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3 16:16:41 条浏览
因为没有了年味,为什么没有了年味,因为过年最开心的那个人不再是你。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吧!现在的长辈真是太忙了!自己家的事还没有理清楚呢!就开始热心的关心别人家的事!
今年过年我们回老家了!年初二就去我老公的舅舅家了!那天去的还有我老公二姨的一家!还有个到了谈婚论嫁的表弟!吃饭前关于表弟的个人问题这些亲戚长辈特别热心,问谈了女朋友了么?有感觉的么!关键的是现场就给他介绍个对象!把女孩家的具体情况啥的介绍了下!直接让他们两个相亲,表弟委婉拒绝!还是不行!使出浑身解数劝说让他视频!可爱的表弟没有办法躲得远远的[捂脸]
这事还没有完!吃完午饭后,我们坐着闲聊!妈呀!话题又转到我们身上了!我家有个女儿今年8周岁咯!她们又开始劝说我们要二胎[笑哭]说什么趁现在年轻趁早要!钱可以慢慢挣!反正就是各种劝说!没有办法!我尴尬的自己出去转转了!
年轻人现在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才能感觉到快乐,走亲戚拘泥于形式化,吃饭,聊天,聊天内容是敏感的收入,婚姻,学习,对于在这些方面有压力不尽人意的时候,提及它就有一些尴尬,客套,形式,有时候带着金钱的味道,所以年轻人更不原因拘泥于这种形式化的走亲戚。
别说年轻人过年不爱走亲戚,连我这个快50岁的也不爱走亲戚,虽然有的人说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走亲戚,但是这样的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浪费,是一个钱的浪费一个人力的浪费。
一个浪费就是过年走亲戚肯定不能空着手了,都会买些奶啊酒啊茶呀饮料这些东西带着,而长辈收到的这些太多了根本吃不了,特别在一些农村旁边的小店买的假奶啥的,很多东西都根本没法吃,有的到后来都扔了,而长辈这边的儿女当天还要管饭,有的自己做,有的上饭店,简直了一盘菜没吃几口就剩下,剩菜剩饭吃好几天,不吃的都倒了,这样两方面都是一种浪费。
还有人力是一种浪费,现在年轻人过年回家,只有那么六七天的假期,本来挺高兴的回家团圆,没想到从初一排满走亲戚跟家人说不上多少话,不走别人挑理,走吧还要碰上亲戚孩子给压岁钱,有的在外面挣钱不多,这都是咬着牙给的,因为亲戚大家凑在一起都会谈论,你上班挣多少,他上班挣多少?你找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他找到对象是什么样的?这种走亲戚也是一种攀比,挣得多了扬眉吐气,但是要面子花钱送的要多,挣得少了低头丧气很受打击,浪费人力天天在路上酒桌上虚言假意的聊着,扣除路上两天就这么五天时间还要过上班一样日子,本来回家团圆放松自己也没有,为啥要走亲戚自己受累钱也受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年都不愿意走亲戚了?
这个问题的确是眼光老到,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是个什么年代呢?一个新旧交替时代,老一辈人的淡出,新一代人成长起来,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么能没有变化呢?变化又怎么能小了呢?
一、过去的走亲缘于人们重亲情而现在亲情变淡了
那个物质艰难的时代,人们能吃上一顿饱饭已经不错了,更不用说能吃上新鲜蔬菜和肉类了。记得我小时特别盼望过年时走亲,一是那时重情的亲戚在这个重大的节日会挤出平时的用度用比较丰厚的饭食来招待客人。除了能吃饱饭外,还能吃上平时很难吃上的蔬菜和肉类,有时还能喝上酒,在家是万万吃不到,喝不到的。二是这些重情的亲戚还会在你临回家时给你带上一些你喜欢吃的东西,那时叫回礼。这样的机会一年中也就一次,我们现在也有句话说,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就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最好的写照。
伴随着祖国的日趋强大富足,年经一代不再为生活发愁,那时过年才能吃的东西现在天天可以吃到,而亲情也在物质逐渐丰富的同时被减弱了很多。亲情在金钱面前也淡薄了,特别是年经一代联系的也少,过年就更不愿意起动了。
二、走亲时长辈们的一些考题难倒了年轻人
过年时亲戚之间的交流自然少不了,东家子长,西家子短,这小子混得如何,那女子发展的咋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就好比答记者问一样,竹筒倒豆子,你不全倒出来,就会问个不停。混得好的还可以,混得不如意的就难了。什么收入、什么对象、什么工作、什么房子,什么车子,十足的一个“十万个为什么”!比如说问你的婚姻问题吧,开始先问,你找对象嘛,如果说找了,下一问就是问哪儿的?多大了?做什么工作啊?收入多少啊?长的咋样啊?脾气好不好啊?会不会做饭啊?问完了本人,接着问家人。家里几口人啊?老家哪里的?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啊?收入有多少啊?再就是问什么时候结婚了。在哪儿结呀?买房子吗?房价是多少啊,贵不贵啊?谁出钱啊,你家出多少啊?她家出不出啊?出多少啊?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啊?买什么车啊?什么牌子的啊?这样的问题我可以给你列出几十个!!!
