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有什么值得一读的散文集或诗集呢?

2023-07-09 17:12:07 条浏览

诗经




我推荐繁星春水和飞鸟集!




有什么值得一读的散文集或者诗集呢?

每次看到这样的一些对于文学作品的推荐的需求,我觉得都有必要声明一下。我们所作的推荐,只代表自己多年阅读感受的个人看法,并不能真的代表文学领域中这部作品的实际位置。

因为文学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个人的成长过程,每个人对生命的需求与领悟不同,并且遇到与拥有的不同,都会成为影响他喜欢的作品的不同的因素。故此,我们只分享自己知道的,而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也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也许从前觉得好的,现在会觉得不好,也许现在觉得好的,以后又会觉得不好。

就简单说几本我非常喜欢的散文作品和诗集吧。

散文,像丰子恺,汪曾祺,朱自清等等大家过于耳熟能详的我就不说了,我且说一两个其实很是被忽略的作家吧。

1,冯至

(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

他的散文作品不多,可是因为深受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影响,故此作品有着极深的个人情愫与人生哲学在其中,同时善于描写景物,作品也具有极大的美感与智慧。他的十四行诗也是极棒的,他译的里尔克的诗,也广为流传。就是那首《秋日》,无人可以超越。只可惜,因为历史原因,他写散文与诗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我觉得,中国文学由此而失去了一位非常不得了的作家,实在可惜。

2,诗人我喜欢顾城

买了三本他的诗集,大约也算是全集了吧。读过,觉得很值得。这里谈的是诗的价值,不是诗人本人的问题,就诗而言,他的诗短小却意味悠长,有着孩子般的天真,有着独特的看世界的眼光,读他的诗,让人总有面对一朵小花也不肯轻易碰触的小心的感觉。

值得一读的散文集或诗集有很多,国外的尤其是俄罗斯的一些诗人非常值得推荐。俄罗斯的特殊地域造就了一批极有个性的作家,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歌,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综上所述,每个人都是在阅读自我人生,不管多么好的作品,都一定是建立在不断地阅读积累上的。有了广泛的阅读,你自然就有了分辨优劣的能力,就能够形成自己的标准,找到最喜欢的作家。




原创散文:触手可及的美好,却更易幻灭。

《三月,是一幅画》

盛开的桃花、梨花,以及玉兰花,点缀着万绿丛,为它们增添了丝丝生气。她们似乎能感知人们的到来,每天都等在我们必经的路旁。

三月里的校园风光,就这样成为了我们无法拒绝的理由。

只可惜近期课业繁多,对于她们每天无怨无悔的等候,我们也只能匆匆一瞥。

每当路过广播站总会忍不住想:为什么它这么远,每一次学生会考勤害我跑大半个学校。

就这样奔赴在教室和宿舍,两点一线。不知不觉间,三月已近尾声。色彩、平面、动画、雕塑等几个系列课程,已经填满了这一个月的生活。

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花骨朵们,她们仍在路旁自顾自地尽情享受的美好。

或许你难以相信,平时只会傻傻欣赏美景的我,渐渐找到拍摄景物的视角,和朋友讨论着‘怎样画会更好看’。

色彩课和色彩构成竟然是两门课,起初令人惊讶。现在我逐渐习惯了,一个是实践,一个是理论。

我喜欢在课上拆盲盒一般的快感,将几种颜料混合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些不知名的色彩,而平面构成,却是个精细活。

点、线、面的构成作业,最废的就是中性笔。六个小构图和边长二十厘米的正方形构图,它无时无刻不在训练着我们的耐心。

一笔一画宣告着内心的事物:衔珠的鲤鱼,可爱的蓝胖子,傍晚的城市一角,3月的校园风光...

这段时间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桌用派克笔画出的二维码。

我们拿起手机跃跃欲试,没想到居然居然可以扫出来!这要是放在表白墙上,不知道会多了多少‘春心萌动’的人儿呢?

