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 12:38:16 条浏览
鄂国,在青铜器铭文中称为“噩国”,是殷商时代就已存在的姞姓古国。在商纣王执政期间,鄂侯与周文王、九侯一同当上了商王室“三公”,可见鄂国实力在彼时就已非同小可。然而,正因为“三公”实力过于强大,商纣王对他们都极为忌惮,借故杀死了鄂侯、九侯,囚禁了周文王。
鄂国与周国同时遭到了商纣王的重点打击,由此可推测原本两国应该是同一战线的战友。
不过,这种推测不一定可靠。在周武王正式伐纣之时所携带的八位同盟,其中却没有鄂国,足见鄂国当时并未完全臣服于周。从这一史实可知,虽然在反商的历程中鄂国不是周国敌人,但在西周初时也并非周人的亲信盟友。
由此判断,西周初时鄂国就是一个颇具实力、又独立于商、周之间的强大方国,根本不可能对周人俯首贴耳。更何况,鄂国所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谓是正当要冲——鄂国位于今河南南阳市附近,扼守着中原通向南阳盆地的进出口。
对于这么一个实力强大、又盘踞在战略要地的方国,周人当然不可能忽视。因为鄂侯与周文王同为“三公”,又同时罹难,周王室对鄂国也竭尽所能地进行拉拢。据发掘出来的《噩侯簋》铭文,周王室曾经与鄂国联姻,让鄂国成为了皇亲国戚。
因此,从西周早期到中期,周王室与鄂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还算正常。
然而,到了西周中期以后,南方淮夷崛起,严重威胁到周王室安全。周穆王时,徐偃王曾率领淮夷大举入侵周王畿,一度杀到黄河边,试图进攻宗周镐京!(《后汉书·东夷列传》)周厉王三年,淮夷再次大举入侵成周,还一举击败了周王室的军队!(《今本竹书纪年》)
因为淮夷的崛起,周王室与鄂国的关系迅速走向了恶化。
鄂国长期深处周王国东南边境,多多少少都与淮夷有些瓜葛。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远古时期的四大异族,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与中原政权纠缠不清。在殷商时代,因为长期征伐西戎有功,周文王成为了王室“三公”;那么鄂侯能被选入“三公”,必然是鄂人征伐南蛮或淮夷有功。长期征战之下,鄂国与淮夷建立起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有互相征伐的仇恨,也有互相利用的苟且之情。
从西周中期时期开始,淮夷人多次从淮河流域直闯洛阳盆地,攻击到周王畿腹地,固然是因为淮夷自身实力强大;可这一路上,淮夷人能突破周人重重防线而且来去自由,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度怀疑的怪事。这说明,在周王国东南边境的防线上已经出现了巨大漏洞!
鄂国正处在南阳盆地的出口上,其东南方的桐柏山就是淮河源头。淮夷人从这里出发,频繁进攻成周,鄂国的责任当然巨大:即便鄂国不曾与淮夷互相勾结,在防御上也存在着巨大失职!
所以不论如何,周王室对鄂国都产生了深深的芥蒂。
周厉王上台前,周王室就已陷入了深深的衰退之中。他刚坐上王位三年,淮夷就入侵到成周附近,王室军队主场作战还遭遇了失败,这更是让周王室颜面尽失。作为周天子,周厉王对东南一带各诸侯国防御如此松懈,心中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鄂国作为第一责任人,就更是首当其冲。
可从发掘出来的青铜器铭文来看,周厉王不但没有责怪鄂国,相反还对鄂国关怀备至。
据鄂侯《驭方鼎》铭文记载,周天子在打退淮夷人入侵之后,中途访问了鄂国。鄂侯驭方热情地前往迎接,并当面献上铜壶作为献礼。周天子为鄂侯举行“裸礼”,赐于驭方香酒。随后,驭方还热情地邀请天子参加“射礼”。最后,周天子赐予鄂侯驭方“玉五嗀(瑴),马亖(四)匹,矢五束”。
《驭方鼎》被定为是周厉王时器,这里的周天子自然就是指周厉王。从《驭方鼎》铭文中可看出,宾主双方是一派融融洽洽,充分反映出周厉王对鄂国的友好与关切。
可关键是,周王室向鄂国“秀恩爱”的时机不对。
周厉王在征伐淮夷过后前来鄂国访问,目的显然并不单纯。此行,他不但是来鄂国考察,更是为了试探、笼络鄂侯驭方。周厉王早就有彻底征服淮夷的计划,也知道鄂国与淮夷之间的藕断丝连。但在他继位之初周王室实力确实太弱,此时周王室对鄂国有再多的不满,都不敢表露出来。相反,为了让鄂国不至公开造反,周王室还必须得充分安抚鄂国。
所以,周厉王此次访问鄂国,正是为了表演一场怀柔的大戏。
可既然鄂国已有异心,周王室一旦强大起来后,就再也不可能放过鄂国。周厉王推行“专利”改革多年之后,王室实力大大增强。在实施征服淮夷的计划之前,周厉王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周王国内部的叛逆——鄂国。
因此,周厉王命令驻扎在宗周的“西六师”与驻扎成周的“东八师”一起出动,东西两面夹击鄂国。(《禹鼎》铭文)为彻底消灭隐患,周厉王还对鄂国下达了灭族令:“勿遗寿幼!”
