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5:46:57 条浏览
以家庭道德为主,阐述了修身齐家的道理,诸多内容都继承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以及精髓,应该说所有流传下来的的都是精品!
朱子家训/治家必方。
想三代同堂~必有朱子家训。
现在的人~有的把朱子家训早抛瓜拉国了。
所以离婚率高
截止今天,全世界都在学古文化。中国遗传的多,流失的多。
非常欣赏《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之语,这也是一些庙宇寺院及歺厅语录,对生存之需的所有供给,包括对天地万物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为这也是《朱子治家格言》以此为中心来达到教育族人“修身齐家”。
而这样的核心思想及理念,正是人类社会生存及延续的基本纽带……
《朱子家训》,作者是朱柏庐(1627-169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全文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名篇。全篇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朱子家训》为何能流传千年,薪火相传呢?
第一个原因:《朱子家训》中许多内容都继承了中国尊儒守礼、克己重德、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文化,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并一度成为统治者规定的童蒙必读课本,使之能得以推广并扩大影响。
第二个原因:《朱子家训》文中的每句格言都来自生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稍懂文字者即能背诵。这大概也是它得以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谢谢邀请。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其内容,而是在于它沾了朱熹名气的光。《朱子家训》其实有两篇,目前流通版是清朝理学家朱柏庐的这一篇,宋代朱熹也写过一篇《朱子家训》。个人觉得朱熹那个版本才是用“朱子”一词的本源。
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体意识形态,朱熹的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马克思、恩格斯。所以《朱子家训》就类似是近现代的伟人语录,在官方推波助澜之下,自然影响甚广。
至于内容,其实其内容也就和《增广贤文》差不多,其思想无非是中庸之道的生活落实——相当于现代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这类白话箴言自古就不缺,《朱子家训》并非独家;早在唐朝,就有太宗李世民的百字箴言传下:“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织女趵趵,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缫娘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难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
《朱子家训》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家训之一,又叫《朱子治家格言》,内容以家庭道德为主,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修身齐家的道理,许多内容都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点,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作为持家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被尊为《治家之经》。
您好~
《朱子家训》为何能流传千年的原因是:
首先,《朱子家训》一直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道德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类名言警句始终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所以说《朱子家训》一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视儒学的国家,君君臣臣,治国齐家更是和《朱子家训》的内容含义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历来统治阶级倡导学习《朱子家训》,而且《朱子家训》主要内容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知书明理、工作细致、热爱生活、宽以待人、充满活力的人,如果人民群众可以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自己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是作者的个人魅力,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亲朱集璜是明末的著名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气节高尚,深受人民爱戴,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是清朝入关夺取政权后就不再求取功名,隐居乡间教授学生,朱柏庐知识渊博,人品贵重,且非常勤奋,教出来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并将他的思想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