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7:11:49 条浏览
你好,我是动漫少女酒,很感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很有赞同感。
说实话,我有些轻微自闭,对自己的同事和同学们有时候都聊不上几句话就尬。
小时候在家跟着爸爸出去聚餐也不敢跟自己的亲戚说话,真的就是完全一句也不开口。
为此,爸爸还骂了我一句哑巴。
但是我还是没有改,虽然不说话,但是我也懂得,谁好,谁有善意。
后来,慢慢大了一点,在学校里到也还是能搭得上有些同学说的话。
自己也有个小圈子。
但是也还是没有什么很多的朋友。
微信好友最多50,能聊天的,最多5个。
很累啊,却也不气馁。
其实想改变也很简单。
和她随便聊几句,聊一些你们能聊的来的。
你想所有人都能接受你,那么你最好找到一个圈子里面的活跃人物,和她做朋友,她就会把你带进她圈子里,这样也就有了更多的人际链接。
当然,如果是和三观不正,或者你们三观不合的人,不管你怎么交往都没有用,因为迟早会出现分叉。
三观指的就是你们对事情的看法。
如果同一件事发生,你认为是其他的原因,她又认为是其他的原因。
两人僵持,必有分歧。
想怎么解决,就是你根据她的处理方法来看她对事情的看法,来了解她是否和你三观合不合。
还有,就是和别人相处,你必须要清楚你为什么要和她相处,朋友也是根据利益才能成为朋友。
只是和纯利益的商人不一样,你们有友谊有情义在里面而已。
举个例子,我朋友最近缺钱,向我借100,我知道她一般很少会向朋友借钱,这次借钱肯定是有难处,所以,我借了,那么这次我帮了她对不对?
下次刚好,我上课被老师抓了,因为睡觉,她立马站起来,说是因为我成绩太差,昨晚她和我补习很晚。
所以她帮我解了围。
你们认为呢?
唉,好像说的有点多,好了,其实累主要是你觉得自己的定位没定好罢了。
你要人际交往是为什么?你需要做到什么?这些想过没有?
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就是你是不是和目前这个目标三观不合?
如果一切都没问题,那么就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没有摆好自己的定位,你把你自己当成什么,那你现在就是什么。
还有哦,我微信还是只有几十个人,但是,这些人我都认识,都能聊天。
没什么想说的了,可能想法不同,以后也不同,这只是我现在的想法。
这是我的回答,谢谢邀请,谢谢光顾。
曾看过一句话,你想要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你之所以感觉累,是因为你有要求。人不能成为一座孤岛,所以交际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要选择必然的交际,做好自己的事,选择志同的交际,维持异类淡如水的相处,不能人人舒服,至少让别人无话可说。
觉得很累,太累过后有些不愿意相处的人我就只会微笑面对,做个倾听者,喜欢相处的又多些来往,谢谢
觉得人际交往很累,几乎人人都会遇到这种心境。
即便是喜欢活在人群中的“表演型人格”,他们骨子里就喜欢交际,喜欢在人多的场合彰显自己,但是他们有时候也会感到人际交往很累。
感到人际交往很累,是因为对人际交往有期待。
对人际交往中的自己有要求,希望自己做到某个“规定动作”,认为只有完成它,才能对自己满意。
否则就会对自己不满意,认为自己不好,笨,无能……
因此产生无价值感。
或者,自己本来不想参与某个人际交往活动,不得已才加入,勉强自己说不想说的话,跟不想交往的人交往。
这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当然也会让自己觉得累。
在或者,以上两个原因都有。因为有期待,所以勉强自己去应酬。
因此感到人际交往很累。
不论何种原因感到人际交往很累,都是正常人的正常选择,正常反应。
累就累吧,因为如果做另一个选择,同样会觉得累。
比如不参加人际交往,但是又感到自己失去了某个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矛盾中,这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除非你遇到好的机遇,不必违心应酬了。
或者修炼到家了,可以舍弃一些东西,无牵无挂了。
道法自然,“德法”也要自然。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我先给大家安利一些事实。
首先我们的脑子里有个东西叫额叶,顾名思义,它大概位于我们额头的位置。
额叶影响的东西很多,相当大一部分我们关于情绪控制和长期规划的能力是和它相关的。
这也就是心理学里讲的属于“社会化”的部分。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额叶受伤的患者性情大变,喜怒无常不说,也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想法。
这是因为ta的社会化能力部分的被摧毁了:当你不能压制自己的情绪,你就会直白的表达本我最真实的需求,体现出来就是喜怒无常。当你不能进行良好的长期规划,本来能忍耐的事情(比如忍住对伴侣的怒火,耐心的解决问题)就很难继续忍耐,体现出来就是不顾及他人。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稍微搞懂一点,为什么对孩子来说社交非常简单。
我们的额叶往往到25岁左右(甚至有说法在良好的环境下直到30岁)才发育完成。
“大脑的发育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很多,大概要到25岁左右才可以发育完成。因此,青春期的大脑是处于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状态,青少年的大脑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日前召开的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媒体培训会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青少年发展专家德瓦旭希·杜塔(DevashishDutta),从人类大脑发育的角度解释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叛逆、懒惰、没有责任感等问题。
所以孩子的世界里,拿放大镜烧蚂蚁和肢解青蛙和小鸟是经常出现的事情——往往我们长大后会对这种事情不寒而栗。
所以孩子的单纯未必是善良的,成人的痛苦也未必是不应当的,你肯定不会希望自己重视的人受伤,也不会希望自己熊起来搞砸一切。
与其说是成人的社交更累,不如说是你看到了更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你会思索对方是不是会痛苦,会考虑一件事情有没有什么长期影响,会计算更长远的得失,显然这对你和你面对的复杂社会都是更有益处的。
人类的演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化的演化,比方说我们当代人的雄性激素无论男女都远低于新时期时代早期的祖先,这从出土的骨骼中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趋势——更低的雄性激素虽然不利于个体面对野兽,但是有利于群体结成社会面对世界,它能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把成人社交的痛苦当成甜蜜的负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