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0:50:22 条浏览
今年读了唐浩明《曾国藩》,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曾国藩一定把二十四史读了很多遍。曾国藩这个人有多牛,这个熟悉历史的应该都知道。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最后一位大儒,官至一品大员,同时又是文武全才。说到这个二十四史还有一段故事。
说的是这样的,曾国藩属于清朝,那个时候还没有二十四史,但是有二十三史。一年,他进京赶考,回家的路上花了一百多两银子买了二十三史,买完之后带回家,怕父亲骂他,最终还是说了。而他父亲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骂他,却说了影响曾国藩一生的话。
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大致意思是:父亲要求他从头到到尾认认真真读一遍,才算不辜负其苦心,曾国藩自此之后,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要苦读十多年才算完成。最后,我们都知道,曾国藩一定把书读完了。为什么这么说?曾国藩一生的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恒!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他是真正做到了恒!人但有恒无事不成。这恐怕也是伟大的毛主席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吧!
不仅如此,还学以致用,以至于在后期的平乱太平天国,削兵权,镇压捻军都用到了这里面的典故。大概就像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
这个还真说不好,有的牛人不显山不漏水,都淹没在人民群众中间了。我个人理解,读二十四史的人,一类是为了研究,如历史学家,都是靠这个吃饭的,二类是学习权谋的,因为这里面尔虞我诈,都是高手,能教会人许多东西。不过这两类人不见得全部都读,可能是有选择,或者突出重点的读。清末有个牛人叫蔡东藩,他写了一系列通俗演义,能把不同时代的历史,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编排,并做些有依据的删减,非常具有可读性,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估计应该算是对二十四史非常了解了。
身边历史研究方向的中年往上的学者,一般都是把某段历史的大量史料精读n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对其他的历史基本就是通读,甚至可能没有读完整部史书,只是看了一些前人的成果。
别说24史,能把史记读完就很牛逼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古人已经把各种错误,经验教训社会经验,都总结了一遍,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不读书,不断地重复史书中的错误而已,所谓不知者无畏,还以为自己八面玲珑,耍耍小聪明。
可以啊,查阅资料的时候,某些篇章可能会读很多遍啊。查阅的次数多了,读的次数也就多了。
二十四史,不读也罢,――虽然事情不同,但本质一样:都是秦汉以来,帝王厚黑之权术,成王败寇之轮换。其中有关夏商周的历史记载都是错误的。中华之文明精髓有:《尚书》《黄帝内经》《诗经》等。可惜,现在我们不能正确理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