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16:34:06 条浏览
有几个方面原因,第一可能是觉得国外的教育更适合孩子的成长,第二是想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掌握英语就像母语一样,第三就不用说了可能就是想让孩子获得居住地国籍,然后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没什么可掩饰的,这也需要大量的财力来支撑的,所以我们也不必酸葡萄心理。但作为孩子的成长而言,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人格的健全肯定要好些。只是看家长的取舍了。
英国小留学生问题最近牵动了国人的心,有的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快点回国离开采取群体免疫的英国吧,有的人认为,还是待在英国,不要回来传染给我们,不管大家什么意见,有很多人好奇,怎么会有1.5万小留学生在英国,都是什么样的人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英国留学?近年来,留学低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在以前一提起留学,一般都是指上大学或者读研读博,从高中去国外读书的都是少数,更别说是小学生留学了。最近几年,留学生年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压力,导致一部分孩子在国内很难升入较好的中学,进而获得较好的教育,迫使家长“另辟蹊径”留学热在最近几年越来越火,稍微有点钱的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应该送到国外读书,读国外名校,甚至能够拿到国外国籍。英国的小学也分为公立小学、私立小学,去英国的小留学生主要都是中国国内的一些留学机构代办理,一般只能够就读私立学校。根据留学费用,公立学校一年费用大概10000—20000英镑,私立学校费用大概10000—30000英镑,加上一些其他的费用一年至少需要几十万元。平常的家庭一年收入也没有几十万元,如果不是有钱的家庭怎么会出国留学呢?按我看了新闻数据后的了解,把孩子送去英国读小学、中学的,应该是那些经商有成,经济相对富裕一些的家庭,或者是公司高管,尤其是外资公司的高管居多;也有经济条件中上,但孩子国内学习情况很一般,但都是父母期望却比较高的家庭。
一般去欧美国家留学的家里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但这么小去留学的目的大概有这么几种:一、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和教育,见一下世面。还可以讲一口纯正的英语。二、攀比心理,别人家的孩子去哪里留学,我家孩子不去怕以后会输在起跑线上。三、崇洋心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的空气比中国甜,去国外留学,特别是欧美留学,就像镀了一层金。四、但也不排除极少数的人去国外留学为了学有所成,以后报效祖国。
这是学生家长崇洋媚外的思想,对学生从小对祖国民族文化历史引导有问题!从小就去接受外国文化而对自己本国文化历史都没学好能干啥?
事实胜于雄辩。在英国完成学业后,“我”选择了留下来。下面这些事是“我”在英国留学期间,以及移民英国后的一些亲身经历。这些小事情让“我”产生了很多大思考,也让“我”时常会感慨,经常被感动,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如果两个人出去玩儿互相拍照,一定会有人主动走上来,问需不需要帮忙合影。拍完还会问,觉得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还要给你们重拍。经常会被他们主动且热情的帮助深深感动。
不过,大家如果让英国人帮忙拍照,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按照我们的审美习惯,他们拍出来的很多照片,我们会觉得拍的不好,取景不当。原因很简单,他们拍照很专一,如果是拍人,他们就会把人充满整个画面,根本看不到后面的景。你会觉得在伦敦塔桥拍的和在自己家厨房拍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说到这里,可别给“我”扣帽子,说“我”不爱国,提了那么多关于英国生活信用信任的例子。就是因为“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才会那么关注人家国家好的地方。希望我们可以谦虚的学习,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也变得更轻松美好!
这个世界,开始是一些善良的人主动付出。后来,有人从别人的付出中得到了,于是出现了更多愿意主动付出的人。这样,社会就会慢慢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而并非是一两个人,一两个政策,一两天就能改变或解决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所希望的。打小就能送孩子到英国读书,说明家庭条件不错。如此之家境,就是在国内一样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况且国内教育条件不见得比国外差。这里有两个问题就值得大家思考了:第一,为什么这么小就不远万里的送到国外,真的是为孩子成材吗?英国法律规定,凡是在英国居住满十年的,可获得该国永久居住权,也就是能成为英国人。这也许是中国家长从小送孩子到英国留学的真实想法,因为从小学到大学,十年的时间怎么样都会有的。第二,这些打小就接受英国教育,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无论以后他们是何种国籍,他们还能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认同感吗?
