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历史上的柔然是哪国的?属于中国吗?后来发展趋势如何?

2023-07-24 09:44:10 条浏览

“柔然”这个民族,对有的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族名。似乎,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是无足轻重的。实则不然,这个和北魏同时期的游牧民族,在五世纪初就建立了政权,成为北魏政权的一个有力的对手。后来,她是因为没有答应她属下突厥的求婚或者说拒绝了和亲,突厥开始反抗,在反抗中突厥迅速强大起来,柔然抗击不了突厥的打击,向四处逃跑,其中一部分逃往向了欧洲,在欧洲大陆掀起了几乎不亚于匈奴西迁掀起的浪潮,又一次的更新了欧洲的格局。

这就是欧洲史籍中不断出现的阿瓦尔人,这个以后再说。那么,柔然这个民族究竟是怎么突然间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并且持续了150年,对中国乃至欧洲历史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的呢?曾经有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北方的两个政权东魏和西魏都争相和柔然和亲,乃至柔然首领竟然认为自己在中原有两个儿子,指的就是东魏和西魏,他们很孝顺,到时候就把大批的礼物送来,而且将女儿嫁过来。由此可见柔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关于中原王朝和柔然的和亲,能够查到的就有7次,其中有和北魏的和亲,和北燕的和亲,和西魏的和亲。

柔然这个古族,在普通的历史书上,也没有什么记载。甚至,连一般民族诞生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当然,史料则更加少的可怜。柔然不像鲜卑,曾经孕育出了隋唐的制度的和盛世,也不像后来的突厥、契丹让众多人记住。它只是一个简单又纯粹的游牧民族。但是,一个男人,成就了传奇般的柔然帝国。事情还得从公元前4世纪说起,鲜卑拓跋氏在一次战争中,掠得了一名俘虏,他身材高大,体质强壮,臂力过人,而且骁勇善战。于是,拓跋氏给他赐名“木骨闾”。一个被打散的部落的孤儿,一个在草原上流浪的孩子,他的民族实在无法确认。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不是鲜卑拓跋族,因为,他是拓跋的奴隶,按当时的状况,拓跋是不会将本民族的孤儿掠为奴隶的。虽然暂时不能确定木骨闾的民族,但从他和他的后代的活动范围看,将他定为今巴彦淖尔一带应该是没错的。是阴山南北的草原,催生了这一民族。

来源网络




柔然不是哪国的,柔然本身就是一个国家。

柔然国简介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

柔然存在的时间

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纷争对峙。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

柔然存在的地域

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核心区在今蒙古国,有时汗国向西势力可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向南势力可达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一带。

柔然哪里去了?

柔然最终消亡于部落反叛以及民族大融合。

先说部落反叛

由于柔然曾经一度兴盛,在强势的时候奴役了很多草原民族,然而也因为此,种下了祸根。

不久爆发了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555年(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

再说民族融合

南北朝时,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以供驱役。

北魏对俘虏或降附的一般柔然部众驱役压迫,而对柔然上层贵族却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使之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一度强大的柔然民族,在部落战争以及归化汉族两大作用下,逐渐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有历史学家说最后的柔然人西迁,经过中亚,到达了土耳其地区,成为阿瓦尔人,最终建立了强大的拜占庭王朝,此未可知。

以上,希望能帮到题主!




感谢君邀请我问答!

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与其并存的还有敕勒。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

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此外,欧洲历史著作中有称柔然为“阿哇尔人”(Avars),其实为公元八世纪中叶由亚洲迁到欧洲的柔然人,并在今巴伐利亚东部建立了阿瓦尔汗国。公元788—796年,阿瓦尔汗国在与法兰克国王查理进行了8年战争后覆灭。实际上,柔然最盛时(约公元410年——公元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其它民族成分。根据《魏书》、《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关史书记载,柔然所统辖的姓氏共有60余种此外,柔然内部还有一些汉人。由上可知,柔然主要是鲜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许多民族和部落所组成。因此,东胡之裔、鲜卑一支、匈奴别种之说,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就柔然统治者的世袭贵族而言,无疑是从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的。柔然一个归附北魏的首领阿那瓌曾对魏孝明帝元诩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认可。故有的史书直称柔然可汗社仑为鲜卑社仑或河西鲜卑社仑。说明柔然、拓跋均有一个共同祖源,皆由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柔然贵族是从后魏中分离出来的一支。随着柔然势力在大漠南北的诩发展,与进入中原地区的后魏分道扬镳,出现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555年(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南北朝时,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以供驱役。为了防止逃亡还将其中一部分迁入内地。柔然部众往往以逃回漠北的方式,反抗北魏的压迫,并掀起反抗北魏统治者的斗争。柔然人北魏对俘虏或降附的一般柔然部众驱役压迫,而对柔然上层贵族却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使之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这固然是由于北魏统治者认为与之同源,血统高贵,故愿意与柔然王族通婚;另一方面亦是为了削弱、分化柔然政权本身,以减少来自北边的威胁,因此极尽拉拢之能事。崔浩曾云:“蠕蠕子弟来降,贵者尚公主,贱者将军大夫,居满朝列。”反映了北魏对柔然贵族的优遇。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从河南洛阳、山西雁门、代郡等地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证实其先祖确系柔然人。