看着我们用派克笔涂抹出来的‘作品’。这也让我们在手上付出了墨迹的‘代价’,老师也没有想到我们居然会用派克笔,顺便让手变为黑色人种。

这些都还是小事,雕塑课上掰粗铁丝才是让女生头疼的,少不了找旁边的男生帮忙。而且每次捏完雕塑泥后,黏糊糊的手连自己都嫌弃。

然而在这时刻,对面窗口总会有一束光斜照进来。格外耀眼,室友的双颊在它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

若文字是描绘‘意’,那么绘画就是抒写‘象’吧。虽说当初的选择并非本意,直到细细品味后才明白那句话:无需多言,时间会证明一切。

看着老师播放的那一帧一帧的动画,总会对未来也有着许多美好期许。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世界与你都刚刚好,成了三月里最美的一幅画。

以上,晚安。

我是屿梦,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故事写作及个人阅读精进干货,希望能在写作路上遇见更多努力的你。




我建议你看一下余华的散文很好




三毛,一直很喜欢三毛的散文三毛的散文很多时候是一篇游记,随心随情随意。在三毛的散文里你会发现,有些慵懒有些漫不经心,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却又有一手好厨意,有些许忧郁却因爱情快乐得像是欢乐无处释放的精灵。三毛是多面的,三毛才是丰富的。在三毛的散文里,我也有忧伤有快乐有勇气有期盼还有怎么也散不去的哀伤。




朱自清的散文集

王蒙散文集。

余光中散文集。




有什么值得一读的散文集或诗集呢?

你好,作为一名人文、读书、写作、文化领域的自媒体内容创作者,回答这个问题。散文集、诗集我认为值得阅读的有以下作品:

贾平凹散文,贾平凹的散文语言奇崛,意象高远,是不可不得的大师文笔,大多数人认为贾平凹是一个小说家,其实贾平凹的散文成就更高一些。他的商州系列、美食系列、世相系列以及一些杂文、杂谈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水准,值得阅读和学习。

汪曾祺散文,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师,主要写闲情文字,汪曾祺文字比较平淡,但是具备真意,达到了一种高妙的境界,具备美学意味。汪曾祺的美食、植物散文随笔成就很高,一些谈论艺术、写作的文字也非常有见地。

鲁迅、周作人,也就是二周了,鲁迅是大师,大家知道其杂文,但是鲁迅的散文同样值得一读,鲁迅的散文,比较阴冷,语言非常有特色,其句法和文风,也值得模仿和学习,至于周作人属于传统士大夫类散文、随笔,比较清淡,有魏晋风流,高古风韵。

张爱玲散文,张比较小资,和西方结合的比较好,有红楼梦的味道,张属于海派作家,也就是东西方结合,和她生活的时代和年代有关。

沈从文散文,沈从文的散文,小说、散文比较模糊,他比较天才,有些句子让你想不出,写得尺度比较大,写当时的风情、世相,就是那么随意、随便写,但是很多读得下去,写散文,如果是阅读很多的人,能够读下去,已经是很不错的评价了,尤其是散文集。

散文集,许多人的合集读不下去,比较杂碎、凌乱,风格不一,能够完整读下去的基本可以叫做大师。即便朱自清、郁达夫这些大家,其散文全集未必好读,能读下去,也就是几篇神品、绝品,其余的,有些未必见得就好。

周国平、王小波,也可以看作杂文,他们的文字比较有思想有深度,周国平是学者、哲学家,语言比较真诚,对于社会、人生思考比较多,能够让你有深度,王小波也比较博学,有深度,读书很多,写的东西也能开拓你的眼界,让你思维深刻。

此外孙犁、史铁生、张晓风、刘亮程、李娟这些作家的散文也值得一读吧,外国的作家培根、叔本华作为哲学家、思想家,其作品也是散文,先秦时期的庄子、孟子、孔子、老子其作品也是散文家。古代散文家归有光、张岱值得读读,古文,看一些选本,甚至就是高中、大学语文课本,读一些散文名篇就可以了,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其实也可以看作散文、散文集、《世说新语》以及历代一些笔记,闲来读读也不错,书太多,看你时间、喜好的,要都读完,不可能。

