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有哪些好看的军事书籍推荐?

2025-01-17 16:08:19 条浏览

1.《军队大脑》

《军队大脑》是苏联元帅、著名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沙波什尼科夫

于1927—1929年间先后发表的三卷集军事理论巨著。原书共有九百个印刷页、八十余万字。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该巨著的节译本。主要内容是关于总参谋长的几点想法、对内政策与总参谋部、经济与战争、对外政策与战争、战争计划与对外政策、联盟战争等。

2.《战略:一部历史(全2册)》

本书梳理了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战略理论,从思想史的维度可见“战略”渗透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作者认为,从大卫使诈击败哥利亚直至当代经济领域中运用的博弈论,战略的核心在于我们是否有可能操纵并塑造环境,抑或只是成为不可抗拒力量的受害者。环境的不可预知性使战略既具挑战,又富戏剧性;很少有哪个军队、企业或国家能够接二连三地预测事态发展,每一次实践都不可能与预期相吻合。因此,战略是流动的、灵活的,它受制于起点,而不囿于终点。

3.《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画上的人》

那些在抗战中奋斗的青年们竟被抗战胜利后刚愎自用的台湾当局判了死刑。这段倒行逆施的历史应该如何理解呢?

关于这一段历史的全貌,如今尚有许多为澄清的事实,本书也难以成为黄灿荣的“传记”。它不过是笔者对黄的一生和他生活时代的理解的笔记,可能叫“黄荣灿私记”更合适,因为它实在不过是肤浅的“个人”笔记而已。本书的题名决定用“南天之虹”。这是因为黄荣灿来台之后在《人民导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南虹》。《南虹》的意思是要在海峡两岸间架起一道彩虹。——横地刚

4.《百年沧桑-法国军官从热气球上看中国》

本书是根据法国远征军官普莱桑上尉、卡尔梅尔上尉和西蒂埃上尉1900年在北京和天津地区拍摄的黑白照片翻印整理而成。收录图片中出了当时从热气球上拍摄的全景照片,还有不少地面上拍摄的日常照片,真实展现了历史的原貌。在本书整理过程中另还加入了一些现在的照片作为今昔对比,让读者看到百年来中国的巨变。




1战争论-现代军事科学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战略和战争理论先驱。这两本书怎么评价都不过分。2通俗战役学-国防大学出的教科书,完整的阐述了如何组织一场战役。3剑桥战争史-斯坦福大学出的战争史书经典,简明扼要的分析了各个时期战争的特点。




一、台湾作家程国政先生的《孙子兵法知识地图:让你轻松读懂<孙子兵法&;》

程国政,1959年生,台湾人,日本京都大学咨询管理硕士。历任台湾“中央银行”、证券业的资讯主管。学科技也从事科技业,闲暇却爱好文史哲,对于跨领域应用深感兴趣,有志于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文史领域。

《孙子兵法知识地图:让你轻松读懂<孙子兵法&;》是一部充满创意、系统解构《孙子兵法》的著作。将《孙子兵法》铺展为“知识结构地图”、“原文逻辑地图”、“兵学体系地图”、“哲学体系地图”。这四幅地图引领你由远而近、由巨而细地领略宏深的孙子思想,直观、有趣地告诉你竞争的愿景,胜者的秘诀,以及安身立命的价值。改变了《孙子兵法》原有的解读方式,以时、空、情境等为变量,从《孙子兵法》中抽取出4大军事范畴、10项兵学策略和36个兵学规则,将它们组成一个彼此高度关联的立体结构;把《孙子兵法》蕴含的知识系统化,使高度抽象的《孙子兵法》变成了一幅幅直观的、易查易记的知识地图,为读者提供了最简单直观的阅读方式。

不上图无法感觉到它的好,看图:

二、台湾钮先钟先生的《孙子三论》、《战略家》、《历史与战略》、《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等系列书籍。

