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17:28:46 条浏览
教育更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性格,父母那一辈都是关注学习,关注吃的饱,没有想过以后孩子面对的问题,所以是以培养性格为主,培养习惯为辅,培养兴趣爱好为辅,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我一直在和我男朋友想象两个人有了小孩会怎么扶养他长大,虽然离结婚生子还有几年时光,但也会有对未来的想象,两个人得出的共同观点如下(想象):
首先在很小的时候我们会让他接触外语,从小接触、耳濡目染的学习更有效率和更容易掌握
其次,在他放学回家之后,父母是不能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会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吃完饭会进入家庭的阅读时间;想要孩子不受电子产品影响那么家长也要做好表率。阅读时间过后可以迎来家庭的娱乐时间,一起观看纪录片或者玩游戏等,之后按时就寝
对于周末,尽量不去安排补习班,在我们的帮助下,足以应对小学的甚至初中高中知识。之后一家人出去踏青旅游,开拓视野。
不要求补习班,但是兴趣班是必须得选一门,跳舞乐器等,这是为了孩子长大,能够自豪的说出自己的擅长和技能,一技之长也是很重要的。
到了青春期,也会耐心教导正确引导,不会避之不谈小男生小女生的懵懂情窦初开,告诉他这是正常的,但是要学会正确对待等。
我想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善良乐观坚强,这样可以不被生活的困苦打倒,也不会被生活磨去棱角变的麻木。
你好,如果我是自己的父母,我会这么教育:
1.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书本中汲取养分,补充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外的知识和认知。
2.重视学业,考上更好的大学对以后的人生很有帮助。在名校养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将影响深远。
3.学会自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懒散。
4.学会存钱,定期储蓄。从小养成做流水账的习惯,对以后理财大有帮助,放假兼职打工体验生活不易。
5.参加义工助贫活动,培养爱心,与人为善。
6.学会煮饭,可学会先把自己照顾好。
7.培养某个领域的兴趣爱好,并去坚持。
8.学会体谅父母,尊老爱幼,心态平和。
陪伴与爱
小时候的教育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学过性格色彩学的都知道,人生当中的每一个阶段,性格都是不一样的,然而性格决定命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看来,父母却是孩子一生当中的老师,只要父母健在,就一直在我们的人生当中起着教育的意义。
人真正的接受教育期是在刚刚过叛逆期的时间段,,也是最好的教育期,小的时候,不能说教育没用,最明显的就是让他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不会增加他的自控力。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很多事情明知道不对,还想着去尝试,这就是自控力的体现,,很多成年人尚且做不到,如何让一个孩子做到?
父母在孩子的一生当中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刚才说过这点,而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和育,而是言传身教,言传在先,身教在后,营造家庭氛围。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还告诉孩子不能玩游戏,玩游戏对哪哪不好,他能听进去吗?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与错。父母玩游戏不让孩子玩,他一定会好奇游戏里面是什么,反过来,父母天天没事了看书,他也会好奇书里有什么,,身教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引导。。
俗话说环境可以改变人,准确的说是环境改变的是人的性格,不是说教育如何如何,而是让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不是人为营造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他才会是一个好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否则所有的言传教育,都是纸上谈兵。。
我妈妈是不太懂心理学,教育学。经常会搞得我们这些孩子很不愉快。我是大学毕业,学过心理学,我又是大学教师,教生理学。
我做了妈妈我基本按照生理学养育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的不舒服,孩子睡眠好,醒来就换尿布,喂奶,拍嗝,放下睡觉。月子里每天洗澡。
满月后才有点清醒的时间玩。之后注意孩子的情绪,想方设法让孩子高兴,让孩子乐。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1--2岁就学会了几个简单的诗词,2--5岁就学会很多诗词,儿歌,讲小故事,背诵乘法口诀,学龄前基本背会了小学语文课本。
我妈妈在我学龄前几乎没教过我什么,却在上学前逼着我每天写两篇字。搞得我很烦。因为不爱写,一辈子也没写好字。所以,我教儿子背诵诗词,儿歌,乘法口诀,就是不教他写字。我怕把儿子弄烦。这个任务留给老师吧。结果,我儿子写的字比我的好看!
我想,如果我的爸爸妈妈像我一样懂些心理学,我大概能更好一点!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一定得回答它,因为这也是憋在我心里十几年的一个问题了!
我是70后,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可以说十个有八个都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长起来的。有没有70后的?你们有没有同感??
不论是哪个年代出生的孩子,总是要经历一个叛逆期的过程的,70后的少年时期也不例外。记得我小时候,挨过各种揍!当然了,不好好学习啦、不按时回家啦、作业没做完被请家长啦……等等这些“常规性”的挨揍,直到现在想起来都没啥怨言,活该!那是自己找的。可是有些揍挨得特别不理解,到现在也想不通,只是一直没问过父母而已。
因为莫名其妙地挨揍,我曾经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呢?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因为感冒,咳嗽的感觉肺都快出来了。那时一家四口人居住的房子面积很小,父亲一个人工作要供养一家人的生活。中午午休时候,因为我不停地咳嗽惹怒了父亲,从床上翻起来就是一顿胖揍,母亲为了护我也一起挨了打!那个委屈啊……到了晚上吧,咳嗽也控制不住啊,怎么办?再打扰到了父亲,又得挨揍啊,搞不齐母亲也得跟着遭殃。于是借口去厕所跑出了家里。那个时候住的是平房,厕所是那种公共的,蹲在厕所里一边流泪一边咳嗽,于是第一次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当时大概只有五六岁那个样子吧,能跑到哪里去呢?也没有目的,反正就是不想回家就对了。毕竟小嘛,结果呢,第二天中午时候,就在离家不远的一条多年不用的破水沟里,母亲找到了还在沉睡中的我,母子抱头痛哭!
小时候的经历其实对我的触动特别大,这正是因为经常挨打的缘故吧,本来胆小怕事的我,过早地逼迫着自己强大。遇到被人欺负,也不管是高年级的还是有名气的;也不管是打得过还是打不过,总是会出手反抗的。那时候心里就是想:父亲打我我不能还手,你欺负我,我总能打回去吧!虽然到了后来,真的没人欺负我了,可是觉得自己成了大家眼里的“坏孩子”、“恶人”!
如今已为人父,我深知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得有多大!所以,我觉得:
第一:千万不要动手去打孩子。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棍棒之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有两个极端,一是性格孤僻、不与人接触;二是极度叛逆、行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相信这两个都不是家长想要的吧?
第二:要和孩子沟通!这点非常重要。孩子有时候显得魂不守舍、精神恍惚时候,那肯定是遇到了不知道怎么处理的难事了,而他又不敢告诉你。这时候,如果家长不及时去跟孩子沟通交流,就凭他们没有一点点社会经验的状况,谁知道事态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到时候恐怕后悔都没有机会了吧!
第三:得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谁还没有点私人空间和小秘密呢?孩子虽然小,但是绝对不是咱们养的宠物!过多的干预只会让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笼子里的金丝雀,没有了自己的判断、流逝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一切都按照家长规划的路线行走,短期来看的确不错,可是一旦步入社会,那又是怎样的呢?
大家好,我是祁连雄鹰,孩子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门深奥的社会问题。同为家长的朋友,大家有什么好的见解,关注我咱们一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