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曾国藩说:无一日不读书.有何道理?

2023-07-18 16:28:55 条浏览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是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最快捷的方法。

开卷有益,多读书还是好的。




每天都要读书。




这是一种爱好一种意志一种坚持,曾国藩历史有记载勤学不坠,每日必读,至晚年眼已盲。今日我们每个人每日也都在阅读是因为信息的交流和获得,希望有效率有意义的阅读成为一种良好习惯。




曾国藩唯一是蒋介石和毛泽东同时佩服的人。为什么佩服,是来源于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救国救难。一个家国情怀的典型文人。

在京城做小官读书的时候,可不是读一遍就算了。而是背诵,一直背诵到天明还背诵不下来。结果梁上的贼都会背了他还不会背诵。可见读书用功。

由曾国藩的传记家书,可以看到曾国藩一定是读的古人做事做官一些书籍。借鉴古人经验,也许还读写文学类的书。善于写悼词对联之类的就能看出.

另外读书也是锻炼脑力一种方式。大脑一旦不思考了。估计就老年痴呆了吧!

所以曾国藩告诫后人,无一日,不读书这个是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毛主席老人家就是终身读书的。七十多岁的时候竟然背诵出了红楼梦的第一章节。




去看王阳明




苏东坡有一句名言“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却将其改动变成:不可一日不读书。曾国藩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立下读书誓言的几十年里,真正做到了无一日不读书。在晚年一只眼睛读瞎了,也还是坚持读书。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震惊,或许也很纳闷。爱读书的人不少,但是能这般坚持,每天都读书的人,历史上都搜不出几个吧?想起现代人经常谈到自律,读过曾国藩家训后,我想称曾大人为自律界的鼻祖也不为过。

当然,要论起他爱读书,无一日不读书之事,必定有其渊源。

渊源还得从曾国藩爷爷说起,曾国藩爷爷,名曾玉屏,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无所事事之人,但有一次受到长者批评其无知,心受刺激,从此痛改前非,立下耕读传家的宏愿。“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一心培养子孙的读书教育。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儿孙爱读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为什么曾国藩能做到无一日不读书呢?促使他立誓并坚持的,却是他那个经过17次科举考试才考上秀才的亲爹。虽然在科举考试上实不如意,但是在对曾国藩的教育上却彰显了他不凡的智慧。

曾国藩中秀才,过举人后,雄心壮志,进京赶考。辛苦准备了两年,所有积蓄都花光了,身无分文,不料两次落榜。

二次落榜的曾国藩心中痛楚,却不想回家,于是在江浙游走散心。穷困潦倒的他无奈从父亲友人那借来100两银子。有了钱后,没想到又犯了书痴的毛病,将借来的全部家当,买了精刻的《二十三史》。

狼狈踏上回家之路后,曾国藩心中忐忑,不知如何向父亲交代。最后只好一五一十的将实情告知父亲。父亲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埋怨他,只平平淡淡的说了一句话“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意为你偿还债务,但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买书的初衷,细心研读。”在当时,100两银子对这个家庭来讲却是一笔巨款。曾国藩听到父亲话,非但没有痛批他两次考试的失败,对他冲动花光100两买书的事,却也如此平实的教导。曾国藩心中大受鼓舞,从此发下誓言,如若不好好将买来的书读完,就是大不孝。由此开始了无一日不读书的人生征程。

曾国藩这一生,读书无数,关于选书和读书方法,曾国藩也有他独到的见解。

他在家训里提到:

1.读书要读经典,经过岁月检验的,经过思想沉淀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一个人读好书才能吸收到书中精华,由此树立个人正确的信仰和学习到安身立命的方法。

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这是一种他提倡的沉浸读书法。在这点上很多人都犯有不专心,不专注的毛病。记得我以前在大学里,每次去图书馆,总觉得好书太多,一次都借了好几本。最后该还的时候,经常一本也没有读完,或者每本只零碎翻过几页。四年来,也没真正读完几本书。如果当时能学习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一次只读一本书,读通读透,不但能理解和体会到书中的精华,读到更多的书,而且也可以真正享受到专注于当前的乐趣。