孩子们是无辜的。
我认为有几种情况:1、这样的大多数人认为英国的教育比较先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于是花巨资送孩子去英国留学。2、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手中有钱又崇洋媚外,自己又不愿意费心费力去教育孩子,把孩子送到英国留学,一曰镀金二是安自己的心,拿钱让自己轻松。这么小的孩子,心理成长和身体成长正是关键时期,身处异国他乡,没有亲情的滋养,没有祖国的庇护,很难说,这些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长。也许,这是我个人的一人之忧。
随着我们家庭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能了解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全面,很多家长都寄望于下一代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一方面希望能拓宽孩子的眼界,提前认识外面的世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另一方面国际学校的硬件设施相比之下更有优势,而且环境也非常优越,语言环境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除了经济压力,国外的学习压力相对不会像国内的那么大,国外更多倾向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团队合作,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像国内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这种压力。
当然,凡事总有利有弊,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接受程度等方面因素考虑是否适合出国读书,最重要不能忘本,接受了西方教育却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学而无用,得不偿失。
都是有钱人的家庭!我没有钱给我儿子去读,连本国私立学校都上不起![捂脸][捂脸]
也许爱小孩的方式不同吧。我也不好怀疑这些父母是爱自己多过爱他们的孩子。可以肯定,这种方式很残酷。这些已经几十岁的父母也许是过度焦虑,又把他们的焦虑用这种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残酷文化意识,让父母们把残酷进行到底。在小树苗是最需要呵护的时候,却以学习独立和成才之名,被送出去经历风雨了。这种方式大概率无效有害。他们用这种方式显示所属阶层,以及保有自己的阶层地位,很可能也会因为这样反而使他们落后于本土成长的孩子。
1.5万人,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可以说是一种潮流了。父母把他们放到这么远的地方独立学习生活,是要很大决心和勇气的。对这些孩子来说,我们无法预知这么做的真正后果,究竟是福还是祸。不是每一个被迫独立的孩子都能够心理健康的成长的。小苗还不够强壮之前就独自面对风雨,不见得会培养出茁壮的大树,也可能成为先天不足的病树。
从投资角度来看,这是风险很大收益很小的投资。保本都不容易。为了获得阶层标准配备,却错过了真正成长的时机。不是远见,恰恰是没有远见。
首先分析小孩们的父母。毕竟去国外读书应该是父母的意思。假定这些小孩的年纪在12岁到18岁之间,那他们的父母年纪大概在38到50之间,经济能力应该在中产以上,受教育程度较高,可能认同欧美文化,可能认同欧美教育方式。后面两项之所以用“可能”,因为无法清楚分析他们父母的动机,但是这么做的结果则比较清楚:培养出深度西化的中国人。无法判断这是否算有远见。但是西化的一定会水土不服。
其次,中国父母的在教育上的攀比是出名的。在国内是拼幼儿园、拼小学、拼中学、拼大学,这直接繁荣了课外辅导的行业;在国外拼MBA留学、拼高校留学、拼高中留学,现在拼到了初中和小学,又繁荣了涉外教育行业。从高端拼到低端,含金量下降是必然的。中西方深度交融,文化优势差距已经很小,互补明显。出于获得阶层标配的心理动机参杂期间,父母是出于攀比心而这么做是很可能的。究竟有多少理性在里面,能否如愿以偿,都是未知数。可以肯定,收益不会太大就对了。高潮已过,追着尾巴去,只会耗费时光和金钱。
您好!和平鸽6670很高兴与您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现在中国人民生活条件好了,有钱了,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口袋里的钱鼓起来后。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比较注重教育,把孩子送去国外就读,大人嘛,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变凤,有的是看别人家孩子出国,觉得自己差啥呀,跟风的选择,现在什么钱最好挣,就是孩子和女人的钱最好挣。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从小送去发达国家学习,一定能够出人头地,想法是好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有的家长好攀比,觉得自己家孩子不能输给别人的孩子,咱也出国,久而久之,孩子出国的人数就多了。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国家强大,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好,让一部分人先富裕了,倘若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孩子还能出国念书,天方夜谭。
所以,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才使得出国念书的小孩增多。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谢谢与您探讨。
谢谢提问!对1.5万名小学生去英国留学的问题,我个人理解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部分家长是对我国的教育缺乏自信,认为英美国家的教育体制先进,为孩子提高起跑线;另一部分有移民倾向,为将来孩子及全家移民打好基础提供便利。
另外我想说点题外话,就是目前针对1.5万名孩子回国的问题。其实这些滞留在英国的孩子回国是无可厚非的,只要家长按正常途径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求助即可,我们本来就是团结民主,追求人道仁爱主义的国家,绝对不会抛弃祖国的花朵!只是有些家长自我膨胀,在网上高调道德绑架甚至攻击持批评意见的人们,说一些“穷酸”“眼红”“仇富”的挑衅性言论。激起了广大网友极大愤慨!真是咎由自取!鉴于此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在他们家长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应该对这些孩子施于援助!可以按平时正常成本甚至免费包机接回祖国!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这才是泱泱大国该有的责任和风范!
