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怎样写一篇书评?

2025-01-16 11:39:23 条浏览

你看进去了,产生共鸣了,找到了感动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枯燥




要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书评?我觉得我们要先学会区分什么是书评,什么是读后感。很多写书评的朋友,会不自觉地把书评写着写着就变成读后感了。

书评,顾名思义,就是对书的评价,很多时候教我们写书评的老师,经常让我们看封面,看作者,然后从前言或者序言,找到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接着就是写书中精彩观点或者精彩时刻,最后就是对这本书表达的思想以及感受写一下。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到最后也是读后感罢了,因为这是因作者某个观点或者段落加以描述,然后发表看法或者感受[捂脸]这个感情小的时候写读后感不也一样吗?先读书,概括中心思想,接着分享你觉得精彩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这种也叫书评吗?

书评,我个人觉得是你对作者写作手法,对事情论述的一些方法可以加以评判,对作者的一些用词,事例,可以从文学角度去评论好坏。至于观点或者结论,咱们再叙再议,这叫议论文了。还可以加上对这本书的一些评价,例如《非暴力沟通》是一本可以实操提高沟通技能的书,《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虽然有点复杂,但是每个写作初学者必看的书之一,这些我绝得都属于书评一部分。

阿锋爱学习也是刚学会写书评,还有需要提高自己学习能力,例如书评要写好,就得,先写思维导图,先做大纲,做好素材案例累积,这些都无一例外是写好书评的工具,但是阿锋建议大家在这之前先多看书,提高素材积累,这样会更有利于写好书评。[灵光一闪]




怎么写书评?这是一个有一定深度文化理论的问题。书评作者除了必须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外,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理论修养,熟读和研究需要评写的文学著作,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成书的时代背景,以及各界人士,特别是文化名人和历史事件人物对本书的评论和评价。还必须了解事件发生地的国情和民风民俗,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事件,几乎是缺一不可。没有具备一定思想政治理论和文学艺术水平的人,很难撰写出符合历史事实,有较高影响的书评来。




好好的读好那本书,深入到书中的故事去,与书中的主人翁共鸣,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些都了解了,还有你自己必须有深的写作功底,不然写书评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吹。




写书评,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哪怕你整篇文章里只提到书中的一点,你有自己的见解,能够不人云亦云,就可以。

写文章为了什么,放在现在就是“分享”,每一个人都自己的生活经历,而且人本身以及经历本身都是不同的,这样世界在你眼中就是不同的,不同到什么程度?不同到独一无二,全宇宙仅此一家。

仅此一家的观点被表达出来,结局一共三种。

1.引起共鸣,你说出了他们想说但没能说出来的话,一般都是这种反应“对对对,他说得太好了,就是我想说的”

2.遭到反对,这很正常,有支持就有反对,而智慧的人不是只怼你,而是想你的观点从何而来,它有没有道理这样就会导致第三种反应。

而你呢?你也会想人家的观点是不是也有道理,它的逻辑是怎样的?自己的观点符不符合逻辑?是不是真的经得起推敲,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出去的就会有回来的,总会有收获。

3.心得火花,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大于二?在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起来碰撞的情境下,因为说着说着,就有新的观点出现了,而且不止一个。观点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换个角度来看世界,你发现你眼中的世界多了新的精彩。

其次,如果你还能由点及面进行深挖,那你就更优秀了,抛砖引玉多了,都能凑齐好几本书了,列个书单,都能召唤神龙了。这个点是在上面说的第三种反应基础上,一加一可以是你的加上作者的,多看点书吧,你也能做到雌雄同体,自己授粉自己生。

然后,坚持。眼过千遍大V的,不如手过一遍自己整理的。

最后,自信。人家的终究不是你的,结果你还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有了,就是不敢生。




我写了一个书评看看可不可以这样写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

1)

从前有个群,群里有好多大佬,有一天,管理者发了一堆书,说可以看这些书,然后写书评。我一看,就看中了这本。鲜衣怒马,多么春天朝气啊。少年、最近抖音多火啊: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读啦。但是,好的书评,从来都是边看边写的啊。

接着就开始读诗啦,开篇就是贾雨村的诗: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怒马说贾雨村的这三句诗代表了,女人、野心、怀才不遇。

初看不解其意,后面才发现貌似其中隐喻了后面提及的诗人的遭遇啊。

他们有的败于女人,有的败于野心,有的败于怀才不遇。

不过据我上学所知,好多人诗人怀才不遇,动辄发配边疆,轻则置之不理。大都过着清贫不得志的苦日子,但却都能写一手好诗,说明才华和家境并不成正比啊。

然后看到有人把自己的作品拿去给前辈看,不知道他满意否,就直接作了首诗。用一个新娘子要去见长辈的紧张的角度来试探式询问,不禁觉得好可爱。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那么问题来了,我的这篇书评,深浅入时无?

