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3:40:52 条浏览
现代化战争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武器精准度远远超过二战这就大大增加了阵亡率但是有存活的不可能每场战役全员阵亡
不由得想起苏联的“大炮兵主义”来。
二战苏德战争刚开始时,苏军的122mm、152mm口径大炮并不多,相反德国却十分多,基本上都是压着苏军炮兵大。这种局面直到1942年莫斯科战役中才得到改变,一种应急炮火就是132mm口径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随后122mm、152mm口径榴弹炮才逐步被生产出来称霸战场,要知道这些大口径火炮对德国“闪电战”急先锋Ⅲ、Ⅳ坦克都是“一炮销魂”的打击,当然也包括“喀秋莎”火箭炮。但战争初期苏军火炮显然不足,不足以阻挡德国那些轻型坦克的攻击。随着“喀秋莎”火箭炮大量被用于战场,弹药供给成了相当大的问题。因为火箭炮不属于“高膛压”“高过载G”弹的特性,战争中用上了混凝土战斗头部,弥补了钢铁等等的不足,使“喀秋莎”在二战中随意释放,打得德军丧魂落魄。
二战苏军的攻击战术实际上也很简单:火力准备在德军防线上砸开缺口,然后再行坦克伴随步兵冲击撕开缺口,向敌人纵深发展。为此,苏军就有了一个“大纵深理论”,用大纵深抵抗闪电战。
原本炮火犁地下,步兵存活率是非常低的。但实际上无论二战中还是朝鲜战争及现在的叙利亚战争中,进攻方都不可能用炮火彻底压制步兵的战场存在。
二战中德军面对越来越强悍的苏军炮火准备,采用了前置观察哨,步兵隐蔽在前沿战壕后500~1000m的隐蔽部,待苏军炮火延伸后再分批间隔进入前沿阵地战斗。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也是放观察哨,步兵留在坑道工事中,待敌军发起冲锋时再出来进入战壕迎敌。叙利亚内战中,反动派武装利用地道工事躲避炮火,并迅速派兵到战场上去。
70年代初,中苏交恶,战争迫在眉睫,我们大量构筑地道工事。事实上这些地道工事防核战争、空袭都是十分有效的,即便美国发展出“钻地炸弹”的今天,依然无可奈何阿富汗游击队在天然山洞中神出鬼没,最终无可奈何撤出。
看自己和对手的,举个例子,海湾战争中的美国步兵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步兵,天壤之别
现在生存希望渺茫
生存大不大很难评说,现代信息化时代,高精端武器太厉害,地面部队比以前更危险
要看什么规模和战场的位置决定!看过一个纪录片有提到过,步兵也就是陆军在大规模战争中不到10%的存活率,这里面包括重伤和残疾!那个纪录片主要讲的二战,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科技手段提高也代表生存几率提高,条件对等,死亡几率也成倍增加!
如果步兵损失达到50%,这场战斗就已经失败了,因为没有步兵没有胜利,朝鲜战争美国有强大的机械化实力,但是他们败了因为步兵损失太多,朝鲜战争是美国有战争以来步兵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远远高于二战一战他们的内战,所以不能浪费宝贵的步兵。
这题太广义了。
战损率也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进攻还是防守,冷兵器还是现代化,有无(炮火、飞机、)支援,有无工事掩体等~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从古至今,步兵都是每支军队不可缺少的兵种。题目问步兵从战场生还的几率有多大,这问的实在是太广义了,步兵从战场生还几率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是什么规模的战争、所处的时代、战场的位置、步兵的素质等等。
长平之战算是我国古代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了,当时秦赵两国在长平一带总共集结了一百多万军队,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爆发了,最终以秦军攻占长平取得胜利,此战双方共损失七十五万,赵军四十五大军全军覆没,其中有二十万人被秦军坑杀。如果这时要问赵国步兵的生还几率,那么几乎为零。古代虽然是冷兵器作战,但是受战术、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大规模作战情况下,步兵的生还率是比较低的。
