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4:35:46 条浏览
培训班是一种旨在提高学员某种知识,技能,或改善某种心态,形成某种习惯,而举办的培训活动。所谓的培训应该包括培养与训练。这个词是现代多指由私人创办带有个人或个体营利性质的培养训练并提高学员技艺的机构,所以公立性质的学校或学堂及书院不应该划入培训班之类,在中国古代与此性质相似的是由私人创办培养训练学徒的私塾。
根据《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民办教育史》的观点:根据现有的史料,很难查考出谁是第一个创办私学者。历史上私学出现于东周时期,“国人暴动”后,天下大乱,宫廷中许多掌管文化的官吏都相继流散到各地谋生。《论语-微子》记载:“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意思是,乐宫大师挚到齐国去,乐师干到楚国去,乐师缭到蔡国去......。这些司掌礼乐的文化官员流落到各国,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以传授文化为生,这是私学的发端。这些东周流落在民间的乐师所创办的私学俱备现代培训班的概念。
虽然在史料中找不到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是谁,但是以办私学规模之大、成就之高、贡献最大、对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就是孔子。孔子周流列国向门徒传授的内容主要是《诗》《书》《礼》《易》和《乐》等;在孔子门下,“弟子盖三千者,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的学生就出身而论,有贵族,有士、农、工、商,也有十分低贱的贫寒之人。孔子的门徒遍天下。在清朝时期私塾入学者都要拜孔子,推崇孔子为师祖。
应当是孔夫子。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了。最早的培训班,孔子办的私人学校算不算,即使不是最早的,但应该是最有名的吧。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的古代官制。受此启发,孔子开办了私人学校,传授学生儒家礼法,此时孔子26岁。
《论语·为政》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拜访,同时因孔子之名已经传遍列国,得到了齐景公的召见,与他一起讨论秦穆公称霸后的应对策略。
鲁国的司空孟僖子随同鲁昭公出访楚国,但因不能以周礼妥善处理外交事务,被人耻笑,孟僖子回国后深以为耻,遂发奋学习周礼,此时孔子以礼法闻名于诸侯,孟僖子也向他虚心请教学问。
公元前518年,孟僖子将死,嘱咐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侍孔子。而孟懿子正是亚圣孟子的六世祖。
在这之后,孔子一边传道受业,一边为政治国,一直到55岁时,带领弟子开始周游列国,一边探索列国的风土人情,一边完善自己的儒家学说。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14年后,返回故国,此时孔子已经69岁。他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被称为“七十二贤”。
中国历史上孔子最早提出天赋素质教育理论,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到了本领,就去做官。他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所以孔子强调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他“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军事、农业等多方面的人才。
《史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因此,学生们也很尊敬他,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至圣先师,他所办的私学应该是有史记载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培训班。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所谓的“培训班”是一个现代用语,在古代是没有“培训班”一词的。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诠释“培训班”一词意义和概念。
如果回到古代的中国,应该用“私塾”和“学府”或者是“学宫”来概括较为恰当。
如果是私塾的话一般是指私人办学,而如果说到学宫或者是学府的话,那就应该是指官办了,顾名思义讲就是有官方出资兴办的学校。
不管是私塾也好还是官办也好,都是为了推广和普及教育为目的。
如果说到由私人兴办教育的话,这的应该说是孔子。
谁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有很多的学生,比如说子路、颜回、冉耕等。
但也有由官方出资兴办的教育学府,大体来讲就跟今天我们的清华、北大、南开和复旦一样。
那么类似这样的官办学府最早是由哪个朝代最先兴起的呢?
我认为最早的官办学校应该是战国时代的齐国,由当时的齐国国君田午主持开创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位于现今的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北角方向,和当今的齐国历史博物馆离得不远。
临淄区为了保留齐国历史的文物和遗址,费心费力的在原来稷下学宫的基础上保留了一个石碑作为纪念,共游人参观。
如果回到古代的话,当时的稷下学宫堪称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
它既是一所官办的学术机构,同时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稷下学宫兴办的时候,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的齐国政权由田氏取代姜氏。
齐威王为了巩固田氏政权的统治地位,便由政府拨款兴办稷下学宫,钦定“黄老学说”。
在田氏政权的大力扶植之下,当时的稷下学宫堪称是齐国的一个金字招牌,得到政策上的优待和大力支持。
在当时云集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和阴阳学等各家各派的最有影响的学者。
其中的孟子、荀子、慎子、申子、涓子、宋钘和淳于髡等,都曾在这里讲过学和发表过自己的学术见解。
应该说,这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培训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