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你认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什麼好处?

2023-07-16 17:08:44 条浏览

孔子怎么教他的学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对人说:“跟我同到陈国蔡国,遇着患难的人,都不在我门下了。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很注意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对缺乏勇气的冉有,则加以鼓励。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向孔子请教说:“我们听到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去做?”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应该先问问父亲和兄长,怎能一听到消息就去做呢?”冉有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请教老师。孔子却同意他马上去做。学生公西华觉得奇怪,便问孔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孔子笑了笑对公西华说:“冉有胆子小,性格很迟缓,所以叫他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华听了才恍然大悟。

宰我是孔门下的一个比较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用粪土筑成的墙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我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我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经过老师的严厉批评,宰我改正了缺点,勤奋读书。

对于《论语》中记载的这些,例如《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说法。想不到被歪用为今天岐视学生的借口。

在《论语》中能够读到的是《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孔子的学生很多,但他对学生却下了不少工夫去了解,不仅知其长,而且知其短,所以他在教育活动中能比较好地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授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有教无类”的提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框框,提高了私人讲学的地位,受教育的范围放宽了。这一风气的转变,是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贡献。孔子的学生只要献给“束脩”(xiu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随孔子读书。当时孔子的学生中,从地区说,有鲁国的颜渊、冉求,卫国的子夏、子贡,宋国的司马耕,吴国的子游,楚国的公孙龙,秦国戎族的秦祖。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孟懿子和南宫适,有贫贱出身的冉壅(yong雍),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还有梁父大盗颜涿聚。

学生如此多类,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见有道理的事,心里默默然记着,学这道理,不敢厌烦。把道理教人,没有倦。这三件事,有哪一件是我能够有的。

孔子是不承认什么生而知之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是中国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开启平民教育的先河,以有教无类的精神、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出各类的人才,所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盐铁论》上面说,七十子各个都是诸侯卿相之才,意思是这些人有能力可以被天子任命为诸侯,或者被诸侯任命为国家的宰相。可见孔子的教育,是让人能够不断提升,成为社会栋梁的教育。

孔门教学可以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学习的成就者,有十位代表人物,称为“十哲”。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第三章记载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以“登堂入室”来比喻孔门弟子学习上的成就,三千弟子可称为“入门”,如子贡所说,唯有入门,才能看见孔子内涵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七十二贤的成就称为“及阶”,这些弟子们已经走到大堂门前的阶梯,只差一登。

十哲就可称为“登堂”的代表,他们更深入孔子学说的内涵,而真正领悟孔子心法的弟子称为“入室”弟子,有三月不违仁、庶乎屡空的颜渊,以及传承《大学》的曾子。另有一位大贤子贡,虽有传承孔子心法的禀赋与机缘,也曾感叹“夫子之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但因为忙于货殖(做生意),最终未能传承,因此只能算半个入室弟子。




针对教师: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学习层次、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思维维度等等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在教学安排中加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知识




因材思教可不简单!比如一个好的修车师傅!不管你车子有什么问题他都能修好!这必须取决于师傅把车子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熟悉!做一个好老师!同样对各位学生不同心态都理解!有的老师把自己心态都没搞清怎能解惑?




我觉得有没有必要让懦弱的孩子勇敢,内向的孩子外向,自我的孩子开放,欢脱的孩子安静!

我们要的孩子有那么多需要达到!

因材施教,我认为该让孩子找到自己能自信的源点!

当然,我说的都是P话,我自己都没有,哈哈哈

所以我也在第一条路上,让内向的孩子学会外向!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对人说:“跟我同到陈国蔡国,遇着患难的人,都不在我门下了。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很注意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点,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他对个性刚强、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对缺乏勇气的冉有,则加以鼓励。




孔子说有教无类,也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教无定法,人各有志,干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人才能真正成功。




孔子的因才施教教育方式方法固然很好,但只能是在少数贵族学校可以试行,而不能在今天的大多数普通学校实行。这里有两个同音字,即试与实。

因才施教从理论上讲,确实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是根本就做不到的。

因才施教,如果从小学谈起,哪一个老师对Te所教的学生能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老师怎么知道Te所教的学生将来就能够成才或不成才,并且是哪个方面的才?没有一个正常的判断,如何才能做到因才施教,不得而知。

就是贵族学校,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古代的皇家学校。可谓是教师、教材、设施各方面都是一流的。老师们完全有时间有能力一对一的,对学生施行因才施教。从过往的历史中不难发现,皇家子孙们能够称得上人才的也是了若星辰。

现代基础教育,讲究的是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一个班级,动辄几十人,多则近百人,让老师们放下Te所使用的教材,对学生们因才施教,现实吗?可行吗?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原来的文理分科考试马上就要改革。老师与学生们即将迎来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事,是结合国内外教育科研成果由顶层设计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也许因才施教的教学理念会融合其中,至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有待实行后的实践来检验。

因才施教可以说是教育方面的一种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也是结合本人志愿才把其个人所喜欢的专业作为培养方向,能不能因才施教,大学的老师们才不管这一套。学不学由你,成才不成才管我何事,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一切取决于个人的自觉。

所以说人的成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至于施教只是人成才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才中的才是哪方面的才,先天遗传与后天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2019/09/30)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