首先肯定柔然人属于中国的!历史上柔然人就在黄河北岸,花木兰就是柔然人,史上因疆域因粮食因其他糊口资源,酋族之间长期争夺主控权,合久分,分久合,轮流坐庄,比如有战国七雄、有楚汉争夺、有三国纷争等等,都在华夏版图上的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财富控制权争夺,总体仍是大中华民族。




柔然是公元4到6世纪,既匈奴.鲜卑之后,又一个蒙古草原上掘起的汗国部落,是鲜卑的分支,当时正是东晋十六国后期和南北朝分争时代,4世纪后期到6世纪初期与北魏南朝并立,主要是游牧,地区是西至阿尔泰山西麗,东至阿穆尔河西,北至贝加尔湖西北,南至河套地区,核心区域在蒙古境内。后每年都入侵北魏,北魏也出兵相伐,后被北魏太武帝拓跋涛所灭,一部人向北进入欧洲,大多数融入北魏。柔然历时150年左右,没啥文字记载,也就没有多少人知道。




首先,我肯定黑水布衣关柔然的历史陈述,,,①柔然占据漠北②柔然贵族是鲜卑血统③柔然被拓拔鲜卑(北魏)所灭,!。。。

这里介绍一下《魏书》中关于柔然的锻奴,因为柔然实际上奴隶制,所以比已经汉化的北魏在对待臣民家奴仆从方面特别凶残,柔然的圆月弯刀打造的时候,很辛苦很麻烦,锻奴部落之一的敕勒就是突厥祖先,锻奴部落之一的仆骨就是满清祖先胡里改人的祖先。

蒙元时期,布里亚特蒙古之中胡里改部落就是爱新觉罗部落的祖先。

柔然汗国是个大杂胡,几乎有所有曾经在蒙古高原存在过的所有游牧民族的全部部落,其中柔然汗具有拓拔鲜卑的血统。




一个民族在某一时段并没有什么预兆就突然从沉默中崛起,然后又在某一时段同样神秘地突然变得平庸,或从此消失,或若有若无,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记忆。而这个民族就是柔然。

一、柔然的来源

柔然,字面意义为天国,柔然人来自哪里,祖先是谁,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东胡苗裔,还有人说是匈奴别种、塞外杂胡。我认为他们是多个草原部落的混血儿。

公元3世纪末,身为拓跋鲜卑骑奴的木骨闾纠集100多名同伙逃到阴山北部的意辛山一带。从此,他实现了担任一名首领的愿望。后来,也确实被柔然排名为第一任可汗。而为部落冠名“柔然”的是木骨闾的儿子车鹿会。

随着匈奴和鲜卑从草原走出,南下中原,柔然在北方广阔的草原上逐渐发展起来。

二、沉默中崛起

柔然人首先征服了高车,占据了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水草丰茂的牧场。随后,又吞并了蒙古草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就这样,他们成为漠北草原新的主人,首领社仑于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402年)自称“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从此诞生。他们也成了北魏帝国的眼中钉。

第十任可汗大檀在任的北魏神麚二年(429年),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突袭柔然,偌大的柔然汗国被北魏毁于一旦。拓跋焘将他们改名为蠕蠕。柔然被迫向北魏称臣,但双方的敌对情绪依然在。

柔然人终于等到了北魏分裂的那一天,他们成了东魏和西魏共同讨好的对象,这一期间的柔然确实风光的一把,他们与北朝和南朝均有交流,这时的柔然雄踞漠北,十分惬意。

三、没落的汉国

到了6世纪中叶,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年),高车国残余突袭柔然,被突厥汗国首领土门率部击退。战后,土门自恃有功于柔然,便在大统十七年(551年)满怀希望地到柔然求婚。但遭到拒绝,从此突厥与柔然交恶。

第二年,突厥语高车联合突袭柔然,其首领阿那瓌自杀于乱军之中,至此柔然分裂,到了公元555年,柔然仅剩残部存在。

四、最终的归宿

柔然分裂后,一个残部流落到漠北,被突厥、契丹吞并,并融入其中;另一个残部内附鲜卑,最终融合到汉人中,山西和河南的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均系柔然后裔。

这里要说的是,其中有一支柔然阿瓦尔人西逃到了欧洲,他们与之前的匈奴人一样,在欧洲横行无忌,甚至进攻了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但也最终失败。他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屈的阿瓦尔人在塞俄多尔可汗的率领下放弃富饶的多瑙河北岸,迁往人烟稀少的班诺尼亚西部。现阿瓦尔人仅有60余万,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以及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谈及这个民族了,他的历史也是扑朔迷离,然很多专家无从探究,但毫无疑问,柔然的根依然在中国,他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公元四至六世纪,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北方草原又兴起一个强大的民族柔然,在中国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北方草原,就象一个民族孵化器,一个弱小的部落,经过一百多年生息繁衍,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

