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10:16:08 条浏览
哪有这样的事。古代很多很写信,就是这样写书法,不也是传世名作?王羲之等人多是日常用语,何等的作品啊。不过现代人写书法已经没有作为素材的文章了,只好抄唐诗宋词等。实诗书不分家,但不能要求所有写字的人会写诗。(诗歌文学是古代文人的必备技术)
谢邀,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书法艺术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背后支撑,所以历代书论对于书法品评的最高境界一般会归到气韵。而这个气韵,说不清道不明,没法量也不能称,来自作者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韵和气象超迈傲世独立融于自然的胸襟。
书法的艺术美,既来自以线条构建结构的美学价值,也来自作者微弱的笔端跃动透露出来的作者的情感起伏、胸怀与对美的敏感性的表达,而毛笔这种复杂、敏锐的书写工具极大增强了书法的表达能力。
古诗古词古文,固然可以以古代的语言意向与书法这一古老书写艺术相结合,产生更大的震撼力和心理投射力,但也必须看到,中华书法站在顶端的超一流和众多一流作品,其实以古诗为内容的并没有占到压倒性比例。
兰亭序、祭侄文稿、二王尺牍、敦煌写经、汉代碑刻、各类实用性汉简、帛书、唐代墓志、宋代题跋等等这些形式才真正构成了中华法帖大系统的主体,书法艺术表现也要远远超出一般性的古诗抄录。
对于书法这样一个不能脱离书写的实用价值的艺术门类,简单的抄录前人诗词来展现自己的书法功力的选择其实远不是最佳选择。
诗歌词章最好书写自己所作,原因在于自己的作品的情感节奏才能与自己的书写的情感节奏更天衣无缝的联动。
实用性书写也不失为体现时代风貌、留下时代印记的书法形式。如陈振濂的回忆录书写、孙晓云的日记书写,还有歌词书写、书论书写、创作型临帖等形形色色的书写内容和章法形式。
事实上,好的书写内容能够兼顾到古老的艺术形式与时代风貌的结合、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既能体现自己的书写风格和特长,又能使“文”与“书”相得益彰。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顿感温馨!谢谢!书法,看的是字写的如何,和书写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经常写一个鹅字给自己换酒喝,按说这单独一个鹅字应该没有多少高深的含意吧?还有过去一些书法名人过年写对子,也经常被人揭去当做墨宝收藏,过年的对子一般内容也并非高雅,可是人家看重的是字。还有上有时刊载的毛主席周总理上学时的笔记作业,现在拿出来也成了十分珍贵的文物,或者叫作书法珍品,大家注重的还是二位领袖人物的字。掉个文袋来讲任何事物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由于它内在的规定性,即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性质。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也是个独立的存在,它并不仰赖所写的内容,只要字写的好,它可以是随便的一个字,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哪怕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人们主要欣赏的是书法的艺术美感。
答案是否定的,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的确内容很重要,但不一定都是古诗,比如巜兰亭序》是一篇散文,千古绝唱,现代书家创作作品大多数选择古诗,为主要创作内容倒是真的,也有选择巜书论》的,这部分书法作品,欣赏者的圈子,会很小,因为只有书法理论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能读懂,知道是什么意思,也有选择自作诗的,基本上没人看,因为现代所谓的书法家的自作诗,没有几首能经得起推敲的,看看字还行,读一下内容,平淡无味,再好的字也会因内容的粗俗而大打折扣,所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择上,是很讲究的,但不能眼界只限于古诗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精美书写精美的自诗自文是书法的精美境界。其他抄.仿.拼.复再迷眼均为次。启.沈.石等还能诗能文便是技多一长,非书匠可比。书法内重文化,外看技巧,还是内容决定形式而可教人以义的为上品。
可以肯定的说,就书法的技巧而言内容不是决定因素。但是,书法确是因其书写内容而传承。因为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写字逐步的演变为艺术形态。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审美水平高,文化水平高,书写技巧高的人士才能做到的。历代所流传的法帖就说明了这一点。历史也证明不是名气大就是书法家,请朝以前大多数的文学家、诗人都没有以书法名世。可以肯定的说,他们是从认字开始就是用毛笔写字的。
书法不一定非写古诗文,民国始就有写现代诗的了,比如鲁迅,下面这张就是写的讽刺徐志摩的现代诗。
而现在,写现代诗、文、歌词的就更多,下面就是写的《游击队之歌》。
再下面,是中国书协顾问申万胜写的。
书法可以表现的东西很多,已不再局限于古诗文,只是在写现代文时,因为重复的字、词较多,创作起来要求很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古人的书法作品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传达信息文字的工具,其目的不是让人看他的字写的怎么样,而是看那些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所以古时候传下来的书法大多数都是书札信函之类实用性的文字。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书圣王羲之留下的书法作品,几乎没有一篇是写古诗文的。我认为他们在写的时侯并不在意自己写的字,而在意自己在表达什么意思。正是在这种无为状态下,他们才成就了自然天成,无意做作,随心随性的书法精品。
