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1:16:49 条浏览
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考研人数也是逐年攀升。我记得15年还是160多万。不仅考研路上越来越堵,公务员、教师甚至是辅导员、街道办事员都内卷的非常严重。哪里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国人多,架不住好的选择太少。
近几年来,好的工作机会不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的不能就业,或者想要有更好的选择,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考生多,招生少,每年都有很多考生落榜,所以身边二战三战甚至更多的考生比比皆是,我个人认为大学本科毕业早点就业比较好,早点进去社会实践,比继续考研好几年有价值多了。无论考研考博最后都是得走向社会,不如先积累实践经验,工作几年后根据需求再考虑是否再考研。
不考怎么办呢,就业门槛越来越高了,内卷太厉害了。
这就需要先问一下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初心!我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做研究!如果是为了就业,根据我的经验是把握各种机会,考公、事业单位招考、选调、大学秋招、春招等各种机会,毕竟做为应届毕业生也就一年,这样的机会不多!如果为了做研究,我希望你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业务知识,不论报考人数多少,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必须要!考研后平台不一样啊!
我想考研,带着女儿去读研究生,人这一辈子总得有点想做的事,加油^0^~去外化完成梦想!
考研这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说真是没有必要,如果你将来不搞高科技的东西,考研,没多大意义,浪费青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读书了,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是就业,能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如果你研究生出来多大了,怎么也得25岁了吧,而且现在研究生毕业太多了,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如果20多年前,你研究生毕业,还是比较吃香的,但现在今非昔比,而且很多用人单位,看你第一学历,认为这个是真本事,所以,不如大学本科毕业,找个工作,更有意义。
一看是否需要考;二看能力水平是否行。没必要强求自己非要考,耽误时间,浪费精力。
我是一名研究生,已经毕业,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考研要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那肯定是值得的
结合自己考研和读研的经历来看,不是劝说所有人都来跟风考研,但是读研的确对自己有一定的提升,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和研究生毕业后的生活吧
本科是一个四川普通的二本,2015年去了当地的政府一个部门实习,理所当然的留了下来,但是没有编制,只有劳务派遣的合同,3500的工资,每个月是2888的到账的工资,五险一金加在一起是600左右,就这样一直做到了2017年7月,期间工作兢兢业业,也是得到了各大领导的好评,但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瓶颈,身边很多同事都是工作了五六年,仍然没有解决编制问题,所以自己就能看得到自己的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生活状态,就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生活状态了。在这段期间,也看到了成都市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对于985的硕士,直接走绿色通道,“百千万”等政策,给予编制,住房问题也可以解决,所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211或者985的研究生。
在2017年7月不顾所有领导的建议和挽留,辞去了工作,全职备考,回到了本科的大学,一期合租的教师公寓,隔间400元每个月,从8月开始租了4个月,期间找辅导员搞定了学校饭卡和图书卡的问题,也感谢辅导员的帮助,就开始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食堂,图书馆。终于12月考完了,成绩出来了之后是专业第二,后来也就顺理成章的考上了武汉的一个211的研究生,这期间也是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始终没放弃。从18年3月考研成绩出来之后,到入学的9月,原来的领导还推荐我去了一个公司工作了几个月,5000每个月,攒够了学费和生活费了
至于为什么说到要来武汉,完全是自己想找一个离家(江西)近一点的地方,之前觉得成都太远了,没通高铁的时候,每次坐车都是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座,太痛苦了,武汉的确离家近一点,两个半小时到家吃午饭这滋味太好了,最后还把爸妈接到了我的研究生毕业典礼。
21年研究生毕业了,读研期间也发表了一篇论文,当然读研也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差点导师不让毕业(这里也说到读研选导师的重要性),现在回想起来,也感谢自己曾今做的每个重大决定,工资待遇也还可以,然后22年初打算换工作,我觉得在介绍和面试的时候211的研究生也会给我带来一些便利吧,也是得到认可,最近拒绝了一个上市公司的offer,我觉得可能我如果本科毕业,能够接到这种offer,肯定义无反顾,但是现在眼界和思考,让我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份工作,自己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
现在也在辅导很多师弟师妹考研,得出来的经验就是,如果你能忍受备考期间的孤独,读研期间的挫折,是值得的,但是前提是你要理解为什么读研,考研,而不是盲目跟风,如果你想去考公务员/国企之类的,本科学历其实也够了,如果去社会工作,读研肯定会有帮助的,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啥再做决定,而且现在经济形势下行,疫情影响也大,加上现在考研竞争激烈,很多原来调剂的学校一志愿都满额了,更要做好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本科直接出来有好工作,不读研也挺好的,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自己多多衡量一下,哪一种路子适合自己
[玫瑰]现在是竞争的时代,就业岗位有限,而且大多人都想着找个“好了再好,好上加好”的工作,所以就把自己逼着提高门槛,水涨船高啊!
