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17:15:51 条浏览
《浮生六记》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不止于爱情,基本上是作者前半生的生活经历。比如《幼时记趣》写的就是小时候捉虫、斗蚊之类的趣事,与爱情完全无关。
说到爱情,沈复确实是自己看中了表姐,向母亲提出要求,母亲也如他所愿,二人婚后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伉俪生活。
但是,幸福很难长久。沈复的妻子给公公纳妾,得罪了婆婆;在给丈夫的书信中称公婆为“老人”“你母亲”,被公公私阅,勃然大怒,勒令儿子休妻;不久又收回成命:不用休妻了,你跟你老婆一块走吧,不用回来见我了(像不像《大宅门》里二奶奶把景琦逐出家门?)。
沈复是个文人,不像白景琦有谋生的本领。离开家庭,夫妻生活陷入困顿。穷到什么程度呢?女儿给人做童养媳,妻子病重没钱买药,沈复本人到处求助,不能守候在妻子身边……
妻子死后,沈复又陷入家庭矛盾之中,被弟弟侵占遗产,没有在父亲生前父子和解,与母亲误会重重……
《浮生六记》,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书生的半生际遇,其中有涉及到爱情的部分。但是要把爱情单提出来,说说什么“爱情观”,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根本的,《浮生六记》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爱情观。
《浮生六记》,没看过。我一向都不喜欢这类带文艺性质的言情小说。当然,这仅是个人对本书的看法。不喜勿喷。谢谢你的邀请。
[捂脸]这问题我刚好能讲两句,最近刚看完。书不厚,文言文,不过高中以后就能看得懂。所谓六记不是记了六件事,也不是六个地方,作者沈复颇有点想记就记的意思,正好也对着他的浮生。里面抽了一部分提炼成:闲情记趣,高中的应该都学过。
现在说爱情,很朴素,很简单,两情相悦。可惜陈芸去世的早。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有的只是平平淡淡,也不是什么富贵繁华,两个人也经常为衣食住行发愁。但是能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开心。如果你能拥有这样的爱情,真的要好好珍惜,在当今这社会真的特别美好。书推荐给所有人,真的适合安静的时候读一读
孔子对《关雎》评价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们读《浮生六记》,也能感觉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境。我国古代人对于描写男女之间情感的事比较含蓄,而沈复在书中直白的描写了闺房乐趣,写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然而二人生活的并不快乐,爱情故事也是凄美的。真正使《浮生六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并不仅是二人的爱情故事,更在于它文字表达的清新直率,还有深情的笔调。
夫妻二人想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平淡生活,书中说:“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但现实是残酷的,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想过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淡生活,前提是得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二人后来就陷入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无钱治病,境况非常悲惨。
林语堂说:“芸,我想,是我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沈复也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可是由于封建礼教的迫害与贫苦生活的磨难,夫妻二人在无比凄惨的境况下走完了一生,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夫妻相敬相爱的故事,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赵明诚与李清照,有“尔侬我侬,忒煞情多”的赵孟頫与管道升,还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有陆游与唐琬。还有谁呢?
夫妻之间,地位平等,精神同步,肉体合谐,遵从本心。
大家好,我是三道。
《浮生六记》里面拥有爱情观,因为主要只是《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
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
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沈复和芸娘,相敬如宾,情比金坚。芸娘读书,多赖丈夫指点。虽是夫妻,更似朋友。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他们过着恬淡素朴的生活。明人曾说,天下之夫妻而有若朋友者,莫过于清照明诚者也。那是他们不知道后世还有沈复与芸娘。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情趣十足,琴瑟谐和
《浮生六记》中专有一章闺房记乐。
与妻子一起读书,品味书中的诗情画意。
似有李清照赵明诚之乐!