柔然的雄起,有一定偶然性。三世纪时鲜卑首领拓跋力微,在一次作战中捉到一个俘虏,名字叫郁久闾木骨闾。

木骨闾被特赦后,成为一名骑兵,还当上百人队长(相当于连长)。木骨闾非常有野心,在一次违犯军规后,竟率手下一百名骑兵,自立门户,在阴山北麓游牧。

木骨闾的儿子叫车鹿会,为人雄健,不断兼并周围部落,逐渐形成贵族,自号本部落为柔然。

既然,是自己取的名字,柔然的喻意非常美好,有聪明,贤明,礼义,法则之意。

柔然兴起之后,经常和北魏发生冲突,八十余年,打了二十多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称柔然是智力低下的虫子,称蠕蠕。

北魏天兴五年(402)郁久闾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柔然汗国正式形成。

柔然趁北魏经略中原,无暇北顾之机,坐大坐强,形成一个纵横大漠南北的强大国家。

公元410一425年,柔然最强盛,纵横大漠南北,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东南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部扩展至天山南北。

柔然汗国包括突厥,鲜卑等众多民族,他的祖先是拓跋部的士兵,所以,《魏书》上说柔然出自大魏,一种说法是出自匈奴别部。

柔然崛起后,几乎每年都南下骚扰北魏边境,北魏也数次深入大漠,搜剿柔然部众。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五路北伐柔然,东至渤海,西至张掖水(弱水),北度燕然山(杭爱山)。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

经此打击,柔然元气大伤,但谁也灭不了谁,双方开始和平共处,互遣使者,岁贡不绝。

西域高车国独立,双方进行了三十余年战争,柔然內部又发生了分裂,柔然的实力开始衰落。

北魏灭亡后,柔然开始复兴,宇文泰和高欢为了北方安全,开始和柔然和亲。

西魏皇帝元宝炬娶了柔然阿那环可汗长女耶闾氏为皇后,西魏公主家给阿那环可汗弟弟塔寒,高欢九子高湛则取了阿那环可汗的孙女。

六世纪中叶,游牧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兴起。突厥原是柔然的锻奴,会打造精良的兵器。

北齐天宝三年(532),突厥首领土门当上可汗(伊利可汗)后,向柔然可汗阿那环求婚。

在阿那环眼里,突厥人就是他门下的一条狗,虎女焉能嫁犬女,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土门可汗大怒,发兵攻打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环战败后自杀,柔然汗国随之分崩离析。

柔然王宣庵罗辰逃到北齐,留在草原上的柔然人分裂成东西两部分。

西边柔然余部以邓叔子为主,东部柔然残部投靠了北齐,被安置在马邑(朔县)。次年,庵罗辰北逃,北齐出军追击,庵罗辰不知所终,部众随之瓦解。

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再次击败柔然,邓叔子率数千人投奔西魏。

突厥向西魏派出使者,西魏害怕刚兴起的突厥汗国,就把邓叔子交出去。邓叔子以下三千余人被斩杀于长安长青门外,惨绝人寰。

剩下的柔然人西迁,八世纪,欧洲出现一个从东方来的阿瓦尔人,能征惯战和法兰克王国死磕了八年,有学者称阿瓦尔人就是西迁的柔然人。

投靠北魏的柔然人逐渐融合在鲜卑人中,同化成汉人。汉族中的闾氏,耶久氏,茹氏等,就是柔然人后裔。

柔然人兴起的偶然,消亡的也迅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往往如此!




“柔然”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蒙古高原上继匈奴、鲜卑之后,崛起的第三个草原帝国。山西和河南的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均是柔然后裔。

柔然的祖先可能是草原上不同部落的混血。木骨闾是一位草原流浪汉,被认为是柔然的始祖,第一位可汗。

当时中原是结束三国纷争后,西晋年间,木骨闾拓跋鲜卑骑奴出身,带着100多人逃到阴山北部的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以西),成立部落,担任首领。

“柔然”这个名字是木骨闾的儿子车鹿会所取。鲜卑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大举进攻柔然,时值柔然第六位可汗,被迫归降北魏,失去独立的地位。而下一任可汗杜仑可不愿俯首称臣,杀掉投降派,抢劫周围各郡财物后,带着柔然部落远走漠北,远离北魏。

杜仑和他的部落不仅生存了下来,还变得更加强大,对漠北草原上的部落不断征讨,占据水草丰茂的牧场,最终成为漠北草原上的新主人。之前他们自称“首领”,从杜仑开始正式称可汗,他自称“丘豆伐可汗”,意为驾驭开张之王。

此时的柔然还没有文字,用羊屎粒记录士兵的数量,但是官员层级设置已有。他们统一了漠北草原,对外与中原结好。

东起大兴安岭;南达阴山与北魏对峙;西逾阿尔泰山,占有准噶尔盆地,与天山以南的焉耆交界;北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完全占有了匈奴故地。

北魏到了拓跋焘,又开始大举进攻柔然,并讽刺柔然像蠕动的虫子,下令将柔然改名蠕蠕。柔然第十位可汗大檀(tātá)也忧郁而死。他的重孙子予成登上汗位后,不再忍气吞声,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征服高车和西域,建年号永康,学会了书信和订立契约。

