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史上几个书法高峰期,与其时代背景有怎样的关系?

2025-01-10 15:01:05 条浏览

唐诗,晋字,汉文章。晋朝应该是书法发展的高峰期,这是书法发展的特殊原因造成的,当时隶书刚刚脱胎楷书,草书,行书,还没有怎么发展。晋朝正好南方生活稳定,所以书法大发展,北方由于战乱,所以书法显得粗犷。和南方的书法共同发展,这时候正是书法的高峰期。以后字体没有变革,书法难说有创新。




我认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的出现都是有一定根源,有一定的时代关系的。

史上几个书法高峰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与其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史上的几个书法高峰期一般认为是在魏晋、唐代、宋代以及元明清时期。书法的高峰期多出现在政治动乱,军阀纷争之后的稳定时期,经济得到开发与发展,百姓能安居乐业、安定生活的时期。

历史发展到魏晋,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皆趋于完备。从魏开始的“唯才是举”用人制度促使文学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与繁荣,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文化基础。门阀贵族多以临习书法卖弄技巧为荣。同时,儒教、道教、佛教思想的共存与繁荣,综合影响了文人书家的思想情绪及思想面貌,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杰出的书家群以及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王羲之。

后来的唐代、宋代以及元明清时期,虽然各代呈现的书法风貌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政治和平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环境下由于喜好书法的皇帝的大力推崇甚至身体力行而使书法艺术高峰不断出现。其中以唐、宋时期尤为显著。像唐代的欧、褚、颜、柳、怀素、张旭……各大家,宋代的苏、米、黄、蔡宋四家等一批批的书家都各呈风采。元明清时期,虽然也名家辈出,但由于前代书家风采太盛,而显得稍微暗淡。

书法在魏晋崇尚风韵,在唐代崇尚法度,在宋代崇尚意趣……每个时期的书法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一,经济盛世书画乱世黄金

二,上层影响皇帝喜欢




谢谢好友@最美还是艺术史邀请回答问题。也谢谢提问。这是一个书法史的问题。

中国的书法史到底从何时开始,学术上有不同的书法。

我个人认为,最广义来说,汉字书法经历了书法肇始、书法形成,书法鼎盛,和书法成熟,这样四大历史阶段。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说说。

书法之肇始是从商朝中晚期的甲骨文才开始的

中国用刻刻划划的方式写字,从良渚文化时代就已经有了。但是,甲骨文之前约2000年时间里,“文字”实际上是一种私密的符号而已,出了很小的一个圈子,根本没有人知道,这些刻刻划划的什么意思,所以,这样的“文字”是很私密的。但是,文字就是从很私密开始的。就像手机,就是从个人爱好发明然后推广到社会普及大众的。

但是,文字的普及大众,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呢!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系统的,有一定组织规模认可的文字,起码是国王肯定的文字,而且,也实实在在是记录了语言思想的,所以,甲骨文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

所谓“系统”文字,就是具有内在的完整性,这与甲骨文之前零零星星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的历史新阶段意义。

甲骨文是刻字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刻写之前,需要用毛笔先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

这种写和刻的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也是中国书法的基本方法。

比如后来的碑刻,拓本等等,都要先写字,然后再刻字。

甲骨文主要是用先写后刻的办法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书法。

甲骨文影响了金文,金文也是先要写出来,然后制作范铸,才会留下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叫大篆。大篆是周朝的主要书法规范。

但是,这个规范被春秋战国时期完全打破了。特别是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字,都有较大差异。

书法的形成是因为有正俗两种文字并列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按照秦国的大篆样式,重新整理和颁布了文字的规范,这种文字就叫小篆。

小篆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第一,首先是统一了公认的规范官方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字,总的来说,还是大篆的基本框架,秦国比较落后,所以,秦国的大篆比较接近西周末年的书法风格,因此,秦国的大篆,具有古典的书法美,所以,能够取得六国的共同认可。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号令不但得到全国的认可,还得到汉朝的完整继承,这足以说明,汉字的统一是符号历史需要,也深得民心的。

但是,第二,秦始皇颁布小篆之日,基本上民间已经在流行篆书的“草书”——隶书。

所以,汉字之所以有书法,应该就从这个时代开始了。

为什么?因为秦朝就已经流行隶书了。这几乎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了,而与这个潮流相反的是,官方文字仍然是小篆。

小学生学习汉字,首先是从小篆开始,而不是隶书。

这就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汉字的双规应用的新局面:一方面,国家有规范的标准字,一方面民间有通俗的流行字。

在这个汉字双轨制的现实面前,我们不能不学书法。

书法,首先,就是规范书写。

所以,从秦始皇颁布小篆以后,小篆一直是在幕后发挥着汉字帝王的作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的正文,就是以小篆为准的。这样,小篆的地位就更加权威了。

但是,汉代,逐步完全成为使用隶书的时代了。隶书是汉代最通行的书法字体。

书法的鼎盛时代是书法异彩纷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书法史上,把书法的鼎盛时代,确定在唐代,这是不正确的。

在魏晋南北朝,我们现代的所有书法字体都完全出现了,这是以前和以后都没用过的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所以我们说,书法的鼎盛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代。

理由是,只有魏晋南北朝,才完成了隶书为楷的形成。所以,这是一个书法革新最活跃的历史时期,也是书法成就最高的时代。

不但产生了影响千年的书圣王羲之,也产生了楷书、行书和新的草书。

王羲之之后,汉字的书体,就再也没有较大的演变。

书法的成熟时期是唐宋两个时代

但是,由于魏晋南北朝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政权,所以,书法的规范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当时,任意写草书、隶书、楷书、行书、魏碑、篆书,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太正常。

唐代统一中国以后,继承了隋代统一的制度,继续完善了书法规范。

唐太宗推举王羲之的书法“天下第一”,于是,出现了人人学王羲之局面,书法,也进入了艺术的寻常百姓家。

王羲之的书法,实际上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而作为书法,大家最喜欢的却是行书和草书。

因为行书和草书是最有生活化的书法。

唐宋书法书法的成熟,主要体现在对楷书的重视和规范。

魏晋南北朝以来,汉字适应新的需求,从比较慢的隶书中解放出来,成为比较快的楷书。

所以,楷书在南北朝时代也已经取代隶书的官方地位,成为新的官方文字的标准字。

唐代书法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广泛吸收了魏晋南北朝楷书的精华以后,创造了唐代的新风气,形成了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大家风范。

宋代,虽然没有在楷书上有所创新,但是,在行书上开创了“尚意”的个性美学,这对,元明清都有重要示范。

晚清到当代,是一次文化复兴的过程。目前,我们的文化复兴才刚刚开始。




书法盛行的几个时代,是与其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政通人和,百业兴盛,文化当然兴盛,文化的载体之一书法兴盛也就是自然的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