钮先钟:江西九江人,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陵大学理学士,曾任台湾新生报总编辑,(台湾)国防计划局编译室主任,军事译粹社发行人,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荣誉教授,三军大学荣誉讲授教授于2004年2月7日逝世,享年九十二岁。钮教授是著名的西方战略研究学者,他以西方战略,诠译孙子兵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一生对中西方战略的研究,令人敬佩。他的学生淡江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施正权表示:“钮先钟教授是国内战略研究的奠基者,他的过世可以说是国内战略学界重大的损失”,钮先钟是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荣誉教授,同时也是三军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大陆学界对他评价很高,誉为“蒋百里后第一人”。

1.孙子三论

钮先钟的《孙子三论》言人未言,他在书中的《自序》坦言“这一本书又还是可以代表许多年来深入思考的成果”。所谓“三论”,是指“原论、较论、新论”。原论是还原孙子原意,较论则比较古今中外战略思想与孙子的异同,新论除分析孙子理论在现代的应用,并在最后指出孙子的缺失外,最重要的是,他企图发展符合时代与环境需要的战略理论,为中国现代战略思想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战略家

这本书的书名为《战略家》。首先必须阐明“战略家”此一名词的意义。然则何谓战略家?又必须先了解战略的内涵。概括言之,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一种计划。战略的起点为思想,对所将面对的未来环境思考如何适应之道,即为战略。战略的终点为行动,能把思想化为行动,战略始不至于沦为空谈。思想与行动之间又要有一座桥梁,否则就会彼此隔绝,战略遂不能形成整体。此一桥梁即为计划。有计划思想始能落实,始能有体系,始能逐步付之行动。计划乃行动的基础,行动必须接受计划的指导。无计划的行动不特不会有效,而且还可能祷成大错。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必须思想、行动、计划三位一体,然三才是战略。必须如此,思想始不至于空洞,行动始不至于盲昌:因此,从事战略思考的人,拟定战略计划的人,采取战略行动的人,都可称之为战略家。

《战略家》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以时间为纲,重点讲述其著作的成书背景及其中反映出的战略构想,旨在阐明“战略家”这一名词的意义,在分析的同时使读者因此对战争史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纲要性的认识。

3.历史与战略

战略与历史的研究之间存在着一种可分而又不可分的微妙关系。历史学家虽不一定即为战略学家,但战略学家却似乎必然是一位业余的历史学家。历史的教训是如此深远,但人类从历史教训中所学得的东西又是何等浅薄,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计划,一种行动。也可以说战略是始于思想,而终于行动,在思想与行动之间构成联系者则为计划。所以,凡是在战略思想、战略计划、战略行动三方面的任一方面能有相当成就或贡献的人,就都可以算是“战略家”(Strategist)。

《历史与战略:中西军事史新论》以中外战史的分析反思为内容,收集论文十六篇,分为“中国篇”、“西方篇”、两部分。“中国篇”自春秋战国时代起,迄辛亥革命止;“西方篇”起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4.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

“决定性会战”一词在西方军事史研究中使用已久,一般指的是此次会战结果对于其战争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所以其意义是纯军事性的。但本书作者依此定义再推而广之,认为决定性会战之意义不仅只是认为某次会战对于某次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而更是认为某次会战对于历史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中,真正能对华夏民族历史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会战,则恰好只有十次。作者以战略知识为基础,运用现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选择正确资料,除了对此十次会议的经过详加叙述外,更深入分析每次会战结果对于中国历史演变遛程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让读者对战争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书记叙了中国史上自黄帝以迄清朝的十次重要会战,说明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所产生的作用。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在作述时特别注意以战略知识基础,选择正确资料,了解古文真意,并尽量采用现代西方学者所用的研究方法与名词,以收相互比较之功。




军事迷对于军事常识的掌握以及轻兵器的了解是基本的,其次就是熟记世界上所发生过的著名的战役,并且对战役有着个人的观点和了解,学会分析当今世界的军事格局和动态,推断可能发生的战争和战争结束后所出现的新的世界格局,最重要也是必须牢记的一点就是不能投入盲目的主观意识和主观立场。这些都需要大量阅读军事文章或书籍。

如果只是业余爱好军事,那么单纯的享受私人爱好就好了,不需要刻意的掌握什么军事知识。只要平时根据具体军事领域的爱好,订阅一些军事类公众号,刷刷微博。再看看军事杂志,例如主流的军事杂志《兵器知识》《航空知识》《武器》《舰船知识》《舰载武器》《现代舰船》《坦克装甲车辆》《轻兵器》《世界军事》《性世界》等等。

