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 16:45:13 条浏览
实现网络化的教育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网络化教学不是教育的全部。
一、网络化教育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教学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使最新的信息通过最快的速度得以传播。
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传道“,这一任务需要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来影响感化带动学生,这不是网络教育能完成的。
三、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学校教育是否能做到网络化取决于几个因素:网络普及程度,网络提速程度,教师授课水平,平台监管等等。
当然网络教育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
1.网络教育消除了距离,增加了知识的传播度,你坐在家里可以学习全世界的优质教育。
2.提升学习效率,你可以利用好自己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减少时间的浪费。
3.提升学习质量,对于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学习。
弊的一面:
1.网络教育还在初期,受制于网络的普及程度以及网速,部分落后地区很难展开。
2.对于新科技的教育方式,老师不能很好的做到互动教育,趣味教育。
3.目前网络教育都依赖于第三方平台,缺乏监管,教师层次参次不齐,教学质量也不能保证。
4.没有现场的学习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同时对学习自控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总而言之,科技推动教育发展,相对应的也会产生一些弊端,相信在不久将来,这些问题都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解决!
现在已经有许多大学开始要求一些专家和教授们录制一些免费的慕课课程对社会公开了,如果愿意学习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但是这只是所说的传道授业,但是解惑网络化应该就没有免费这一说了。毕竟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
当然如果学历教育采用这种方式给人认为始终无法和真正的全日制教育相比较。因为大学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用传道授业角度来说,他在课程之外也会给学生提供相对系统的传道授业的其他形式,例如环境、氛围、活动等等,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过程。而如果只是论知识层面,自然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成本。两者各有优点,相辅相成,不可能出现谁取代谁,除非出现向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全息影像加感官服的道具才有可能完全实现网络化!
未来的教育网络化是必然趋势,现代是信息时代,科技在不断进步,很多事情动动手机电脑就能操作。对于学校的教育网络化也是一个趋势,很多学校也在完善校园网,资源共享。但无论网络如何发达,也不能取代学校教师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教育。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在网络中实现。现在很多学生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联系老师,老师方便的时候答疑,也有授业解惑的作用。还有可以利用网络录制小微课和讲解疑难的视频,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我也录制了很多视频,和教学同步,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想学习想进步的可以观看,无奈刚学习的不多,没多少看的,这也是面临的一个问题。还有就是有想看的,但是住宿生,不能通过网络去观看,也是面临的一个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定会助推教育,教育信息化也是个趋势,也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也需要家长提高意识和重视程度,家校联手,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尤其农村学校,希望这些孩子通过努力,有好的未来。
大势所趋,不必迷信!
网络时代的,互联网+是教育教学领域的大势所趋。但网络毕竟只是工具的一种,并非传播手段的全部。因此,就网络的发展现状来看,如何更好地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尤其是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确实不应一哄而上一刀切,而应该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科学的事物。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网络授课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中青年教师大多能习惯于使用网络,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制作课程也不在话下。但也有的老教师在面对镜头时却容易分神,甚至不知所措。尤其是专门录制视频课程时,往日的潇洒自如谈笑风生突然间就会荡然无存。因此,必要的适应和训练就是必须。
其次,不同的课程还要选择能与之相适当的网课形式。知识类的,知识点强化类的,技能类的,使用大数据算法提供统计分析的,自适应学习的,文字的,语音的,视频的,人机对话的,等等,不一而足。如今的自媒体正如火如荼,也是各类知识得以广泛迅速传播的有利途径。但另一方面,除非将来技术发展能达到真正的身临其境,否则,真人真声真情实景带来的现场感染力,决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可望不可即、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视频画面所取代得了的。所以,线上线下的有机配合必然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所不可或缺的形式。
另外,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习态度决定了网络学习的成效。与面授课堂相比,网络学习对于学习者的态度要求更高。毕竟,对于年轻学生来说,网络那点事儿根本就不是事儿。耳闻目睹到的刷课的手段实在太多了,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网络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才是传道授业解惑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
总之,网络仅仅是工具和渠道,有更多的工具和渠道可供选择使用,实在是现时代的我们的一大幸事。但过度迷信网络,甚至以非网络即落后作为考核标准,也正是走向了科学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