三、人们重物质的价值观也使得亲情变淡了
过去人们谋生的方式比较单一,而今天的经济发达了,工作也更加多样化了,自己单干的也逐渐多了起来。在这种形式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了,这种差距也使的亲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有一个句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亲情有收入差距的巨大对比,有的收入每年几万,而有的年收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也比比皆是。这个原因也让一部分亲戚对亲情看的淡薄了。
四、物质的变化带来了观念的变化
不同的经济基础当然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亲戚之间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追求,对价值观的认同等等都会有差别,有时甚至比较大,甚或相反。这时交流就会遇到一些障碍,沟通就成为一种奢望。年轻人的世界老一代人看不懂,老一代人的世界年轻人更不明白。同样是年轻人,观念也是多样化,各种沟通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
其实,以前社会,主要是小农经济为主。而小农经济,受制于老天爷的桎梏比较多,抗风险能力比较低。于是,出于对抗风险的考虑,抱团是很好的措施之一。而所谓抱团,怎么才更可靠呢,长期的经验,就是基于血缘关系最可靠。
在人类部落不断进化过程中,这个血缘亲戚关系,慢慢以此固化下来。所以走亲戚,也是让这方面的关系强化。这样,有什么问题,就更好地解决。
可惜,在最近,由于计划生育,使得具有血缘亲戚减至极至。然后,本身,现代社会,抗风险主要是基于自身的实力所至,所以,对于亲戚概念,会越来越淡薄。
现代金融,更好地防范相应的风险。因此,大家对于亲戚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于是,慢慢地,走亲戚,就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而独生子女,就更少亲戚可言。于是,既然没有了亲戚的实际概念。于是,大家就不愿意走亲戚了。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很多亲戚太喜欢各种打听和“好心催促”
比如我自己就很不喜欢过年的亲戚聚会。不光过年,各种节日的聚餐,很多亲戚都会各种打听或者催促。有段时间,我工作变动,结果那一年多时间,每次亲戚聚餐就会问我,工作找到了吗?都找的啥工作啊?工资多少钱啊?特别记得有次我回答找到工作了会,还追着我工资到底多少,非要问个具体数字。真的让我特别反感。刚结婚时,就连平时见面亲戚也会催问怎么还不生孩子,啥时候生,真是烦透了。不光这样,我家一个长辈,居然因为我没生孩子对我骂骂咧咧,我真是忍了又忍,见不到我的时候还数落我父母,埋冤他们没有催我生孩子,这种亲戚真的是一辈子都不想再见。
当然这些亲戚都是指长辈,平辈亲戚从来不会这样。
总结一点就是你最不想听什么,那些“好心”的亲戚就为你什么,试问谁会喜欢参加这种聚会呢!
现在年轻人最怕走亲戚,但又不得不走,结婚了每年都要准时去送礼,不送就是你不懂事,好在我这边送礼都是饮料一箱,一箱水果。在走亲戚最怕亲戚问了你什么时候结婚?你在哪里工作?工资多少?
