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用笔是一样的吗?

2025-02-07 16:47:32 条浏览

写好硬笔书法当然要借用书写写毛笔书法的手感,但是毕竟笔性不一样,所以还是有区别的




握笔姿势不一样,写法不太一样,但是写字的结构,布局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写好毛笔字的,硬笔字会更容易上手一些。




硬笔和毛笔基本笔顺书写相差不太大。硬笔书写是骨架,毛笔写出来饱满有精隨!硬笔是始祖,有文字的时侯用尖锐的东西刻画下来。毛笔是有了绸、绢帛和发明纸张才有的,为了书写美感上的赏心悦目。扯离题了!!!




硬笔和软笔是两回事,但也不能完全否定硬笔是软笔的一部分基础,硬笔写好了,对写软笔还是有帮助的。




两者笔法上可以相互借鉴,但毛笔有“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特性,因此其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硬笔书法是以硬笔为工具进行书法创作,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因书写工具不同,其作品的审美特点也不尽相同。使用硬笔书写较容易体现字的形体结构美,但硬笔则难以表达点画形态和笔致的要求,这一点同毛笔的书写效果必然有所区别。

硬笔的特殊性能,决定了用它很难写出大字大幅的作品,只可在盈尺之内,方寸之地从事创作。比起用毛笔书写,则显然过于受约束了。

书法历来以毛笔书写为主,古人所谓“唯笔软而奇怪生焉”的道理即在于此。

然而,硬笔的应用有着毛笔不可比的广阔天地,在这个优势上,硬笔书法迅速发展起来,可以说是顺应了客观规律,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硬笔书法提倡对传统毛笔书法的继承与借鉴。它与毛笔书法一样把传世的各种字体(书体)视为取法的对象。因此,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血脉相承,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两者应该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应把硬笔书法视为传统书法的一个分支而不可盲目地加以否定。

就艺术本身来说,应当学习软笔书法为重要,但如果只为了写好一手漂亮的字重在实用,练习硬笔也是可以的。

因此,初学者选择毛笔书法作为追求的目标,是学习书法的根本。如果练好了软笔再用硬笔书写稍加注意,同样可以写出一手好字。




硬的与软的咋会一样呢




笔不一样,手一样




神奇的文字,说不完的道理!

其实,做为中国人,在文化或生活领域里,随便提溜出一个事物来,都能说上三天三夜的个中道道!谁叫我们的历史悠久呢!

中国人用方块字,这是勿庸不疑的!也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字形制,也割舍不掉,己融入血液深处了。使用中的高级分化后,当文字要以书法的面目呈现时,其复杂性就不可简单罗列了!

几千年来,文字随时代一直衍变中,当文字提升为书法时,其特意强化书写艺术性、及所追求的书法韵味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在这个历程中,毛笔、硬笔都只是一个艺术表现的工具而已,不是软的就是硬的,间或使用没什么奇怪,只是时代的属性所决定的!

遥远的甲骨文就是硬物铭刻,也是硬笔书写的结果,甲骨文衍化的篆体在书法中的地位那是独特光采的!

按历史的纵观节点看,纸张只是近代产物而已!因此,在竹简或兽皮上或刻或写地记载着,而大篆小篆汉隶也就出现了!今人捧供着叹为神品。。。

当激光有一天成束成笔采用来创作书法时,你们说是软还是硬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写得好,啥么笔法不重要




结构特征区别不大,只是硬笔在点画出锋提按轻重转折上变化效果不如毛笔,这是工具性质决定的,硬笔优势在于书写速度(不需要频繁蘸墨),节约纸张(硬笔可以任意写小,毛笔写太小则不方便),书法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没有民族传统特征(文字语言戏曲艺术)就无所谓民族,爱我们的文化就是爱民族爱祖国,在民族危亡时刻,怜悯我们脆弱的传统文化艺术匹夫有责,诋毁亵渎艺术就是民族的罪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不一样,但硬笔可借毛笔意境!




硬笔书法其实都是从软笔书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看结构,学笔法用笔,古人的碑帖更直接正宗一些,如果只想速成,只想写整洁好看,那么参考自己喜欢的今人钢笔字帖练练就够用了,但是如果想深入学习,还是得走取法乎上的正规途径。称得上硬笔书法家的,一定是精通毛笔小楷,能从古人哪里汲取养分的人。

这里还是从选帖开始谈。

选字帖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符合自己身份性格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喜欢走漂亮路线的~

