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强大的柔然汗国,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不强?

2023-07-24 09:42:46 条浏览

主要是中原人没和柔然汗国打过架,这个国家慢慢往西发展了




柔然汗国崛起的时间不长共一百五十多年,而且它的兴衰都在拓跋北魏时期,北魏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柔然在北魏身上并没有讨得太多便宜,存在感自然不强。最后被手下的“锻奴”突厥轻易打败,倒是跑到欧洲大陆后建立了阿瓦尔汗国有一定存在感。

柔然的始祖木骨闾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奴隶,后来成为拓跋氏的卫兵,因为犯错逃亡,积聚一些人力,成了一个小部落头领。柔然建立时正是南北朝乱世,匈奴、鲜卑、氐这些游牧民族正大举入侵中原。柔然这个原本依附在拓跋氏下面的小部落,每年都要进贡大量牲畜和皮毛给拓跋部。拓跋珪重建代国,锐意进取与后秦、后燕、南凉等政权争夺中原,无暇北顾。柔然首领社仑趁机兼并草原部落,于北魏天兴五年自称丘豆伐可汗,建立柔然汗国,草原进入了柔然时代。

草原各个部落纷纷依附柔然汗国,此时的汗国北达贝加尔湖,西至准葛尔盆地,东与契丹接壤。南边采取远交近攻政策,与后秦、北燕、北凉联合对付北魏。这些国家被北魏消灭以后,柔然联合刘宋南北夹击北魏,经常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袭击北魏边境,甚至曾攻破北魏都城平城(现在大同市)。被攻破首都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可不是能吃亏的主,趁着刘宋武帝刘义隆还在准备北伐时大举进攻柔然,一路把柔然大军赶到漠北。

柔然汗国虽然被打败,但是草原民族打不过就跑的战略也让北魏无可奈何,当时的北魏已经把注意力放在征服中原,开始逐步汉化改革。为对付柔然汗国,北魏在长城防线建立了六镇,主要由鲜卑族人或雇佣其他游牧胡人防御柔然。北魏武力强大,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付原来的附庸国还是有一套的,柔然汗国的威胁就没有像前期的匈奴,现在打进中原的鲜卑,以及后来突厥、蒙古强。好不容易等来了北魏的六镇起义,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柔然汗国坐收渔利,双方都争着与柔然和亲,此时应该是柔然汗国的发展机遇。

柔然的可汗被这样的发展机遇冲昏了头脑,变得傲慢无礼起来。柔然汗国接受了更为强大的东魏(北齐)的和亲,开始逐步与北齐高氏政权联合对付西魏(北周)。宇文泰腹背受敌,想要在草原寻找对抗柔然汗国的势力,此时突厥横空出世。

原来一直在阿尔泰山为柔然汗国打造兵器的突厥,只是个小部落,配合柔然汗国打击高车、铁勒等部族时逐渐强大。特别是接收被柔然打败的铁勒部五万降众实力大増,突厥首领阿史大奈土门向柔然头兵可汗提亲,想要迎娶柔然公主。自认为已是草原之主的头兵可汗,对附庸部落居然想迎娶柔然公主,大怒。杀了来和亲的使者,派人大骂突厥是“锻奴”,居然想要娶我的女儿。这边受辱的阿史大奈土门得到了西魏的帮助下发举国之兵与柔然拼命,一举攻破柔然王庭,杀死头兵可汗,成了草原新的霸主。柔然汗国剩余力量分裂,一直被突厥追着打,突厥对柔然是一定要斩草除根,逃入北齐和北周的余部不肯放过。最后三千多人被西魏的宇文泰集体在长安城外当着突厥使者的面斩首了。

西部的柔然人为躲避突厥人的追杀,只能西迁到高加索地区。随着突厥被唐朝打败,突厥人再次攻入阿瓦尔人的地盘,阿瓦尔人继续西迁到中欧地区,并追随匈奴王阿提拉陈兵罗马城外。阿提拉死后,阿瓦尔人在中欧建立自己的汗国,直到九世纪被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灭国。剩余的阿瓦尔人被当地马扎尔人同化,一部分逃回高加索达吉斯坦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的伊斯兰化汗国,直到十九世纪还存在的约六十万人口汗国。




欧洲历史著作中有称柔然为阿哇尔人(Avars),其实为公元八世纪中叶由亚洲迁到欧洲的柔然人,并在今巴伐利亚东部建立阿瓦尔汗国。阿瓦尔汗国终在与法兰克国王查理进行8年战争后覆灭。

