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古代人也有追星的行为吗,也像我们一样那么疯狂吗?

2024-10-10 10:36:02 条浏览

很疯狂,以前漂亮这词是用于男人的,历史上有卫介,兰陵王,潘安,罗成等都受到男女一致的追捧。




古人当然也有追星。

哪里有倾慕,哪里就有鞍前马后,择善而从。

春秋时代,子都,公子朝是有名的美男子。《诗经》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论语·雍也》也说:“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这可能是最早的追星了吧。

魏晋时期,美男子潘安每次外出,都会有不少女子手牵手地围着他的车子,又向他的车子投掷水果。成语“掷果盈车”即来自于此典故。后来人们就以“潘安之貌”形容男子俊美。潘岳与夏侯湛友好,喜欢一同出游,时人谓之连璧。有趣的是,写出《三都赋》的左思虽然长得丑,看到潘岳出游如此受人欢迎,也依样学样,特意梳洗打扮,驾车出游,“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最有名的是西晋的卫玠,容貌俊美,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年幼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众人围堵,被称为“璧人”。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亦具丰姿,但每见到卫玠便叹说:“珠玉在前,觉我形秽。”又说“与玠同游,炯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耳。”卫玠身体不好,虚弱多病,身抱羸疾,乘白羊车到洛阳市集时,常被群众包围,体不堪劳累。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卫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热情奔放的中国女子,或许滥觞于《诗经》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郑之春月,士女出游溱水、洧水之畔,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先秦时期,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人们的情思清澈无暇。

说完了女子的追星,来说说男子吧

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男人们追星也疯狂。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子产受后世对其评价甚高,被推许为春秋第一人。孔子说他是“古之遗爱也。”东汉的经学家赵岐生前预筑了坟墓,绘制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画自己的像居主位。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盛行。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号称养士三千。他们重气徇命,人们慕名而来,从者如云。孟尝君的门客冯谖,焚券市义,为主人打造狡兔三窟,高枕无忧;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信陵君的侯嬴应机立断。吕不韦招致天下游士,编撰《吕氏春秋》,将它公布在咸阳城门,竟一字千金。直到百年后的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和方士数千人,效仿吕不韦,写成《淮南鸿烈》。

太史公司马迁对孔子心慕笔追,留下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赞叹。




古代南北朝时期就有看死卫阶的疯狂行为,潘安的掷果盈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答案是有的。

中国古代有些朝代,社会风气非常开放,对小鲜肉、音乐家、诗人等等都有狂热的追星行为。

有几个具体案例可以参考一下:

1.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和《晋书卫玠传》有记载。

东晋时候,大家讲“风流倜傥”,对容貌俊秀的人有特殊的爱好,就像唐人爱胖。

《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这是明显追求小鲜肉的案例了。

卫玠因为姿容秀美,名声在外,致使“观者如堵”,把卫玠给吓死了(心理压力大,心脏病犯了)。

2.潘安的故事

作为比卫玠更出名的美男子,潘安的名头大家就都比较熟悉了。

《世说新语》和《晋书》都有记载的。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出去一趟,可以带一车水果回家。

相反,同时期有位姓张的,因为长得丑,经常得到砖头瓦砾。比较产生伤害。

就像现在的好多笑话,说演员在台上功力太差,一场演出下来,盖房子的砖头都凑够了。

3.洛阳纸贵

左思写出《三都赋》后,大家争相传抄,致使市面上的纸都涨价了。

《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这是不是很像70后、80后小时候抄歌词呢。歌词本加上即时贴。那个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到几本。

4.柳永——被青楼女子疯狂加粉的词人

当时柳永因为与皇帝的野史沾边而做官无门,比较失意。

而青楼女子十分需要诗词歌舞作为演出素材。

柳永的词作风格,正好适合当时青楼女子传唱。

供给和需求对上之后,柳永就成了青楼女子眼中的明星。

以致于柳永死后,都是青楼女子凑钱给下葬的。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追星族”、“粉丝”都是我国出现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时尚或文化现象,早在大唐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了许多情意绵绵的爱情诗,从他的《锦瑟》就可见一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的爱情诗,打动了许多女子的心,都争相传抄吟唱,成了他的忠实“粉丝”,可谓是他的“追星族”。

