
这是件好事,认真反思,为的是将来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身边一个女性朋友,在两段恋爱都失败的时候,“疯狂”的喜欢上了咪蒙。她说在她失落的时候,咪蒙的文章给她指引了方向。不可否认,一定程度上咪蒙这个指路者确实让朋友成长了。
超级大V更应该做个有良知的文字工作者
虽然朋友特别推崇咪蒙,但在我看来咪蒙每一篇刷屏的文章,都让我觉得这位文字工作者没有了对良知的尊重,朋友喜欢的那一篇篇推送,在我看来,充满着利与欲。
很多做自媒体的人都听过这句话:
当你的“粉丝”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可有多少人想过,当你的粉丝超过1万,自身的社会责任该有多重。我不知道咪蒙的粉丝加起来有多少,想来1000万肯定算少的了。
内容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三观不够正,作者两行泪
管理员发布的声明说的好“部分帐号传播污文化、丧文化,贩卖焦虑情绪、骗取流量……”,很正确,咪蒙们的内容做的就是这些事儿。我找了一些咪蒙贩卖焦虑的文字,每一句话都是在利用人性的痛点:
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自己在一起
不要以为你读书多了,就可以长得丑了
曾经我们有诗和远方,现在我们只想买房
道理我都懂,可我还是想要钱
你过的不好,因为你太听话了
……
我的看法
咪蒙帐号的注销并不能说明什么,我坚信“咪蒙”还会出现,甚至更加猛烈!恕我直言,注销咪蒙公众号作用不是很大。互联网用户们要战胜的不是咪蒙,而是不愿意思考和学习的自己。
有句话叫不作不死,咪蒙走到今天怪不得别人。而咪蒙这样的超级大V影响很大,除了自媒体,咪蒙还有别的空间以供生存。
最后我在说一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咪蒙文章的双标,左右变脸,终究还是要打到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