而柔然怎样从亚洲西迁欧洲,从而影响欧洲的?且从柔然汗国说起。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汗国、鲜卑汗国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

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

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核心区在今蒙古国,有时汗国向西势力可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向南势力可达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一带。

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纷争对峙。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

北魏建国初期,拓跋氏锐意进取中原,与后秦、后燕、西秦以及南燕、南凉等政权互争雄长,无暇北顾,因而给柔然的发展以可乘之机。柔然社仑攻破敕勒诸部落,尽据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水草丰茂的地区,势力益振。

公元402年,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为了适应军事征伐的需要,仿效北魏,立军法,置战阵,整顿军队,建立可汗王庭,使柔然迅速由部落联盟进入早期奴隶制阶段,后人亦称之为柔然汗国。骑兵似风驰鸟赴,倏来忽往,形成一支威震漠北的强大力量。

从402年社仑称汗至487年,敕勒副伏罗部脱离柔然为止,为柔然的兴盛时期。柔然统治者一方面继续采取近攻远交,联合后秦、北燕、北凉,共同对付北魏的策略;另一方面,不断对北魏北境进行骚扰和掠夺。北魏则对柔然采取讨伐方针,以解除北边威胁,统一大漠南北及掠夺财富。因此,在80来年中,柔然南扰和北魏北袭均达20余次。

社仑称汗前后,正是北魏迁都平城不久,柔然的崛起成为北魏进取中原的后顾之忧。而北魏的强盛又是柔然南进的阻碍。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魏,柔然和后秦、北燕等结成抗魏联盟。

429年,拓跋焘率军分东西两路进攻柔然大败之,大檀率部西走,柔然国落四散,窜伏山谷,畜产布野,无人收视。从此柔然大伤元气,大檀愤悒发疾死,子吴提继立,号敕连可汗。

431年(北魏神麚四年),遣使贡马通好。在此期间,北魏南御宋兵,东灭北燕;西灭夏和北凉,大致统一北方。为取得北边安宁,也采取和亲政策。

自十六国后期起,北魏王朝为扩充势力范围以统一北方,柔然可汗为掠夺魏境的粮资和雄据大漠南北,连年互相攻战。

公元472-公元473年(北魏延兴二年至三年),柔然又进攻敦煌,欲断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于是北魏先后连续9次出兵漠北,袭击柔然。仅470年(皇兴四年)一次就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柔然势力再度削弱,予成可汗屡遣使求通婚娉。

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后,冯太后执政,在对待柔然的问题上,稍改太武帝拓跋焘武力进攻的策略。柔然也改变方针,对北魏以媾和为主,互遣使者,岁贡不绝。

公元5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的被奴役部落连续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率10余万落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至车师前部西北,建立高车国,自立为王。柔然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30来年的争战,柔然由盛转衰。

公元6世纪初,柔然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汗位,发生内讧。面对当时形势,北魏采取保存柔然,分其势力,以牵制和抵御日益强盛的高车国的策略。

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柔然复兴。

公元485年(南齐永明三年),南齐使者至柔然,因不拜可汗被杀,致使双方交恶。

552年(北齐天保三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西部余众辗转西迁欧洲。

南北朝时,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以供驱役。

而对柔然上层贵族却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使之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




强大的柔然汗国之所以存在感低是因为它存在的时期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柔然鼎盛时期正好是南北朝大分裂时期,作为汉族政权延续的南朝与柔然并不接壤,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交战的记录,因此在历史上对柔然的记载并不重视。

柔然的崛起

柔然是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又一个强大的汗国制部落,是鲜卑别的一支。它的游牧范围很广,最强大时疆域北到贝加尔湖畔,南到阴山南麓,东北到达大兴安岭,西则到达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存在了进两百年的强大政权。

当时的中原形势

柔然崛起时正值中原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南朝、北朝相互对峙。而柔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势力范围都在北朝以北,与南朝中间隔着一个偌大的北朝政权,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地理位置上的疏远以及较少的直接接触导致了汉族政权对于柔然的了解甚少。当时的北朝政权之所以可以经常与柔然发生战争,与当时南朝统治阶级腐败不堪,国力孱弱有着很大关系,使得北朝有精力和条件对付柔然。

民族历史原因

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不难看出,对于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是不被承认的,更何况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的柔然政权了。加上汉族政权与柔然政权并未正面发生过什么冲突,令得整个汉族政权对于柔然相当陌生,自然在历史记载上只是一笔略过,并不重视了。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以上是我的原创回答,感谢阅读,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