说到底,书写对古代人来说是一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需要用毛笔写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的人用毛笔写字写了几千年,不用说当然会出现不少将毛笔用得出神入化的书法大家。什么二王、张旭怀素、颜欧柳赵不过是其中的代表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大多数是不意为而为之的结果,当然也就用不着专门去写诗文为书法而书法了。可以说他们的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是随年代的递进而逐渐从实用中独立出来的。现在的情况大不同前了。现代人写书法是或是为了展览,或是为闲情逸趣,写毛笔不再是生活需要了,目的就是为了把字写的好看,写得有意思。这同古人用毛笔写字传递信息的动机完全不同了。现代人传达信息的工具多了去了,用电脑、手机方便得很,书法则成了小众的东西。现在没有几个人在用毛笔写字传达信息了,要不是用毛笔写字具有艺术性,恐怕毛笔都进博物馆了。
我们知道要想把字写得有意思,很重要的是时书写内容的选择。诗词、警句这些东西往往脍炙人口,最易传诵,用来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更方便让写的人记得,写起来更容易;同时让欣赏的人辨识更容易,不容易在心中引起共鸣。还有就是可以挂在自家墙上优化环境,增加美感,这也让书法具有了一定的实用性。
当然,书法中写古诗词这只是多数人的习惯,而不是唯一的规定。你也可以用毛笔写文章、写歌词、甚至日记、随记、杂文、感想什么的,只要具有艺术性就好。但有的人喜欢写书札尺椟等形式的作品,总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因为古人写这些东西是实用,是自然而然的,而现在人写这些东西纯粹是在追摹一种形式,同时代已经格格不入,让人觉得是故弄玄虚,太过做作。
古人书法作品有重要一部分是来源于札记,包括信札。札记是笔记,也有随笔、杂识、日记、札记等异名。早期的笔记常被归纳为小说一类,后来亦有用载、编、史、乘、论、考、辨等署题。
札记起源前秦,如王嘉《拾遗记》,汉有刘歆《西凉杂志》,承接于魏晋,如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及刘义庆《幽明录》,再经唐之《教坊记》,五代《唐摭言》,宋时《鸡肋编》,元时《山居新语》,明代《五杂组》,清代《浪迹丛谈》等等,一路发展下来,尤其到了明清两代更是风靡一时。这些札记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从事书法的过程,不可能单纯的为写字而写字,而其中反映的故事,以书法的过程体现出来,其时本属自然状态下的习惯,信札尤为具体和广泛,如王献之《中秋帖》,苏轼《寒食帖》等,就是日常的书信,没有戾气,只有平和。当然论书法,以诗词为主要内容,还是人们总为习惯的选择,每每一些内容精悍,寓意吉祥和美好的诗句被跃然纸上。李白唯一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就是四言四句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书法作品,除了札记的散记和专用诗词内容外,辞赋内容也是历代一大亮点,如“洛阳纸贵”的典故,就是出自西晋,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成了千载佳话。《兰亭序》的展示,也是一个代表性例证。另据《唐摭言》卷十载:“何涓,湖南人也,业辞。尝为《潇湘赋》,天下传写。”以此来看,好的文学作品写成书法是多么的令人神往!现代人写什么?文字是古人创造的,书法也是古人创造的,当然还是写汉字,写文章,写书信,写诗词,写辞赋,凡积极、健康、向上和励志的内容皆为书法之魂。但凡要求能做的,还是以内炼修身为目的,以教化民风为目标,以提高社会崇尚文化为己任就好。多些高雅,少点低俗;多点创作,少些抄袭;多点作品,少些头衔。足矣!
关注《三上词话》,就是关注学诗词!
三上词话_百度百科
我认为,书法艺术创作不写古诗词也可以的,写自作诗更好。可是当下有几个会写字的人会作诗呢?这个恐怕不多,即便是会写字的人会作诗,那么诗的意境会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吗?
书法艺术创作者大多写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和先贤圣人的名言名句,这是因为古诗词和先贤圣人的名言名句,能教育人,启发人,激励人,警示人,鼓舞人。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从古诗词和先贤圣人的名言名句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古诗词大概可分为“忧国”;“感愤”;“述志”;“怀古”;“吟边”;“乡情”;“伤离”;“言情”;“叙事”;“写景”;“记游”;“咏物”等几个版块。所以,书法艺术创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书之,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表现自己的性情,激发自己的斗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外,用古诗词和先贤圣人的名言名句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更显得书法作品的高雅,甚至这些作品可以作为经典流传下去,让后人欣赏,让后人从中获益。这些,现代人和当代人的诗词的作用,是根本无法与古人的诗词相比的。
近年来,书法界的几个有影响力的人,一直倡导书法艺术创作要用自作诗或自作文,但是,倡导归倡导,但真正在各类书展上出现自作诗和自作文的书法艺术作品,是少之又少的,而大多还是古诗词和先贤圣人的名言名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