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2 15:43:59 条浏览
人的字没什么必要,可惜的是名中代表辈分的第二个字(有的为末字)被忽略丢掉了。
取字古代是士绅富户等有点文化底子的家庭在传承,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取雅号一般是文人自娱自乐,普通人恐怕只有取诨号的份了。
身份低微的普通人、贫农,文盲很多,有个堂堂正正的姓名就不错了。像鲁迅文学里的阿Q,本姓赵,赵老太爷:“你也配姓赵?”……
近现代几乎全面放弃了这种习惯,是20世纪西化的结果。也不能说是传统遗失,而是本来就如此。现代的有些人不照样取字、号,例如国学、书画爱好者。近现代中国的人口大喷发,单字、二字名的重名率很高,如果再同字,那就尴尬了。
姓、氏、名、字、号,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之一。
姓只存在于先秦时期,现今姓名中凡带“女”字旁的都是最原始的姓,先秦时期家族主支带姓,如姬姓;
氏是从大家族中分离出来的支系,以家族姓为姓,但一般不称姓,只称氏,如张氏、王氏、李氏等,但姬不称氏,没有姬氏的说法;
名是长辈在你出生后就赋予你的,一般是在古文经典中选出有美好意义的字,但名只能被辈分高于你的人来称呼,平辈称字,低辈各个时代都有特定称呼,比如现在叫叔叔;
字是对名的延伸,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时由家族资格最老的长辈定字,一般含有劝谏及期望等意思,比如毛爷爷名“泽东”,字“润之”,有期望意思在;
号是自己给自己定的,含义多样。
这些在建国前一直存在的,世家大族都有的基本传承,建国后由于上层不提倡,再加上下层基本是工农,没有这方面的传承,所以慢慢的就消失了。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取了名,长大成人以后要取字,通称名字。如诗仙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字的消失,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其实,字的消失是传统文化的遗失。
中国人姓名中的“字”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在大部分人中消失的,近代民国的时候还有,比如说毛主席字润之,我个人认为取消了也挺好的,让名字更简单化。
中国人提及姓名,现在只包括姓和名了。新中国成立以前,许多人除了名外,还有字。例如,毛泽东主席字润之,周恩来总理字翔宇,蒋中正字介石。在中国文化中,除去长辈上级领导长官,称名道姓被视为不雅之举。所以同辈人和朋友以前都称呼字,也可以是长官长辈称呼对方以表示亲切。例如我们在电影中,看到蒋介石称戴笠为雨农。中国人把姓放在前面表示传承的家族血脉是从哪里来的。名字是个人符号。字是雅称,一般都是有文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会有字。姓是传承来的。名是祖辈父辈给起的。字是长辈、师(傅)或好友所赠,也有自己起的。有一部分人还有雅号。多是文人雅士或艺术家所拥有。例如,齐白石先生字渭青,号兰亭。新中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人们都称对方为同志,让字渐渐淡出了称谓。
没有消失啊!我陈激的字老烈号轰动。[偷笑][偷笑][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