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13:43:46 条浏览
硬笔这个书写工具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其特点是笔尖硬,好控制。写好硬笔书法主要是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经常临写自己喜欢的帖子。临帖要记帖,临过的字要记住,下次书写时,不要用自己习惯了的字体,要写已经临写过的字体。这样时间长了慢慢的字就好看了!
毛笔纵横千年,不死;硬笔横空出世,正茂!
硬笔笔画肥瘦划一,墨色浓淡死板,书法美感要求更高。
一、硬笔书法如树,有三要素。
1、字形如古木凌空,横枝绽花。不是死水枯树,有动感,富于变化。就得通过间架结构的紧宽收放,单字粗细大小,展现整体书法的灵变飞动的视觉效果。
2、硬锋是树干也是树冠,招风拂叶。在纸张留下逸动的飞白,须笔锋犀利,就得发动腕劲传力于笔锋,起落横竖张弛,形成厚实、劲瘦、轻柔、圆融的笔画姿势。
3、章法如田园,字行如树立沐风。习书者初用规范方正的书法纸笺,纵横开合的硬筆书法的布局一目了然。布局有了,重心必稳健,气韵则流畅。
二、借鉴毛笔技法,汲取养分。
1、心境澄静,排除杂念时,练字最佳。心境平和,容易集中精力,心念古典书家技法,顺手拈来,落笔干脆,风神气韵自然出。天下第一行书,贵在心态平和,羲之事后翻写,再无神韵。
2、起笔如骤雨疾风,收笔如电闪雷息。起笔和落笔不必犹豫,快点快收,败笔反正。胸有成竹,把控全局。书法作品,单字之美是局部,下等之作,上等之作是,通观全局,气脉浮动,前后呼应。全局观念,便是处理好邻字、全行、通篇的关系,自然而然形成变化灵动的气韵状态。
3、选临字帖,应先从楷书开始,进而行、草。楷书字帖中魏晋、唐宋诸多大家的书帖都是极好的选品。古人提倡写书法,笔笔有古法,硬笔书法不必强求,但结体、架构应习其所长,日积月累神韵必出。
硬笔是相对于软笔而言的。作为现今最普遍的书写工具,它是近代从西方国家引进而来的。在硬笔未被普及之前,我们的先人都是用毛笔写字的,也就是软笔。软笔对控笔能力的要求,比硬笔高很多,而且不便于携带,使用也不够方便,所以很快就被硬笔所取代。
要把硬笔书法写得好看,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最好是从软笔着手,借鉴软笔的各种技法,熟练掌握各种控笔技巧。什么地方该重笔下手,什么地方该轻描淡写;哪些地方该以笔锋出力,哪些地方该以侧锋使劲。软笔的控笔难度远超于硬笔,力度把控不好,字迹上的直观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能把软笔写到出彩,再用硬笔的时候就非常得心应手了。
第二,读贴临贴。个人认为读贴比临贴更重要。字贴是他人的优秀作品,我们可根据自身审美情趣,通过仔细揣摩和研读,分析不同汉字的结构特征,间架布局,运笔技法等,综合吸收其所长,并应用于自己的训练过程,久而久之,你的硬笔书法自然就好看了。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字。附图两张,由本人信笔写就。江湖体,纯属爱好,不得章法,欢迎交流指正。
学习硬笔书法要从传统书法中来,要临摹古人碑帖。尽量不要学习现代人的硬笔字帖。
原因有二,一是所谓硬笔书法,既没有独立的技法体系,也没有独立的审美体系。就是传统书法的简化版而已,古人常谓“取法乎上”,学习传统书法就是取法乎上。
二是现在市面上的硬笔书法字帖水平不过关,大部分只是对印刷体的生硬模仿,缺乏传统书法的滋养,不值得一学。
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因工具不同,使得书写面貌有了差异。但都用手写,也都是写汉字。所以,就有相同之处。根据我的体会和理解,硬笔字近似毛笔字的中心线。因而,重在结构和字势。也因硬笔大体不好提按(单张纸放于桌面上),故笔锋的回、藏可以省略。我们说,正是由于硬笔的硬性特点,才有了直接了当,简洁便捷和较之软笔(毛笔)的快速上。这也正是工作中,硬笔取代软笔的优势和原因。
这并不是说,硬笔字不需要顿笔和出锋了,也不管使转和连断了。而是与软笔有了根本的不同,可以省些动作,变复杂为简单了。
写好硬笔字,也需要临帖。范本可以是现在出版的有标准又美观的钢笔字帖,也可以就用毛笔字帖。两种都可取效,都可学好。钢笔字帖,可以直接效仿成果,加快进度;毛笔字帖,可以借鉴古之优秀法帖的丰富变化与神态。当然,如能从硬笔字帖入手,进尔再向学毛笔字帖,即随时代,又有古法,那样更好!(宋凤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