除非你是专业学者、研究者或者职业作家,业余读者,喜欢什么,随便读读即可,遇到特别喜欢的,多读几遍呗。




1.林清玄

手头有先生的两本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人生最美是清欢》。

(这是封面)

书中有一些精美的插图、文字。

书中的内容也很值得一读。大家都不陌生的一篇可能是小学学习的那篇《和时间赛跑》吧。先生书中引用了许多名句,我标注的内容中有诗句,有歌词,更有人生哲理。

就像村上春树《大萝卜与难挑的鳄梨》一样,先生从生活浅显易懂的地方着手,谈一个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内容。先生的文字很有一种生活的气息,一点儿烟火气加一些至高之人的大境地。

心静则凉,读先生的文字就是在浮躁寻找出来的一丝“凉”。据科学研究,阅读六分钟,心情会upupup。

2.余秋雨

手头有一本《文化苦旅》。

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推荐看的,我们小镇上只有一家书店,而且卖的还是小学生的资料书。当时没有什么条件读书,上高中之后立马毫不犹豫的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文化苦旅》。

这本书的文化价值是很高的读了绝对不会后悔的书之一。

看到目录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容也相当精致。每读一篇就是去旅游了一趟。

3.简媜

手头倒没有简媜的书籍,但是她的文字真的是美到心坎儿里。

“你怎么来了?

明明将你锁在梦土上,经书日月,

粉黛春秋,还允许你闲来写诗,

你却飞越关岭,趁着行岁未晚,

到我面前说:‘半生漂泊,

每一次都雨打归舟。’”

“无论如何,请你满饮我在月光下为你斟的这杯新醅的酒。此去是春、是夏、是秋、是冬、是风、是雪、是雨、是雾、是东、是南、是西、是北、是昼、是暮,全仗它为你暖身,驱寒,认路,分担人世间久积的辛酸。你只需在路上踩出一些印迹,好让我来寻你时,不会走岔。”

上次抱着同桌那本《疯狂阅读》读的时候,同桌过来拿走书给我翻了一下,说你看这篇。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感叹这写得太妙了。然后同桌给我指了指作者说“这是简媜诶!就是你经常挂在口边的那位”。

这三位的散文集都很棒比心




生活散文

最显散文文体特质的是这样一类散文作品,我们暂且称之“生活散文”吧。这里所谓的“生活”是最简单、最日常的含义,不包含社会性的、或者情感性的乃至形而上的意味。因此说,生活散文是再现(日常)生活的散文:吃喝住行,鸡零狗碎,平常日子。有人一再批评这类散文不写重大的社会性主题,不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性影响,因而没有社会意义。但所谓社会意义本来就不是对文学、散文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一个平稳发展的小康社会里,人民如何通过文学阅读,品咂出日常生活的趣味,安居乐业,这正是文学、散文应追求的价值所在,也就是文学、散文的社会意义了,如果不狭义理解“社会”一词的话。

但是,生活散文不是再现生活的一个确实范围、局部,不是单只描述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否则是别类散文了(详后)。而是拉杂写来,说东扯西,却又给人一个生活的整体意念,主要是表现一种生活的混茫,生活碎片的任一次拼合,就是要给我们一个坚定的对于生活的日常感。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也正是生活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应该说是所有散文的本质特征,只不过在生活散文上面体现的更充分。所以,我们前面说生活散文最能显示散文的文体特质。生活散文的代表作品如林徽因的《窗子以外》,钱钟书的《窗》,谌容的《兴趣种种》,张辛欣的《有滋有味》,张爱玲的《童言无忌》,《公寓生活记趣》等。生活散文一典型的作家则是张爱玲。下面以朱光潜的《后门大街》为例。