李白像

有一个叫魏万的年轻人,非常崇拜李白。为了亲眼目睹李白的风采,他不远千里,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追寻李白的足迹,锲而不舍,用半年时间,跋涉三千余里路,终于在扬州追上了李白,虽然风尘仆仆,但心里感到十分满足。

杜甫像

中唐诗人张藉,崇拜杜甫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把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在灰烬中加入膏蜜,然后像喝十分珍贵的补药一样,把它们喝下去,而且坚持每天必饮。因为古人坚信,吃什么就能补什么,张藉想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也变成杜甫。

晚唐诗人李洞,崇拜贾岛,到了盲目的程度,时人称之“酷慕贾岛”。李洞的头巾上放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平时总是手持佛珠念念有词;不是为自己祈福,而是为贾岛祈求平安。与人交谈,必说贾岛的好;倘人附和,他便十分高兴,亲手抄写一篇贾岛的诗赠给对方,并且反复叮嘱,要心存敬意,焚香沐浴之后方可像咏诵佛经一般拜读。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被人“追星”,同时自己也是“追星”者。当时荆州有个叫葛清的人,狂热地迷恋白居易,在全身纹上白居易的诗,有三十多处,还配上图画。如此“粉丝”,就是当今也很罕见。而白居易却很崇拜李商隐,常常对人说:“我死之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

李商隐非常感动,在白居易去世后自己生了个儿子,就取名叫“白老”,表示对前辈推崇自己的感念。谁知这个白老生性木讷,没有半点诗情。诗人温庭筠就开玩笑说:“白老啊,让你做白居易的后身,不是辱没了他吗?”——倒也是诗人之间的逸闻趣事吧。

宋朝的大词家苏轼也备受人们尊崇,他在苏州时,有个女子非常仰慕他,不顾公婆丈夫反对,抱上古筝,来到苏轼与朋友聚饮的彩船上,为他精心弹奏一曲。苏轼离开海南时,有成千上万的仰慕者为他送行。

从古至今皆有追星者,在当今社会更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一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甚至有不少追星畸形现象产生。作为粉丝人群还是要理性追星,有选择的寻找自己的偶像,不能盲目地崇拜和模仿,让正面积极向上的璨璨星辉照亮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

谢谢阅读,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古人追星,我们无法与之相比,古代的八拜之交,二十四孝,看过就懂了。古人为说一句肺腑之言,可以死谏,对名人之敬仰与崇拜,更是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过这里最重要的区别点在哪呢?不是谁追的更厉害,是谁才是真正的星。星,老人会说:文曲星下凡。星,是天上下来的,不是凡人,做的事更不是凡事。所以你懂的,现在的星,都不是星,是腥[机智][机智][机智][捂脸][捂脸][捂脸]。




想想偶像这个词,本来就是指被人羡慕或者追随的,不被追随还能叫偶像吗




当然有,古人追星,比现代人一点都不弱,甚至更加疯狂。

首先说一个最疯狂的“追星”人,唐朝荆州街卒葛清,被人誉为“白舍人行诗图”,白舍人是白居易。葛清是白居易的疯狂粉丝,到底有多疯狂?葛清在身上纹满了白居易的诗,一共三十多处,而且每个地方纹的是什么诗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可是真爱粉。

这个故事记录在唐朝段成式编写的《酉阳杂俎》中,原文如下:

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成式常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扎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又“黄夹缬林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凡刻三十余处,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接着说一下我们的诗圣杜甫,杜甫是大诗人诗仙李白的超级小迷弟,一生为李白写过无数的诗,可李白对杜甫好像并不怎么感冒。央视的“大型歌舞类节目”《国家宝藏》还拿这个梗调侃了一下杜甫。“人家爱的是汪伦。”对诗圣肯定是暴力伤害。

最后说诗仙李白,李白年轻的时候也是追星一族,李白追的是大诗人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李白送别孟浩然写的。可是李白对孟浩然完全是单相思,孟浩然对李白一首诗都没有留下来。




古代人有追星的哦!