可以选二王的小楷字帖,乐毅论,洛神赋,文征明的落花诗,钟绍京的灵飞经

喜欢古拙趣味浓的~

钟繇宣示表,王宠

如果觉得碑难学,可以从帖开始学习,有笔迹可查会比较容易入手,取法乎上不是指你一上来就学习最难的,而是找比较容易上手的经典字帖先学,然后向上溯源。

练字是花时间精力的,选择了一种风格就最好延续下去,频繁窜来窜去,浪费时间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个人最喜欢王献之的洛神赋,引用过有关玉版十三行的文章,以下供参考~

日课,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秦少游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所谓经典,就是金风和玉露的相逢,就是合适的人遇到恰当的事,就是曹子建写下凄美的《洛神赋》,王献之抄以绝美的小楷,贾似道刻在碧绿的玉石上……

这是碧玉版《洛神赋》十三行的原石,现藏首都博物馆。我们常说的玉版十三行,指的就是它。之所以强调碧玉版,因为曾经还有一套白玉版,但在嘉庆年间,乾清宫失火,白玉版毁掉了。

当然,白玉版远没有碧玉版珍贵,因为它是翻刻的。正版在此,“盗版”不要也罢。

这块碧石,在明代万历年间,从西湖边挖掘而出。由于这里是南宋权臣贾似道的故居,人们认定,这是贾似道的手笔。

贾似道在历史上被称为“奸臣”或者“弄臣”,但在艺术收藏方面,他却是个功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欧阳询《千字文》展子虔《游春图》等大量书画至宝,都曾经历他手递藏。

如果说收藏只是他的继承,那么刻《洛神赋》于碧石之上,则是他的创举。他显然是懂书法,也懂曹植和王献之的,因为只有这上佳的材料,才配得上这大好的文章,精绝的小楷。

感谢一下贾似




肯定不一样啊,首先是执笔的方式不同。毛笔用墨书写,比较讲究下笔的轻重缓急。硬笔就不太刻意这个了。




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用笔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不同之处。

首先最认为硬笔不能算书法的人,是当时以毛笔为主的书法界所谓权威,也是还不太会用硬笔,会用硬笔的除了飞白体不易表现出来,其它楷行草都可以如毛笔一样写出神韵,提按顿挫粗细,浓淡枯湿皆可展示出来。

至于毛笔用笔技法除了纸墨本身影响外,主要是提按顿挫使转。

但就硬笔而言,本应该再细分,如钢笔中性笔等等,笔头不可磨损姑且可归在一起。如铅笔,粉笔等等有磨损应归另一类。硬笔用笔共同点是,主要通过用笔轻重偏侧完成。磨损类还应适当调整笔头角度。除了笔头之外纸张本身,以及纸张下面垫称物也至关重要。想要硬笔楷行草等等达到毛笔效果比毛笔更难,因为它笔头没有弹性,完全靠手感知笔头对纸张的微小反作用力来调整,而且再瞬间完成调整动作,又不刻意雕琢,写出来让人感觉如毛笔效果。此非一般书法人士所掌握,故认为硬笔算不得书法。




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用笔是一样的吗?

肯定是不一样,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硬笔,勉强说硬笔书法,更多的是用来记录,实用性更强。硬笔书法,是在八十年代书法热兴起时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用笔上讲,传统的毛笔书法讲究提按,起承转接,更有逆锋中锋侧锋,切笔翻笔转笔,墨法上更有浓淡干湿枯,结构更是千变万化。章法也是多样,传统的形式就有中堂,条幅,楹联,横幅,手卷,册页等等。现在更是有展厅效果的展览形式的多样表现。

仅仅这些,就不是硬笔书法所能表现和企及的,更别说各种书体的表现了,如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更有大字的榜书。岂是硬笔能表现出来的?

硬笔只要是把结构写好,注意一下用笔的轻重就能写的很漂亮,根本涉及不到笔法。

所以,写字就是写字,书法就是书法。硬笔如果称其为硬笔书法,也就是为了普及而已。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用笔是完全不一样的,充其量硬笔也可以八面出锋,但它笔的自身上下运动却没有(虽然也有一点弹性,但相较于毛笔自身的上下运动,硬笔自身的上下运动接近为零),笔的这种运动是平面的;而毛笔却不同,除了八面出锋外,它自身还可作上下运动,运动过程中手握笔杆还可以作顺、逆时针扭、转、绞等等动作,与平面运动相结合,笔的这种运动是立体的,这样的用笔一定是变化无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硬笔书法的笔法很少,或者可说接近零。现实中硬笔字书写者不管硬笔练了多少年,只要没有练过毛笔,那么毛笔一定是提不起来的,相反,如果练过毛笔的话,硬笔字只要稍加练习,他的硬笔字一定写得独有神韵,原因即在于此。难怪有朋友说“硬笔书法”本生是个伪命题,应该叫“硬笔字书写”或至多称“硬笔字写法”,以免滥用“书法”这个词,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毛笔有很多技法,盖因为毛笔是软笔。古人说,唯因笔软,而奇怪生焉。能为书法,几个因素都要好。如结字,每个字的间架结构要安排妥当。这一点,硬笔也可以做到;还要有笔法,如“笔笔中锋”“万毫齐力”,就是毛笔的独到,而硬笔不能。