予成的儿子豆仑成为可汗后,并没有展现出父亲的胆识和智慧,相反残暴好杀,一意孤行,很快败给北魏,属下的部落很多四散而去,投奔新主人或者自立门户。豆仑屡战屡败,而他的叔叔那盖却节节胜利,俘获人心。

柔然上下力推那盖当可汗,但那盖坚辞不就。结果将士们杀了豆仑母子,把尸体抬到那盖面前。那盖就这么“被迫”就任可汗。

经过13年的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的柔然兵分六路进攻北魏,今天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固阳县、山西大同东南都被拿下。那盖之子伏图疯狂地出兵想收服西域,加上又与北魏和高车连连恶战。柔然变得虚弱了,伏图也被高车王所杀。

强悍的伏图之子丑奴继位后,向北魏纳贡,主动和好,之后全力征服西域,高车王也被他斩杀,为父报了仇。

丑奴成了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的“战神”,却被一个女人给迷惑沦陷。一个叫地万的女萨满,她绑架了丑奴的儿子祖惠,声称祖惠被天神收去,只有她能召回。

地万摆下阵势,几天后,祖惠果然回来,而且也声称是被天神收去,丑奴立刻封地万为“圣女”,美丽的圣女经常出入汗帐,成为了高级顾问,一来二去就越了界。被迷惑的丑奴立刻封地万为可贺敦(正妻),地位无可比拟。

祖惠长大后告诉亲生母亲真相,他是被地万绑在家中,又逼迫他说那些话。

我系人身,怎得上天?地万留我在家,教我诳言。

母亲把事情告诉了丑奴,糊涂的丑奴又把原话告诉了地万,恶毒的地万以天神的旨意怂恿丑奴杀了亲生儿子祖惠。

祖惠的母亲伤心欲绝,找婆婆侯吕陵氏哭诉,两人悲痛之下制作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侯吕陵氏乘丑奴外出打猎,绞死了地万。

正值高车来进攻,败下阵的丑奴被母亲和大臣们杀死,拥立弟弟阿那瓌为可汗。刚继位,忠于丑奴的旧部杀死了侯吕陵氏,阿那瓌死里逃生,投奔了北魏,后在北魏的支持下聚兵30万杀回漠北,柔然重新统一。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柔然与他们同时结好,从中获利,哪边给的筹码大,就帮哪一边对付另一边,和亲是主要手段之一,由此也发生了一些悲情故事。

为了笼络柔然,西魏文帝欲娶阿那瓌可汗的女儿为妃。结果可汗要求女儿嫁过去必须为皇后,不得已西魏文帝废掉皇后乙弗氏,乙弗氏削发为尼。

只有14岁的柔然公主却是个狠角色,到达西魏后,得知原来帝后感情颇深,乙弗氏还居住在都城,随时可能与皇帝见面,对此感到非常不满。

文帝只得将乙弗氏迁到偏远的秦州,分别之时,嘱托乙弗氏蓄发,以期来日。结果消息走漏,柔然公主要求父亲大兵压境,逼迫文帝除掉乙弗氏。

乙弗氏接到召令,服毒自尽,年仅31岁,安葬在今天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同年,害人的柔然公主因难产去世。

多年后,类似的故事又在东魏上演,东魏权臣高欢替长子高澄向柔然提亲,结果阿那瓌可汗又提出要高欢本人娶亲。

高欢已经51岁了,与妻子娄昭君相濡以沫几十年,娄昭君主动让位替夫解忧。高欢跪谢妻子。柔然公主嫁过来的同年,东魏对西魏用兵,征战途中高欢染重病,第二年年初就去世了。柔然公主成了寡妇,之后与高澄混在一起,生了一个女儿。

柔然在忙于“渔翁得利”的这些事业时,他的下属突厥人靠着兵器的优势崛起,仅仅30年时间,就从柔然独立出来。柔然是非常看不上突厥,因为他们曾经只是为柔然打造兵器的锻奴,拒绝和亲。

突厥转向与西魏和亲,之后攻打柔然,长久没有对手的柔然,兵败如山倒。阿那瓌自杀,其子领着王室投奔北齐,被安置在今的山西朔县恢河。不甘心的柔然人之后又回到漠北,不久又反过来抢劫北齐,结果全部人马被俘虏,包括王后。可汗菴罗辰独自逃亡。

漠北草原上的柔然残部四分五裂,东奔西逃,一部分被突厥、契丹吞并,一部分归入鲜卑,之后融入汉人,山西和河南的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均是柔然后裔。

菴罗辰可汗带着极少数的人,继续西逃,沿着当年匈奴的路线,到达欧洲。欧洲称他们为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建立起了一个国家叫匈牙利,200年后被日耳曼民族英雄查理大帝推翻。

阿瓦尔人被迫迁徙,现在只有几十万人口的阿瓦尔人生活在俄罗斯达塔吉斯坦共和国以及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