这篇作品是要写北平的一条街道,却先由交朋友说起。为什么要主样写起?不为什么。如同从“棋盘线似”的北平街道任何一处都可以走上后门大街一样,这类生活散文也是从任一点写起都成立,都好。再比如,“出后门,一直向北走就是后门大街,向西转稍走几百步路就是北海。”对比“后门大街”与“北海”两处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生活趣味。文章后面又写一个奇怪的讨钱跛子,让人感叹生活的复杂或简单,深邃又诡秘,“关于谁你能够说,‘我真正明白他的底细’呢?”有限的文本延伸进无限的生活中去了。这一条不足半里路长的大街,“它有的是生命和变化!只要你有好奇心,肯乱窜,在这不满半里路长的街上和附近,你准可以不断地发现新世界。”话说到这份上,一篇短文写多写少,写东写西已经不重要了。生活在继续,放下书本,我们可以接着放眼我们自己当下的日子。这类散文可以从任一点写起,也是写到任何一点结束都可以,文本向生活开放,一如后门大街向城市八方开放一样。

生活是丰富或者说混乱的,一个正在走向开放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这让我们眼花缭乱、慌张眩晕,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生命没有安全感、安顿感。而阅读生活散文,首先是让我们心情平静下来,先接受这种混乱的现实,闹中取静,忙里偷闲,使我们慢慢变得平和随顺。接受家常生活柴米油盐的琐碎,情绪上与之颉颃,也可甘于其中,安顿生命,等于找到一个生活的共享者。更可以进一步反转过来,借助文学欣赏的那一点审美的距离,超越日常生活的琐屑、泥泞,把玩生活,进而自主地选择、拒斥,重新构建起某种秩序,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局面,就好象是变荒芜为绿州。

生活无所不在地包围着我们,它填实我们生命的空洞,也风干我们生命的个性意义。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忙忙叨叨的,是最好消磨无聊时光了,可也是在消蚀我们有限的生命。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你要是生活百无聊赖,胸无点墨也无大志,再怎么着也可以培育点生活小情趣,捅捅咕咕点什么事,一辈子也就过去了,甚至也能过得有滋有味的;你要是不甘平庸,志存高远,阅读生活散文,就会激起一阵惊悚,会有所振作去争取一次主动出击生活的时机,击溃生活的包围,重新编组生活,最终获得一种超越生活的自由。

附:《后门大街》/朱光潜

人生第一乐趣是朋友的契合。假如你有一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居在邻近,风晨雨夕,彼此用不着走许多路就可以见面,一见面就可以毫无拘束地闲谈,而且一谈就可以谈出心事来,你不嫌他有点怪脾气,他也不嫌你迂腐,像约翰逊和鲍斯韦尔在一块儿似的,那你就没有理由埋怨你的星宿。这种幸福永远使我可望而不可攀。第一,我生性不会谈话,和一个朋友在一块儿坐不到半点钟就有些心虚胆怯,刻刻意识到我的呆板干枯叫对方感到乏味。谁高兴向一个只会说“是的”,“那也未见得”之类无谓语的人溜嗓子呢?其次,真正亲切的朋友都要结在幼年,人过三十,都不免不由自主地染上一些世故气,很难结交真正情趣相投的朋友。“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虽是两句平凡语,却是慨乎言之。因此,我唯一的解闷的方法就只有逛后门大街。

居过北平的人都知道北平的街道像棋盘线似的依照对称原则排列。有东四牌楼就有西四牌楼,有天安门大街就有地安门大街。北平的精华可以说全在天安门大街。它的宽大,整洁,辉煌,立刻就会使你觉到它象征一个古国古城的伟大雍容的气象。地安门(后门)大街恰好给它做一个强烈的反称。它偏僻,阴暗,湫隘,局促,没有一点可以叫一个初来的游人留恋。我住在地安门里的慈慧殿,要出去闲逛,就只有这条街最就便。我无论是阴晴冷热,无日不出门闲逛,一出门就很机械地走到后门大街。它对于我好比一个朋友,虽是平凡无奇,因为天天见面,很熟习,也就变成很亲切了。