说下我的亲身经历,今年过年我本谁家都不去的,但全部兄弟姐妹都一起去,我不去我就是不合群。其实我不想去的最主要原因是我驾驶证没有考到,要坐他们的车去,我姐,我弟,我叔的两个女儿都有车丰田致炫,我大伯的儿子也有一台奥迪,我表弟一台是红旗,唯独我没有车,他们都问我怎么还不买车呢?其实我也想买,年前科三考试不合格,导致买车的时间又推迟!那天我弟送我出来时说了一句很现实的话,赶紧把驾驶证拿到,赶紧买车,别到时过年过节家门前空空的。这就是我不想走亲戚的原因
过年的传统文化、礼节等习俗正在渐渐消失。人情世故让亲情变淡。
我来说一说我家(农村)和老公家(城市)过年走亲戚的差异。
我们家那边过年,以前初一是不走亲戚的,具体缘由我也不清楚,小时候好像问过妈妈,但是我已经不记得了,初一一般是我们小朋友拿着压岁钱,成群结伴走几公里路去街上买气球、买烟花,一路玩闹一路开心。年初二开始,先是回娘家,那时候农村都还没车,真的是“走”亲戚,所以一路上会遇到各种熟人,然后一大家人在外婆家聚齐,待一整天,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说不完的话打不完的牌。
接下来就是轮流走亲戚,约好初三去谁家,初四去谁家,反正基本上去哪家都是一起去,而且一去一整天,相当于换个地方再聚会,一般到过完初七初八才渐渐歇下来,亲戚多的,到十五前也是有的。
后来结婚了,到老公家这边,第一年的大年初一,老公拉着我去给外婆拜年,外婆和小姨住一起,然后去了之后寒暄几句,聊会儿天,老公就拉着我要走了,外婆小姨也没说留下来吃饭之类的话,就送我们出来了,当时我内心:what⁉️我都做好了吃午饭的准备了啊,怎么就出来了呢。然后一上午还去了几个舅舅、叔叔、姑妈家,都是放下礼品寒暄几句结束。[笑哭][笑哭]
其实现在农村年轻人也不太愿意走亲戚了,因为真的很无聊,以前大家都在农村,大家经历的事情都差不多,聚在一起能聊起来,现在交通发达了,年轻人平常也都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都不一样,聚在一起也不太聊的起来,年纪大一些的人基本上聚在一起就是打牌打麻将,年轻人基本就是坐着发发呆[笑哭]
说他们六亲不认有点言重,但有点这个味道。
常常怀念以前过年时得热闹,走亲戚,拿红包,玩扑克,快乐有味道。那时的过年,真的叫过年,妈妈要蒸一大盆馒头,豆包,糖夹,还要炸麻花,桃扣,馓子,现在想想都馋得慌。从初三开始走亲戚,一家排一天,早早准备好一大桌子菜,热热闹闹玩一天,可开心了。那年过得红红火火的,像个过年的样子。
父母那一代人的感情怎么那么深呢?社会发展了,人们都有钱了,感情能值几个钱?过年已经变味了,过年就是放了个长假而已。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满脑子的工作,房子,钱,别人的生活跟我关系不大,即使是亲戚,单纯的感情亲情没人那么关注了。没有钱什么都别谈,谈也谈不到一块去,还是别走动为好。
没有亲戚互动的年总感觉缺了什么,感觉有些失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能靠感情来维系吗?
1、年轻人生长在物质丰裕的年代,不缺吃不缺喝,对走亲戚去别人家打牙祭失去了热望。
2、年轻人随着父母打工四海为家,失去了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和情感。
3、年轻人成长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传统的口口相传和纸媒文化,过渡到了电脑可以代替人脑工作。
4、尤其,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一部手机不离手,遍知天下事,搞定很多人和事情。
5、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亲厚,冰冷的机器比活蹦乱跳的人要管用。
6、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7、经济社会,金钱的魔力无限扩大,人际关系开始松散游离。
8、亲戚之间的纽带,不再是单纯的血缘和情义。
9、利益冲突,站队阵营,决定了情感的取向。
10、攀比成风,暗流涌动,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谎言,稀释了浓浓的血缘亲情。
11、年轻人从小到大,生活节奏变得紧张起来,父母忙于生计,不再强调拜年等仪式感。
12、人的感情是相处来的,长期不在一起生活,情感淡漠,对亲戚缺乏真心的关怀和自发的情感。
13、形式主义不长久,单靠形式约束的人际关系,走不长远。
14、传统农耕文化的消失和村落文化的没落,使得乡村主流习俗,被打工人群从城市倒灌。
15、乡村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不是在上学,就是在打工,留守的老人儿童看家护院,对人多了防备心,人际关系更加淡漠。
16、年轻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少,受经济大潮影响大,一切向钱看。
17、回家要花钱,走亲戚要花钱,走不开成了不孝顺,不认亲戚的借口。
18、年轻人压力大,要为生活打拼,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的人也不在少数。
19、疫情原因,千里迢迢,不便返乡过年也是客观原因。
20、不愿意家长催婚,不喜欢亲戚打听他挣了多少钱?