这1.5万名中国小留学生,宁舍亲情,少小离家,到完全陌生的国度生存锻炼,想想就值得点赞!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人们心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更加渴望,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趋向全面化,走出国门,了解见识外面世界的不同文化,就成了一批教育程度高,财富充裕高级白领的追求!
因为他们视野宽广,懂得怎样才能培养出一名品学兼优,大方自信的未来接班人,所以不惜重金,舍弃难舍亲情,也要将孩子送到不远万里的不同国度学习,这是父母的期望,也是未来中国富强的希望!
我有个好朋友小何,她有两个儿子,大的今年十四岁了,她是国内一知名药企江苏大区营销经理,去年暑假,她狠狠心把大儿子送到英国短期寄养,五万多块,在英国生活学习了两个月,回国之后,整个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胆小内向的性格变成了自信开朗的男孩!
所以,少儿时期的见识阅历对青少年的心里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你条件允许,就应该让孩子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哪怕牺牲物质与亲情!这是对孩子未来最经济的投资!
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学习,不是一种崇洋媚外,不是不爱国!相反,他们是一种更大的爱国,他们把异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学成后,带回国内,引导国内人才参加祖国的建设实践,用他们丰富的知识,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这才是最大的爱国行动!
盘点国内老一辈知名科学家,哪一位沒有到国外留学深造,正是由于他们忍辱负重,倍受凌辱,卧心尝胆,才有了共和国最伟大的今天!
清朝的闭关自守,让中华民族承受百年耻辱,新中国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赤诚学子,远渡重洋,冒着生命的危险,艰辛学习,终于让红色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今天,民族复兴的脚步已经加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民族辉煌,相信,只要十四亿人万众一心,就像战胜这场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一样,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能去西方读得起书的都是些什么人,人们应该心知肚明。这些家长的用心或目的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以为西方文化进步,让后代彻底摆脱中国的文化;二是以为留洋西方是个闪光的标签,他日归来高人一等前途无量;三是以为西方月亮空气都比中国好,决计让后代成为外国人;四是以为私有制度国家的财产安全保险,家中巨财已存放在海外,因而需要后代去继承。五是以为留洋时髦,望子成龙心切,让后代走个捷经,其中也不乏无自己头脑的跟风之辈。殊不知,事物皆有两重性,既有利就有弊,拔苗助长,事与愿违,风云难测,人算不如天算。中国人,当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中国的教育比英国好吗?一项英语高考难到了多数人。在英国,至少英语不那么难了。
最近,滞留在英国的1.5万名小留学生,成为了舆论焦点。
由于英国疫情日益严重,学校纷纷停课,小留学生们陷入了困境。
他们买不到机票,在英国又无法照顾好自己,这怎能不让家长们心急如焚?
于是,166个家庭联名写信,呼吁由中国政府出面,包机将这1.5万小留学生接回国。
这个新闻出来后,网友们瞬间炸锅了!
“坚决反对他们回来!”“不能和当地人同甘共苦,东食西宿,到哪都是过街老鼠,活该被歧视。”“现在回来就是把病毒带回来!”骂声铺天盖地。
猛地一看,似乎大家都缺乏同情心,对这些小留学生太过残忍。
疫情蔓延,难道大家都狠心不管不顾,让这些孩子受苦吗?
其实,这背后另有隐情。
1
“请求政府包机接回小留学生”,这样的话听起来确实有些过分。
然而,也不能过多苛责这些父母。
因为,这些小留学生的处境,已经到了无比糟糕的地步了。
英国政府的抗疫措施,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
“让60%的人染病已达到集体免疫”。
谁敢相信,如此不靠谱的话,出自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之口?
政府层面昏招频出,民众也同样“无知者无畏”。
很多英国人“酒照喝,舞照跳”,完全不把新冠病毒当回事。
有的英国民众乐观得可怕:
“我们英国人可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都活下来了,怎么会怕这次流感?”
即使是在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关停娱乐场所之后,英国民众依然到处溜达。
郊游、野营、聚餐,应有尽有。
而且,几乎没人戴口罩。
这种大环境下,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们成为了“另类”。
由于能阅读中文网站,他们知道新冠病毒的可怕,出门一定会戴好口罩。
可是,却被身边的白人歧视。
在欧洲人的逻辑里,只有生病的人才会戴口罩。
一个英文名叫“Isabella”的小留学生说:“我们学校真的一点不管,他们认为这就是普通流感。”
“上一周还有很多人上街,我看到只有一个人戴着口罩。”
学校停课之后,这些小留学生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他们中间有很多还不到12岁,完全没办法照顾自己。
即使有寄宿家庭,可是遇到这样的灾难,怎么可能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
更何况,很多寄宿家庭一点都不靠谱。
英国人自己都不把疫情当回事,更别说帮这些中国孩子做好防护了。
寄宿家庭很多都是老年人,属于易感人群。
万一老人感染,很容易传染给这些小留学生。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寄宿家庭开始“甩锅”。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疯狂抹黑,使他们认为新冠是“中国病毒”,对华人敌意猛增。
不少寄宿家庭也把小留学生当成了“烫手山芋”。
一旦疫情不可控制,他们把小留学生赶出家门,也并非是不可能。
一旦英国变成下一个武汉,这些孩子将会面临什么?