还可以看看电视节目,《防务新观察》,《军情观察室》,《军情直播间》,《军事科技》都很有意思,以及门户网站军事频道的文章,以及网络短视频,或者玩玩军事战争游戏,获得身心愉悦即可。

没有一个军迷是涉及军事都能面面俱到入迷的,而是每个军迷都有自己特有的兴奋点和擅长品味的领域。所以军迷不存在“必须知道”的军事常识,只需要知道“喜欢知道的”军事常识就可以了。

很多军迷都是通过喜欢某一件武器而入门的。如果喜欢轻兵器,或者坦克,或者航母,或者战斗机。于是就有了关心这种武器的技术指标,战斗战术,经历的战役,战略和政治上的地位,这么一路看过来,到了最后,就会成为某一武器领域知识比较丰富的军迷,能够针对某一武器头头是道的发表意见。最后你会发现,对任何兵器的理解都会是这么一条路从深度到广度发展过来的。所以,从研究一兵器开始,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水平较好且知识比较全面的军迷。

我平时喜欢看武器手册,例如《世界飞机手册》,三寸厚大开本的那种,国内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出了四五套,大约每七八年出一套,我都仔细的读过。还例如《世界炮兵年鉴》,《世界弹药手册》,《世界导弹大全》,这书名看上去很俗气,其实是原飞航导弹情报研究所出版的,是国内最权威的导弹型号手册。再比如《俄罗斯军队武器装备》,这本书是我军专门组织翻译出版的有关俄罗斯武器最全面的手册丛书,全套十几本,光是售价就好几千元,建议有机会的时候最好通读一遍,会很有收获的。再比如《现代海军武器装备手册》,《俄罗斯海军武器装备手册》等等,这些大部头的手册,看上去很枯燥,但是读进去以后却很有意思,通过武器之间的对比,很写出很多文章。

如果还不满足,那么可以看看相对专业和正规点的军事书籍或教材。举个例子,假如在打坦克游戏时遇到不解的问题,可以通读一遍《弹药概率》,这本书是我国高等学校兵器专业的入门级教材,也是相当好的科普读物,读一遍以后,所有游戏中遇到的关于坦克炮和坦克炮弹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还比如爱好航空的军迷,可以看看世界飞机手册,以及我国和国外航空专家出版的各种航空科普书,例如《苏27战机家族》,《F14传奇》等等,这都对自己提升军事知识有很大好处。

也可以看看《战争论》等军事理论,《中国人民解放战史》等史料,还有国内外军事将领和军事专家的战争书籍和回忆录,例如朱可夫回忆录,林彪军事文选。也可以看看我军正式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等大部头书籍。

战争类的,可看陈悦的《甲午海战》、姜鸣的《龙旗飘扬的舰队》,萨苏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4册),关河五十州的《一寸河山一寸血》。

解放军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内容,有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王树增战争系列:长征》,魏巍的《地球上的红飘带》,军事科学院的《中国近代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全3册)》,《海疆争夺的历史与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科王兆春教授的《世界火器史》,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世界军事》,98年看到现在,基本每期都收藏,不是纯探讨军事装备、武器的,战略、军事人文历史都有涉足,个人觉得不错,比其他杂志整本都讲武器性能的更有深度。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这是我之前每期都买的杂志,还有《坦克装甲车辆》,《闪电战》从创刊号到最后一本,全齐。




在世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难以计数,留下的军事著作也难以计数,但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有数的。《孙子兵法》作为揭示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展现出引导人们走出现代竞争迷宫的“理性之光”,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

另外《二战重大战役》系列:闪击战-波兰于北欧、闪击战-西线、闪击战巴巴罗萨、血战太平洋、诺曼底登陆、珍珠港于中途岛、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突破、解放、主攻方向、最后一击、征服看看《世纪战争》也行,把一战到伊拉克都讲了个遍。

1912年到1936年的历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剑桥中华民国史》。

2.德军在二战中的历史:《第三帝国的兴亡》。

3.日军在二战中的历史:《日本帝国的衰亡》。




航空杂志、轻兵器、抗战狙击手、雪亮军刀、狼牙、士兵突击、亮剑、战略与历次战役、左传、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冷战后的日美同盟与中国周边安全




