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后记怎么写?

2023-06-14 12:33:08 条浏览

后来要根据自己前面文章的内容,总结里面的中心思想,来收尾的。个人建议:凤头,猪肚,豹尾!




一个人死后怎么写墓志铭,一本书后记就是这本书的墓志铭




后记

后记是指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ba)或书后。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后记”者,由其名可知为一文/一事完后记录所想所观所感。

例如给文章写后记

若你是读者,你看完这文之后总会有读后感。

若你是作者,你可以写写写此文的初衷和写作中出现的某些趣味/对文章有影响的事。

格式不限,可以和普通文章一样的写,也可以写一个标题,后面再加个副标题之类的,很自由的




一部作品成书之后,要写后记。后记一般要交代写书的经过,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写书过程中得到的帮助,还有作者写书的一些感想。




后记,是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后续文字。一般来说,后记与一本书的序言虽然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在叙述的风格上,在表达的内容上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我们在写作后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也要明确,后记是在写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专著之后才写的,而不是相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后记中把写作这本书,这篇文章的经过,以及相关的甘苦和经验完整地表达和叙述出来。

其次,在写作后记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在我们写作这本书,这一篇文章的过程当中,谁支持了我们,谁又在困难当中帮助与指导了我们,谁又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难得的资料,这些,也是我们在后记中应该叙述清楚,又应该明白地提出来的。

最后,在写作后记的时候,文字一定要尽量节简深刻,也要具有概括性。并且要尽量在议论与叙述之中把有关事项,有关人物交待清楚,叙述明白。而文字也不要沉长,要尽量长话短说,以避免篇幅拉得过长,成为又臭又长的女人的裹脚布。




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

最早,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笔者看来,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那么该,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后记怎么写?

后记,简而言之,就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后记,又称跋(ba)或书后。

但值得注意的是,后记实记上是写在书后的序文,但又与序文稍有所不同。

一、那么后记和序文稍有不同点在那里呢?

1.后记(跋)与序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

①后记(跋),写在书籍、文章(或书画作品)后面的短文。

②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2.后记(跋)与序在内容上不同。

①序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原作的内容,并对内容阐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介绍和评议。

②后记(跋)内容:因篇幅、体制规规模都小于序的原因,所以在内容上也不如序全面详实。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二、后记的写作作用:

①多用于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

②一篇文章写完后,如果发现文章有遗漏或需补充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加以补充。比如,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了新的变化发展,而又不便另行文章单独介绍,这时就需采用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这样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真是两全其美。

③有时候,作者为把文章提高到一个相应的高度,故意对文章中的某个问题引入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写后记需要注重的地方。

①写作后记,主要是对文章中心进行升华,如果起不到升华等作用,就不必再写后记。

②如果一篇文章叙述完整,内容详实,根本不存在需要补充的问题,这时就不一定要写后记;只要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旨意即可。

③一篇文章题目下,已有(比较精炼、且富有哲理性的)题记,就不一定需要写后记了。

只要遵守上述内容的具体运用,就可以在以后的创作的实践中,进行后记写作了。




后记一般写读书写文章的感触、写作相关的人、事及写作过程,以及表达感谢或者以志纪念等等!也没有固定格式,是对正文的补充!

其实后记,也是写作最自由、最灵动、最接地气的部分!写好了,让作品锦上添花,意味悠长!

附上金庸《倚天屠龙记》后记(因多次出版,后记增加到三篇):

《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

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虽然宽厚大度,慷慨仁侠,豪气干云(其实他的侠气最重,由于从小生长于冰火岛,不知人世险恶,不会重视自己利益,因而能奋不顾身地助人),但不免也有缺点,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主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至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已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

张无忌一生只重视别人的好处,宽恕(甚至根本忘了)别人的缺点。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敌人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张无忌半个条件也没有。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但政治才能太强的姑娘,往往并不很可爱。

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

所以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虽然,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

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和张翠山之间、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父子般的挚爱。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一九七七·三月