二战时期,陆军在大规模的攻防战中,步兵的存活率一般不到11%。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士兵平均存活时间大约在两个时辰,而德国士兵也差不多。抗战中,因为中日两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中国军民完全是用血肉去抵挡日军的炮火,这样中国士兵的生还率不言而喻。
在战场上,老兵的生还率往往比新兵要高一些,因为他们的战斗素养高,经验丰富。二战时期,机枪手、通讯兵、司号兵等往往成为敌军重点“关照”对象,所以别看到影视剧里别人拿着机枪扫射很爽,其实机枪手的阵亡率是挺高的。总之,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士兵已经是很幸运了。
现代的科技如此发达,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估计大部分步兵都难以存活。
步兵战场生还几率还是拿数据说话吧,抛开那些极为惨烈的必死部队外,阵亡率大多在11-15%上下。老王特别列出“凡尔登绞肉机”、“斯大林格勒”、“美军空降兵”的例子。
别的不多说,先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数据,这是一场打了4年多的血腥战争,有“让欧洲少了整整一代人”的说法。
一战战场上大炮和机枪成了步兵的收割机,4年的战争至少1千万人丢掉了性命,2千万人受伤。除了600万平民损伤和失踪外,协约国共计动员了42180000军队,士兵阵亡了5497600人,占13%;同盟国共计动员了22850000人参战,阵亡3382500人,占15%。
从这上面看,似乎步兵的伤亡率还挺低的,那么多人,绝大部分是步兵,真正死了的也就13%-15%的比例。但这个东西可不是这样算的,1910年欧洲也就3.44亿人口,刨去女性的成分,相当多的适龄男青年都得到战场上去走一遭,这个15%死亡率可不低。
再看看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2月21日打到12月19日,差不多1年时间德法围着一堆要塞搞死了30万人,50万人受伤。其中:
德军投入了1250000人,阵亡143000人,占比11.44%;
法军投入了1140000人,阵亡156000人,占比13.68%。
此外还有索姆河会战,英军对着德军三道阵地打了一星期的炮,然后自己又在集群攻击的时候遭遇德军马克沁机枪火网,8小时阵亡了58000人,可谓凄惨无比。
说大战怎么能少了斯大林格勒?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血战血腥无比。苏德双方从1942年6月28日打到1943年2月2日结束,199天伤亡了2,000,000人,成为历史之最。其中:
苏军参战2500000人,650878受伤或被俘,474871人阵亡,占比19%。苏军因为不间断的投入了许多部队,再加上后来准备的大反攻,所以前面的伤亡数字可绝对不止19%。
德军阵营的阵亡数量至今还是个谜,因为战争打的残酷,结束的也混乱,其中含掺杂着大量的轴心国阵营军队,像罗马尼亚、意大利的军队都非常多,甚至还有苏军叛徒部队,所以根本估算不出来,伤亡多年来在60万、70万、80万上各种跳。但是苏军光德国将军元帅就抓了23个,德军损失可想而知。
我们还可以找些比较精锐的小部队看看伤亡。比如101空降师和82空降师。
参考101师的编制,作战部队有501、502、506共3个空降步兵团,以及327、401滑翔机空降步兵团、377空降炮兵营、321、463、907滑降炮兵营、81空降防空营、326空降工兵营以及师部直属连、通信连、武器连、侦察排、宪兵、伞修营、义务连、补给连等,整师人数为12799人。
从诺曼底登陆伞兵空降开始,到战争结束,214天里101损失官兵9328人,阵亡2155人,失踪1193人。以全师比例来看损失比例为16.8%,加上失踪的为26.1%。伤亡比巨大,阵亡比勉强凑合。
82空降师也差不多,伤亡6993人,阵亡1509人,战斗阵亡1211人。以全师比例来看损失比例为11.7%。这其中有一半是在“市场花园”行动中造成的,那次82空降师伤亡了3400人,101也伤亡了3800人,差不多报销了一半。
最惨的是英国人,上万人的“红魔”第一空降师,市场花园行动结束只剩下2000多伤残,很多人是在空中被高炮炸死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506团E连,也就是《兄弟连》中那个部队的阵亡数字,这支比较骁勇善战的部队阵亡了210人,而该连编制是140人。很明显死亡人数翻倍了,中间不知换了多少血,走了多少补充兵。
正所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别看百分比不高,这都是胜利大逃亡的,全军覆没的老王不忍心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