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15:11:50 条浏览
犹如被层层套索束缚的老牛,正在缓慢的前行。
动漫之所以能够这么好的现状,互联网和各个影视动漫播放平台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是他们让动漫作品可以更直接更便利的接触消费者,影响消费者。
广东省动画产业现状
1、动画产业规模
图表:2014-2017年广东动画产业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我国动漫产业核心业务(不含动漫衍生品等)中,广东动漫产值所占比重介于33%-38%之间,占全国动漫产值1/3,居全国首位。
2、动画产业产量分析
图表:2016-2017年广东省动画备案数量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3、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
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深圳动漫基地)是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依托广播电视媒体建设的动漫画产业基地。基地的建设,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亲切关怀下,在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深圳市委市政府、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2005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深圳“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资质。同年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组建动漫基地。2006年5月19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同志亲临揭牌。目前共有68家企业入驻(含26家入驻企业,42家会员企业),其中境内63家,境外5家。其中12家是国家文化部认定的“国家动漫企业”,3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40家被评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企业”。
深圳动漫基地坚持以政府指导为导向,以原创为根本,基础服务为核心的园区运作模式。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基地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在实现高价值经济利益的同时,企业完全扭转了动漫产业经济以传统“三来一补”加工为主体的盈利模式,出现了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漫游戏企业和品牌,形成了以动漫基地为核心的“动漫产业总部经济”园区集聚效应的基地形态。
二、广东省动画产业转型分析
在连续8年在作品产量、企业产值、市场份额等各方面领跑全国的大背景下,“动漫粤军”通过“动漫+”等多种创新举措,推动国产动漫转型升级,参与国际动漫竞争。
如经典的喜羊羊系列作品,通过创新升级吸收不同年龄层的受众:升级灰太狼市场形象,推出面向成年人的作品《嫁人就嫁灰太狼》;新作“嘻哈闯世界”获得2016上半年全国电视动画收视冠军;集合国际优质资源,尝试制作面向全球的3D作品。
另一人气IP火力少年王自2006年创立至今,已形成动画、漫画、玩具、真人剧、游戏授权等全产业链运营架构,不同难度级别的悠悠球玩具共计100多款,累计销售额数十亿元,位居中国潮流玩具单品之最。2016年由奥飞制作、孩之宝提供创意支持的国际版《火力少年王》在美国播出,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对于“动漫粤军”的一系列动作,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指出要通过转型升级,优化战略方向,提升品牌价值,广东动漫产业将迎来又一轮爆发期。
三、广东省动画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动漫产业是极具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文化产业。近年广东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业态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动漫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涌现出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广州漫友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的优秀动漫企业,创作了“熊出没”“喜羊羊和灰太狼””“猪猪侠”“梦幻西游”“甜心格格”“巴啦啦小魔仙”等一批知名动漫作品并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据统计,广东动漫在企业数量、作品产量、收视率、票房、市场份额等方面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位居前列。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突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大,消费力强,动漫消费市场庞大。市场机制相对完善,资本市场活跃,文化产业资本组成形式多样,为动漫企业多元化投资奠定了基础。毗邻港澳,区位优势明显,与港澳的动漫行业、品牌授权业等交流互动频繁。
二是政策扶持加强。广东按照国家部署,开展动漫企业认定工作,落实对获认定动漫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以往针对优秀动漫企业的“点”上的扶持改为了针对整个动漫行业的“面”上的扶持。每年的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动漫作为一个重要领域纳入评选范围,对省内优秀的动漫项目、平台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扶持措施,如广州市《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等,鼓励对软件和动漫产业的投资,对软件和动漫企业及其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予以奖励,为国内外大型软件和动漫企业或研发机构落户广州提供政策性补助。
三是产业整体规模大。票房收入最高的国产动漫前十名中,广东占了八部。中央电视台与五家卫视卡通少儿频道的周收视最高、年度收视最高的动画电视剧,广东作品占了八成。
四是动漫产业链日趋完善。广州、深圳主要集中了动漫内容的创作、制作,有众多的动漫公司和知名动漫品牌,且软件产业相对发达。动漫衍生品的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及粤东潮汕地区,形成了区域优势互补的完整产业链。广东省内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玩具、文具、服装、食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壮大,为动漫产业链的形成与对接提供了产业支撑。全国最大的动漫衍生产品销售批发中心也在广东。据广东省玩具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玩具企业中,全国海关出口额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共有5000多家,其中广东企业超过四成;全球动漫衍生品中80%为“中国制造”,其中超过一半是“广东制造”。
五是动漫会展业发达。省内有每年在东莞举办的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漫画节等国家级动漫展会,也有深圳动漫节、江门侨乡动漫节、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YACA漫画展等区域性动漫展会,培育了一大批动漫爱好者,构建了各类型动漫交流平台,营造了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是动漫消费群体大。广东是常住人口大省,也是动漫迷大省。据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调查显示,广东消费者月均在动漫方面的消费约为100-300元;动漫消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这两大类消费群体;儿童的消费产品主要是玩具和毛绒玩具等,青少年的消费产品主要是动漫刊物、手办模型、动漫服饰等。在广州的重大漫展中,消费群体均以青少年为主。以广州萤火虫动漫展为例,每届展会的参观人数介于20~30万人数,而青少年占其中的85%以上,他们对于动漫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易形成消费。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动画产业市场现状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感谢邀请!
