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农村的纯女户比城市里的少?

2023-10-12 17:31:05 条浏览

有个词汇叫机会,这机会农村人有,城市人却没有(包括在国企工作的工人),计划生育最严峻的时候农村人都可以生两胎(如果第一胎是生女孩的)。城市人和国企工人每对夫妻只能生一胎,超计划外生育,就意味着铁饭碗丢了、工作也丢了。

另外农村人还有点封建思想存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很有影响力,农村的传后人普遍认为是儿子,女儿是泼出去的水,这就造就了超生队伍的发奋图强,我亲婶就生到第六胎才生出一个儿子,后来爷爷说家族里男丁还单薄,婶一年后又生了一个儿子,这现象城市里的人能比吗?答案是绝对不能。




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可能要比城里重,以前城里只能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一般生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要养,这样有的家庭就是纯女户。农村可以生二胎,如果生第一胎是女孩,第二胎千方百计也想要个男孩,一直生到有男孩为止,所以农村极少有纯女户。




农村的纯女户比城市里少”,这是四个原因造成的:

一、丧葬形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育子观

城市里后代纪念先辈要去殡仪馆,男女都可。

而农村则要去自家的坟地,是不许女性单独上坟的。考虑到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所以还得家里要有男孩。

二、生存的需要

城市里,女性能有让自己和家人生存的工作,男女都可以通过努力过上好日子。

而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一部分工作需要力气活,适宜男孩子、男劳动力去处理。如农活中的犁、镂、锄、耙,担担挑挑和一些急、难、险、重等农活不适宜女孩或妇女劳动力从事的事情等等。女性是很难独立生存的。

三、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它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之中,社会上不论贫穷富有都重视传宗接代后继有人,都不想让姓在自己手里断了。

四、计生政策的区别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城市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且城市超生惩罚力度大,让人望而生畏。降工资,甚至开除工职……城市人谁不怕,因此超生有,但很少。

农村头胎是女孩的,经批准可生二胎,头胎是男孩的不准再生,即“一孩半”政策且农户超生,大不了罚款拆房子,但你不可能开除他农籍。




这都是重男轻女思想惹的祸。

什么是纯女户?

1、常住且生育一女孩并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城镇居民(父母双方均无固定职业的居民)(简称“一女户”家庭);

2、农村符合政策生育二女,自觉落实绝育措施的家庭(简称“二女户”家庭);

3、农村符合政策生育一女,自愿不再生育的家庭(享受“二女户”待遇)。

以上三种家庭统称“纯女户”家庭。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权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男性(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皇位,荣登九五至尊是天经地义,公主们就别凑这个热闹了,是哪里凉快到哪里呆着。皇家如此,民间亦如此,传宗接代是男人们的事,女人只是生孩子的机器。连孔夫子也说,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可见一斑。

在封建社会,养儿防老,传宗接代观念是根深蒂固,谁愿意被称为“绝户”、“绝种”、“孤老”呢?生了男孩要乘胜追击,谁不愿意人丁兴旺;生了女孩绝对不行,谁不怕断子绝孙!因此,封建社会纯女户是不敢想象的。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延袭了上述生育政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计划生育管的严,当时的宣传口号是“只生一个好”,农村人的理解则是,只生一个男孩好。头胎是男孩,皆大欢喜,做母亲的更是扬眉吐气;头胎是女孩,则是哀声叹气,卯足了劲准备间隔四年生二胎。为确保二胞是男孩,找熟人托关系,到医院做B超鉴别胎儿性别者比比皆是(媒体时不时有医院医生偷做B超鉴别胎儿性别被开除工作籍的报道),反正是想尽千方百计确保二胞是男孩。因此,农村家庭成员构成基本上只有两种:父母加儿子,或父母加长女加儿子。纯女户那是凤毛鳞角,少之又少。

城里则不可能出现这个问题,一是生育观念不同,二是计划生育管的更严。无固定职业的城镇居民也是居民,基本上是非农户口,和有固定职业的居民一样,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都只能生一胎,要么是女孩,要么是男孩,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因此,城里纯女户比较普遍。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纯女户比城里少的原因。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现在,农村人的生育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主要是,生个女孩有酒喝(女方回娘家要买酒买礼品孝敬父母),女孩听话顾家打工同样挣大钱,基本上没什么负担,甚至还有赚头(彩礼钱);生个男孩要操一辈子心,读书要操心,找工作要操心,找媳妇要操心,城里买房子要操心,抚养孙子要操心……总之,生个儿子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男生女成本相比较,高下立判。

因此,我认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农村人生育观念也在与时俱进,“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会逐步深入人心,以后农村纯女户会逐步增多。




农村的纯女户比城市里少”,这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它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之中,社会上各各家族最重视的就是传宗接代后继有人,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的一些“名门望族”中,表现更为突出,为了有“子”传后,不惜娶三妻四妾。现在,社会上一些富裕家庭,常常传岀这样的声音:若生个男孩或孙子奖励10万、50万、100万不等。所以,从古到今对男孩的偏好一直不减。