3.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的兴趣和方向

曾国藩是文史大儒,也是科举考试的受益者。但他却说,读书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科举考试,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的兴趣和方向。

曾国藩对儿子的读书教育的态度上便是如此。

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晚清最有名的外交家。在年轻的时候,考了一次科举后。就不想考了,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曾国藩知道后,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尊重儿子的喜好,让他选择自己的兴趣,研读西学。

他的另外一个儿子,曾纪宏,不喜欢文史,却喜欢数学,曾国藩也是全力支持。因为要指导儿子,曾国藩不懂,就也找来这一块的书来研读。真正可谓难能可贵。最后培养出了两个和父亲不一样却是同样出色的儿子。

曾国藩晚年时,对他的儿子曾纪泽说,我一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要说有一件我能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我这一生无一日不读书。这话听来,真正是气势磅礴!

曾国藩无一日不读书,与大家共勉!




既喜爱且自律。喜欢健身的人一日不运动就仿佛少了些什么。喜欢音乐的人,一日不听些什么就仿佛缺了些味道。喜欢读书的人也是如此。先由自律而后自觉。




每日有所提升,感悟

不求攀比但求强于昨日自己




世人都知道曾国藩了不起,文是理学宗师、官至直隶总督,武又能办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认为他必然从小天资聪慧,天赋过人。实则不然,据史料记载,曾国藩生性愚钝,比起一般人家的小孩都有所不如,顶多只能算中人之资,然而他最后却能成功逆袭,我认为和他坚持了一生的两个习惯有关。一是写日记,二就是读书。曾国藩晚年回顾一生,觉得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无一日不读书”,这话说起来掷地有声啊。即使打仗军情凶险万分的时候,曾国藩任然每日读书,到了老年甚至一只眼睛都读瞎了,仍然用剩下的一只眼挣扎着进行阅读,说他是书痴一点都不为过。曾国藩如此热爱读书,这和他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祖父曾玉屏虽然算是小地主,却很重视家族的教育,并把“耕读传家”作为家训。父亲曾麟书不争气,四十多岁才考中秀才,祖父就把希望寄托在曾国藩身上,重点培养他。曾国藩小时虽然天赋一般,但比他父亲还是强上一些,再加上非常勤奋,二十多岁就中了秀才,之后又中了举人。但是进京考进士时却是两次不中,落榜失意且囊中羞涩,回家路上问时任睢宁知县的父亲旧友借银100两,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钱还没有捂热,曾国藩转头就拿这100两在买了一套精装的《二十三史》,花的一分不剩。回家本以为会受责骂,然而父亲却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为你偿还,但别忘了买书的初衷。”。曾国藩大受感动,发誓不好好把《二十三史》研读完成就誓不为人,从此养成了“无一日不读书”的习惯。关于“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封建社会讲究“学而优则仕”,很多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做官,而曾国藩认为不然。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注:无忝tian3所生,辱没,即不辜负父母)。也就是说,读书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方面,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读书可以“修业”,可以培养自己专业方面的长处,从而自卫其身,可以立足于这个社会。除了这两点,曾国藩还有一句名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还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和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个道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曾国藩能成为一代大家,一生功绩卓著,与其好读书、善读书不无关系。




古人可以无一日不读书,说明他读书有瘾。就跟现在人无一日不看手机一样。

不是他高尚,只是上瘾的嗜好高大上。

所以,咱们最好也去找个高大上的嗜好。




人不读书,是不行的,人也离不开书。曾国藩极其喜欢读书,在晚年总结他这一生讲,无一日不读书。

在他的身上,我切切实实的看到了读书的力量。读书不仅可以丰富自身,还可影响他人。

对于曾国藩来说,无一日不读书,临死前的弥留之际,都还手不释卷,踏实勤勉的在做着读书笔记。曾国藩这一生其实过的并不顺利,有过官场的挫折,也被气的跳过河,但被救起后,慢慢的开始收起心性,沉下心来,认真的读书做学问,因为读书太勤,还废了一只眼睛。

