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14:10:08 条浏览
简贞散文
《道德经》虽然我读不太懂,到从结构到韵律我觉得真的非常美,当然还有《诗经》。国外前段时间看了一本捷克的书,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有评价说是像“忧伤的叙事曲”,翻译过来就很美,估计原文也不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s/qc-aWP0PaYDvCDE8hWeiRA
(文字原创)
在众多书籍中,最让我百感交集感触最深的书籍是文坛巨匠路遥先生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是因为我也是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孩子的缘故,因此对《平凡的世界》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开篇的一段独白,夹着一丝丝的凄美,仿佛把一个活生生的黄土高原天气搬到了我的眼前。
独白: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平凡的世界》是路先生的一部巨著,文笔之所以好,是路遥先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粗犷与豪迈之情。书中讲述的双水村虽然贫穷落后,但他们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勇敢的与命运抗衡,面对生活不卑不亢,苦乐交融,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屈不挠,用平凡的身影塑造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注:图片来自网络
《人民文学杂志》。这是国家级杂志,内容优质程度可想而知,并且笔者定了年刊之后,发现这是非常值得啃的一本书,慰藉心灵之余,既能提高人生境界也能增强自身文化素养。
李敖大师的《北京法源寺》,值得一看。
平凡的世界,活着
萧鼎的《诛仙》,几年前看的一本仙侠小说。人欲成仙,天必诛之。那时候对其中的一句话不是很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来还专门去搜了一下,这段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意思大概是说天地视万物如同草扎成的狗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天地对待所有的世间万物是一律平等无私的。我读过各种各样的书,《诛仙》凭借它奇幻的想象,宏伟的气势,雅致的语言文字吸引了我,有多少未曾意料的百转千回,截取一段大家欣赏一下:是谁,那般温柔的祈祷?九幽阴灵,诸天圣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是谁,那般绝地的凄美?三生七世,永堕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
一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就是沈从文的《边城》,我认为这是我至今以来,看到的文笔最美的书,小说从头到尾都带着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和美感。
虽然小说本身是一个结局比较伤感的故事,两个男主一个失踪,一个远走。
全书就像是有一个温和宁静干净的声音在慢慢的讲述,用平常的语言、讲述平凡人的故事,没有任何华丽词藻堆砌——啊,原来自然、平实,无需修饰的美才是最美丽的。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伤感的故事而忘记伤感,因为它实在太美~
人文美、环境美、人心美、初恋美、文笔美!
摘录几句我特别喜欢的放在这里——
“这个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也可能明天就回来。”
“每一只船总要有一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一个巢。”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细雨依然下个不止,溪面上一片烟。”
天是渐渐夜了,野猪山包围在紫雾中如今日黄昏景致一样,天上剩一些起花的红云,送太阳回地下,太阳告别了,到这时打柴人都应归家,看牛羊人应当送牛羊归栏,一天已完了,过着平静日子的人,在生命上翻过一页,也不必问第二页上面所载的是些什么,他们这时应当从山上,或从水边,或从田坝,回到家中吃饭时候了。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扶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