毛笔书法作品中,用笔技法的丰富,对作品面貌影响巨大,因而风格多样,审美价值很高。而硬笔书法因为用笔的变化很少,作品面貌差别不大。




书写技法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笔不同罢了。比如笔法动作、结字法则等没有多大区别。

由于硬笔、毛笔两者尖锋的材质、构造和性能不同,书写出来的笔迹效果有一点差别。例如,同样一个字,用硬笔书写(中性笔),笔画和线条质感柔韧,如果不故意顿笔,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明显的棱角。要是用特制的弯尖钢笔写好一些。铅笔也可以写出粗细变化。

而用毛笔写,笔画棱角分明,线条粗细变化较大,除了提按动作因索之外,主要是笔锋可以弯曲屈伸,多是在弹力作用下自然产生的。因此,从艺术性来说,硬笔的表现力不如毛笔,反之,从实用性角度讲,毛笔不如硬笔。

硬笔和毛笔,毕竟是两种工具,各有特点,在使用技巧方面,硬笔好掌握,毛笔相对要难一点。

尽管如此,通过对比实验,硬笔书写技法与毛笔小楷书写技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如图:

写硬笔书法,与书写毛笔大揩相比较,主要是书写姿势不一样,笔法动作幅度大小不同。

如果把硬笔字写的像大楷字似的,运笔姿势基本上差不多。实际上,粉字板书、记号笔板书,相当于毛笔大楷腕肘悬空书写状态。

我觉得,要想真正的了解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它们之间到底都有哪些异同?单纯凭空想象是不行的,都得专门进行训练,特别是在笔的使用方法上,分别深入研究,多作对比试验。

以上是我的见解。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谢谢邀请!

现在硬笔书写的作品还能称之为书法,实属不易。就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硬笔书法的鼎盛时期,仍然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资深书法家)否认用硬笔书写的作品为书法。

的确,因为书写工具自身性能的限制,要想让硬笔书法达到毛笔书法的表现力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毛笔书法中的中锋、侧锋、偏锋、逆锋等等笔法,在硬笔书法中根本无从表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表现的必要。

不可否认,一大批硬笔书法名家其实都具备良好的毛笔书法功底。最初的那些硬笔书法高手,诸如卢中南、任平、赵彦良、骆恒光、王正良等人,几乎都有过较长时间的毛笔书法研习经历,其硬笔书风也与毛笔书风如出一辙,不过是换了书写工具罢了。

当然,在熟练掌握硬笔性能之后,凭借扎实的书法功底,的确有不少人能用硬笔创作出接近毛笔书法感觉的作品。比如原来活跃于硬笔书坛的获奖专业户谢非墨先生,就是习惯采用无格、黑底白字的书写形式,使其硬笔书法作品呈现出类似于古代小楷碑帖的效果,将硬笔书法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很有艺术感染力。

有“中性笔书法第一人”之称的赵立新,是硬笔书法全面衰落后难得的一抹亮色。赵立新最常采用1.0型号的红色中性笔书写欧楷,笔画特点与毛笔小楷相当接近,显示出赵立新对中性笔工具性能出色的驾驭能力。

尽管如此,当我们把那些出色的硬笔书法作品与毛笔小楷作品放到一起比较时,仍然能看出二者笔画韵味上的明显差别。

为了使硬笔书法的表现力最大可能地接近毛笔书法,人们在工具的改进和丰富性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美工钢笔、蘸水笔、圆珠笔以及竹笔等各种尝试和创新,的确为丰富硬笔书法的表现力起到过一些作用。但是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一种书写工具能够表现出毛笔笔画的无穷变化。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得硬笔书法始终无法比肩毛笔书法的艺术魅力。在硬笔书法的热潮退去后,当年的硬笔书法名家纷纷回归传统的毛笔书法领域,重新感悟传统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卢中南、田英章、曹宝麟等当代书法教育领域的风云人物,其实都是当年活跃于硬笔书坛的高手。

惊龙轩以为,硬笔书法要想真的发展下去,在传承传统书法底蕴的同时,必须正视自身工具性能上的诸多弊端,扬长避短,摸索出真正属于硬笔书法的艺术魅力,而不是盲目模仿毛笔书法的表现形式。真如此,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




所谓硬笔书法,是不存在的伪命题。规矩“好看”的硬笔字不等于书法。书法唯一的书写工具是毛笔。

有些人,把写字理解为书法,是无知无畏的表现。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