他说啊:“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他每日读书的习惯对他的后代还影响深刻,其后世子孙,在外交、医学、数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我想这都跟曾国藩教书育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说我自己,我是六十年代的人,农村长大进入城市的。受历史所限文凭不高,受职业所限学识狭窄。且过的生活习性大多沉浸于漫无天际的生存的日子里头。2000年以后,我才慢慢有了读书的冲动。学然知不足,那一刻,我才发觉人是要读书的,书能装人胆。

书是写给人读的,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并无一定之规。我则比较倾向阅读游记类的、散文类的、诗词类的、历史类的和宗教类的书籍,但也不滥读,死读,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生平读书不多,觉得读书大致归纳为三种情形。消遣性读书、功利性读书和积累性读书,可唯有功利性读书再有自觉性。

读书是一件奇妙的事,仿佛跨越了千年,和各式各样的先人做朋友,或是得到醍醐灌顶的启示,在书里,可以找到最真的自己。因此,我们当真应该抛掉一切名利杂念,好好的去书中寻找自己,不为任何事,只为取悦自己,方能尝到无一日不读书的滋味。




曾国藩说:无一日不读书。对于这个观点,我一见倾心,很是赞同、很是认同。读过曾国藩相关传记、书籍的人都知道:曾国藩可谓资质愚钝。但,天性平庸的曾国藩在立功上,创建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在立德上,曾国藩修身律己,几乎完美;在立言上,写下了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逆袭为人生大赢家,可以这么说,改变曾国藩命运的,其实就两个字:读书。以下,就来说说读书的益处吧。

一、读书可以磨砺一个人的心志。读书有乐有苦,苦乐参半。读有用之书,各类课本、专业书、上学考试书…这,肯定是苦的,必须全力以赴,孜孜不倦,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勤学不辍…读无书之书,诸如:小说、散文、诗词歌赋…若想有所得,也要深度思考、勤加记背,而且看似无用,其实有大用,都需用心、尽力、勤勉。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当中心酸苦辣,足以磨炼个人心性、心志。

二、读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读书如同交友,也如同旅游。与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交友,聆听他们的心语、心声,仿佛和一老友在沟通、交流,互诉衷肠…读《庄子》我们懂得了逍遥游、鹍鹏之志、呆若木鸡…读《老子》我们知道了上善若水,大智若愚,无为不争…读《史记》一个个帝王将相向我们走来…读《圣经》我们知道了博爱,读《论语》,我们了解了仁政与仁爱;读屠格涅夫,我们领略了俄罗斯森林、树林、村庄散发的粗犷、清新的乡野之风。

三、读书可以增长一个人的学识、才干。缺什么,学什么。跨学科,跨专业,跨界学习都末尝不可。曾国藩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文学才能也是学来的,我们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学识、才干的。

四、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仔细看,曾国藩的面相算不上好,他的眼睛甚至是三角眼,本是一种阴险之相。但,爱读书的曾国藩不仅不阴险反而很坦荡,精神气十足,两袖清风地不贪更让曾国藩气场清净。

五、读书可以给人以力量。曾国藩究竟有坚强,多坚定,多有历量呢?四十岁以前,曾国藩失败过无数次,吃力不讨好,到处得罪人,处处碰壁,一塌糊涂。但,读了两年的庄子,曾国藩知道问题所在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是,改变人生态度,变得圆融通达…最终,在四十岁之后东山再起,做出了一番成就。

六、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智慧不生烦恼,智慧使人豁达大度,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边云卷云舒。知行合一,建功立业,身心健康,服务大众,笃定坚持。

综上所述,开卷有益,日日读书,不可一日无书。以书为伴,以书为友。读书不止,不止读书…阅读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书香生活,一卷在握,人生日日如此,夫复何求。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