古代中原王朝最大的外患就来自于北方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绝大多数时候这些游牧民族是由各部族组成的政治联盟,而不是像中原王朝那样的高度统一的集权政治实体。“国家”一词在蒙古语中念作“兀鲁斯”——这是专指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部众联盟国家:有实力的首领可以统合各个部众国家,而当强势人物去世后各部可以自行选择脱离或加入新的联盟体系。这实际上是游牧民族的一贯现象:由于游牧经济的天然脆弱性以及生活的流动性,其实并不太需要一套庞大复杂的国家行政机器,所以在游牧经济条件下很难产生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尽管如今这片草原被称为蒙古草原,然而自古以来这片草原就是各种游牧民族活跃之地:在蒙古人兴起之前这片草原上就曾活跃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各种民族。这其中的柔然是公元4世纪到公元6世纪继匈奴、鲜卑之后草原上有一个兴起的部族联盟国家。

关于柔然人最初的来源有出自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等诸多不同说法:《魏书·蠕蠕传》中一会儿声称柔然为“东胡之苗裔”,一会儿又称其是“匈奴之裔”,一会儿又说“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和《梁书·芮芮传》则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南齐书·芮芮虏传》称其为“塞外杂胡”。公元3世纪中叶鲜卑拓跋部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俘虏了一个名叫木骨闾的草原游牧部落王子,后来木骨闾触犯了拓跋部的法令而被定为死罪,然而他成功逃脱了对他的抓捕并集合逃亡者万余人深入草原腹地。到了木骨闾之子车鹿会继承部落时他们的实力开始日益提升,最终这个部落在经历长期的东征西战之后成功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吸纳草原诸部而形成的柔然汗国。柔然崛起后逐渐发展成为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最大的外患:当时北魏还没统一北中国,柔然以远交近攻之策联合后秦、北燕、北凉等西北割据政权共同对付北魏。北魏天兴五年(公元402年)柔然丘豆伐可汗模仿北魏模式立军法、置战阵,在此后的八十余年间柔然进入了全盛时期:西至阿尔泰山西麓、东至阿穆尔河西、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河套平原的广大地区一时间均处于柔然的统治之下。而在这八十余年间柔然与北魏先后爆发过20多次国家级层面的大规模战争,至于边境纠纷更是从未中断过。

正当公元402年柔然汗国兴起之时北魏也正处于开国之君拓跋珪的统治之下,很显然他和柔然的丘豆伐可汗一样均为一代雄主。这位雄主面对柔然的威胁以反击到底作为回应:他展开了一系列穿越戈壁的战略反击,迫使柔然人退出河套地区。拓跋珪死后作为其继承人的拓跋嗣延续了他对柔然的坚决反击政策。到了北魏第三代君主拓跋焘时期北魏开始在与柔然的博弈中占据绝对上风:公元425年拓跋焘领兵北上穿越戈壁攻击柔然。两年后拓跋焘对赫连氏建立的位于如今陕西境内的夏国发动进攻并于公元431年最终消灭了这一割据政权。紧接着拓跋焘将自己的打击目标锁定为北燕和北凉,到公元439年拓跋焘确立了自己对北中国的绝对统治,这在无形中也使柔然再也找不到共同对抗北魏的盟友。在此之后拓跋焘三次深入戈壁打击柔然并均取得了胜利。北魏兼具游牧民族的勇武与中原汉化王朝的制度优势,这使北魏军队在日常训练、军队纪律性等方面具有比柔然更强的优势,已进入定居农耕文明时代的北魏在支撑战争的经济资源方面显然也比柔然人脆弱的游牧经济更为充足,北魏境内的汉人和鲜卑人一样顽强抵抗了柔然人的入侵,可以说北魏在兵力、武器、经济、行政效率等各方面均优于柔然,战争的天平逐渐向北魏一方倾斜。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率10余万落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此后柔然统治下的各部族纷纷开始叛离柔然本部。

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柔然可汗丑奴在内乱中被杀,其弟阿那瓌继位刚10来天就被族兄示发战败,被迫投奔北魏。北魏将其安置于燕然馆并册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此时当初脱离柔然的阿伏至罗的后裔建立的高车国正日渐崛起,北魏出于制衡新兴的高车国而采取保存柔然分其势力的对策,这使阿那瓌得以率部驻扎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以北的吐若奚泉。公元523年已聚集起30万兵力的阿那瓌在扣留北魏使臣、驱掠魏边“良口二千并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后退还漠北。在北魏与柔然对峙最激烈的时期北魏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以北的边境地带设置了六个军镇——这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六镇。从内地调来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士兵在这里同鲜卑军户日渐融合,渐渐地六镇军户的身份认同取代了原有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了鲜卑部落兵制与汉族地方豪族武装混合的独特的北魏军制。北魏在孝文帝南迁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后六镇军户由拱卫国都的干城变成了被日渐遗忘的群体——他们不再能靠自己的军功得以晋升,而是变成像南朝那样以门第取人,一时间六镇军户的待遇骤然下降。到了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柔然南侵,北魏朝廷调怀荒镇兵马抵御,镇兵要求镇将开仓放粮以便吃饱了肚子去打仗,然而镇将没允准他们的要求。恼羞成怒的镇兵一气之下杀了镇将后聚众起义。次年怀荒镇的起义蔓延到沃野镇: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攻占沃野镇,改元真王。随后率部南下,又遣别帅卫可孤围武川、攻怀朔。一时间起义军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北魏召阿那瓌率10万大军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协助击溃破六韩拔陵所率之起义军。阿那瓌乘机占据长城以北的漠南地区,又向西击败了高车国。