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捉弄对方。
带着妻子女扮男装外出游玩。
为满足妻子游玩太湖的心愿欺骗长辈回家省亲。
七夕的时候安排约会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等等。
捡起妻子鬓边落下的茉莉,说“这朵茉莉原本没那么香,芸娘戴过之后莫名香得诱人”。
和妻子花前月下讨论世上怎么会有吵架的夫妻,字里行间满满的甜蜜爱意。
当然值得拥有!夫唱妇随的典范,但世上鲜有似芸娘般的女子啊,林语堂先生称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在与沈复过着清贫不易的日子里,还能活出闲散风雅,清暖温柔的味道。真是一个活泼,纯真,善解语的女子。
《浮生六记》里面最动人的就是沈复和芸娘的爱情,他们精神契合,相依相伴,感动了很多读者。
这个爱情美则美矣,但是如果要论爱情观值不值得拥有,我觉得还是要慎重看待的,因为它并不完全可取。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我以下的分析:
一、平等自由的夫妻
先来看他们爱情里面美好的部分。沈复和芸相依相伴二十三载,从成婚到芸病逝都是恩爱有加的。
沈复最初见到芸就倾心于她,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因为母亲也喜欢芸,并且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成婚后沈复痴心不改,两人如胶似漆。父亲推荐沈复去赵省斋先生门下学习,结果因为思念芸,梦魂颠倒,老师察觉后只能让他提前回家。
两人住在沧浪亭的时候,每天都是研习书卷、讨论诗词和古史、品月赏花。芸对于诗有些感悟,沈复便积极引导,让她畅所欲言。渐渐地芸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沉默寡言,什么都可以一起讨论。水仙庙里的神诞节日有盛大的活动,沈复也怂恿芸女扮男装一起去游玩。沈复有事出门途经太湖的时候,芸可以假装回娘家一起在太湖相聚。
芸也是一个有趣的女子。比如会和沈复将蚊“留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比如会奇思妙想雇了雇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热酒菜。
所有沈复想的,她都愿意以实际行动来配合,用最有趣的方式。
总之,沈复没有像要求一个妻子那样要求芸,他爱她,尊重她的天性,让她自由地说心里想说的话,自由地去想去的地方。两个都是天真而简单的人,有一样的兴趣爱好,精神契合。
这是他们的爱情观里可取的地方,很纯粹。
二、他们的世界里爱情大过天
林语堂曾说过芸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但是别忘了,那是男人的角度,而且是现代人的角度。
在乾隆年间,在他们自己生活的年代里,沈复对待芸的方式是少之又少的。
1、两人天真烂漫的相处,芸对于诗词的开悟,在家里招来了嘲弄和讽刺。沈复还感慨“女子无才便是德”才是千古名言。这是失去了同辈人的欢心。
2、之后芸失去了公公的欢心,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持续代笔写信;二是在信里和沈复调侃婆婆是令堂大人,公公是老人,还要想办法遣退公公的小妾。
3、芸最后又失去了婆婆的欢心,因为对公公纳妾过于热心,而且这个差事还是沈复给她揽过来的。
芸习惯了和沈复的相处模式,自然而然地带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试想一下,在当时社会,身为妻子和儿媳:成天和丈夫吟诗作对,行乐山水,和歌姬调笑;参与公公的纳妾。是不是有点脱离世俗女子安全的轨道?毕竟那是在清朝,还属于封建社会。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芸都不敢晚起,怕长辈以为新妇懒惰。结果因为沈复爱情的滋润她已经没有警觉性,没有危机感,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并不是说女子不能有那样的自由,只是那个家庭和那个时代对于女性并没有那么宽容。加上沈复也是心思单纯的人,他眼里也只有风花雪月,他看不到芸真实的处境有多么艰难,他也没能力改变现实。
所以在当时,除了沈复,没有其他人看得到芸的好。以至于在她病中的时候,合家上下都烦她。
而前期交好的小姑子,后来在坎坷记愁的时候也没有出面过,被逐出家门的时候,也没有帮忙劝阻。
沈复单方面引导芸破除禁忌,两人如痴如醉地沉迷爱情,忘记了芸会面临的问题。最后两人远走他乡,而这个时候,他们才想起自己的子女。子女怎么安置?他们让女儿成为别人的童养媳,儿子去别处求学,最终死于异乡。
沈复和芸眼里只有彼此,只愿意游山玩水,诗意快活。完全不考虑现实,不考虑芸独自脱离与世俗女子的范围何去何从,完全不懂如何养活自己,完全不在意子女教育甚至他们的未来。这种爱情大于一切的观念是我们能接受并且拥有的吗?