2)

很多的历史都用枯燥催眠将我一一击退,而古诗词大多都是要求背诵的比较有名,其他的也不怎么会主动去看,尤其是这种解读的书,不是这次的机会,我还真不会去了解初唐四杰以及各位大家的经历及不要求背诵的其他作品和生平。想不到的是这本书不仅不枯燥甚至很有意思。

简短而不失顺畅,随意而不失个性。简直就是欣赏唐宋诗歌的同时还能看到很多段子和精简瞎编的故事。

下面我就稍微跟着作者的脚步,扯几个诗人聊几句,然后我就自由发挥。你们猜,我的发挥深浅入时无?

历史上,杨广是个风评不好的人,为了权利不惜残害手足,可不曾想,他还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更不知道他的诗竟然也有流传下来的,倘若继续攻一攻,说不定能多留下些千古名句来,但他没有。

就像他的京杭大运河一样,分明是很伟大的作品,却只是他寻欢作乐的产物,不然的话,他是可以凭运河和大禹齐名,凭诗歌得一个好称号的,可惜的是他的才华和他的伪装一样短暂。

为什么突然扯到杨广?因为作者写了,然后我只是在跟风写书评。。。。

他的诗: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后来,得他启发而来,起先不出名,后来称绝的: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这首诗,源自于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只不过他将一幅画变成了一场梦,让一个美女变成了女神。

初唐有两首诗在历史上长期被忽略、被低估,到明朝才逐渐被发现、被接受,直至推崇到一个极高的位置。一首是上面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又评出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另一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不经过蒙曼的赏析,我这样的俗人,真是没法看懂这些诗句背后的意思。对于一个菜鸟来说即便看了详细的解说,甚至操作的步骤,也还是没法有那种大神的行云流水,但这不妨碍我偶尔装个深沉,把他的评价记下来,用到的时候复述一哈。

接下来继续讲杨广,也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这段还差点字数吧。

他作的死:先有奉承上面,欺负下面,表面工夫十足,内心险恶。后有:逼宫弑父,赐死兄长,软禁弟兄。

一旦得到了想到的权势,便开始为所欲为,在先帝还在的时候隐藏的那些阴暗面被权势无限的放大,于是他无恶不作。所以他的诗和他的京杭大运河,都没法挽救他的臭名。

在尽其所能的放肆之后,对于结果怎样,都无所谓了,他虽然没有认真成为一个诗人,但是诗人的下场他有!

“他得意的时候像一只老虎,杀戮、凶残、六亲不认;失意的时候,却像一只鸵鸟,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大梦幻里,混日子、末日狂欢,然后等死。”

3)

骆宾王骂武则天很有名,也骂的很好,那长长的古文,我还稍微看了下面的注释,才能看懂意思,好吧我还看了译文...

作者说骆宾王“愤青的主要特征就是:“看不惯,就开撕。一般愤青面对的只是普通角色,骆宾王是愤青Plus(升级版),他开撕的人,是武则天。”

但是作者的遣词造句就很有意思了,分分钟跟着唱起来了…不信,你试试。

大概意思是:哟!哟!哟!风在吼,马在叫,宝剑已出鞘,战士在咆哮。快加入我们的战斗吧,咱们组团,一定能把武则天干掉!

