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09:37:23 条浏览
曹冲先让人把大象牵到一个大木船上,叫人在木船标记出吃水线,然后把大象牵下船,再让人把许多石头搬到船上,一直到水没到吃水线,最后叫人把石头重量一块块称出来,石头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利用水的浮力。曹冲叫人把大象赶到船长,受到重力船吃水下沉。在叫人把吃水的位置划上刻线,保持在水面位置,就可以知道大象的吃水面了。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石头的吃水面个大象一致。在去称石头的重量就可以大象的重量。小学生的知识水平。
先放大象于船划好刻度,大象下来再放石头于刻度对齐,之后一块块石头斤两之和便得。此子真是天才,可天妒英才,一代贤才帝王殒落。
利用浮力原理,同样重量的大象和石头在同一条船上,船的排水量相同。
放在船上,看船下沉多少,划线,然后再一块一块的再同样的船上放石头,至船沉到划线处,然后一块一块称量石头的重量,这个方法分割了很大的东西,并且用了等价代换,真是聪明的办法
曹冲称象其主要逻辑思维有两点
1.相同质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相同。
2.化整为零,对当时的计量水平来说更加方便。
个人对曹冲称象的事实提出质疑。
原因如下:曹冲在许都,洛阳周边不可能有大象。大象是南方动物,即便是有人从南方牵到北方,凭东汉末年的交通水准,几乎只能走陆路,在当时的条件下,要走一年以上的路,生存条件变化太大,象能不能存活走到许都或洛阳都是问题。
其二、大象是庞然大物,一路上绝对要过关卡,东吴的地盘那么大,大象要到北方曹操控制的地盘,东吴会不会让过都是问题。
其三、如果不是专门进贡,大象在北方没有用处,没有人会花费巨资从南方牵来大象,还要配备懂象的人,得不偿失。
本文不探讨曹冲的聪明,只探讨称象的事实可能性,从常理分析,不具可能性概率太大。
利用浮力,大象和石头等量中取得
曹冲是如何称量大象体重的呢?
当然他聪颖过人,想到分别让大象和石头先后上船装船,利用丈量船的吃水线的方法,得出了大象的体重。这一点己被大家所熟知。
那么,在没有船和水的情况下,曹冲是不是还可以称出大象的体重呢?书上没有讲,我想,以曹冲的聪明,当然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就是,利用杠杆的原理,用制作翘翘板的方法,做一个足够大,足够牢固的大翘板,分别让大象和人们(或石头)排在翘板的两侧,以达到平衡。同样也可以得出大象的体重来。
当然在有大船和水的情况下,用船比较简便。在没有大船和水的情况下,历史上的曹冲又该用翘翘板的原理称象了。你说呢?
曹冲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很聪明。有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是热带动物,只有南方才有。生长在北方的曹操等人只闻其名,从没见过活生生的实物。只见这头大象非常高大,四条腿就像是四根大柱子,长长的鼻子异常灵敏,两根象牙又粗又白,众人无不啧啧称奇。
见大伙对大象这么感兴趣,曹操想出了个考验众人才智的“怪题目”,他对众人说:“诸位,这个大家伙咱们都没见过,有谁知道它有多重吗?要知道重量,就得称一称。可这么大一头象,怎么称啊?围观的大臣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好办,按照一般杆秤的样子,造一杆特大的秤,再铸造块大秤砣,不就行了吗?
嘿,你说得轻巧,你说这杆秤得造多大?”有人反对。“是啊!就算你能造出这么大的杆秤来,大象可是活蹦乱跳的,你怎么称,莫非你要把它大卸八块吗?而且大象这么重,谁能提起来?”还有人提出了更深的质疑。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很多方法,每一种方法说出来都会遭到他人否定。
正在这时候,一个小孩跑到曹操跟前,朗声说:“父亲,孩儿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曹操定睛一看,这小孩不是旁人,正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曹冲,于是笑着问:“你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曹冲故作神秘地对曹操说:“我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必须到有水的地方才行。”曹操于是派人牵着大象到河边去。来在河边,曹冲命人撑来一条大船,把船上的东西清空后,牵着大象上了船。大象一上去,船就往水里沉了一大截。等船身稳定了曹冲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条记号,然后,把大象牵回岸上。众人看得莫名其妙。曹冲又命人挑来一筐筐的石头,都往船上装。石头越来越多船慢慢地下沉。等到水面与船舷上的记号平齐的时候,曹冲赶忙命人停止装石头。
接着,曹冲命人把船上的石头一一称重,再把其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就计算出来了。大伙都伸出大拇指:“好聪明的办法啊!佩服佩服!”曹操也乐得眉开眼笑。
这是五十年代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