最出名的当属魏晋时期的卫玠,由于长的太帅,都不敢出门,一出门就引来围观,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这就是经典的“看杀卫玠”的典故。长的帅的,类似的还有春秋末期的宋朝(人名)、西晋时期的潘安。

中国古代追星由来已久。

孔子是尧舜的粉丝,是文武二王的粉丝,是周公的粉丝。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且老梦见周公。

子贡、颜回等人是孔子的粉丝。对老师的敬仰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都说老师有如巍巍高山,不可逾越。

司马相如是蔺相如的粉丝,连名字都改成了一样的。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粉丝,为得到兰亭序可谓费尽心机。

李白是谢灵运的粉丝。在诗中表达敬仰之情。

杜甫是李白的粉丝。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

白居易是李商隐的粉丝。临死是对李商隐说,希望死后能投胎做你的儿子,你一定要好好教我呀!

葛清是白居易的粉丝,在自己的颈子上纹身白居易的诗文。

张籍是杜甫的粉丝。张籍曾将杜甫的诗烧了拌上蜂蜜吃下,说吃了杜甫的诗,就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诗了,简直就是痴狂呀!

……………………

这些著名的文人、诗人除了互相崇拜之外,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万千粉丝,其中李白的粉丝最多。唐玄宗就是看了李白的诗,听闻了李白的名声,把他召入宫的。

除了长的帅,有才华的招人追慕之外,还有一些音乐方面的追星。

刘邦后宫佳丽一堆,然而独宠戚夫人,主要原因就是戚姬对楚歌造诣很深,不但能唱,还能作曲。刘邦喜欢楚歌,大风歌就是刘邦的代表作,因此,两人情趣相投,龙凤和谐。

到了唐朝,诗歌发展到达顶峰,诗和歌是不分家的,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普通老百姓或歌姬都可以自己作曲、自己演唱,唱的好的就会直接圈粉,厉害着呢。唐朝盛大活动的时候,有大型演唱会,可谓人山人海,追星的感觉一点也不比现在差哦!




追星是指崇拜某些有影响力的人例如明星、大文豪、科学家。。。。。。。,不同领域的人对自己认可的明星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大家认为追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为大多追星的青少年,受到明星表面的行为影响,但青少年很多极不理智,对明星的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是违法的行为也要效仿。实际对于理智的追星,不是去自我的追星,也未尝不是精神生活上的一种丰富。古代人自然也是有追星的行为的,至于疯狂不疯狂,我们简单介绍几位再来看。

一、潘安

潘安是历史上注明的美男子,而且才华也不差,有一个成语“掷果盈车就是关于潘安的典故。据古籍《世说新语》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岳别传》曰:「岳姿容甚美,风仪闲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续文章志》曰:「思貌丑悴,不持仪饰。」〉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语林》曰:「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二说不同。

《世说新语》引用了多部古籍的记载,描述潘安出行的情况,潘安每次外出,都有很多的女子手牵手围着他的车子,向车里面投掷水果,都能投一大车子了。

二、杜甫

杜甫有一“粉丝”叫张籍,疯狂到吃杜甫的诗集。关键这张籍还不是普通人,他自己本身就是唐朝的诗人,还是韩愈的门生。据古籍《云仙散录》记载,张籍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诗集烧成灰烬,然后将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不解,就问:“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后,我就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

可见古人也说有“追星的行为在的,只不过古人称为追随者、门生之类的名称,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其实也作为那些大才的追随者对他们行为的描述。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