从慈慧殿到北海后门比到后门大街也只远几百步路。出后门,一直向北走就是后门大街,向西转稍走几百步路就是北海。后门大街我无日不走,北海则从老友徐中舒随中央研究院南迁以后(他原先住在北海),我每周至多只去一次。这并非北海对于我没有意味,我相信北海比我所见过的一切园子都好。但是北海对于我终于是一种奢侈,好比乡下姑娘的唯一的一件漂亮衣,不轻易从箱底翻出来穿一穿的。有时我本预备去北海,但是一走到后门,就变了心眼,一直朝北去走大街,不向西转那一个弯。到北海要买门票,花二十枚铜子是小事,免不着那一层手续,究竟是一种麻烦;走后门大街可以长驱直入,没有站岗的向你伸手索票,打断你的幻想。这是第一个分别。在北海逛的是时髦人物,个个是衣裳楚楚,油头滑面的。你头发没有梳,胡子没有光,鞋子也没有换一双干净的,“囚首垢面而谈诗书”,已经是大不韪,何况逛公园?后门大街上走的尽是贩夫走卒,没有人嫌你怪相,你可以彻底地“随便”。这是第二个分别。逛北海,走到“仿善”或是“漪澜堂”的门前,你不免想抬头看看那些喝茶的中间有你的熟人没有,但是你又怕打招呼,怕那里有你的熟悉人,故意地低着头匆匆地走过去,像做了什么坏事似的。在后门大街上你准碰不见一个熟人,虽然常见到彼此未通过姓名的熟面孔,也各行其便,用不着打无味的招呼。你可以尽量地饱尝着“匿名者”(incognito)的心中一点自由而诡秘的意味。这是第三个分别。因为这些缘故,我老是牺牲北海的朱梁画栋和香荷绿柳而独行踽踽于后门大街。

到后门大街我很少空手回来。它虽然是破烂,虽然没有半里路长,却有十几家古玩铺,一家旧书店。这一点点缀可以见出后门大街也曾经过一个繁华时代,阅历过一些沧桑岁月,后门旧为旗人区域,旗人破落了,后门也就随之破落。但是那些破落户的破铜破铁还不断地送到后门的古玩铺和荒货摊。这些东西本来没有多少值得收藏的,但是偶尔遇到一两件,实在比隆福寺和厂甸的便宜。我花过四块钱买了一部明初拓本《史晨碑》,六块钱买了二十几锭乾隆御墨,两块钱买了两把七星双刀,有时候花几毛钱买一个磁瓶,一张旧纸,或是一个香炉。这些小东西本无足贵,但是到手时那一阵高兴实在是很值得追求。我从前在乡下时学过钓鱼,常蹲半天看不见浮标幌影子,偶然钓起来一个寸长的小鱼,虽明知其不满一咽,心里却非常愉快,我究竟是钓得了,没有落空。我在后门大街逛古董铺和荒货摊,心情正如钓鱼。鱼是小事,钓着和期待着有趣,钓得到什么,自然更是有趣。许多古玩铺和旧书店的老板都和我由熟识而成好朋友。过他们的门前,我的脚不由自主地踏进去。进去了,看了半天,件件东西都还是昨天所见过的。我自己觉得翻了半天还是空手走,有些对不起主人;主人也觉得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卖给我,心里有些歉然。但是这一点不尴尬,并不能妨碍我和主人的好感,到明天,我的脚还是照旧地不由自主地踏进他的门,他也依旧打起那副笑面孔接待我。

后门大街龌龊,是无用讳言的。就目前说,它虽不是贫民窟,一切却是十足的平民化。平民的最基本的需要是吃,后门大街上许多活动都是根据这个基本需要而在那里川流不息地进行。假如你是一个外来人在后门大街走过一趟之后,坐下来搜求你的心影,除着破铜破铁破衣破鞋之外,就只有青葱大蒜,油条烧饼,和卤肉肥肠,一些油腻腻灰灰土土的七三八四和苍蝇骆驼混在一堆,在你的昏眩的眼帘前幌影子。如果你回想你所见到的行人,他不是站在锅炉旁嚼烧饼的洋车夫,就是坐在扁担上看守大蒜咸鱼的小贩。那里所有的颜色和气味都是很强烈的。这些混乱而又秽浊的景象有如陈年牛酪和臭豆腐乳,在初次接触时自然不免惹起你的嫌恶;但是如果你尝惯了它的滋味,它对于你却有一种不可抵御的引诱。