可是,鄂国并非鱼腩。面对周王室大军的两面夹击,鄂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尽管周王室精锐尽出,却迟迟未能攻克鄂国城池!
无奈之下,周厉王又命诸侯武公派军前来支援。武公得到王室命令后,便派出大将禹率援军赶赴鄂国。当着禹的面,周厉王再次重申军令:“勿遗寿幼!”在禹所率领的生力军助力下,鄂国城墙瞬间被攻破,鄂侯驭方也被周人生擒活捉!
这以后,鄂国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到了周宣王时期,或许是为了分化申人,又或许是为了奖励申人,周王室把鄂国故地分封给了申伯。从此,周王国出现了两个申国:南申国和西申国。西周灭亡时,西申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管怎么样,鄂国与周人的关系其实一开始就谈不上所谓的“恩若兄弟”。如果鄂人与周人关系真能这么好,那么武王伐纣之时就应该带上鄂国。
结合《噩侯簋》、《噩侯驭方鼎》、《禹鼎》铭文来看,周王室对鄂国最初采取了竭力笼络的态度;可后来鄂国与淮夷人互相勾结作乱,周王室为彻底解决淮夷之患,便痛下杀手,甚至对鄂国发出了“勿遗寿幼”的灭族令——这说明,“赶尽杀绝”确实成了周天子对付鄂国的最终方式。
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相互依存各取所需,到反目成仇走上决裂,西周晚期鄂國滅亡。
在西周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关系本来非常好,可是为何,后来周厉王突然率军把鄂国给灭掉呢?
(鄂侯驭方鼎)
这件事,记载在鄂侯驭方鼎的铭文上。
说的是西周末年,周厉王率兵南征淮夷角、僪二国后,在经过鄂国坯地时,鄂侯驭方赶来朝拜他,并纳献朝贡之礼。
于是,周厉王和驭方同宴饮,比射艺,共享君臣之乐。并且,周厉王还赐给了驭方许多珍宝美玉和弓矢马匹,以彰显对鄂国的厚爱。
驭方在感激之余,特意做了青铜鼎纪念这件事,并歌颂周厉王的美好。
其实,鄂国和周王朝的政治关系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鄂侯是黄帝的姞姓子孙,在夏商时期,便被赐国封侯,其封地即为鄂国。
商纣王在位时,鄂侯已经和鬼侯及西伯侯姬昌并称“商朝三公”。
商纣王是个昏庸无道的人,他残害大臣,沉湎酒色,听说鬼侯的女儿貌美,便召入宫中封为妃子。但鬼侯的女儿是个正经姑娘,不愿意和商纣王在酒池肉林中做那些淫耻下流的勾当,因此惹怒了纣王。她和她的父亲鬼侯,均死在了纣王的刀下。可怜鬼侯死后,还被剁成肉酱。
鄂侯一向和鬼侯交好,见此,便犯颜强谏。结果,因此也送了性命,并被制成肉干。
姬昌见到两位同僚无过而惨死,不免暗中喟叹。谁知被人告发,他遭到纣王拘禁。纣王打算在百日里对他处以死刑,幸好后来得人搭救,才免于一死。
(姬昌)
这件事在《史记·殷本纪》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都有记载。
鄂侯死后,他的后代得以袭承侯位。不过,由于杀父之仇,新继位的鄂侯毫无悬念地站到了姬昌一边。这也是鄂侯和周文王姬昌最初成为盟友的缘故。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在大行分封的时候,将鄂侯的封地,封在河南南阳一带。但是鄂国是个小国,经常受到楚国的侵扰。在经过周天子同意后,鄂侯又把鄂国南迁到了现在湖北随州一带。
其实,周天子之所以同意,也有他的用意。
一是淮夷和东夷多叛乱,他需要一个他信任的人替他扼住要塞之地,并进行防御;二是有人替他监视淮夷的动向,随时向他汇报。
所以,有开国之功的鄂侯,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周天子为了让鄂侯死心塌地为他守住南方,不仅和他多有往来,还迎娶了他的女儿姞氏为妃。如此一来,周天子和鄂侯的关系,更是世代亲近如兄弟。
转眼到了西周末年周厉王在位的时期。由于周厉王贪图财利,暴虐成性,引得朝野颇有微言。淮夷和东夷,也趁机不断侵扰周王朝的边境。
周厉王三年,淮夷深入西周王朝腹地洛邑,俨然已对西周王朝构成了威胁。
(周厉王)
周厉王为了树威,便率兵亲征。所以,就有了鄂侯驭方鼎上记载的事情。也就是说到那时候,周天子和鄂侯的君臣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禹鼎》的铭文中,记载了不久之后,鄂侯驭方联合淮夷和东夷一起进攻周王朝的事情。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原来,周王室经过数代传承,周天子竟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周懿王在位时,国力衰微,吏政腐败。再加上他生性软弱,不敢纠正弊端。因此,各诸侯国不光不来朝拜,还你争我夺,开始互相争夺土地以扩大势力。
周王朝周边的犬戎见有利可图,便多次对周王朝边境烧杀抢掠,数次进逼京畿之地,成为动摇周王朝的一个威胁。