总结:沈复虽然在男女平等的意识上超越那个时代的其他男性,但是他们的结局并不像开头那样美好。他的爱妻芸,活在后世读者的心里,却是死于贫困交迫又冰冷的异乡。所以,看待这种爱情观,是需要理智的。
芸娘对沈复是爱情,沈复对芸娘是深情。沈复后有狎妓之举,不应该,可以再娶,不应滥情。。
千古画眉第一章,温娴幽静为芸娘。
销魂最是吃粥记,是劫是缘是断肠?
每次读到吃粥那个环节,眼晴都会湿起一团雾来。美好的婚姻比美好的爱情还要可贵,千万分之一的几率无缘无故地就会把你砸成一个毫无出息的宅男。
当你遇到对的人并且有幸和他(她)走进那个围城之中,戴上世界上最小的手铐,你会发现,生活越来越甜蜜,所谓的三年之痒或是爱情坟墓根本是无稽之谈。
沈复和陈芸就是彼此生命中那个“对的人”
诸君或许有所不知,民国期间,陈芸可以说是许多名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这个女主角集合了中国女人所有的优点。温柔,善良,体贴,勤劳,勇敢,情趣,文艺,俏皮、自爱,高洁,忠贞,优雅……
翻遍史书,完美的女人并不多见,而陈芸就是其一。
古人写文章,第一篇往往都是叙文以明志,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古文,包括诗集,开篇第一节一定是言志。而《浮生六计》却破天荒地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确切地说是“闺房记乐”。
所以不难看出作者对陈芸的感情有多深,许多后世文人在撰文评论他们夫妻时往往对沈复持批评态度,认为他软弱,认为他风流。小编在此要分辩一句,这完全是站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古代人的伦理常识。
孝字头上一把刀!从郑庄公,到秦始皇,到汉武帝,到焦仲卿,到陆游,没有人能逃得过孝道,一个不孝的人会被整个社会所抛弃,天下之大,必无他们夫妻两人的容身之所。
所以沈复已经做得很不了起。至于在外面喝花酒,在古人眼里是正常的,更是应当的,不过是歌妓罢了,算不得什么。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男人进电梯不小心碰了一名女子的手腕,那个女子岂不是要割臂明志?现代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代却是大道。
爱情会改变一个人,美好的婚姻会温柔一个人。
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彼此安心,快活,宁静,少一样都不成!
沈复如此幸运,得到陈芸。
陈芸如此幸运,得到沈复。
正所谓:
浮生六记幻同真,烟火罗敷不染尘。
只羡鸳鸯眠交颈,一生一世一双人。
对这个问题没有兴趣。
世上的爱情和婚姻有很多种样子
最好的爱情就是遇见了解
遇见欣赏遇见懂得遇见疼惜
沈复和芸娘有幸嫁给了爱情,更有幸在二十三年的婚姻生活中,活出了柴米油盐中的春花秋月。
如果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感觉有点太唯美,因为喜新厌旧是人性的一个弱点。
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其实说实话,很多人都很难做到。
看他们夫妻把生活过成了诗
七夕之夜,芸娘点起香烛,供上瓜果,二人在庭中共拜天孙(织女)。
沈复还特意雕了两方图章,自己的是朱文,芸娘的是白文,都刻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二人相约,以这枚图章作为往来书信落款的凭证。
结伴游玩时,二人也不忘赋诗助兴。
还曾对着山月云霞作出:
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
这样富有宇宙观的佳句。
他们~把生活过成了画意
深秋时,茑萝花满山蔓延,就像藤萝倒悬在石壁上,红色的花朵,相称着大放的“湖面”白萍,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真真是: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
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所谓夫唱妇随,莫过如此。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他们把生活过成了千古恒爱:
夫妻之间总离不开生生世世这样的话题,沈复曾说:“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
芸娘说:“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今日最好,别说来日方长。
沈复、芸娘对当下良辰时光的不轻放越,高下立判。
后二人又请人绘月下老人图,每月朔望之时,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
芸娘一直到最后的弥留之际,嘴里都念念不忘,喊着来生……,然后怅然离世,先沈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