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古代的文武百官衣服上都纹有飞禽走兽啊?

2024-10-16 10:17:49 条浏览

和肩章一个意思,衔儿的代表。。。




官服上的动物: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原来这些都是有说法的……

衣冠禽兽,现在而言,是一个贬义词。

但最开始的时候,却是一个具有褒义的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衣冠禽兽一词,指的是绘有鸟兽的衣服。

不不不,不是你想的这样,而是这样的。

这就是明清时期“公务员的工装”——补服。

总策划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上采周汉,下取唐宋”,重建服饰制度,要文武有别,尊卑有序。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象其文彩也,武官用走兽象其猛鸷也。

其实用飞禽走兽来装饰官服

朱元璋并不是首创。

中国古代就有用不同的鸟兽,作为图腾来代表自己的部族。

到唐武则天时期,已经出现了用飞禽、走兽来装饰衣服。

皇帝既然是龙,手下自然也不是等闲,飞禽不能是鸡、鸭之流,走兽也不能是猪、羊之辈。

不然大殿上就成了“动物世界”。

武则天召集官员赐予“绣袍”,在官服上以成对的禽或兽为纹饰,清人沈自南《艺林汇考》:“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铃卫饰以对鹊,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所以明朝参照前朝制度,在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给各级文武官员制定了补子的样式: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鹭,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朝文官补子

明代文官补服图案大多用双禽,比翼而飞,相应成趣;

而武官则用单兽,或蹲或立,威风凛凛。

清代依然沿用补服制度,补子图案与明代有所区别。

如文官图案只用单禽,而各品级所用动物亦略有区别。

清代补子定制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鹌鹑,九品练鹊;而武官仍用单兽,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代文官一品仙鹤补子

清代二品文官锦鸡补子

清代文官三品孔雀补子




从古至今一直以龙凤,仙鹤文明吉祥之物的代表,龙代表统一天下的人,皇帝的家征。而凤指凤凰,传说凤凰美丽无比,再也没有比凤凰更美的物种了。所以皇帝的女人一定是美丽无双的美人,借凤凰喻美人。仙鹤主要是因为仙鹤品性高洁,比较适合用于文人;而且长寿,寓意社稷能够长久留存,所以仙鹤成为当时文明的代表。

如果是武一品,织、绣麒麟,代表财运官运享通,一品当朝,黄金万两;文二品,织、绣锦鸡,代表努力奋斗,锦绣前程就在脚下;武二品,织、绣狮,威武霸气十足;文三品,织、绣孔雀,文雅高尚;武三品,织、绣豹,摄震群雄;文四品,织、绣雁,美好指日可待,只待雁归来;武四品,织、绣虎,猛虎上阵,谁敢下;文五品,织、绣白鹇,银装素裹,优雅;武五品,织、绣熊,谁敢闯熊窝,力大无穷;文六品,织、绣鹭鸶,腿长,做好群众工作少不了;武六品,织、绣彪,虽是小虎一只,可身材高大,勇猛,谁敢挑战;文七品,织、绣鸂鹇,一身蓝衣,小冠一枚,本事多;武七品,织、绣犀,烈性,只为报国;文八品,织、绣鹌鹑,虽小,成绩丰富;武八品,同武七品;文九品,织、绣练雀;虽小五脏俱全;武九品,织、绣海马,虽小,可是为官的小助手;凡都御史、副都御史、给事中、监察御史、按察史、各道的补服都织、绣獬豸,各就其职,一心一意,效忠于皇权。从耕农官,织、绣彩云捧日,神乐署文舞生袍用方襕,销金葵花,和声署乐生则织、绣黄鹂,歌声悠扬。

我们古人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有今天,也离不开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传承,让我们年轻人了解历史,开创更美丽的未来。

以上完全是借资料与自己的见解,望亲们海涵……学习在路上!




文官飞禽,武官走兽,个人认为文官因为主要是以给皇帝出谋划策为主,所以用这些飞禽来表达文官的聪慧,而在古代好多神鸟都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武官则比较刚猛,用一些神兽的图案也更能体现武官的勇猛神勇!

根据官职官品的不同官服补子的图案也不尽相同!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

所以悠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更有待于我们慢慢去品味体会!




与纹身的意思相同。




古代服装最典型的就是胡服、品服和补服三种。服本意是乘舟办事的意思,后又引申为服从、顺从、适应的意思。

封建时代官吏们穿的公服,称品(色)服。出现于隋代。按品级高低各有规定,到了唐代就以制度的形式定了下来。比如,在唐贞观四年就规定,三品以上着紫衣,四品、五品着绯衣,六品、七品着绿衣,八品、九品着青衣。士兵在汉代衣赤,隋代衣黄,唐代衣皂。贫民百姓嘛,多穿白衣。

官服再衍化下来,到了明、清两代称补服。即在前胸后背都用金线和彩线绣成的补子,这是官员品级的标志。清朝继而将官服作为制度固定下来。据《清朝通点》记载,清代文官的补服上要绣上鸟类,武官的补服上要绣上兽类。用意文如鸟语,武如兽悍吧。

至于臣民,严禁穿意味“九五之尊”绣有龙纹的黄色龙袍。




咱们看清宫剧时经常会见到文武百官的官服上有一个巨大的“补丁”,补丁中央还绣着各种飞禽走兽,明朝也相差不无几。

这种服饰叫补服,上面绣的鸟兽都是有含义的,一般来说,文官用禽,武官用兽。

为什么文武官员的衣服上有补子呢?

据记载,这样的做法可能来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少昊时期。

少昊,被尊为五帝之一,嬴姓,名鸷,为东夷部落的老大,他是第一个用鸟来命名官职的人,他的名鸷就是一种猛禽,其部落也以鸟为图腾。

比如他就用青鸟和丹鸟来命名计算历法的官职。

在武则天时期,她还经常赏赐文武百官“绣袍”,这绣袍上绣有禽或兽,如左右监门卫将军的是狮子,而尚书的是对雁。

明清时,文官的官服补子上绣飞鸟,象征他的文采,而武官的绣兽,象征他的威武、威严。也以此来区分等级。

下面,我们来看看明清时文武官员补子上的图案和他们的品级对应:

首先是文官: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鸳鸯。

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坚定忠心,兢兢业业。八品:鹌鹑。鹌鹑之“鹌”谐音“安”,象征“事事平安”。九品:练雀。

这里说说五品的白鹇,这只飞鸟是忠诚的象征,据说宋朝少帝赵昺得到了一只白鹇并精心喂养,后来少帝投海殉国,白鹇也跟着投海,忠诚之鸟。

来看看武官的:

一品:麒麟。二品:狻猊。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这里可别小看九品的海马,它并不是我们通常海里的这个:

而是一种海中异兽,能指挥水中精怪。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