此时,经过几代诸侯的努力,鄂国的国力和军事也得到了发展。
眼看王室衰微,鄂侯难免生出不臣之心。他不仅对淮夷和东夷对周王朝的进攻不进行防御,反而暗中和他们眉来眼去,希望有朝一日,能达成攻打周王室的共识。
(攻打鄂国,图取其意)
周厉王继位之初,本来皇权尚不稳定,再加上周厉王又是个刚愎自用、闭塞言路的天子。所以,当驭方看到天子之师竟不能平定淮夷之乱时,认为时机已到,于是联合淮夷和东夷,向周王朝发起总攻。
驭方的叛乱,让周厉王大为震怒,于是“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曰:剪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
周厉王这可是要让鄂国灭国的节奏啊!
所以,鄂国百姓拼死抵抗,天子之师居然“弗克伐鄂”,这让周厉王颜面何在!所以,他又命大将禹率领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协助作战。
最后,在禹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天子之师终于攻陷鄂国,并生擒了鄂侯驭方。
得胜而归后,禹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他又做了禹鼎,记下了这场战役。
在这之后,鄂国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了。
(参考史料:《史记·殷本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国语》)
鄂国和周王室的渊源可追溯到商纣时期。
当初,鄂侯被商纣王所杀,一心想要为国君报仇的鄂国就加入了周国伐商的联盟,最后一起推翻了纣王残暴统治下的殷商。
一、恩若兄弟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开始论功行赏,鄂国就在此次分封中,被封在了西周的南边。
之前的故地被晋国所并,因此从之前的黄河流域迁到了后来的南阳盆地,以此来防御南淮夷和东夷等少数民族。
这时的鄂国便成为了西周南方的重要军事基地,也是西周南方地域外侵的重要藩篱。
其实在西周早中期的时候,鄂国和西周王室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就像题目中所说,“恩若兄弟”一般。
根据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铜器“鄂侯驭方鼎”上的铭文记载,周天子在南征角国和遹国的归途中路经鄂国,当时的鄂侯驭方特地赶去朝见了周王,并亲热地招待他,两人一起饮酒,一起射箭,大家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不仅如此,“鄂侯簋”的铭文还记载:“鄂侯作王姞媵簋,王姞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意思是,鄂国和周王室通婚,把姞姓女子(鄂侯是姞姓)嫁给了周王。
由此来看,除了给地盘、给物资,政治婚姻也是周王室拉拢鄂国的手段之一。
二、赶尽杀绝
好景不长,在周厉王时期,鄂侯驭方与本该防御的南淮夷和东夷不知达成了什么协议,鄂侯率领他们联合反叛,南方危矣。
周王没有坐以待毙,根据《禹鼎》的铭文所示,周将按照周王指令,带领西六师和殷八师前去征伐鄂国,带着“裂伐鄂侯驭方,无遗寿幼”(意思是,无论老幼,一律杀死,周王能下这样的命令,一说明他确实盛怒,二说明他确实残暴)的命令,最后抓获了鄂侯驭方。
曾经的南方明珠鄂国从此被灭国,后来的史书上也再没有出现过“鄂国”的身影。
三、为何相爱相杀
鄂侯前后态度不一,导致周鄂双方用交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不太相信实施暴政的周厉王,一个对百姓实施暴虐统治的国君会不会是“第二个纣王”呢?为了避免先祖被制成肉干的悲惨结局再重演,先发制人也许是一个可行的路子。
2.鄂侯能让南淮夷和东夷听从他的号召,说明鄂国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实力就是他敢发兵的最大保证。
3.如果能像周武王代商而立,那地盘、资源远不止现在这些,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内心都有贪婪的欲望在其中的。
结语
想当初,鄂国作为西周重要的政治伙伴之一,对周王室的作用不言而喻,曾经的两者也有过“热恋期”。
周天子对鄂国一方面给予各种资源支持,一方面借助其力量监管淮夷诸国以稳定南方,大家各取所需,如果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下去的话,也许鄂国就会是后来强大楚国的“翻版”。
但鄂侯驭方因为各种因素,为自己也好,为国家也罢,最终把自己的国家前进的步伐终结在了西周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