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前,中国人是如何算算术的?

2023-07-25 13:25:26 条浏览

中国古代人用筹算、押码字(丨二三X……),即早期“算盘”,后来用算盘。

阿拉伯数字是现在世界最统一的文字,各国各民族各地方方言一样可以读。这也是世界统一文字的样品!




珠算呀!这还讨论!




中国的阿拉伯数字大多输是在清朝政府末年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传入国内的在此之前中国是没有阿拉伯数字的,最原始的是大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佰,仟,万,兆,亿。 但目前情况来说基本阿拉伯数字已经代替了原先的大写数字。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便是“算经十书”。




算盘,大写数字




算筹,阿拉伯数字进来了以后,都还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算筹

就是射雕里面,瑛姑用的那种




中国古代没有数学,普通人用心算就行,商人用算盘算




九张算数,算筹




在阿拉伯还未传入中国时,中国那是都是用的是九章算术。




在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了算筹,所谓算筹,就是类似于筷子的木棍,通过不同摆放来计算




之前的运算用文字叙述,运算过程也用文字叙述。

例一,《九章算术》:

【题】今有九分之八,减其五分之一,问余几何?答曰:四十五分之三十一。

【解题过程】术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

翻译:(先找到公分母),再用原来的分母乘对方的分子,再将乘得的新分子相减,余数就是结果。

这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例二,《九章算术》:

【题】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五百,买竹二千三百五十个。问个几何?答曰:一个,五钱四十七分钱之三十五。

【解题过程】术曰:以所买率为法,所出钱数为实,实如法得一。

这是复合单位数的除法。

从前也有表示数的符号: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大概模样,不很准确)分别对应1~10的阿拉伯数字。




中国有自己的算法,使用方式和阿拉伯数字差不多,据考证,十进制是中国最早使用,包括加减乘除运算,春秋时期就有乘法口诀,可以说有文献以来,中国在数学运算方面是全世界最早的,至于国外,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加减法应该没问题,乘除法就很难理解了




阿拉伯数字大约是在公元十三到十四世纪传入中国的。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我就不从远古时候说起了,我们就来讨论下十三世纪以前国人的计数方法。

阿拉伯数字共有10个单字符,分别为:0,1,2,3,4,5,6,7,8,9

其实中国也有相应的数字,分别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还有大写的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

这就解决了没有数字符号来计数的问题,但是在阿拉伯数字里是不用写单位的,但是用汉字计数就不行,因此用汉字计数需要加上十、百、千、万、兆等单位。




算筹,算盘小学生在计算机出现前还有过课程的,




算盘里蕴含着十进制的鲜明特征,如果这不能代表十进制,那十进制毫无意义。

珠算算盘是类似中文象形汉字符号的象形十进制。

哇三国时期就有了的喔!!!!!!☕️




珠算,再之前是筹算。




中国古代一般不是直接用汉字,而是用「数码」来记录数字。

「数码」是对「算筹」摆出的形状的描绘。算筹就是一根一根的小竹签,摆在地上代表数字,把这种竹签的形状描到纸上,就是数码。算筹是唐宋乃至更早的时期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的「筹」就是指的算筹。算筹也叫「算子」,《射雕英雄传》中的神算子瑛姑用的就是这个。

算筹的摆放规则很容易看出,一根就代表一,两根平行放就代表二,三根代表三,四根代表四,那么五用什么代表?两根交叉即可。六是上面一根,下面在垂直方向再放一根。七是上面一根,下面在垂直方向再放两根。八九以此类推。

每个数字有横式和竖式两种写法,长数字的时候横竖交替使用,不容易与相邻的弄混。

其实汉字数字的形状大体也是由这些数码演变过来的。

总之汉字的形状演变了,而数码基本保持算筹的原始形状。

各个数学家对数码的具体写法可能有出入,不过总体是大同小异。

「0」的概念,中国数学中早就有,最初是用空一位来表示,至迟到宋代,已用圆圈「〇」来表示了。

正负数的概念也是一早就有了。用实物的话,一般用红色算筹代表正数,黑色算筹代表负数。写在纸上的数码,有的是直接在数字后面用汉字标明正负,有的是在负数上加一道斜划。分数、小数也毫无压力。分数基本就跟现在一样,中间划道线,上面写分子,下面写分母。小数的处理各位数学家有所不同,一般是个位数对准,有的在个位数下面加注单位。




自己个儿算,自己个儿匴自己个儿。~~然后,然后就亂了~~~~[笑]




谢之邀!

快别提它了!自从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它的简便而适合于人的故有习惯思维,所以,把我们民族本来就因为儒家造孽而丢失的民族多元数学逻辑智慧,又从潜意识之中进行了再一次的剥夺;从而更加固化于人性思维习惯的惰性。

由于它具有简便易用的功能,但却丧失了民族数学深奥复杂的高层次思维逻辑智慧。从而使民族数学思维逻辑智慧在大众思维的用作中,丧失了多元化活泛数字功能对于脑力的增长作用,以至于把民族数学智慧逻辑完全遗失怠尽了。

而我们民族对于数字及数学的多元应用方式,应该从《易》学中推导,也就是说在儒术之前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发掘。

她的算数或者多元计算方式虽然在明面上已经失传了,但是,从她用以表达数字的文字中,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

由于推导与论证的篇幅过大。这里寡人只简单的例举一些民族基本数字代表序列或借用文字,以供诸君揣摩。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十(一十)、廿(二十)、卅(三十)、(廿廿、这个字代表四十)…

个、十、百、千、万、兆、亿…

日、月、年(岁)、六十为单数的甲子计算算数法:

子甲、丑乙、寅丙、卯丁….…

及各种进位应用……




中国古人在运算过程中,采用的是“算筹”这种工具,古人用一些用木、竹制作的小棍,把这些小棍纵横布置,就可以表示出任何一个自然数来。用于记数和进行运算

算筹里面没有“10”,就可以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

当时也没有0这个数字,古人都是用铜钱来计算,真正发明0的人应该属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

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正负数的概念也是一早就有了一般用红色算筹代表正数,黑色算筹代表负数。

写在纸上的数码,有的是直接在数字后面用汉字标明正负,有的是在负数上加一道斜划。

分数、小数也毫无压力。分数基本就跟现在一样,中间划道线,上面写分子,下面写分母。

小数的处理各位数学家有所不同,一般是个位数对准,有的在个位数下面加注单位。

明代数学家使用笔算已经非常成熟了,民间则是珠算十分兴盛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