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15:53:05 条浏览
这就是构架和布局的原因,单字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间隔,列与列的距离,起笔和收笔的留白等等。
单字好看整体也不会太差
还是单字没写好,功夫不到。
单个字写得好,只是结构过关了。而章法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这个也是需要练习与把握的。
一般情况下结构过关了而章法不好看,原因有如下几个:
1.单字不熟练
单个字写的太少,不够熟练,很多不熟练的字摆在一起,就会显得非常的生硬,没有统一的风格。
2.没有参差美
书法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也讲究粗细,高矮的变化。
这种变化美不仅出现在单个字内的部件之间,整篇的章法也有类似的要求。
不断练习,争取有点进步。
谢谢邀请,我来分享我的经验。
单字能好,说明笔画和结构没问题,而一整篇写不好说明章法有问题。
书法有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笔法是笔画方面,结构是笔画组成单字,章法是字与字的关系。在整篇书写过程,要考虑字的高低、远近、大小、长短、疏密、收放等因素,要解决有两个方法。
1、转化,将练习过的字,编成一整段来书写,强化已有的书写习惯,改变自己随意的写法。
2、临帖,一大段一整段的临,最后背临,将要考虑到字与字的关系,并做好首字的书写,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感觉写成篇的文字时,字体不宜过大。同样的字,为什么小的比大的好看?略作分析,应该与字与字之间的间隙有关。字体过大,则间隙往往过小。黑白之间比例适当,才能体现美感。比例失调,则阴阳失衡。知白守黑,书法之要。
要学学章法,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有穿插避让!
继续努力!加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知你现在还是在临帖,?如临的话建议临一下赵孟頫的行楷,增加点快速、果断下笔写字的训练,按书写法则,起笔、行笔、收笔,大篇幅或全篇临写碑帖,(比如赵孟頫的体楷书字帖)要练出成行的字能产生流动感,形成自己行笔的运动笔势(初步形成)就说明有进步啦,!循环往复训练一阶段,再自书作品小样,自行检验后再改进,重书,就可以发现字与字在书写中的关系,解决临习和书写中的问题。妥否?还是自已先实践几天再说吧!
一整段的字是属于写作品,需要行气章法布局,没有掌握这些,所以就会难看。
书法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章法!单字好看,放到一起,如果章法处理不好,那就不一定好看了!就像女人穿衣打扮,红色衣服和绿色衣服本没有错,但是红配绿立马档次就下来了,很难穿出高级感!
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
才疏学浅,对章法的解释未免太肤浅,上两张图自己体会一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行草作品,行云流水,看着舒服!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王羲之集字作品
网上down的,为什么都是王羲之的字,集字作品看着就没有神韵呢,因为没有章法!即使是怀仁集字的圣教序也是欠缺了很多神韵,这就像盖房子,没有设计师设计,再好的砖和瓦堆砌的房子也没有美学价值!
章法包括很多、字的排布结构,留白照应、连贯程度等,建议多看看书法方面的理论和多实践,会有更多收获!
练习书法,写一个字那只能叫字,但如成行的写就变成了字的群体,术语叫书法布局。布局也是一门审美学问,要多看名家作品,细心揣摩……
学习书法,首先是练习单字,把单字写好后,就要依次练习数字、一整行、一整段。无论竖写还是横写,字与字之间须气脉相连,形断意不断。前一字收笔完成,后一字起笔以意相接,以意写形。
要写好一整段,得先写好一整行,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大小对比,如笔画少的字要粗且小,笔画多的字要细且大,使整体具行气而不失变化灵动。
下笔之前,凝神沉思,在脑海里要有个大概整体布局,切忌随意而为。写单字时,单字是一个整体,把握单字笔画组合即可;而写多字时,多字是一个整体,每字的起笔和收笔与写单字时有所区别,须把握的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连接。
写一整段很难看,建议先写数字,再写一整行。掌握写一整行基础之后,写一整段就没有障碍了。
章法,即文字书写时的整篇布局。看评论里有人说字写好了整篇就能好看,我不这么认为。前两天我特意整理了些资料,详细的写了几篇有关硬笔章法的文章。整理推敲后才发现,原来章法的总体结构很复杂。在这里,我简单的说个大体的轮廓(细节可去看我的文章)。
一,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墙壁大于行距,行距大于字距(这是总体布局原则)。什么意思呢,这里讲的是纸留出来的空间,从大到小的顺序。
二,字数不同,写的时候布局也不一样。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写时都不相同。例如写一个字时,一般都会写的很‘开放’,因为本身字就单调,应当写的出彩,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字的书法作品---寿啊,福啊,龙啊,義等等,书法家们为了丰富视觉,都会尽量写的夸张一些。写两个字以上即要考虑平衡,避让了!
三,中心(重心)统一,这个好理解,即硬笔字横写时,中心位置在一条线上。
就说到这里,章法用2万字都说不完。在这里祝大家学习进步!