刘猛写的那几本书都不错,《狼牙》,《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特战先锋》等等




很多吧,我没看过多少,就几本而已。

教材类:《军事教材》《军体拳》《坦克对坦克》《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等等。

小说类:《红日》《亮剑》《踏平东海万顷浪》(踏平东海万顷浪这部书很诙谐的,值得一看)

史集类:《各野战军十虎将》《建国授衔将校》(大意是这个,全名记不清了)

野史类:年代不久,不敢乱说,诸君自查




中国的军事书籍,可以推荐一堆,真正感兴趣的人可以花时间去看。《司马法》《守城录》《灰画集》《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等等……

英国军事家富勒的《战争指导》《西洋世界军事史》、里德哈特的《间接路线》瑞士军事家约米尼的《战争艺术》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名将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古德里安的《注意!坦克》美国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名将米切尔的《空中国防论》

以上




说到军事题材的书籍,我就说一部我印象最深的吧。都梁的《亮剑》。

初中时候,有一次听收音机(暴露年龄系列),正好播放到《亮剑》李云龙死的情节,可能是主播声音太磁性,可能是那天不想上学。我守着收音机听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跑到乡里的书店,去找《亮剑》这本书,木有。央求老板给我进一本。等了半个月,《亮剑》到了,窝在被窝里熬了三个通宵看完了。

书里描写的李云龙有优点有缺点,是个不完美的,甚至有些执拗,可是他依然是个英雄。看《亮剑》这本书,我哭了很多次。和尚死的时候、李云龙死的时候、田雨死的时候、赵刚冯楠死的时候……

后来,才知道《亮剑》这部电视剧的,李幼斌版的《亮剑》,还原度还是很强的,只是删减的情节太厉害了。

前期李云龙在晋西北过草地的情节没有拍出来,后面李云龙等人冤死的情节也没有拍出来。

其实也理解,电视剧到李云龙受封就戛然而止了,圆满的大结局,让人心里舒服一些。原著里,在李云龙受封之后,就是他们被迫害的开始。田雨父母被下放到农场,后期饿死。丁伟因为“恶意揣测老大哥”迫害致死。赵刚因不愿意说谎指正上级领导被迫害,后与冯楠自杀于监狱中。李云龙游街的时候,被段鹏营救,穿着将官服自杀于阁楼中,田雨听闻李云龙自杀,割腕于监狱中。

这段内容拍出来的话,估计审核不通过吧,那个悲壮无奈的年代,死去了多少英雄豪杰。无奈惋惜……以历史为镜,看当今社会。希望历史不再重演。




孙子兵法、二十四史




战略战术类:《间接路线战略》;第三次浪潮时的战争》《战争论》《制空权》《海权论》《步兵进攻》《坦克进攻》

小说:《特战先驱》《士兵》《绝密押运》《历史的天空》《亮剑》《血色浪漫》

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一看。




《丝绸之路》关于作者

彼得·弗兰科潘,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东方学专家。

关于本书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了丝绸之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世界历史的起落兴衰、权力和财富的更迭,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的新思路,给了我们解开今天复杂世界问题的机会。这本书出版之后,好评如潮,火速登上了20多个国家的非虚构类书籍畅销榜榜首,还被《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权威机构评为年度最佳图书。

核心内容

看待丝绸之路的三个角度:一、宗教,丝绸之路是一条信仰之路;二、战争,丝绸之路是一条战争之路;三、金融,丝绸之路是一条白银之路。

《邻人》关于作者

杨·格罗斯,1947年生于波兰,父亲是一位犹太人,母亲是一位基督徒。他的父亲之所以能在二战中幸存,就是因为他母亲的救助。杨·格罗斯1968年在华沙上大学,1969年,波兰政府准许犹太人移民美国,杨·格罗斯跟随父母移民美国。1975年,获得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关于本书