别说后门大街平凡,它有的是生命和变化!只要你有好奇心,肯乱窜,在这不满半里路长的街上和附近,你准可以不断地发现新世界。我逛过一年以上,才发现路西一个夹道里有一家茶馆。花三大枚的水钱,你可以在那儿坐一晚,听一部《济公传》或是《长板坡》。至于火神庙里那位老拳师变成我的师傅,还是最近的事。你如果有幽默的癖性,你随时可以在那里寻到有趣的消遣。有一天晚上我坐在一家旧书铺里,从外面进来一个跛子,向店主人说了关于他的生平一篇可怜的故事,讨了一个铜子出去,我觉得这人奇怪,就起来跟在他后面走,看他跛进了十几家店铺之后,腿子猛然直起来,踏着很平稳安闲的大步,唱“我好比南来雁”,沉没到一个阴暗的夹道里去了。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复杂或简单,关于谁你能够说,“我真正明白他的底细”呢?

一到了上灯时候,尤其在夏天,后门大街就在它的古老躯干之上尽量地炫耀近代文明。理发馆和航空奖券经理所的门前悬着一排又一排的百支烛光的电灯,照像馆的玻璃窗里所陈设的时装少女和京戏名角的照片也越发显得光彩夺目。家家洋货铺门上都张着无线电的大口喇叭,放送京戏鼓书相声和说不尽的许多其它热闹玩艺。这时候后门大街就变成人山人海,左也是人,右也是人,各种各样的人。少奶奶牵着它的花簇簇的小儿女,羊肉店的老板扑着他的巴蕉叶,白衫黑裙和翻领卷袖的学生们抱着膀子或是靠着电线杆,泥瓦匠坐在阶石上敲去旱烟筒里的灰,大家都一齐心领神会似的在听,在看,在发呆。在这种时候,后门大街上准有我;在这种时候,我丢开几十年教育和几千年文化在我身上所加的重压,自自在在地沉没在贤愚一体,皂白不分的人群中,尽量地满足牛要跟牛在一块,蚂蚁要跟蚂蚁在一块那一种原始的要求。我觉得自己是这一大群人中的一个人,我在我自己的心腔血管中感觉到这一大群人的脉搏的跳动。

后门大街。对于一个怕周旋而又不甘寂寞的人,你是多么亲切的一个朋友!




文学作品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讴歌理想、赞美未来、给人带来信心与力量,要充满正能量。我给大家推荐一本由河南作家吴宪领先生,历经数年创作完成的大型个人诗集《中华颂》。

爱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主题,作者以传播民族爱国文化为主题,以中华民族演进为主线,以中华五千

年文化为内容,以歌诀传唱为形式,以诗集为载体,弘扬、传承了民族爱国文化。

历史上颂扬诗人、作家的作品众多,诗、词、歌、赋,精彩纷呈。然而,展卷《中华颂》,却是另一番奇特的新意,大气磅礡,震撼心灵。书中歌诀,一韵贯通,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气势恢宏。从中国的原始社会到改革开放,从夏朝建立到港澳回归,从人工石器取火到航天飞船载人出仓,从扁鹊医病健体到北京奥运举办成功,从殷墟文化到2010年上海世博的精彩……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精华跃然纸上,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科技的进步,都按照时空的推进,印记在卷。

一卷在手,顿觉厚重,爱国激情油然而生;阅读中华,记忆中华,传颂中华,肩头承载着伟大的爱国、报国历史使命。如果说爱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主题,那么,作为中国文学领域创作人,应当为爱国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创作出令人感奋的美好乐章。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1、龙应台《目送》

一本感人至深的文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那些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2、沈从文《湘行散记》

沈先生散文中的精品,尽情感受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吧!

