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 11:44:07 条浏览
没有关爱生命就会枯萎
在接纳的基础上我们讲关爱,没有关爱,生命就会枯萎,爱是什么?
【第一个层次爱的内心愿望】,就是爱的本能,说的通俗一点,我们不做理论家,研究那些理论的东西,爱的本能是,小猫小狗也会爱他的孩子。人类也会爱我们的孩子,也是本能。以色列有句谚语说得好,爸爸送给儿子一份礼物,儿子笑了,儿子后来送了一份礼物给爸爸,爸爸哭了。为什么?因为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孩子爱父母是需要被教育的,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会爱父母的,孩子爱父母是需要被教育的,是需要被环境感染和同化的,这是一种文化属性。他是需要被教育的,但是父母爱孩子是不需要被谁教育,是自动的。
我记得《小王子》中有一句话,玫瑰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你在它身上所付出的爱。
你认为孩子珍贵,他也认为自己很珍贵,他如此珍贵又为什么要花时间在不珍贵的你身上呢。他所做的就是让自己一直珍贵或者比现在更珍贵。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生的少。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都舍不得让孩子受累,都是给最好的。小孩从小养成了这种习惯,长大了就有依懒的思想,什么也不想干了,他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这都是溺爱所致。
溺爱被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目前,很多中国的家长都还是报有传统的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样的想法初衷是好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也不容易,最初就应该受到父母亲的保护,这本来没有错。
但是,很多人把保护的时间段无限期的延长了,就像我爸妈经常跟我说的“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个孩子”。这句话小时候听觉得是宠爱,长大了就慢慢明白了这是一种溺爱。
然而,就是因为这种溺爱让很多孩子在应该独立的年龄依然在父母的羽翼下得过且过的生活,这样长久下去父母不仅会加重自己的负担,同时还要带着一个“超级巨婴”。
“巨婴”从小喝惯了奶,突然要求要断奶了他能接受吗?更何况是在已经过了断奶的阶段,习惯了“喝奶”是常态化的存在了。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孩子在需要独立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的放手让他成长,只有不断碰壁他才能体会父母亲的不容易,才会学会感恩。
进了误区一一,华夏族民早就再三警惕过的“自残”误区。
这不是一两代人的事,也不是个人、家庭的事;而是整个国家、政府的社会风气导向所至。
这里又有一个误导处,为政府洗白,推责于民众:
说了物质精神“两个文明”都要抓!都要硬!说了沒?!说了,谁也不能否认;
某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勤快、怎么怎么孝敬父母、怎么怎么打工寻钱上学考入清北!有没有?!不是编出来的吧。
且不说亿万家庭的父母,如何在现实社会中自已当好会寻钱的“好猫”的同时、让孩子挤出多少时间干活多少时间上补习班多少时间给他们睡觉一一这一千古难题怎么解决,光那黄赌毒、娱乐追星的大潮就够你抓狂的了!大势所趋,几个挡得住?!
一一有啊!如我家,从我爷爷到我当爷爷,从大清到民国,到新中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耕读传家,定住人性!
六七代走过来,十数人到百余人,一家成二十余家,没有暴富沒有赤贫,沒有“名人”没有忤逆;,有博士有农民工,有出国游学有坚守祖屋种田的子孙,三两年必聚老屋一次...。
但是,现在还有几家能借助“大家庭”的底气来抗衡社会五光十色非人性的物事?!
说一件事,我家六代二十家没有“独生子女”,开除公职的都有。倒是放开二孩后,侄子侄女有两个在“观望”,试探“大家庭”的忍耐底线。
沒人,什么都是空;
不读书,读死书,有人也白搭,弄不好养痈为患,养虎伤身;
抗不住忽悠和压力,犯浑,追求“摩登”,报应是迟早的。
“奶头乐”很厉害。其中排斥“大家庭”是一根本硬伤!
二人世界小家庭经不起一点风浪,既无经验也无能力,任由社会搓揉。坚持到老的境况如何拭目以待.
……
华夏族民有智慧应对生存发展,只要不犯浑。
简单说,就是父母溺爱。现在家中孩子少,大多一个多则两个。认为自己能干,有的疼孩子,有的认为让小孩子干,弄不好添乱还不如自己干利索,还有的是唯恐孩子干活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种种原因造成了孩子劳动的现象。孩子用钱,张口要,买衣服用品等父母给买,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玩乐。久而久之,自然成习惯,孩子极大的依赖心理产生了,孩子看来,父母给予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懂事的孩子可以说是树大自直,懂得父母辛苦养大自己不容易,不懂事的孩子连感恩之心都没有了,社会上很多孩子因父母不给钱花闹矛盾,离家出走,甚至伤害父母或长辈的事不少了,应该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了。
孩子根据年龄特点,适当给他们安排点活,参加一点有益的劳动,不是坏事,既有益身体健康,又能增进亲缘友缘之情,还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让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带给自己的快乐!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谢谢邀请,问候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