评判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不仅仅只是把技法练的非常娴熟就好,它包含了内在的许多知识,比如书写者的文化修养,书写时的心情等等。比如一个天天只知道写字的人,即便他也临帖,用古人的技法写字,尽管写的很熟练,以单个字来比较吧,很可能超过一些大家的字,可整体怎么看,都是缺精气神,因为他缺的就是综合学养的提高,充其量写字匠而已。
自古以来能被誉为好字的人,他们在练字的同时,多读书,和社会多有交流,提高自身修养,他们写字是书写自己的情绪,比如王羲之喝酒了情绪高涨了,一气呵成写出的兰亭序,通神,千年来再无人能超越,包括他清醒了也再写不出那样的好字。
再就是选取所学字帖的原帖作品,从中选取一段或几十个字,或一句话,一个词语金言警句来进行临摹,以此锻炼章法的处理。如果我们选取的文字内容中有个别原字帖中没有的字,可以根据原字帖中的点画造型规律,结构特点,甚至偏旁部首进行组合成字来进行集字作品的创作。成组或通篇作品难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熟,对技法不可字形结构规律不熟,书写有些生涩。
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是由于对章法知识了解甚少,临帖~创作之间,没有过渡性的系统正规的专项训练,导致把握篇章法度的能力很薄弱,缺少创意设计概念造成的。
在基本功训练的时候,注重单个字结构布局,力求字形完美是非常正确的。当把若干个字组织在一起,成为一段话,或写成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将其中一些字的笔画形态,适当的作些变异处理,或改变主次笔画,或移动一点点位置等等,这种作法叫章法布局。
变化字体局部的目的是使字体姿态各有特点,与原来单字独立存在时的感觉有所不同,字与字之间保持呼应顾昐关系,参差错落,协调一致,整篇字干净利落,疏密得当,气氛活脱。
章法基本格式有三种,即:有行有列式、有行无列式、无行无列式。
常用的技术处理方法,如:大小、高矮、胖瘦、倚正……总之,尽可能的因字立型,随势就式,避免雷同排列。说通俗点儿,字体不要写一般大,字形也别一律端端正正的,多少都要一点变动。
比如,有行有列式。多在方格里面写。字距、行距约等,或行距大于字距。字在方格中四周要留有适当的距离,例如:3厘米的格,可写2厘米的字。5厘米的格,可写3厘米的字。7厘米的格,可写5厘米的字。9厘米的格,可写7厘米的字。10厘米的格,可写8厘米的字。字的笔画有多有少,画多的稍微大一点点,反之,画少的要小一点。
有行无列式。多在条形格里书写。字与字的间隔大约一个笔画粗细那么运,不要靠的紧紧的,也别离的很远。行间距,大约半个字或一个字的间隔。
无行无列式,多在无格的纸上写。排字时不分字距、行距,自由排列,如乱石铺街。
章法,是书法创作技法中一个重要的科目,需要专门练习。并不是临完帖了,就可以直接写作品了,必须要有模拟创作训练过程。即使集字方式的作品,个别笔画形状和字体姿态,也是要适当的变一点儿,不能把原帖字形原封不动的拿过来摆在一起,像PS作图似的复制→粘贴。之所以有人说:XXX写的像印刷体,千人一面,如同算盘子,就是这个道理,意思是说缺少变化。
关于章法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毛笔行书帖,例如:宋高宗《千字文》、文徵明《朱懋功五十寿》等。
尽管有喷子说我作广告、吹牛逼,但是,我还是要啰嗦几句。凡是训练中遇到技法问题、瓶颈问题而不知所措的,究其原因是:从起步入门就一直照着字帖写,没有执笔法、运笔法、结字法等前期基本功训练。中途临摹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了单字形体外貌,忽视了对书写技法精要探究,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字法与章法的关系,比如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从来没有想过。训练后期,缺少章法与拟作专项练习,由此可见,技法训练明显的不完整。
以我多年从事书法教学研究与实验证明,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套路是这样的,不妨仔细看一下,原来练书法的时候缺少哪个环节?赶紧补上就好了。如图: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有小视频可以看一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写字教育发展动态,专注书写技艺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潘茂生•寄语
临帖不是临单字笔法字法,同时要临古帖的章法、布局,神釆是一幅作品的灵魂。
现在上经常刊载一些人写字的视频,字写得好,也写的很认真,使用的是米字格,这就是题主所说把单字写得好的情况。为什么将许多字连起来写,却就写不好呢?我觉得这还是练习少的问题。古人练习写字,常常是抄书或抄文章,在抄写的过程中再注意不断地写好每个字。今天人们学书法大多数都是从写单字开始的,连起来抄一篇文章很少。我想只要多练习用毛笔字抄写东西,练得多了情况便会起变化。再如果是写楷书的话,应该有意识地往快里写,快写能够出流畅出生动。古人楷书的许多笔法就是在快写中形成的,写得慢反倒写不出许多笔法的神韵。今天人们把毛笔字当美术字来完成,在古代毛笔字首先是书写记录的手段。象今人这样慢慢的做字,在古人那时候是不存在的。因为办文牍写文章都有个时间性在里头。因此田蕴章启功等先生讲书法时都强调楷书应该写快一些。写得快连起来抄写,一定能够解决上面先生所说的连起来写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