张无忌的性格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英雄豪杰之气,但他于这个“侠”字,却发挥得很充分。“侠”是并非为了追求自己(包括自己国家、自己团体、自己亲友)的利益而去做义所当为的事,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士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誉)、不接受任何代价而去追求正义。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却坚持拒绝美丽的京娘委身,因为他觉得如果他接受了,他的义举便有了代价,就不是高尚的侠义行为。西方社会中较少这种价值观念,西方人常觉上帝(或教会)吩咐这样做,便去做了。中国人的观念是,自己良心觉得应当这样做、,便去做了,未必是求来生较好,未必是为了免得在地狱中受苦。武侠小说的最高原则,是宣扬侠义精神。英雄往往是为自己而做,侠士却通常是为别人而做。有了代价,便少了侠气。

张无忌甘受灭绝师太三掌,在光明顶上奋身而挡六大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觉得“应该做”,所以他决不会去和朱元璋争做皇帝。

二〇〇三·七月

《倚天屠龙记》一书,因为结构复杂,情节纷繁,漏洞和缺点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动手术。最主要的更动是: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我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

本书的回目是模仿柏梁体一韵到底的七言诗四十句。古体诗的平仄与近体诗不同,不可入律。我不擅诗词,古体诗写起来加倍困难,就当作是一次对诗词的学习了。困难之点在于没有“古气”。

二〇〇三·七月




大家好!这里很高兴与大家交流探讨一下怎样写后记这个话题。这些年来,我的作品出版我写过五篇后记。写后记的第一个感觉是“如释负重”,一种心情是“心花怒放”,一种期待是“高人认可”。细说其故,包含着对上面“三个一”的回答。

其一,如释负重,说的是出一本书很辛苦,每一个章节,每一篇文章,都要认真地去写,去修改。最后还要通过出版社编辑的编审,质量行就可以通过,有问题就得修改,如果改不好过不了关,将前功尽弃,瞎子点灯白费蜡。一年甚至几年十几年的辛苦付诸东流水。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红楼梦》作者、大家名家曹雪芹写出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名著。他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体会和感叹,道出了创作中的辛苦、痛苦和甘苦,只有自已知道。而事实上,出版一本书,如果到写后记这一环节了,说明大功即将告成,胜利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当然会有如释负重的感觉了。所认,写后记,第一部分可“回忆式”写出版这部作品的创作和成书过程。

其二,心花怒放,说的不是书马上要出版了,有些忘乎所以了。而是在高兴取得成绩成就的时候,要想到为我们这部作品这本书的出版,给予指导付出辛苦的编辑和家人朋友等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要用一种感恩的心,表达我们的谢意和敬意。所以,后记的第二部分,可以写感谢为此书出版给予指导关心和帮助的人。

其三,高人认可,说的是这本书马上就要出版了,书的质量水平高不高,还期待着行内业内高水平人士认可。怎么让人家人可?我们就要实事求是地查找出版这本书,还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查找自已在写作上,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再出版作品时要注意要提高。争取做到出版下一本书的质量,一定比上一本书要有进步和提高。怎么提高?除了自己努力外,还需要高人指点迷津。因此,后记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分析一下问题和不足,期待高人批评教导。

这是我写后记的“三段论”。如果出多本书多部作品,写后记最好要有所变化,可以在结构上有所变化。如:把3个部分顺序进行变化或再多写一两个部分都可以。正如古人讲的,文无定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这是我的实践体会,不知对否?




《后记》与前言相反,《后记》是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例如:《庄子》选译的上榜理由:《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主要的哲学和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诸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书节选了《庄子》中的二十篇,其中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外篇中的《秋水》亦被认为最能体现庄子的思想;杂篇中的《寓言》和《天下》两篇也很重要,前者旨在明《庄子》表达道的手法,后者则阐述了先秦各学派的中心思想及活动情况,并列举了重要的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哲学史论文。

以上是《庄子》后记中的论述,谨作写后记中的参考,写后记必须根据自己写作方面的需求,如果有前言就不用写后记。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