3、杨绛《我们仨》

杨先生创作的散文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

4、余秋雨《山居笔记》

作者探访中华文明的人文性思考,厚重深沉,建议静下来来细读。

5、毕淑敏《格布上的花》

她平静地娓娓道来,丰富的人生阅历,真切的心灵感悟,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见解……都在其中。

6、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

收录了作者1995年到1998年的散文作品,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在绚烂之中归于平淡。

7、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林清玄用自己数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智慧,向我们诉说着他自己的感悟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8、海子《海子的诗》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的诗展现了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




《普希金经典情诗选》

我看的这个版本,是乌兰汗等人翻译,在2019年普希金诞辰22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出的,不仅有诗,还有每首诗涉及的相关人物的介绍以及写诗的原因和社会背景,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好,因为诗的想象空间太大,不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关系,很难准确的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喜欢普希金,喜欢诗的朋友,推荐大家读一读,每一首都有所感有所想。

当然普希金在文学中的地位,我想引用序中的一段话,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普希金是“俄国诗歌的太阳”,是“俄国文学之父”,他在俄国就像一种神一样的存在,甚至就是神本身,就是俄国的文化之神。俄国的“普希金崇拜”现象独一无二,在其他国家很难遇见。换句话说,普希金在俄国社会和俄罗斯人心目中享有的崇高地位,可能高于任何一位作家在其所属民族中所占据的位置。一方面,普希金的诗歌语言包容了浪漫的美文和现实的活词、传统的诗歌字眼和日常的生活口语、都市贵族的惯用语和乡野民间流传的词汇、古老的教会斯拉夫语和时髦的外来词等,表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通过抒情诗这一最有序、有机的词语组合形式,他对俄罗斯的民族语言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加工,使其表现力和生命力都有了空前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希金不仅被视为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而且也被视为现代俄罗斯语言的奠基者。

对于如此高的评价,了解俄罗斯读普希金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以下是我感触颇深的几首诗或者句子:

回到故乡的家园,

我给你带来的不是金子

(我是一个穷修士),

我要赠给你一束小诗

昏暗的禅房静悄悄:

门上插着门闩,

沉默——这欢乐的敌人,

还有寂寞看守着我们!

一张摇晃的床,

一把破旧的木椅,

一只装满清水的瓶,

一只小巧的芦笛——

这就是我一觉醒来

在眼前看到的东西。

幻想呀,只有你

是上帝赐给我的奇迹

抛却禁欲的修士帽——

变成一个被除名的修士

飞回你的怀抱

风暴肆虐,卷扬着雪花,

迷迷茫茫遮盖了天涯;

有时它像野兽在嗥叫,

有时又像婴儿咿咿呀呀。

有时它钻进破烂的屋顶,

弄得干草窸窸窣窣,

有时它又像是晚归的旅人,

来到我们窗前轻敲几下。

她怀着隐秘的恐惧

张望山冈下朦胧的小路,

心中忐忑不安。

“这里!”急急的一声轻唤。

姑娘手儿微微发颤,

怯怯地推开了窗扇……

月儿隐没在乌云里边。

“幸运儿啊!”我惆怅万端。

“等待你的只有交欢。

什么时候也会有人

为我打开窗子,在傍晚?

但是被爱情遗忘的我

却永不忘记为爱情而流泪。

我流泪;泪水使我得到安慰;

我沉默;我却不抱怨,

我的心中充满忧烦,

忧烦中却有痛苦的甜味。

爱的梦幻

转眼便凝止,

转眼便飞去,

一股脑儿地消逝。

可是,心儿

还充满希冀,

要去捕捉

梦的回忆。

草原上最后几朵花儿

比早开的鲜花更可爱。

它们容易搅乱我们的心,

把悠悠的遐想勾起来。

所以,有时,离别的时刻——

比甜蜜的重逢更难忘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生气,不要伤悲!

