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2023-07-21 09:47:58 条浏览

这种症状大部分出现在年迈患者,由于阴阳失衡导致上中下三焦周流受阻。特别是中焦的功能失调严重影响心肾交通,从而导致该提问提出的一系列症状。建议中药汤剂调理为好。




生活道公益健康认为,目前市面上有的中成药,好像没有囊括这三方面的,可以成方合用的。一般脾胃虚寒用些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等;肝胆火热,可以用点龙胆泻肝丸(肝胆湿热的),加味逍遥丸等;下焦湿热可以用点八正散类,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

这都是老方子,多年检验效果很好的方子,不过最好是去看看医生,医生给开具的方子最好了。或者医生告诉怎样成方合用最好了。

因为我们自己很难辩证的。辩证是非常难的事情,没有很深的专业功底不好辩证的,辩证用药也是加减变化很严格的。

脾胃虚寒平时注意胃脘部保暖,不要吃冷凉食物,用点干姜煮水喝也有一定效果的。




说了一堆症状和主证,但就是不懂中医治疗的原则。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就这三句话。急则治标的意思应时什么主证和症状急就治什么,不急的就以治本为主,没什么特别的,急也没哪么急,重也没哪么重的,就可以标本兼治,一起治疗惑是分开来治疗是看你的具体状态的,并不是数你有多证。

而是看哪个最急,最个你觉得最要紧,哪个最重就以治疗它为主,次要的不重要的,就可以缓一下治疗,也可以兼以治本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就行了,所以一个人的疾病怎么数都有好几个,但是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的,然后就可以明确的先治这个后治哪个,一起兼顾就明确了治疗的方法和大法之后就可以处方用药了。

所以你举一堆证型,但是没有主次之分,哪个是你最重的,哪个是你最要紧的。还是都不重要只是都有所以这个需要的就是诊断时的望闻问切,找出主证进行治疗,一般得出证型后方药就固定得出来了,比如脾胃虚寒是主证,哪治法就是温中健脾。方药就是理中汤丸。肝胆郁火,治法就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可以用逍遥丸龙胆泻肝丸,下焦湿热,可以清热利湿,方药可以用二妙丸四妙丸。你分治合治就看你证的兼夹主次。轻重缓急进行调整。




我国为什么坚持植树造林,治理沙漠化用什么来治理呢?还是植树造林。

这就是中医说的木克土。

在特定的情况下土可以反克木,是什么特殊情况呢?比如下暴雨,河水暴涨,把树给淹了,到最后树就死了。

这种情况就是土反克木,也就是反侮。

大家都知道五行中肝主木,主风,脾主土,主湿,肾主水,主寒。

现在的社会处处离不开寒,进食过多的寒凉损伤脾阳,脾阳伤,故而脾寒,运化失职,故水湿胜。

脾土阳虚,寒湿太胜,反侮肝木,肝气不舒,郁而化热,湿热顺肝经而下,从而引起下焦湿热。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而造成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

治疗可选附子理中丸加龙胆泻肝丸加减化裁治疗。




没有照书得病的,哪能就凭几个简单的“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中医术语就下药治病呢?每个人体质不同,发病因素也各有不同,中医是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确定治病药方的,基本是一人一方,不可能千人一方的,所以中医很难学,没有一定慧根的人肯定学不好,所以中医里的庸医也格外多,这也是祖国传统医学日渐凋零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有人仅凭这几个术语就给你开方下药,千万别信,不是庸医就是骗子。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主要与饮食及先天体质差有关,表现为怕冷、水肿、四肢不温、腹泻、腹痛等。常见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水肿等。

脾胃虚寒用药基本原则是温补脾胃。对于腹痛绵绵、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可用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用于胃脘、腹部冷痛,温暖或者揉按后疼痛好转,胃中嘈杂,吐酸水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主要治疗腹中冷痛,便溏等。

肝胆郁火

肝胆郁火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容易发怒、口干舌燥、面色赤红,并且可能还会引起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的,严重困难引起晕厥和呕血。肝区出现不舒服,建议去医院做肝功能和B超,还有血常规检查化验,确定病因,对症治疗。

在中成药治疗上,肝火过旺的话实火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虚火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

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分为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胞宫湿热。下焦湿热治疗方法宜清热利湿。

大肠湿热表现为:腹痛、肛门灼热、粪色黄褐发臭,并见发热出汗、胸脘满闷、肢体沉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在治疗原则上需要清大肠湿热、解毒,宜用葛根芩连汤加味。

膀胱湿热表现为: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尿道口红肿且有秽物,伴口干口苦不思饮,食欲不振等,另外还有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疗上需要清热利湿,可以使用八正散加减。

胞宫湿热表现为:低热起伏、少腹坠胀疼痛、腰酸纳差、带下色黄、质稠臭秽、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可以用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使用前需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或谨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服药。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都属于中医证候或证型,不是中医病名,所以,这些证候可以发生在腹痛、胃痛等脾胃病症以及肝胆病症等。