中国动画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时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中国长期以来仅仅都是在发展电视动画,而且动画片的质量普遍低下不被消费者所认可。近两年在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国产动画内容质量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依然还是忽视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未来还应在人才、技能、视角、创新性等方面促进动漫产业发展。
孙猛
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本科,曾任职于日本株式会社C2C、日本株式会社神龙、七灵石动画,曾参与多部优秀动画片制作,担任原画;曾执导过《七界之诗》、《钢羽》、《昨日青空》等多部优秀动画短片。2015年组建上海震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及作画部主管。
作者/孙猛
编辑/动画学术趴
作为动画制作者,如何看待观众口中的神作?
常有人问我,觉得某部片子神作怎么怎么样,怎么看待什么什么霸权什么的。搞得我有点尴尬……说真的很多片子我没看过,或者没看全,只看一集两集的我觉得我没什么发言权。再有一个郭德纲讲过的相声段子来比喻的话,就是,比方说有一个关公的神像,老百姓都买回家当神供看,但是这个神像,在工匠手里,是“活”,在商人手里,是“货”,只有被老百姓买回家了,才是“神”。
我们作为制作者,是感受不到这些东西的“神性”的。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每一个“活”,是否预算充足,是否档期合适,是否准备周全,我们是军队,决定战斗胜利的,首先是完善的准径和充足的后勤,其次才是高昂的战斗意志和信仰。档期完备,是为天时,设定齐备,是为地利,预算充足,是为人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片子,完成度自然高。至于观众喜不喜欢,那是谁也说不准,我们要做的,是做好准备,做好后勤,踏踏实实的打好每一仗。不用再问我们怎么看某部片子,我们在网上看。
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发展状况如何?
这几年,国产动画网络番剧在数量上有着显著的提高,从宏观上讲肯定是一件好事。质量上么,确实是还有待加强。但是我觉得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制片的形式和方法,而非结果,因为方法,形式不对,会走很多弯路。
作为从业人员,绝对不可以抱着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的动画工业基础很薄弱是事实,我们只要一部片子比一部好,一点点吸取经验教训就可以了,但是,错误的方法和形式,太过注重结果论和眼前利益,会使得量变无法形成质变,而形成一种熊瞎子掰苞米的状态,基于这个理论,我觉得只要是真正自己培养动画团队,长期坚持下去的公司,都是中国动画的希望。
该如何看待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之间的差距?
有人认为中国动画已经开始崛起了,和日本动画已经差距不大了,很遗憾的说,中日动画的差距从来就没有小过,而且一直是越来越大的。
原因也很简单,会觉得前段时间差距缩小的人,只看到了产量和结果,却没有真正了解方法和原因。会认为现在差距又扩大了的人,也没好哪去,也一样是从几部番剧的结果上去下的结论。从哲学角度来想的话,一个落后的人越觉得自己赶上了,就越赶不上,只有一直觉得自己赶不上,才会一直努力去赶不是么?
实际上,把日本动画工业比做国防军事工业的话,我们就很清的发现原因了。二战期间,日本建制统一,薪酬完备,训练有素,装备国产化,中国则是军阀割据,贫富悬殊,全军文盲,装备进口,怎么和人家打?一只靠进口装备武装起来的部队,支持的了一场真正的战争么?看看三哥,再看看萨达姆。
人才和技术,是一个行业能够持续强大的基础。日本年轻人18岁高中毕业就进入行业,等到24岁,已经是一个有着6年经验的老技术人员,说不定已经做到演出,作画监督,日本人结婚晚,对工作热情高,家庭观念相对淡薄,30岁之后结婚的人很多,24~30这段时间里,有着充足的时间锻炼自己的能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年轻人,24岁大学可能刚毕业,之前也没有打工等社会经验,26岁可能就要被逼着结婚,之后就马上开始被残酷的人生上课了,不要说努力工作,锻炼自身技能,连成为一个熟练工的时间都没有。日本的动画专门学校是行业发展的产物,诞生于动画产业兴旺发达之后,师资都是退役或现役日本动画人,产教结合,为行业输出人才,中国的动画教学兴起于国家的一念之间,遍地开花,产教严重脱节,相互鄙视,满地都是不会握笔的导演,满都是做学问的艺术家,却少有做基层的实干家,怎么比?
