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5:54:09 条浏览
纳兰性德
仓央嘉措
席梦容
各有千秋。
怪我才疏学浅,不知道排名,不过我还是知道一位的就是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鲜卑族人,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元稹的的诗作,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其中最为人熟知和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离思五首其四》。
不错。...追梦的诗人:2020.05.07.22.06.
是个文学系统工程,愿阁下组织编书出版,以成一家之说。
自己的问题,自己说明一下。所谓古代少数民族,是存在一定标准的。
第一,“少数民族”是我们今天的政治概念,泛指汉族以外的民族总合;推而广之,古代的也是一样,汉族以外可称为“少数民族”;
第二,民族的确认要有“认同”,一般包括“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可”。“自我认同”就是当事人自己不认为自己的“汉人”,而是别的民族;“国家认可”是国家登记在册的少数民族,比如唐朝的鲜卑、契丹、高句丽、回鹘等。
第三,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父母或祖上有一方有少数民族血统就笼统认为他是少数民族,这种情况还是要“自我认同”来判定。
举例说明,北魏、辽、西夏、金、元、清,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主体民族”就是相应的鲜卑、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洲等民族,统治者和皇亲贵族无论是自我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是“少数民族”。
像唐朝,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是北周独孤氏(鲜卑族),但大唐李氏从来都认为自己是陇西李氏,从未标榜自己是“异族”(少数民族),从历史来看更没人把唐朝当做异族政权,因此唐代帝王宗室“自然而然”属于汉族。同理,说南唐皇帝(国主)是少数民族更是无稽之谈。再同理,李白自称陇西李氏,从未认为自己是异族,国家也没认为他是异族。
再比如,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周皇帝,史书记载他们出身沙陀族,但他们汉化已久,且被赐汉姓,他们自己也从未否定自己“汉人政权”身份。尤其后唐更是以大唐宗室自居,建立政权后更是汉人领导班子,没听说重用自己“沙坨人”,他们又怎会认为自己是异族呢?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五代都是“汉人”政权。
最后,血统怎么论?我国自古以来都以父系血统为标准,因此唐朝皇帝虽然母系有少数民族血统但依然是汉人,清朝顺治母亲孝庄是蒙古族但他是满族。
这个答案我困惑了很久,元稹、元好问、纳兰应该算少数民族文学家第一梯队,完颜亮、耶律楚材算第二梯队,康熙乾隆算第三梯队。不足之处,请方家指点!
并非要故意挑事,但前面都回答了些什么啊,有没有仔细审题?题主已经把要排名的人物都给列出来了,还在那“李煜”、“仓央嘉措”、“席慕蓉”的,虽然他们水平是很高,但答题人总不能对着穆斯林大谈猪肉的美味吧!
就楼主列举的人当中,元稹、元好问能站到第一梯队,纳兰性德独占第二梯队。其他人比这仨,还是要差着不小的境界的。我先抛块砖,等着高人踩。
我的排名原则很简单,诗人的水平和成就只看流传度,因为时间是检验一切事物的最公平标准,只有符合劳动人民审美情趣的东西,才能在历史的层层筛选中保留至今。
第一名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鲜卑族,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文学家,诗人。
元稹的的诗作,用情极深却含而不露,意境深远又扣人心弦。他排第一是因为这首流传千古悼亡妻诗《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已经划出来了,耳熟能详吗?更为重要的是,依托本诗演化而来的“曾经沧海”,更是“装X神器”,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
本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可以并称历史上的悼诗、悼词第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名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当时的北方文坛总舵主扛把子,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尤其善于借物抒情,于山水花鸟中,荡起一片深情。他的《摸鱼儿·雁丘词》不仅惊爆了整个文坛,更是在“武侠宗师”金庸的推广下,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世间(一作“恨人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第三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满族,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最为出名的词人,没有之一。
纳兰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与南唐李煜文风近似。他进排名榜前三,靠的是《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不忘初心”用于感情上的另一种说法,民政局门口应该把这诗写在大牌子上,让每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读十遍抄十遍,再行办理手续。
第四名萨都剌
萨都剌(1272年或1300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元代著名诗人、画家。有“雁门才子”之称。
如果不是他的诗歌中有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就把他和耶律楚材并列了。这人挺高产的,可惜:一生写诗八百首,爆款一个都没有。小爆款有一个,《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第五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元朝政治家。
他的作品并不比萨都剌少,一部《湛然居士文集》就收录了660余首。但是他的作品用于应酬的太多,虽然写的流畅,境界也豪放开阔,但“中多禅悦之语。其诗亦质率,间有可采者”。发一首《庚辰西域清明》,大家看看: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第六名(并列)完颜亮、玄烨
完颜亮(1122年―1161年),字元功,金国第四位皇帝,女真族。
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满族,即“康熙”帝。
都是国家的一把手,在位期间也都建立了不小的功绩。从文才上来看,完颜亮应该是略高于康熙大帝的,但其人过于嗜杀,而历史上从未有过满腹“诗情画意”人能与“残忍”这个词结合起来,而他做到了。鉴于此,把他与康熙并列。
找来两人做的同种类型的诗词,读者可自行体会。
完颜亮《题临安山水》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玄烨《澄海楼》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第七名弘历
乾隆大帝的介绍,就不必多写了,正史野史、影视小说足够让“四阿哥”的形象深入人心了。传言乾隆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只有一首流传了下来,就这一首,出处来源还说法不一: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流传下了一首“打油诗”还不确定是不是他写的,乾隆做“副班长”也算是实至名归。
其他的著名少数民族诗人(文学家)
此处不再排名,也可以说排名不分先后,只说诗人(文学家)及其作品:
曹雪芹,满族,《红楼梦》;
萧观音,契丹族,《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刘方平,匈奴族,《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仓央嘉措,门巴族,《一个人》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我是酺客,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您,欢迎评论、转发、点赞或关注。
李煜高居第一位,元好问、纳兰性德、仓央嘉措、并列屈居第二。
李煜文,诗词,书画均佳,尤其诗词造诣更高,其中《虞美人》可为古今公认最好诗词之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不堪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仅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让愁和不尽的春水几乎是无缝对接,古今绝无第二人。所以他的诗词造诣远高于远好问、纳兰性德、仓央嘉措、等少数民族诗人。
李煜的这句诗词,古今传诵知道的范围,也远大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诗人。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千万人为电影中主要人物素芬的不幸遭遇流下了眼泪,而影片的名字,只有用李煜的这句诗,才更见准确和含义。
从历史影响角度看,李煜的诗词更在第一位。知道了李煜的诗词,当也知道了李煜的身世,知道中国的历史,这位亡国之君必须提到,而李煜的这首诗恰恰又是他亡国后的心情真实写照。
元好问写过《遗山乐府》诗集,纳兰性德写过《长相思》等诗文,仓央嘉措写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佳句。
但从诗词造诣,诗词传诵范围,历史影响力,李煜的诗词全面超过上面提到的几位优秀的少数民族诗人,被公认为千古词帝。元好问、纳兰性德、仓央嘉措等少数民族诗词文人,各见特色,不见谁高谁低,但非得有排名,只好并列屈居排在第二。
注李煜先人有少数民族基因和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