只要人和人的贫富差距不要太大,只要领导层的和普通工人薪酬待遇相差不大!我认为只要当下清高的面子,扫大街的也能受人尊重,活人一辈子,都一样!有时候干活的还比当官的过得坦然和轻松。
完全没有必要非要考研!找个工作要点生活才是人生大事!
我一直关注张雪峰老师的视频,当然,我不只是为了听段子去的,只是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450万考生,300多万落榜,代表了录取率低,但是那些没有录取的真的全部都尽全力去冲刺了吗?
有一部分人是的,努力了很久,但还是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或者阴差阳错。但是没有考上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抱着我试一试,考上了我就去读研,考不上我就找工作这种心理的。
这种有选择性的想法会导致很多人没有尽全力去冲刺复习。所以这些人成为了基数。
我没有讽刺别人的意思,因为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当年想报哈医大的精神心理专业,但是我确实没有尽全力,所以我也确实没有考上。还好我比较顺利地工作了。
还有我同事,前几年在职研究生非常热门,几乎每个科室都至少报了三个,我知道的,呼吸、心内、神内、内分泌、普外、骨外,都至少三个,还有报一个的小科室,这样一算,至少二十个吧,然而最后一直坚持下来的你们猜有几个?全院只有五个。大部分医生上了一段时间课以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想继续下去了,还有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全要用来学习英语,每天都比别人辛苦两倍。
我那位在职研究生毕业的同事,每天下班就是学习,孩子老公带,家里也顾不上收拾。可以说,她英语底子并不好,但她硬是凭着努力把英语过了。
所以说,那些数字代表什么呢?你努力没努力,努力了多少,你自己最清楚。如果你只是想要试试考研,除非你是天纵奇才,否则只会注定成为那个基数。
450多万考生,300多万落榜,我们还要不要义无反顾地考研❓对啊,你看到的这一切,就是真实的生活,真正的现实!我不用说,现在的大学本专科生尤其是普一、二本生,每年至少有40~50%的同学,要报名考研。你就是从今年报考研究生的457万的人数,就可以看出这一比例。当然,其中还有2战~n战的人。
但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摆在每一个考研人→每一个大学(本专科)生的面前。如果457万考生,甚至更多的人,只要你想读研,假使就都能读。那还需要努力备考,再去竞争吗?那还会有自我努力→自我奋斗存在吗❓
而中国社会→人类社会,一旦少了竞争,那还是社会吗❓你走在街头,你看到只要是个人,就给你这发你那,你会把发你的这东西珍惜吗?万类霜天竞自由啊!
越稀少,愈珍贵。人类社会,任何时候,都一样!你不拼命往上登攀,活着,又干吗呢❓
刚才又看到一个提问:“你认为在下一次评估“双一流”中,有哪些学校会出局或入局❓”事儿不一样,与本提问道理相同。躺平,至少它还分两种呢。第一你准备在哪个阶段躺平,高中、大学……第二你躺平了,就意味着你放弃了什么→生活而不只是活着❓再说一遍,这个世界,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啊!
‘
今年的考研是历史上最艰难最困惑的一年。招生的人少,报档得多,录取率低。不少考生“一战”失利,“二战”落榜,再战又怕无望?现在处在迷惘状态,不知所措。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还是一改故辙,另辟蹊径?依鄙人之见:应理性分析,区别对待。
如果你是初战者,你也不必为初战的临场发挥失利而灰心,只要与国家线达标差距不大,本人又有信心,我给你敲锣击鼓,助你再次披褂上阵,鏖战沙场。或许曙光即在眼前,成功就在脚下!
但如果你屡试不第,虽考场发揮正常,而得分却与国家线差距较大,再战信心又不足。那我奉劝你不必再勉强自己,改道而行选择就业也是明智之举!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同样也能成才,出彩!
总之,落榜并不可怕,失志将难有作为。量身定制,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