亲人都不在身边,一旦感染,那该是何等的绝望?
现在回国,是最好的选择。
2
可是,如今想要回国,难如登天。
很多航班都被取消,小留学生的父母们想尽办法,却还是买不到国际航班的机票。
而且,有的小留学生还不满11周岁。
按照国航的规定,无法单独乘坐飞机。
这意味着,就算买到票,也回不来。
这也是那166个家庭联名上书的原因。
在危机时刻,只有政府出手,才能迅速把1.5万名小留学生接回国。
这一申请,却遭到了国内民众的痛骂。
并不是国人冷血无情,而是事出有因。
首要原因就是担心输入性病例的增加。
1.5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英国现在疫情那么严重,谁敢保证这里面没有已经被感染的?
国外输入病例,已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严峻问题。
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非常忧虑。
她说,担心国外输入会导致我国第二次大的疫情。
国内奋战了两个多月,才将疫情控制住,岂能如此功亏一篑?
更令网友不满的是,有的小留学生回国后并不“自觉”。
3月18日晚,杭州西湖区文鼎苑社区就出现了一起引发公愤的事件。
一位16岁的女留学生,从美国回来后不愿意接受集中隔离。
在父亲带领下,她硬要进小区居住。
在遭到阻拦之后,其父竟然声称,已经和领导打过招呼了。
有了这样的先例,怎能不让人担忧?
更让网友感到愤怒的,则是这些小留学生出国的目的。
3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要跑到英国去留学?
据统计,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
很多留学生小学没毕业,就独自远渡重洋。
毫无疑问,英国确实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英国的学校费用昂贵,一年至少几十万。
义务教育阶段,英国的教育水平并不如中国。
以那些小留学生的家境,待在中国也一样能够享受顶级教育资源。
何必小小年纪就急吼吼跑出去?
英国政府的一条规定,可以解释这其中的奥妙:
在英国居留十年,就可以拿永居。
很多家长们打的如意算盘是,孩子从小过去,等到大学毕业也差不多满10年了。
到时候递交申请,不久后就是英国公民了。
这也是网友们炸毛的地方:
“这里面90%以上都是未来的英国公民!”
“他们早就不是中国心了,中国政府没必要管他们!”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小留学生们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思想上很多都已经西化,对祖国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淡漠。
说句诛心之论,成为英国人,是他们家长对他们的期望。
在他们父母的青年时代,崇洋的思潮严重。“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这就怪不得网友们对小留学生回国这件事骂声一片了。
大家普遍认为,既然觉得祖国不好,那现在也别向祖国提要求了。
“没必要管那些香蕉人。”
这就是网友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4
然而,稚子无辜。
那些滞留英国的小留学生,根本就由不得自己。
父母崇洋媚外,想把他送到英国,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能说些什么?
他根本就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没有拒绝的权力。
我们到底该不该让这些小留学生回来?该。
从法律上讲,他们是中国公民,有权利回到自己的祖国。
从感情上讲,他们毕竟只是孩子。
哪怕他们的父母有再多不对,我们也不该迁怒到孩子身上。
英国疫情愈发严重,眼睁睁让这些稚龄孩童孤身在外,不合道义。
任何一个人看到孩子们恐惧的眼神,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怀柔远人,和谐万邦”。
对外邦,对外人,我们都能做到全力支援。
对自己的同胞,更没有任其自生自灭的道理。
哪怕我们知道,他们以后可能会成为“香蕉人”;
哪怕我们知道,他们可能会和祖国渐行渐远;
但至少现在,他们还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手足同胞。
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拒之门外。
那么,政府应不应该包机接他们回国?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应该。让他们机票费用自理,隔离费用自理。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正在努力。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说,将“尽一切力量保护好孩子”。
现在,政府部门正在进行协商。
要么加开商业航班,要么包机,争取早日把孩子们接回国。
如果这1.5万小留学生全都回国,我想对他们说:
请不要忘记,在最危难的时刻,是谁保护了你们。
如今的中国之所以安全,是几万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所有同胞付出巨大代价才换来的。
中国,才是我们的家。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