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14:52:33 条浏览
大学以自助学习为主,当前九零后的孩子们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比我们要迅速的多,应该多给他们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如何实现自我教育?我觉得应该对自己上大学有个理智的认识,毕业后就业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这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就不会那么多的困惑。上大学学了四年或五年甚至更多年,就是一个基础知识储备阶段,储备的多少,源于你努力的程度。在说就业,大多数就业者,就业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称,甚至没有联系,但这些人工作得照样风生水起。为什么?就是知道自己该努力的方向,为之去拼搏。人成功与否,不在于生存的年代,而在于对自己有一个理智的选择,选择了,就要为之努力。如果想毕业后就对号入座,那就太不现实了。所以困惑,源于没有奋斗的精神,如果和50后60后比较,他们都能融入信息社会,90后还该有困惑吗?说实话,我就是50后,我仍然会管理单位的信息系统,是不是不可思议。努力吧90后,相信你们的前程一定是辉煌的。加油90后!
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主动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人格品质的过程。它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而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在校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也是在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尽快成才的必要条件。
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以说,一切教育都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而个体的自我教育是各种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在校大学生应明确加强自我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人类自我意识不断成长和社会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在校大学生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更应该加强自我教育。确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积极的主体参与意识,是人生非常有价值的选择。但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人生经验不足,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就会在思想上产生某种程度的盲目性和迷惑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校大学生要通过自我教育,来明确自己的思想政治目标进而来实现。
当前,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校大学生只有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在毕业后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走出狭小的“自我”圈子,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在校大学生应知晓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在校大学生应学会自我监督,它在自我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自我监督以自尊心、荣誉感、责任感为基础,主要通过主体的自我剖析、反思、内省来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有成为一个有高度自尊心、荣誉感、责任感的人,才能做到不但监督自己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而且还监督自己的思想动机、思想方式。不仅在众目睽睽之下谨慎行事,而且在独处之时也恪守道德要求,不做任何对不起良心、对不起公众的事。其次,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在校大学生大多缺乏社会实践,缺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因此非常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在校大学生应重视日常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应意识到:崇高的理想要靠平凡的事业去实现,高尚的道德要在日常的行为中去培养,渊博的知识要靠孜孜不倦的勤奋去积累,严明的纪律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总之,在校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我教育,才能尽快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90后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的一代,如何实现自我教育,就看他(她)是不是有笃定的志向!70、60后为他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家庭条件、物质供应以及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吃苦耐劳、励志、勤俭节约等品质的塑造令人堪忧。更为严重的是初中之后网络的依赖,会成为一种灾害,不但70.80后被网络吸引,90后也可以说更为严重。网络也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对大多数90后弊多利少,很大地影响了学业。但这种状态非说教能一时改变的。我的孩子是90后,个人看法。
谢谢邀请,首先这个问题有点太宏观了,我感觉一个人一个性格,一个生活方式,至于如何实现自我教育,还得从自己的内心想来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