六镇起义后北魏朝廷已名存实亡,实际军政大权开始转移到尔朱荣、高欢、宇文泰等实力派人物手中。永熙三年十月十七日(534年11月9日)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邺镇)。永熙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杀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魏文帝)。至此昔日的北魏王朝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名义上东魏和西魏的皇室仍是北魏元氏家族,然而实际权力分别掌握在高欢和宇文泰两个权臣手中。阿那瓌趁机周旋其间:西魏文帝元宝炬以宗室女化政公主嫁给阿那瓌的弟弟塔寒,又娶阿那瓌的长女为皇后;东魏高欢以常山王高骘之妹乐安公主嫁给阿那瓌之子庵罗辰,阿那瓌则以孙女邻和公主嫁给高欢第九子高湛。这一时期柔然开始效法北魏进行汉化改革:阿那瓌重用汉人淳于覃——以其为秘书监、黄门郎,在淳于覃的辅佐下阿那瓌开始定官制、立年号、筑城郭......柔然甚至跨过东西两魏的领土遣使建康(今南京),在双方的交流中柔然表示希望南朝派遣医生、工匠等有专业技能的人前往漠北,这一时期原本逐水草而居的柔然开始出现一部分定居农业和手工业。当然柔然与南朝的交往除了吸收先进的制度与技术之外也包含有牵制东西两魏的意图。然而此时已是柔然最后的辉煌了:与北魏的长期征战以及内乱严重削弱了柔然的国力,尽管阿那瓌趁北魏衰亡之机实现了短暂的复兴,然而根基尚未稳固的柔然却很快走上了穷兵黩武的发展道路,一时间草原各部对柔然本部的离心倾向日渐增加。居住在阿尔泰山南麓的突厥人原本是为柔然人锻打铁器的奴隶。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在求婚于阿那瓌被拒后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瓌兵败自杀。阿那瓌死后柔然部众一分为二: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东部柔然在突厥的压力下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后来东部柔然试图脱离北齐重返漠北,最终被北齐镇压。公元555年西部柔然在突厥木杆可汗的打击下投奔西魏,后来西魏在突厥的压力之下将包括首领邓叔子在内的西部柔然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突厥使者遂将这些人杀害于长安青门外。

柔然汗国灭亡后柔然人除了投奔北齐与西魏之外也有一部分在与突厥的战争中脱离了本部,这部分柔然人像昔日的匈奴人一样开始西迁并以阿瓦尔人之名出现在欧洲的历史典籍中,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这些西迁的柔然人和匈奴人一样存在与其他民族高度混血的现象,其实阿瓦尔人身上真正的柔然血统已不多了。应该说阿瓦尔人同柔然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亲缘关系是一个至今仍有争议的话题。公元567年阿瓦尔人与伦巴第人联合击败了盘踞在匈牙利潘诺尼亚平原的格皮德人,在此建立起阿瓦尔汗国。全盛时期的阿瓦尔汗国的势力范围南起亚得里亚海,北至波希米亚,东临喀尔巴阡山,西及阿尔卑斯山。此后阿瓦尔人进一步征服了斯拉夫人后并开始向西欧进军:他们渡过莱茵河与日耳曼人交战。公元八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在国王查理曼的带领下先后平定了阿斯坦、伦巴德、萨克森、巴伐利亚,此后查理曼把目光瞄准了阿瓦尔汗国。在经过公元788年—796年八年的征战后查理最终征服了阿瓦尔汗国。




“柔然”这个民族,对有的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族名。似乎,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是无足轻重的。实则不然,这个和北魏同时期的游牧民族,在五世纪初就建立了政权,成为北魏政权的一个有力的对手。后来,她是因为没有答应她属下突厥的求婚或者说拒绝了和亲,突厥开始反抗,在反抗中突厥迅速强大起来,柔然抗击不了突厥的打击,向四处逃跑,其中一部分逃往向了欧洲,在欧洲大陆掀起了几乎不亚于匈奴西迁掀起的浪潮,又一次的更新了欧洲的格局。

这就是欧洲史籍中不断出现的阿瓦尔人,这个以后再说。那么,柔然这个民族究竟是怎么突然间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并且持续了150年,对中国乃至欧洲历史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的呢?曾经有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北方的两个政权东魏和西魏都争相和柔然和亲,乃至柔然首领竟然认为自己在中原有两个儿子,指的就是东魏和西魏,他们很孝顺,到时候就把大批的礼物送来,而且将女儿嫁过来。由此可见柔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关于中原王朝和柔然的和亲,能够查到的就有7次,其中有和北魏的和亲,和北燕的和亲,和西魏的和亲。