本书是杨·格罗斯的代表作,2001年出版后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波兰激起了长达两年的关于波兰——犹太关系的集中讨论。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要求波兰人“为我们同胞们所做的寻求宽恕”,波兰议会也对耶德瓦布内的屠杀重新展开了调查,当然也有人到法院控告杨·格罗斯诽谤了波兰这个国家。   

核心内容

这本十万字的小书,讲述了二战时期波兰小城发生的一起惨案。

1941年7月10日,在得到德国军队的默许之后,当地的波兰居民屠杀了1600名犹太居民。在这桩惨案及后来的审理中,两个家庭的所作所为有更普遍的意义:坏人劳丹斯基兄弟,苏联人来了就为苏联人干活,德国人来了,就为德国人杀害犹太人。他们的生存逻辑非常现实,就是顺应时势,谁掌权就为谁效力。而好人维日考夫斯基夫妇,在战时救了七个犹太人的命,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却被视为社会中的异己分子,因为他们的道德准则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不一样。好人的存在,对于周围的普通人来说却成了威胁。

《广岛》关于作者

约翰·赫西是美国的知名记者和作家,曾经获得普利策奖。他出生在中国天津,10岁回到美国。1939年,赫西被《时代》杂志派到重庆,此后,他一直都在二战的主要战场进行采访报道。他的报道风格对美国的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影响,耶鲁大学设立了“约翰·赫西奖”,来表彰学生的新闻作品。   

关于本书

《广岛》这本书基于作者对广岛原子弹爆炸做的两次调查,详细记录了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六个普通人的真实经历,讲述他们在爆炸当天的身体和心理感受、爆炸后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们后来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清楚地展现了那一代人的创伤记忆,引起对核武器和战争的思考,被评为“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新闻作品”。   

核心内容

原子弹爆炸给广岛民众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影响伴随他们一生。而日本人放弃自我的“远虑”精神,让他们认为遭到原子弹袭击是战争的宿命。很多广岛民众认为,更重要的是反对战争,而不仅仅是反对核武器。

《南北战争三百年》关于作者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过去,关于中国军事方面的著作,要么以军事制度为主,要么以兵器变迁为主,具体的战争场景和技术很少有人提及。这是因为,在古代,写史书的都是文官,对于战争,文官既不懂,也不重视,因此对于战争记载往往也就寥寥几笔,这就对后来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作者是经过多年研究,将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结合之后,才写就的这本书。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第一次完整且深度的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的真实战争图景。

核心内容

第一,古代战争形式究竟受哪些技术条件的制约?而技术条件的改变,又对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在战术层面上,中原军队面对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第三,在政治层面上,军事变迁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日本大败局》关于作者

堀田江理,日裔美籍学者,1971年出生在日本东京。她的研究领域专注于国际关系,因为出生背景,对二战时的日本有一定研究。除了这本研究偷袭珍珠港决策始末的书之外,她还著有《泛亚洲主义与日本的战争:1931-1945》,分析了日本推行的泛亚洲主义,即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如何对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日本战败这段历史,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及为日本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关于本书

本书与大多数同类作品不同,作者没有把焦点放在事件本身,而是放在了从1941年4月到12月这八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作者通过大量历史细节,深度展现了日本军政领导人做出偷袭珍珠港决策的整个过程。本书具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且文笔精炼生动,是研究二战史的重要参照。

核心内容

日本决策者明明知道偷袭珍珠港对日本的后果将是致命的,但战争造成的资源短缺,以及特殊的政治决策机制,促使日本孤注一掷,展开了鲁莽的行动。同时,日本那好战分子惯有的赌徒心态,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重要原因。

谢谢。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司汤达《红与黑》司马迁《史记》孙武《孙子兵法》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




首先谢谢邀请。军事题材类书籍数不胜数,但是兴趣爱好可以读一些现代的军事书籍,比如《轻兵器》、《舰船知识》、《现代兵器》、《世界军事》、《兵器知识》、《舰载武器》、《国际展望》、《兵工知识》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少年时代每一期必买的读物。




我觉得只有亮剑,没有之一




都梁的《亮剑》

兰晓龙的《士兵突击》

刘猛的《狼牙》

斯蒂芬E安布罗斯的《兄弟连》

刘猛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罗杰克劳利的《1453》

萨苏的《国破山河在》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

希望有你喜欢的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