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二十四史》中的那一部最为精彩?

2025-02-26 10:02:38 条浏览

毫无疑问是《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最精彩。因为《史记》最富有个人感情,文学色彩最浓,再加上作者司马迁本身文笔极佳,自然更使《史记》读来文采斐然,千古不朽。




是《史记》,它总领二十四史,而且语言简洁易懂,可以直接阅读原文而不吃力!读二十四史,前四史的价值最高,史料基本齐全,语言规范,而后面的史书,晋书大多旁征博引,相隔的时间长。南北二史是同一人所编,但两本书相互有点矛盾,宋史就是叠罗汉!明史就是流水账,旧唐书保存了大量史料,但是文章过于繁琐,而新唐书正好相反,过于简洁了!




古人以汉书下酒,诚不欺我。




回答问题前!

我先阐明什么是精彩?

写历史也不需要太多的文采。不像写诗、写散文,史学家需要克制感情,避免浮夸。「史记」文学性很强,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

正式回答问题!

老实话,前四史最精彩,宋史最差「因为是脱脱在元末仓促编的」,元史也一般,因为编的时候很多人名都没搞清楚。

可能观者还不清楚二十四史有哪些,我这里科普一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

「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上面已经回答了问题,你可以直接去找书看了,以下是领读二十四史的精神,方便读前理清自己读的目的。不看不影响。

---

需要读么?

完全不同的社会架构和人心期许,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有必要读了以证明自己厉害么?

信息量暴增的年代,农耕社会的经史子集也不过沧海一粟。

不是因为他古老所以就必然经典,我们就要像傻逼一样灌输给自己。

现代学习法则下,记录下框架即可,具体问题时候很容易补充细节。

生命宝贵哈,无意义的事情少做,这种事情就是自己记录一辈子然后又没任何创造的就自己没命了,有意义么?

我是小时候看的,现在全忘记了,也不清楚是否对我人生有影响。

回忆起,从大概七八岁上开始吧,前四史还是比较好看的,就是说可读性强,但如果说研究难度的话,前四史自然是非常大,史学界普遍认为前四史是非常难读的。

但对我们那个年代的读书人中有古文学习兴趣的而言,十五岁前扫遍前四史非常正常。

吕先生他们终身研究历史,以后看的时间非常多,再一点点啃,其实厉害的不是读完,而是读熟。

严耕望先生的小卡片做了一屋子,算是分门别类的摘抄。吕先生是要做通史的人,用功想必也极其恐怖。

再说一个和天赋有关的事,据说唐长孺先生晚年躺在病榻之上,还能背新唐书,全文背诵,那个时候老先生的意识已经比较模糊了,做了一辈子的唐史,还能背,我能说啥。

---

至于看什么版本。

当然是中华书局绿色的版本,除了史记现在出新版了以外,其他的都只有这个版本,虽然重印无数次,版本是一样的,六七十年代点校的,连台湾同胞用的都是这个版本。

现在要重新点校二十四史,按照唯一已经完成的史记来看,价格差不多翻了三倍。

所以,新的书,就买前四史就够了,而且新的点校本大多是教授挂名,硕士博士再干实事,质量不一定很高,当然,一定比老的版本好,要是连老的都不如,也没必要点校了。

---

再说说白话。

我们读个史记,古文的,以前老师也会推荐好几种比较权威的注解,而这几种注解有的时候对于一个东西的解释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可以这么说。白话是把一种观点给你了,但是文言需要自己甄别,而目前很多白话的翻译都惨不忍睹,看了会误导人。

而且白话的读了根本没那种感觉的,后来读过文言的史记的一些名篇,总感觉,咦,怎么感觉不太一样。而且司马迁的文笔明显意气风发多了,白话的跟开水一样。

史书在文言堆里的确是比较明白晓畅的,当然,不同的史书文风不同,但是相对同时代的文章的确是比较好懂的。

我也说了,史书里面很多专有名词比较难懂,其他的排除版本问题,加上古人注释(比如史记就有三家注),大体上都是不难理解的。

如果是做文献训诂,当然有难度,但是能读懂史书是不难的。很多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基本无障碍读懂史书。

以及,点校版的二十四史,没听说过看不懂的。可能有一两句话难以理解,但是整体而言,史书的理解真的不难的。

所以,二十四史里,不管精彩精彩与否,史记一定要读,算是过关游戏里的新手村,判断你是否真的是兴趣或是工作需要而去读,等任务过了,迎接你的才是真正的人生阅历。

配图只为了感叹古人的睿智,自愧不如。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文学价值最高的,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要看二十四史,当然首推《史记》。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