柔然这个古族,在普通的历史书上,也没有什么记载。甚至,连一般民族诞生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当然,史料则更加少的可怜。柔然不像鲜卑,曾经孕育出了隋唐的制度的和盛世,也不像后来的突厥、契丹让众多人记住。它只是一个简单又纯粹的游牧民族。但是,一个男人,成就了传奇般的柔然帝国。事情还得从公元前4世纪说起,鲜卑拓跋氏在一次战争中,掠得了一名俘虏,他身材高大,体质强壮,臂力过人,而且骁勇善战。于是,拓跋氏给他赐名“木骨闾”。一个被打散的部落的孤儿,一个在草原上流浪的孩子,他的民族实在无法确认。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不是鲜卑拓跋族,因为,他是拓跋的奴隶,按当时的状况,拓跋是不会将本民族的孤儿掠为奴隶的。虽然暂时不能确定木骨闾的民族,但从他和他的后代的活动范围看,将他定为今巴彦淖尔一带应该是没错的。是阴山南北的草原,催生了这一民族。

来源网络




柔然,崛起之前岌岌无名,突然崛起,叱咤风云。

最后,柔然又突然消失,仿佛从来不曾来过。

然而,一来一去间,柔然人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历史,又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了亚欧各国的历史。

岌岌无名

由于早年过于岌岌无名,因此,谁也说不清楚柔然人祖上是干什么的。

《魏书》一会说他是“东胡之苗裔”,一会说他是匈奴之裔,一会又说他“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宋书》、《梁书》说他是匈奴别种。

《南齐书》说他是“塞外杂胡”。

总之,即便是在柔然人叱咤风云的时代,人们也说不清楚柔然人的祖先从哪里来的。

这说明,柔然人的祖先混得确实不咋地,岌岌无名,谁也考证不了。

总之,他们是众多在草原上实力弱小,依附强者的部族之一。

唯一可以肯定得是:柔然人曾经跟后来北魏的建立者,拓跋鲜卑混过。

柔然政权的创始人木骨闾曾在拓跋鲜卑军中混过。

后来,木骨闾脱离拓跋鲜卑,自主创业,号“阿拔尔”。

不过,早先时,柔然人实力有限,混得比较惨,拓跋鲜卑和东晋政府都把他们与其他一些民族一起,混称为“河西鲜卑”。

自立之初,他们曾多次被拓跋鲜卑暴揍,避到漠北草原,等待时机。

崛起

一个草原部族的崛起,一般需要两个条件。

1、天时。

所谓天时,就是前任草原霸主渐渐退出,草原霸权出现真空,这才有新部族崛起的机遇。

前任草原霸主退出,有时是因为混得太惨了。

比如,匈奴被汉军打垮,鲜卑崛起,成为草原霸主。

不过,如果前任草原霸主混得太好了,也会留下真空地带来。

柔然人崛起的机遇,就是因为前任草原霸主鲜卑混得太好了,拓跋鲜卑、慕容鲜卑渐渐生了入主中原之心,将重点放在向南发展,自己混成了一个中原王朝。

如此,避在漠北的柔然人不但有了生存之机,还有了发展之机。

2、英雄。

有了杰出英雄,能够将自己做大做强,这个空出来的草原霸主之位才会轮到你!

杜仑,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被拓跋鲜卑连续暴揍之下,杜仑认识到了差距,开始效法北魏制度,进行改革。

杜仑制定了《柔然军法》,每千人为一军,每一军设一将;每百人设一幢,设一帅。

要对军队进行管理,没有文字怎么办?柔然人以羊粪球统计士兵数量,后又改为在木板上刻线记数。

有了编制,又制定严明的法纪,赏勇猛罚怯懦,使部队战斗力迅速提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柔然骑兵,有不少是以阵列运动的重骑兵,其组织性与后来“铁浮屠”类似,组织性极高。

都是草原上驰骋的汉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能活下来的人谁也不是孬种。关键看谁能组织得更好!

杜仑改革,使柔然内部组织了起来,形成了胜过其他部族的战斗力!

鲜卑南下后,短短几年间,柔然人在杜仑的率领下,击败了其他部族,统一了大漠以北的广袤地区!

南下跟北魏干是捞不到什么便宜的,不过,西面的西域地区是可以经略的。

因此,柔然人吞并了高车,击败了乌孙、贵霜,攻取了西域大片地区。

此时的柔然,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西逾阿尔泰山,占据了准噶尔盆地,北据贝加尔湖,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如史所载,柔然“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成为继匈奴、鲜卑之后,草原上的“第三帝国”。

衰落

此后,柔然与北魏长期博弈,时战时和,互有攻守。

总体上,柔然稍微弱一点,吃了一些亏。

然而,北魏到底要不了柔然人的命。柔然人一旦打不过了,就会认怂,“岁贡不绝”,北魏毕竟已是中原王朝,南面还有敌国,耗不起,一般也只能接受柔然的认怂。

所以,尽管柔然人在北魏的打击下多次大败,甚至出现过几次分裂,但始终能衰而复振,甚至满血复活。

能要草原霸主命的,通常是草原上的其他部族。

柔然人虽然统治了广袤的地区,威服了众多的部族,但始终只能建立松散的统治。

拓跋鲜卑虽然已经成为一个中原王朝,但他们毕竟作过草原霸主,深知草原的规则。他们一直在寻找、扶持、联合草原上的盟友。

因此,柔然人既与北魏、西魏作战,又要应付雄心勃勃的其他草原英雄。

柔然人与高车等时叛时附的部族,与贵霜等曾被其驱逐的部族,甚至与波斯都连战不休。

纷乱之间,突厥人崛起了。

突厥人,曾是柔然人的“锻奴”,负责锻造兵器。

能锻造兵器,自然也能运用兵器!