上没有工业基础,下没有人才储备,中没有上升途径,怎么和日本比呢?
我觉得从现在起的10年之内,我们大概可以逐渐的摸索出一条人才进入,养成的途径,并且积累起新中国的动画工业基础,总结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路,当然,那时候日本当然又发展了10年,但站在相对高起点的我们,能不能迎头赶上,到时候能不能缩小一些差距呢?也许吧。
所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现在我们能够有能力参与到日本动画制作之中去,深入核心环节,我们是不是就和日本动画工业融为一体,用最快的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呢?
中国的国防军事工业可以“摸着鹰酱过河”,中国的动画工业为什么就不可以“摸着日本过河”呢?
所以,震雷一直坚持做“日常任务”,哪怕那并不赚钱。嘲笑我们做外包的人可以自己去做下试试嘛,看他会不会交给你来做。没有59式的基础,哪来99式的自研?没有辽宁号的引进,哪来国产航母下水?
究竟是什么在制约中国动画的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矛盾。我认为,目前制约中国国产动画发展的,有以下几对最大的矛盾。
第一,是盲目扩大的市场和过于单一的回收途径之间的矛盾。投资人很多,赚钱的很少。
第二,是过大的市场产能需求和积贫积弱的工业基础之间的矛盾。想看的人很多,能做的人很少。
第三,非专业者对工业动画的认知和从业者对动画的认知之间的矛盾。看热闹的人很多,做事情的人很少;教动画的很多,懂动画的人很少。
第四,动画制片方和动画制作方之间的矛盾。因为是投资方就自以为是的很多,坚持原则和个性的导演很少。
有此四大矛盾,在投资人赚到钱之前,不会有更大的投入,资本会减少。在基础人才被更多的培养出来之前,不会有更多的作品,市场会减少。在公众意识到工业动画的本质之前,不会有更多的人才,产能会减少。在制片方派来的监制学会闭嘴之前,不会有更好的,更多样的作品,创作者的灵魂会减少。
中国动画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第一,实事求是。清楚的意识到自身一切的不足,不吹牛,不造假,不骄傲,不自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再说吧,这不仅仅是针对动画领域。
第二,培养人才。哪怕是再难,哪怕是效果不好,也一定要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曾经有一个人对我说,为了市场,眼前牺牲几个原画师不算什么,以后有的是。我的回答是,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值得让我去牺牲我的徒弟的职业人生。对于提出无理要求的制片方,要坚决说不。没有这种觉悟,培养不出人才。我不是否认他对市场重要性的认知和功绩,但是也请不要否认我对人才培养的坚持。你现在肯回头,我仍然肯帮你。
第三,市场和观众。对于一个工业体系来说,消费者是重要的一环。回收途径必须在开始动工之前想好,盲目的投资行为是在消耗未来,必须要想办法让投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动画是会做的人做的,也是会看的人看的,要给观众有技术含量,有精神内核的作品,不能只是一味的讨好,迎合,说怎么改就怎么改,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最终我们失去的是自己和观众双方。
第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目前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数量较日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要老盯着人家差的地方看,日本是有做的不如咱们的地方,可是人家好的地方甩咱们好几条街。我们的导演大部分还不懂视听语言,我们的编剧,很多还不知道剧本和小说的区别,我们的原画,大部分还只会画画,不会画原画。这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
面对如今的行业现状,震雷动画今后将会如何发展呢?