二、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一部分工作需要力气活,适宜男孩子、男劳动力去处理。如农活中的犁、镂、锄、耙,担担挑挑和一些急、难、险、重等农活不适宜女孩或妇女劳动力从事的事情等等。所以,农村需要男孩就比城市多一些。在农村有些家庭是不生男孩不摆休,非盼到生男孩才停止生育。

三、几十年计生政策的遗留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城市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头胎是女孩的,经批准可生二胎,头胎是男孩的不准再生,即“一孩半”政策这样,城市纯女户就比农村多一些。




我用农村人的思维方式回答:1、思想观念的问题。大多数的农村人都传承祖辈的思想观念,养儿才能防老,女儿永远都是别人家的。所以抓紧机会多生,理想的是生到儿子为止,不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中国的人口可能北现在多的多;2、国情所至。中国本身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耕就必须要有人,要有劳动能力存在。正所谓人少好过年,人多就好种田,所以农村人只要国家政策允许,抓紧机会多生几个;3、城里人的思想开放,生儿生女都一样,所以一般不管是生儿还是生女都只要一个孩子。




农村纯女户比城市纯女户少,其实就独生女少。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两点:一是观念;二是惩罚力度大小差异。

一,生育观念差异。城市人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没有农村人那么浓烈。原因,一是城市人的文化(各方面的文化)普遍比农村人高,所以生育观念有革命性的改变,虽然这一改变是渐进式的,但这一意识形态的变化不可忽视。二是生活形态各异。城市人有粮油诸方面供应保证,而农村人完全没有保证。再说城市人有工作,无论全民国营,还是大小集体,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而农村人全靠挣工分分配加基本口粮分配来维持生活。三,城市人工作相对劳动強度没有农村人大。虽然城市搬运,建筑工人劳动強度也大,但若与农民相比,还是算小巫见大巫了。农民可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比如栽秧挞谷,女孩是很难胜任的,因此农户都想有男丁,也就不奇怪了。历史上的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现实艰苦农业生产更需要男人,因此,农民往往不顾一切,任你拆房子,罚款,批夺……都难以阻止住拼命生男孩,不生男孩誓不罢休的事情发生。农村家族关系人情网很难破除,所以,农村真正的独生女儿家庭,有,但很少。

二方面,城市超生惩罚力度大,让人望而生畏。降工资,甚至开除工职……城市人谁不怕,因此超生有,但很少。这正与农村相反。农户超生,大不了罚款拆房子,但你不可能开除他农籍。

长此以往,农村纯女户就比城市纯女户少多了。写这些文字,应该说清楚了。




就拿我们这为例,我们这是农村山区,独生子女政策是第一个是女孩的可以生二胎,这样二胎男孩的概率就增加了。这是政策上的支持,再有就是农村观念比较传统.男孩是家里未来的顶梁柱,没有男丁香火咋延续,没有男孩,家里未来的重担谁承担,所以不见儿子不收兵,这样的观念也导致农村纯女户比城里少。

而城市呢,首先是政策执行力度大,生男生女就是一个,多种条条框框约束你,而农村虽也有约束,但大家都看过小品超生游击队,城里人能放弃的少,而农村就不同了,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咋都是穷,生吧。再有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生男生女都一样,没有农村那么多累活,生活压力,生活品质的体验等等,使城市的纯女户就比农村多成为现实。




兄台欲知儿女事,且待山人说分明。

当年计生有差别,城乡生育分开论。

城里只准生一胎,不讲条件和原因。

农村允许生二孩,早生晚生有规定。

开始政策是:“头胎是女孩,二胎持证怀”。

后来调整为:“头胎是女孩,二胎间隔持证怀”。

这个政策接地气,农民必须种田地。

有些农活很繁重,女人力所不能及。

因此允许生二胎,为了解决劳动力。

这就是,农村纯女户数少,城里女多的根底。

现如今,生育计划有调整,二胎政策早落地。

劝君惜取青年时,优生优育排第一。

抓紧生育第二胎,为国提供好人力!




当然是少了,当年的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的政策,在农村并没有实施太长时间,所以独生子女户并不多。

有一部分独生子女户后来也生了第二个孩子,由于政策的限制两个女孩的家庭,农村也有一部分。

这就是城乡差别,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的政策并不适合农村,除去传宗接代的理念,农村还需要大量的男劳力来承担体力劳动,所以国家作了调整,又出台了独生女孩家庭允许生二胎。

城市家庭就不允许生二胎,并且实施了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城市和农村有差距,城市家庭女孩就是女孩了,看起来城市的女孩家庭比农村就多。

人口问题国家一直在调整,最近几年又放开二孩政策,来调整人口下降的问题。

那一代独生子女户将要过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问题会逐渐改变。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