脾胃虚寒证

1、主要症状:腹痛拘急,遇到寒冷时疼痛加重,遇到温暖时疼痛减轻,口淡无味且不渴,身体及四肢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等。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应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也可以服用此两种药的中成药制剂治疗。

2、主要症状:腹部隐隐作痛,时痛时止,喜欢温暖、喜欢揉按,身体及四肢冷凉,精神疲倦、乏力,懒得说话,饮食减少,面色晦暗,大便糖稀,舌质淡。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此处应用小建中汤加减,也可服中成药小建中胶囊。

肝胆郁火

主要症状:耳鸣、耳聋,头痛,口苦,咽干,心烦,脾气暴躁,失眠,胸胁胀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泻火。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常用方药: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木通泽泻

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此方为清肝泻火利湿之要方,若症状不缓解还可以应用当归龙荟丸或柴胡疏肝散调理。

下焦湿热

主要症状:小便少或滴沥不畅,尿道灼热,下腹部胀满,阴部潮湿,大便溏臭不爽,口苦口干,舌红苔腻。

治法:清利湿热。

常用药: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大黄滑石

山栀子甘草灯芯

此方为清热利湿通淋之要方,还可应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或程氏萆薢分清饮调理。

注意:以上中药均涉及用量,所以必须就诊中医科或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你如果有以上症状或类似证型,请及时就诊,因为很多小毛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大问题,所以,不要因小失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医学常识】号,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审证求因并加以归纳分析,才能制定出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因此问题中同时出现的三种证型也应该结合起来分析。。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果脾失健运,会影响到肝的疏泻,引起腹胀、胁痛等证,即土壅木郁;如果肝气郁滞,疏泻失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病症,即木郁克土。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的证候被称作肝郁脾虚证,也称作肝脾不调证。脾虚生湿,而湿性趋下,肝气郁滞,相火下郁,湿与热聚于下焦则出现下焦湿热。所以调理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当健脾利湿疏肝清热并用。

治疗上述诸证,偏肝郁重者建议服用中成药丹栀逍遥丸。方中丹皮凉血,栀子清三焦郁火,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生姜、甘草健脾和胃。该方肝脾同治,可用于肢体作痛、怔忡心烦、头昏目痛、厌食盗汗、嗜卧不寐、胸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病。肝的疏泻和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下焦湿热的症状也就缓解了,但该方寒性药物较多,易伤及脾阳加重脾胃虚寒,不宜久服。偏脾胃虚寒重者建议同时使用治脾胃虚寒的附子理中丸与清泻肝胆之火并能利下焦湿热的龙胆泻肝丸。

每个人的体质强弱有差别,治疗的方法和使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所以出现上述诸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脾胃虚寒,虚是脾虚、胃虚,寒是阳虚。气虚是乏力;阳虚是气虚+寒象。脾胃虚寒就是脾胃阳虚,阳虚则温阳补阳。

脾胃虚寒:主症腹泻、遇冷加重或饮食凉、冷、生食物加重;胃部瘾痛,得热则缓,遇冷加剧。伴或不伴怕冷,手脚发凉。

主要中成药:理中丸。主要作用:温中散寒、健胃。主要用于缓解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可用于下列病症:1)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由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的胃痛,缓解胃脘部寒冷疼痛不适、形寒肢冷等症状。2)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患者,由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缓解腹部疼痛喜暖、形寒肢冷等症状。3)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由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缓解恶心呕吐、口淡乏味、进食减少、食欲不佳、大便稀少、倦怠乏力等症状。

随证加减:

1,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可缓解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泄泻、经行腹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少腹拘急等症状。

1)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寒,中阳不足所造成的胃痛,缓解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倦怠、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症状。

2)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寒,中阳不足等造成的腹痛,缓解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痛减、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大便溏薄等症状。

3)用于治疗由中焦虚寒所造成的呕吐,缓解饮食稍多即呕吐、时作时止、食入难化、胸脘痞闷、不思饮食、面色㿠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症状。

4)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寒,中阳不足所造成的泄泻;缓解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饮食不吸收、脘腹胀闷不舒、食欲减少、四肢欠温、肢倦乏力等症状。

5)用于治疗由阳虚寒凝所造成的痛经,缓解经前或经期腹部冷痛、手足寒冷、大便溏薄等症状。

6)用于治疗由下焦阳虚,寒湿下注所造成的疝气,缓解寒湿疝气、下腹部有牵拉感、时或胀痛、四肢欠温、大便溏薄等症状。

7)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功能性呕吐、腹股沟斜疝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

2,桂附理中丸: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效。主治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1)用于治疗肾阳衰弱,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呕吐,可缓解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脘腹冷痛、呕吐、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2)对于急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服用桂附理中丸。

肝胆郁火,起初为肝郁气滞,气滞日久,郁而化火。肝胆郁火表现: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眼红,耳鸣耳聋,耳鸣为轰轰响,舌两边红。