18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改编自有妖气同名漫画的《雏蜂》和网易的《阴阳师》系列动画,在其中我们都有很多很多新的尝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和人才。另有一部长篇动画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期间还有穿插很多游戏op,pv之类的小项目,不必细表。
《雏蜂》现在已经在如火如荼的现场制作当中了,敬请期待,但是别催我。《阴阳师》系列剧是由众多项目构成的,并非单独的一个项目,目前我们承制的是3分钟的短番剧,以及更短的一些cm的制作工作。因为工作量相对小,应该会比较早的和观众见面。另外,作为我们的“日常任务”,我们每天都会参与日本新番,剧场,民工漫的制作,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让我们和日本顶尖动画流程技术接轨的途径,通过这条路,我们将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动画制作人才。
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以及兴趣所在,所以在我有选择空间的情况下,我都会选择比较正经的作品,不擅长恶搞或者玩梗的作品。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拍《雍正王朝》找我,拍《戏说乾隆》找别人吧。《迷域行者》就是一部正剧,而《雏蜂》我则想把它打造成一部硬核向科幻作品,而不是青春校园恋爱作品。还有,这两部的原作都是黑白漫画,而《雏蜂》不仅仅是黑白漫画,甚至还是手绘漫画。对我个人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古老的技艺,应该得到传承。
至于在《雏蜂》之后,新的下一部长篇作品,目前还不可以公开,但是在选题上,会让我感兴趣的作品,当然是符合我的审美或者有足够改造空间的作品了,题材上会和之前的两部院完全不同。每一部作品都会有全新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这是一件让人很非常兴奋的事情。
震雷不是出品方而是制作方,所以在最宏观的市场把控上,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也不该我们去决定。作为工匠,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的活尽可能做好,而作为一个作品来说,震雷的优势,可能就是完成度和严谨度上吧,虽然一般的观众可能不太关心这些。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震雷目前为止虽然有原创项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能顺利推动。我自身在目前阶段,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多原创一个Ip的动力。用日本的技术,中国的项目,培养属于我国自己的动画基础人才是震雷和我的夙愿。原创Ip目前在我看来目前达不到我的目的。而我作为一个导演,通过对不同的项目和作品的改编,已经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向观众传达了我想传达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那些就是我的原创作品,我觉得我的原创之路从未停止。未来也许有一个人,在积累了足够的学识,本领之后,在中国的动画工业基础打牢之后,做出一部完全属于中国自己的伟大的作品,我非常期待那一天。
假以时日,如果有一天万事俱备,震雷应该也会推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
声优和背影音乐还不够好,插曲可以更好溶入剧情,热血的参考海贼王,火影,妖尾,每次背景音乐响起,就已经够燃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冷番铁骑少年的背景音乐,太热血了,还有就是帧数还不够,其他觉得比以前好很多了?
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
实事求是地说,不论跟国外比,还是跟自己比,发展的都不咋地。
先说说,咱们的动画和日本的动画比吧。
1996年,日本政府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战略》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并将动漫产业定位为国家重要产业;历届政府都把发展漫画、动画等内容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1世纪初,日本推出“coolJapan”政策,旨在向海外推销日本文化,在世界上培养更多的“日本游戏迷”和“日本动漫迷”。
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日本的“口袋妖怪”、“游戏王”、“皮卡丘”取代了“米老鼠”,成为伴随一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卡通形象。(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在90后的童年里,充满了蜡笔小新、海贼王、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
我也不知道这些卡通人物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但之前着迷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我弟弟,每天没事就和我喊,他一定会回来的。
也许这样的影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总觉得我们小时候的动画片是有剧情的,它或者让我开心,或者让我难过,时至今日看了还是如此,但《喜羊羊与灰太狼》自始自终都是“狼要吃羊,吃不着,还得被媳妇揍”的故事。
而且,至今我还没听说哪个外国小孩迷恋灰太狼迷恋得不可救药的,倒是日本的二次元让我们国家的孩子们如痴如醉。
日本的动漫的确影响到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以及曾经的孩子现在的大人。
在2019年的法国足球甲级联赛,巴黎圣日耳曼vs马赛的比赛中,巴黎球迷在球场升起了经典日漫《龙珠》里面的许愿神龙的巨幅TFIO
——这足以证明日漫的影响力,日本在影响世界。
而我们的动画只能影响我们——
如2019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上映好评不断,而在北美上映后却遇冷。
再说说,中国现在的动画和以前的动画比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的时候,我约上了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完出来,朋友说,“的确还不错,但我还是觉得上个世纪的《哪吒闹海》更经典”
另一个朋友附和,“对对对,那个‘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真的难以超越”。
为什么79年的哪吒脑海那么让人难忘呢,我想大概是那个敢于反抗家长制的哪吒,给了太多人感动与震撼。
在“孝文化”昌盛的中国,父母竟然是可以杀的。
这看起来太叛经离道了,
但我真的羡慕那个能怀着满腔热血与这个垃圾的世界告别的哪吒。
(《哪吒闹海》豆瓣影评)
我猜那时候我们的动画是优于日本的,我们是在1979年就有了这样堪称艺术品的动画,日本在20世纪末才开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
(《葫芦兄弟》豆瓣影评)
可为什么后来变成了这样呢?
从哪吒脑海、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到猪猪侠、吧啦吧啦小魔仙、喜羊羊与灰太狼……
这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也很困惑。
我们明明有很多的好IP,为什么就是做不出来好的东西呢?
也许以后会好吧?
毕竟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好的作品了,像《罗小黑》、《一人之下》、《那年那兔》……
但我总是觉得,还是不够深刻。
艺术是要体现精神的吧?
以后会有的吧?
肯定会有的,我相信……
参考文献
[1]董佳佳,王树义.日本动漫产业的政策分析及借鉴[J].经济导刊,2011,(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