很快,突厥人的英雄伊利可汗,模仿柔然人的制度,将突厥整合了起来,与西魏结盟,给了柔然致命一击。

很快,突厥大败柔然,柔然走向衰落。

墙倒众人推,雄心勃勃的契丹人也趁火打劫,击败了柔然人。

风水轮流转,柔然人的霸权终结了。

柔然人,该何去何从?

柔然人何处去?一分再分,花开各地

遭遇沉重打击后,柔然人一二。

一支柔然人,投靠了北齐。另有一支柔然人,坚持留在草原。

先说进入北齐的柔然人。

当时,突厥与西魏(北周尚未建立)结盟,柔然与东魏(北齐)结盟。

因此,北齐统治者协助柔然人,击败了追击而了的契丹人,收留了这支柔然人。

这支柔然人被安置在今天的马邑川,位于今天的大同盆地。

后来,这支柔然人又不安分,反抗北齐,为北齐所败,被迫逃走。

留在马邑没有迁走,以及想迁走却被俘虏的柔然人,继续居住在今雁门一带。

今天雁门闾氏、茹茹氏,都是柔然人的后裔。

逃走的柔然人,先是回到了草原,又再分了一次。

一部分人决心留在故乡,不再走了,一部分人则进入了今东北地区。

留在故乡,不再走的柔然人,后来果然遭遇了突厥人的打击。

一部分融入了突厥,也就是后来唐朝时的“芮芮部”。

还有一部分人呢?不愿投降突厥,与北齐又已经翻脸了,遂投靠了死敌西魏。

西魏一开始客客气气招待了他们。

然而,当突厥派人来交涉时,宇文泰将大约3000人交了出去,全部被突厥斩杀。

剩下的柔然人,则被分配给了西魏各贵族为奴,融入了中原各族。

而进入东北发展的柔然人,则遭到伏击,全军覆没。

据突厥人对拜占庭使者的描述,这支进入东北的柔然人,后来融入了靺鞨、契丹。

后来辽国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其耶律二字就来自柔然贵族斛律,而阿保机,就意为“阿拔尔人的沙皇”或“柔然可汗”。

可见,柔然人与契丹,后来的辽国统治者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有专家称辽、金、清皇室也有柔然人成分,不过这些多少有推理成分,不作引用了。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进入东北地区的柔然人,虽然消失于史料,但融入了东北各族,与后来称雄的契丹、女真融合到一起也是正常推理。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北魏与柔然人打了几十年交道。被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散居中原者已经达到几十万人!

因此,早在柔然汗国衰落前,已经有大批柔然人进入了中原。

和亲、主动归附的柔然贵族,多居住于洛阳,今天洛阳闾氏不少就是他们的后裔。

此外,大部分柔然俘虏被安置到了平城及六镇。

因此,今雁门、代郡、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也被证实为柔然之后。

以上,大致为留在我国发展的柔然人的情况。

此外,本段开头提到,还有一支柔然人留在了草原,他们此后疑似掀起了一场更大的风暴。

西迁

留在草原西方的柔然人,自然是要往西跑。

这支柔然人进入高加索山区,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这支柔然人的后裔,由此离开了“中国历史”的视野,进入了“欧洲历史”的范畴。

进入欧洲后,阿瓦尔人混得风生水起。

很快,他们征服了十姓回纥,并迫使保加尔(保加利亚人的祖先)人及大部斯拉夫部族受其支配。

他们围攻过君士坦丁堡,攻入过今巴尔干半岛、意大利、法国部分地区,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与当初在东亚的柔然汗国一样,他们松散的统治并不稳固。

其后,他们败于查理大帝,走向衰落。

最终,大部分阿瓦尔人融入了欧洲各民族。

只有留在高加索地区的一部分阿瓦尔人,因为所处地方与外界联系较少,基本保存了下来。

在今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达吉斯共和国,仍然生活了60万阿瓦尔人。

当然,与匈奴王阿提拉一样,欧洲人对于阿瓦尔人是否是败出东亚的柔然人仍有争议。

不过,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即便阿瓦尔人不完全是柔然人,也是部分柔然人与其他一些民族的混合体。

最后,对于柔然人,有一件特别值一提的事情。

历来,纵横一时的游牧民族,大多有劫掠、屠杀的习性。

然而,无论在东西方,柔然人攻城略地,几乎没有留下屠城之类的记载,这特别难得。

因此,他们与他们曾征服、攻打的地区,并没有留下血海深仇。

这样的部族,在其衰落之时,平稳融入到亚欧各族,应当也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柔然人的辉煌岁月,如流星一般,闪耀而短暂,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他们并未消失,而是融入了亚欧各族,与你我继续生活在一起。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