忧郁的日子要克制自己:

相信欢快的一天会到来。

心儿总是在憧憬着未来,

现今常令人闷闷不快:

一切很短暂,一切会过去,

那过去了的,便贴你心怀。

没有你,我心烦——我打哈欠,

有了你,我忧郁——忍在心间;

我想要说,可又没有勇气,

我的天使啊,我多么爱你!

当我听到客厅里你那轻轻的

脚步声,或你的衣裙的窸窣声,

或你那处女的纯朴的声息,

我立刻就丧失了全部理性。

你一露出微笑——我便高兴;

你刚一转过脸——我就惆怅;

为了一天的折磨,你苍白的

小手,就是对我的奖赏。

当你漫不经心地弯着身

坐在绣架旁殷勤地刺绣,

你披下了鬈发,低垂着眼睛——

我沉默而动情,充满了温柔,

像孩子般欣赏着你的神情!…

她无意中把客套的您

脱口说成了亲热的你,

于是一切幸福的遐想

在恋人心中被她激起。

我满腹心事站在她的面前,

把视线移开,我着实无力;

我对她说:您多么可爱!

心里却想:我多么爱你

妒忌的少女失声痛哭,把少年责骂;

少年倚在她的肩上,竟入了梦乡。

少女立刻停止哭泣,抚爱着他,

泪静静地流着,微笑泛上她的脸颊。




书籍推荐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风格的,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程度的书。最好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尝试把一些我自己读过,觉得不错的分享给你,仅供参考:

《庄子》,如果要学习散文,我觉得庄子是难以越过的高山。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可以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柳宗元的文章,畅快!

《陶庵梦忆》,张岱的文字,欢快中带着血泪。

金克木的散文,都值得读,文笔一流,生动有趣。

《湘行散记》沈从文的文章很耐读,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一辈古人》汪曾祺的散文,师承沈从文,但是比沈从文更加简练,干净。




《老舍散文集》《林语堂散文集》《唐诗鉴赏辞典》




等你在雨中




朱自清的背影




推荐一本《卡明斯诗选》~

卡明斯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诗人,比如下面这首诗:

这首诗的形状太奇妙了,像天上奇形怪状的云朵。

桃红、柠檬、嫩绿、罗兰紫,用这些颜色来形容天空太特别了(就是不提蓝色!)

天空是糖果,念起来就感觉口中泛甜,少女心噗通噗通跳个不停。

这么特别又刺激想象力的诗,怎么能不让人爱呢?

而且,卡明斯还是一个画家!

这幅图是他为《天空是糖果》这首诗配的图,看上去无比鲜艳,无比可爱!

大约梵高和莫奈也没办法画出这么有想象力的色彩吧。

他的绘图风格很印象派,也有点野兽派,不过我觉得还是不要用任何派别来形容他的画比较合适,因为太特别的艺术是无法归类的。

再放一些摘抄吧:

「暮色像一头小熊

笨拙漂亮地攀爬

天空的梯子」

「他们装点天空,用箭,用喜洋洋火焰的圆盾,灿烂的头盔,用铮铮闪光的刀剑,还有愤怒的匕首。

他们装点湖水,用蚊虫的翅膀,用紫色的朦胧,黄金放浪不羁的温暖,用懒洋洋的妙酒,还有白银弯曲的凝乳。

他们装点我的心,用落日,用歪斜的花朵,水性杨花的情人,用死亡和爱情:玫瑰的灰烬,天使的遗体。」

「我知道你存在于暮色的雾霭中,在充盈世界的黑黯中,在喃喃絮语的

雨水中,——世界被吻别

沉睡了。——这些野性甜蜜美妙的东西

是你的记忆歌唱的小小奇迹,让我们心贴心再次化为一首乐曲。」

总之,读卡明斯的诗少女心就像玫瑰泡泡一样不断泛滥。

平淡的生活中能读到这样的诗句,是一种幸运吧~

【我是Gini,小小书评人。关注我,一起追随经典,紧跟潮流,共同阅读更多优质好书~】




张晓风的《愁乡石》,值得一读。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