肝胆郁火:用丹梔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

下焦湿热,如果湿热下注肝胆,为肝胆湿热下注;如果湿热下注膀胱,为膀胱湿热下注;如果湿热下注大肠,为大肠湿热下注;如果湿热下注宫胞,为胞宫湿热下注。因此,湿热下注包括肝胆湿热下注、大肠湿热下注、膀胱湿热下注,胞宫湿热下注等。

肝胆湿热下注,大便不调,小便短赤,发热或寒热往来,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为阴部潮湿、瘙痒、湿疹,阴器肿痛,带下黄稠臭秽等。用药:龙胆泻肝丸。

大肠湿热下注,表现腹痛腹泻、下利臭秽,大便黏腻、不爽,伴或不伴有便不尽感。泄泻如注,味道臭秽。肛门灼热、肛周潮湿,肛周瘙痒等。用药:苦参胶囊。

膀胱湿热下注,表现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尿短赤、淋漓不尽、少腹胀满等。用药:热淋清胶囊。

胞宫湿热下注,会出现外妇女阴瘙痒,带下颜色偏黄、质地粘稠、有腥臭味、月经提前、血色暗红、量偏多等症状。用药:宫炎平胶囊。

友情提示:以上证型及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经过辩证施治。不能自己随便用药。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这三个中医证型,在中医门诊是比较常见的。脾胃虚寒,肝胆郁火在中医上属于脏腑辨证,下焦湿热属于三焦辨证,至于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先谈一下脾胃虚寒证:

有关脾胃虚寒的中医文献:

《普济方》(卷二十脾脏门)中指出:“夫脏腑气虚,脾胃衰弱。阳气不足,阴气有余。邪冷之气,内搏于足太阴之经,伏留而不去”。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脾胃虚寒一是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虚寒内生;二是寒邪直中脾胃,伏留不去,伤及脾阳,脾阳虚衰,虚寒内生,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的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久病不愈,累及脾阳,脾阳虚衰;或长居寒凉之地,喜食生冷,寒邪直中脾胃,日久脾阳虚衰,虚寒内生,出现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的证候。总的病机是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

脾胃虚寒主症:

畏寒肢冷,脘腹冷痛,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面白少华,口淡不渴,腹胀腹泻,完谷不化,女子带下清晰,痛经,舌淡白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中成药: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丁蔻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宝宝乐。

二、再谈一下肝胆郁火:

有关肝胆郁火的中医文献:

《临证指南医案·郁》中指出:“七情之郁居多,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是也。其原总由乎心,因二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疾病矣,其证心牌胆为多。”

《黄帝内经》中指出:“肝为刚脏,在志为怒,怒伤肝。”

从《黄帝内经》文献中可以看出,怒伤肝,肝为肝脏,将军之官,草木之脏,喜调达而恶抑郁,其性刚烈,其气易亢易逆。情志不遂,形成肝郁,肝郁久化火,肝火旺盛。从《临证指南医案·郁》文献中可以看出,怒伤肝,情志不遂,形成郁病,肝郁之证居多。

肝胆郁火病因病机:

平素脾气急躁,或生活与工作压力,情志不遂,形成肝郁,肝郁日久,郁而化火。

肝胆郁火主症:胸胁胀痛,胸闷不适,脾气暴躁,头晕头胀,咽有异物感,颈部瘿瘤瘰疬,叹气舒服,失眠多梦,面有黄褐斑,女子乳房胀痛,月经块多,小腹胀痛,痛经,闭经不孕,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常与情志不遂有关,生气、忧郁后往往加重病情。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

方药: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柴胡舒肝丸、木香顺气丸、开胸顺气丸、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健胃丸、疏肝解郁胶囊。

三、最后谈一下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是指湿热之邪侵袭大肠或膀胱等处,表现为小便淋漓,大便腥臭稀溏,带下量多色黄等证候。分为膀胱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胞宫湿热证。

有关下焦湿热的文献:

《医方考》中指出:下焦之病,责于湿热”。

《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诸淋者,由而膀胱热故也。”

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下焦之病多与湿热有关,湿热之邪下注下焦,出现淋证,出现尿急尿频,尿灼热等症。

下焦湿热的病因病机:

由于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酗酒,体内酿湿热,或感受邪热之邪入里,与湿互结,形成湿热。湿热之邪下注于三焦,形成尿急尿频,尿灼热,或者带下量多色黄等湿热的证候。

下焦湿热的主症:

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尿急尿频,尿灼热,带下量多色黄,外阴瘙痒,阴囊潮湿,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利湿热

方药:膀胱湿热证用八正散加减;胞宫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大肠湿热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八正合剂、三金片、癃清颗粒、四妙丸、葛根芩连丸,当归苦参丸、防风通圣丸。

以上与朋友们从病因病机、主症、中药调理与中成药的选择作以浅谈,大家对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或许有所了解,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欢迎转发帮助更多的朋友!)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