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4 13:20:06 条浏览
我们浙江奉承的是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只要你想读,愿读。砸锅卖铁都供你,不论男女。
单讲现在数据多这些意义不大,都是历史与客观条件下的产物,自衣冠南渡有一千多年了,包括后来京杭大运河,南宋偏安,江浙一带就具备了精神与物质二条腿,这个是靠千年底蕴的,所以今天的局面很正常,比起历史上人才更繁盛的时代,今不足一叙。
重点说下湖南,湖南因为地理位置关系一直发展不太好,湖南三面环山,只有北面一个出口,还面临八百里洞庭湖,风高浪急,经常失足,出去跑个单都嫌麻烦,更别说豁出性命去科考。整个科考史,历代进士有106855人,而湖南只有2367人,湖南算不上好,但仔细分析科考史在湖南的进程变化,发现很有意思,也能佐证我上面所说的,唐朝二百多年间,湖南只有25位进士,除了长沙人欧阳稚是730年及第外,其余都在765年后,这是安史之乱北人南迁的影响。
到了五代的四个进士都来自己于湘南,三名是郴州人,一名是道州人,湘江上游的湘南,因为秦汉经略岭南而成为了重要的交通线,开发早于其他地区。到了宋朝,重文轻武,物阜民丰,湖南科考相比唐朝有大进步,两宋科考,湖南考中进士908名,虽然横向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但是相比唐朝还是有了明显的飞跃。宋代湖南的进士主要集中在湘江上游的永道地区,其中道州195名,永州172名,唐宋时,永州是官员贬谪的主要放逐地,柳宗元、苏轼、黄庭坚、胡安国等这些放逐的文人,也承担了教化边地的责任,而本地区周敦颐一门七进士的事迹和他思想学说的确立,也起到了模范作用。
元朝科考不多,湖南进士数量100人左右,虽然整量不大,但横向比较,湖南进士数量占汉族进士的六分之一以上,这是可观了,究其原因,进士主要集中在湘东,茶陵、浏阳、攸县一带,湘东地区邻近江西,在宋元时,江西就开始向湖南湘东移民,本人先祖即是这个时候从南昌迁入湘东,这个阶段的移民一般以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为主,移民修建书院,带动了当地文化。
明代湖南隶属湖广省,湖南士子必须到武昌参加乡试,在明朝湖南共考中459名进士,排名全国倒数第三位。位置分布上,长沙、岳阳、常德排在前三位,长沙、岳阳是因为明代人口增长,洞庭湖开发,相比湘南,武昌距湘北较近也是一个原因,湖南士子必须到武昌参加乡试,洞庭湖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大麻烦,阻碍了湖南人应试的热情,遇到风雨天气,不光是耽误考试,而是可能葬身湖底。于是到了清朝,湖南学子开始大声疾呼,要求两湖分闱,在湖南设立考场,一直到雍正元年才获得批准,第二年,在湖南举行了乡试。从顺治到康熙六十年南北合闱的78年里,湖南录取举人人数只有326名,而从雍正二年南北分闱到乾隆的72年里,湖南所取中的举人数为1610名,可想而知,条件变化对读书科考的影响是巨大的,数据上从侧面也证明,不是没有读书人,更多的可能是读而不考的无奈。清朝后期,长沙开埠,成为湖南对外贸易中心,南北分闱,岳麓书院湖湘文化的兴起,经济与文化双腿并举,让长沙成为至今的科考重镇。
近代自魏源放眼看世界,湘军崛起,湖湘文化兴盛,尤其是自张之洞主政下的粤汉铁路经过湖南,湖南的发展一时领全国风气之先,各类人才喷薄而出。直到今天,湖南虽然经济方面落后了,但对读书还是很重视,这可以从湖南每年的各类比赛与高考人才占比可以看出,如果湖南经济能赶上去,能以更多的资金支持学生,相信湖南发展强盛是指日可待。
平均智商全国最高,读书厉害不是很正常
隋唐开科举至清,江浙出的状元数差不多和北方持平,占整个南方差不多一半
有耕读传统,各村都有读书人家。
江南才子,自古有名。哈哈哈,风水为之。
从我看到的来说,绍兴这一带,柯桥上虞和一部分杭州一点点宁波,还一些些嘉兴,一点点金华,我是感受不到读书厉害的结果。
如果读书厉害,那么过程看书上会有那么个情绪在,看书的情绪是类似喝醉酒的状态,很好碰挤很容易接受,安全感很棒。
我的感觉是安全感一般般,陌生环境有些冷漠,没兴趣去触碰陌生环境。
你们不知道浙江人能吃苦你们知道梅干菜叫博士菜吗?
浙江人以前读书文人多,明清民国期间,我感觉浙江现代人现在恐怕不会有什么优势了吧?
因为只有一个985、211,你觉得家长还能怎么样?只有一路拼!
老一辈人真正苦过,所以不想下辈人再受苦。所以用自己的积蓄,努力供下辈人学习。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跟着社会走。而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能改变社会。
因为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于是基础教育只能惨烈竞争,向外寻求出路。。
比不了武汉、广州这种同为二线历史名城,可是看看大学的质量都比不过某些地级市,比如说大连……
以杭州这个省会为例,只有浙大,浙大,浙大一所高校拿的出手。。历史的辉煌并没有给杭州带来教育上的沉淀和丰富遗产。。再看看相对发达的宁波和温州,简直就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沙漠。。
至于杭州很多大专院校,哎呀妈呀,都跟玩儿似的,虽然知道这样说很多人注定或可能各种不服……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很多地方都非常奇葩,作为发达地区的省会……此处省略一万字。
浙江孩子读书真苦!小小年纪不容易。
我觉的是历史环境问题,古时北方人离都城权利中心比较近,中国历史上各种战乱几乎没一个能躲得过,再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形成民族融合,性格也受北方尚武习性影响,南方倒是偏安一隅,南宋,东晋都是典型的例子。加之南方气候环境宜人,“温柔乡”好像就是指江南,所以南方人更愿意相信“文斗”
一句话,北方人更愿意相信武力权谋,南方人更愿意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与传统文化有关,也可能与水多有关
应该是江浙,不是浙江啊,江浙一代学子最值得学习,才子辈出的地带,从基本看出,教育最上。哎呀没空说,孩子老闹腾
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好,藏富于民,吸引更优质的资源。老百姓有更多钱投教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科举时代,浙江出的状元总人数排名第二。尤其在明朝,浙江籍状元居全国之冠……
你说浙江一带读书人利害,中国其它地方人读书就不利害了吗?例如:湖北不是人才教育大省吗?读书不也是很利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