现在的孩子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了解太少,对传统的文化失去了兴趣,对洋节日崇拜兴起。
现在物资丰盛,吃、穿、用都不愁,而且给予他们都是最好的。父母每天忙于工作,赚钱养家,顾及这方面的的教育少了。
现在都朝城镇化发展,年轻人都住进了城市,人情事故慢慢的都淡化了。亲戚之间没了以前的一往情深。
所以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跟着走亲戚了,更愿意猫在家里玩手机。
今天是大年初七,很多人都回到了工作岗位,开始又一年的奋斗。这两年过年走亲戚明显少了,去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今年干脆就地过年,家在外地的朋友都是视频团聚,更别提走亲戚了。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过年都会去姑姑或者姥姥家住几天,白天表弟表妹一起出去玩,晚上舅舅当孩子王,带大家做游戏。近些年,即使还没有病毒的时候,就发现年轻人过年不愿意走亲戚了,是亲情淡漠了,还是变化太快,无话可说了?仔细想想,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1,厌倦了攀比。孩子是家长的骄傲,也是逢年过节和亲戚的聊天话题。小一点的孩子见面会问考多少分啊,在班级里排名多少啊?长大后问题更是尖锐,你家孩子挣多少钱啊?结婚了吗?是时候要宝宝了啊。。。甚至对于催婚和催娃,更是花样百出。现在的年轻人,尤其80,90后,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面对各种催,只有能躲就躲了。
2,手机让独处不寂寞。之前孩子们没啥玩具,都是小伙伴成群结队的玩游戏,尤其盼望着过年和表姐妹一起。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一部手机可以玩一天,社交,娱乐,购物,甚至吃饭都能搞定,往往也就忽略了见面团聚的快乐。
3,距离让共同话题变少。很多在外地务工的人,过年回到家,即使见到了一年只见一次的亲戚,也只剩下了表面寒暄。生活环境不同,也意味着价值观和看世界的态度不同,年轻人的想法他们不理解,老年人的做法年轻人看不惯。
都说亲戚越走动越亲近。社会再怎么变化,亲戚还是要经常走动,相互往来,这样就会越来越亲近。在这个年轻人崇尚自我,快乐至上的生活态度下,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那就是亲情的牵绊。逢年过节和爸妈一起招待亲戚,去看望年长的姑姑和舅舅,关心他们的健康。对他们的唠叨,不理解,心里就算有不同,也报以微笑。在亲情面前,就算迁就一点,寒暄几句,又算得了什么呢?
仔细想一想,可能由于大多数年轻人从小就不住在农村,对农村亲戚的感情并不那么强烈,而且,这些年轻人在春节走亲戚时,与亲戚长者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以致很多年轻人觉得春节走亲戚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因此,这就导致他们宁愿在家呆着也不愿走亲戚。
但对于上一代人来说,血缘关系非常重要。那时,在乡下,一家人一般有五六个孩子。假如某个家庭只有一名男丁,那么在各种复杂利益勾心斗角(如土地分割、灌溉用水分配等)中很容易吃哑巴亏。亲属间虽有争执,但遇有纷争,还是会结成报团对外。乡下亲戚越多越团结,敢欺负你这一家子的就越少。因此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不仅是感情上的联系,更是血缘关系的巩固。
此外,亲戚的另一项功能是生活救助。每一年春、秋两季是农活最繁重的时候,亲戚之间相互帮忙干点农活,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结婚的时候,没有亲戚来分担一些琐碎的事情,这是很难做好的。应急资金,疾病需要人照顾几天,零碎的小事情,如借工具等,有亲戚的帮助往往能事半功倍。走亲访友逢年过节,是对今年互相帮助的感谢。
人的成长,缺乏亲人的参与;人的生活,淡化了对亲人的需求;人与亲人的关系,慢慢地被地域割裂了。亲人对我们来说,早已是随风飘起的轻烟,越来越远,越来越淡。
由于城市的集权和互联网的普及,下一代人更关注娱乐、游戏、商业、金融等更前卫的领域,而上一代人总是更关注邻里之间的闲言碎语,关心的是下午拉起哪三个人一桌牌。
代际间的共同点越来越少,相处的时间自然就越来越少。
正如曾见过的一句话,所谓过年回家,无非就是换个地方刷手机、睡觉罢了。
春节,对于下一代人来说,已经没有了曾经的年味,甚至会成为一部分人的负担。
的确,上一代是活在每个人的眼中,所以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而下一代则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会顾及他人或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