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 09:32:23 条浏览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有很多,沉迷游戏、父母过于松散或严苛、学不懂成就感不高……所以要先找到不爱学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每个原因所对应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如果总结一下,不爱学习大多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找到成就感,为什么不说乐趣,因为学习乐趣的根本也和成就感相关,怎么比都比别人强,心里充满优越感,自然就想拉开别的孩子更远,学习的动力自然就足了。从简单的习题入手,让孩子在做对题目、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中积累自信,慢慢就会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做对后要对孩子适当奖励,用行为告诉孩子,自己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得到表扬和快乐。
至于培优效果差,如果连课本知识还没有彻底掌握,培优起来就难度较大,孩子在习题上屡屡受挫,心里备受打击,没有成就感,所有就没有兴趣学了;如果是父母过于严苛,觉得培优是应该的,稍有闪失便会责备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学习,不是在为自己,这时候学习就成了一项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学。
爱玩是人的天性,成人小孩皆是如此
如果你让孩子去玩他喜欢的游戏或他喜欢干的事情,他会干的非常棒,可是面对学习他为何总是没能做到我们的家长满意呢?
问题出在哪?
1.是我们的孩子太笨?
错误的,现在的孩子就没笨的,只是没有激发他。
2.老师的教育水平不行?
这种情况有可能有,孩子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讲课,会出现抵触情绪,学不好是正常的
那么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1.引导式——谈心交流,2.多鼓励
首先呢,你不要着急,很多孩子参加补习班,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的。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怎么样解决呢?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要进补习班?或者所谓的培优班。其实我认为进补习班也好,培优班也好,最首要的问题还是解决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以及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是本,学习成绩是标。我们解决问题是要标本兼治,如果说把本解决好了,那么这个成绩迟早会好起来的。
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首先呢,你要和培训班的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把孩子培养兴趣作为他的首要目标,而不是单一的看成绩,作为家长,你也不要把孩子成绩是否在短时间内能够提起来,作为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而是看这位老师能否让你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的方法嘛,就是让老师多提点孩子问题,由浅入深,多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回到家里呢,你也不要成天的问孩子得了多少分。你应该这么问,你对最近的学习感兴趣吗?你今天提问题了吗?当孩子养成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孩子就进入了正轨。
任何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耐心。好了,今天都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我在今后的过程当中呢,会回答很多的问题,同时呢,在我的账号里面呢,也有很多教孩子学习英语,学习化学以及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谢谢大家!
对于孩子不爱学习,其实做父母的有两个选择,一、在沟通下施加压力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让他能够有竞争力在社会中生活下去。
二、根据孩子的选择,放飞自由,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其实学习是最快能够成功的出路,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不是吗?如果孩子真的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其实全力支持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可行的。
其实现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快,都是因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信息之间的落差,能够让更多人获得自己之前从来未了解过的信息,也因为这样让很多孩子也接触到了不同的人的精彩经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但是因为孩子毕竟是没有接触过社会甚至可以说心智不是完全成熟的,所以在被影响了没有意愿继续学习,或者本身就是比较厌学,建议父母还是先放下成见,先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了解了,沟通好,你才能够确定引导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身体发育及心理发展阶段的自身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原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问题,需要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找到解决办法。同时,听取专家老师的有益建议并学习别的家庭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借鉴方式。楼上的回答很好很全面,谢谢大家!
我对而今很多家长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孩子多大了,开始培优?
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在教育上,主要两个目的,其一,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放心,孩子能够自理;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学习上,就能向好的方面达到最大发展。其二,有道德,学会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有好的道德品质,就不会走向邪路,大纲规定的内容学习好了,就一定好学,会学!
两个目的达标了,自然就是优秀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什么所谓的培优。
培优必须具备内因外因两个条件。孩子不爱学习,就是内因条件不具备,孩子本身不配合,你的培优有什么意思!
我们培优是把孩子培优,这必须是孩子配合,否则一切免谈。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吧!不要把家长的意志强行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有他的人生,家长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岂不是给了孩子双重的负担,孩子能背负的动吗?
谢谢邀请,一己之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