再看看其他文章里面,作者的幽默风趣:

以上对话是我脑补出来的,但大致的历史脉络就是这样。

以后会报复……不,会报答你的。

杨广登基后,各种铺张,各种杀戮,高颎总是提出异议,给他看《一个皇帝的自我修养》。

于是,杨广报答了他,将他杀头,将其子孙发配边疆。

大钱。“温一壶酒,要一碟茴香豆……”

怕不是鲁迅看多了哦

“王勃跟过英王,王维、杜甫跟岐王走得很近,刘禹锡、柳宗元跟的太子以前是宣王,李白也跟过永王(李白:哪壶不开提哪壶,找事是不?)。”

看了这些,就说作者皮不皮吧,作者不皮我皮好吧,但好像我没作者皮。

继续骆宾王的话题,结果老骆没干掉武则天,把自己干掉了,最后的下场就像孔乙己一样,没有消息了。

在云谲波诡的权力旋涡中,愤怒之路的尽头要么是荣耀,要么是灾难,骆宾王显然是后者。

以为上面就有趣完了吗,不,这才刚开始而已。

他臆测王昌龄“今夜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要是王昌龄知道有人这样诽谤他,估计能气活过来,再在诗史上添几滴墨水来。

然后,他就写了张继,这个本来也没啥的,要求背诵的嘛,都懂的~但我想分享的是后面很有意思的比喻。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非常简单,简单到不需解释。其实,只要你一解释,这些文字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就像你非要把一个琉璃杯打碎来研究成分,只能得到一堆玻璃碴。”

如果说张祜的寂寞是一座渡口,李白的寂寞是一座山,杜甫的寂寞是一江水,张继的寂寞是一阵钟声,那么,陈子昂的寂寞,就是一个小宇宙。

4)

哇,要说李白了,我好喜欢。

李白更惨,正在流放夜郎的路上,就是要去贵州。要不是后来遇到大赦,我们的课本里还会增加一首要背诵的诗,叫《望黄果树瀑布》。

等等,诗仙也可以拿来开玩笑的嘛,不该是夸赞嘛。。。还记得余光中的: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哦。作者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所谓盛唐气象,他年轻时就开始吞吐了。

杜甫说李白的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为了李白,他可以与全世界为敌。但李白却很少写给杜甫什么佳作,于是有人质疑他们的友谊。

关于李白和杜甫的友谊,蒙曼有很好的解释“李白是什么?李白是仙,是飘在云中的,每天除了能看到神仙,就能看到自己了。所以,他或者思慕神仙,或者张扬自己,对社会、对他人,他的体贴程度就会差一些。

仔细想一想,我们衷心喜欢的,不也正是李白这种飞扬的个性和潇洒的情怀吗?但是杜甫不一样,杜甫是圣,圣人也是人啊,所以他有普通人的情怀,但是比普通人还要深沉,还要博大。”

还有就是,杜甫是后辈,是偶像,李白是前辈,前辈有前辈的偶像,就像也会有人把杜甫当偶像一样。就像我喜欢他们俩的诗歌,我给他们写再多,他们也没法给我写一样。

但得知他们总共才见过三次面,就觉得好可惜啊。怪不得杜甫几年后还在诗里写想一起讨论诗呢,可惜终究成为了千古遗憾。只是不知道当时杜甫的诗,有没有飘到诗仙的耳朵里呢。

后来,作者以诗歌为中心,用故事为主题,拿古代名诗人当演员,在他的书里,酣畅淋漓的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戏,什么酒楼唱诗喝酒大赛,谁的诗少就得喝酒。

更有这些胆大心细的佳作,难道你不心动吗,快来看吧。

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

杜牧:朋友,你误会我了

李商隐:姑娘,我要给你写情诗

温庭筠:一边花样作死,一边花间作诗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

颜真卿:从一个人,看大唐消亡史苏轼:月亮代表我的心

李清照:大宋文坛的一股清流

辛弃疾:哥的忧伤你不懂

陆游:我一-身盔甲,却藏不住软肋

刘禹锡:有本事你来咬我呀

看我写的书评样式,还是当初那个少年,没有一丝改变。




如何写出好的书评,首先就是要认真读书,读懂书,把自己对书的理解,感受、写出来,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要打开这钥匙,就离不开书评。

其次,要领会原著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以及作者的创作主题,这样就比较能准确握住作品的中心,主题抓得准,思想理解透彻,好的书评也就自然信手拈来了。

最后,要联系实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管读哪本书,要勤思考,抓住书中使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最让你不能忘怀的部分,再结合自己所想,所经历的事情,将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和受到的启迪联系起来,就会写出一篇好的书评。

好书评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推荐关注一下@阿牧是谁,他的文章有很多书评,写得很好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必须掌握批评的标准。文学评论的标准有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历史标准、社会标准、艺术标准、美学标准等等。用不同的标准来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应该用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来衡量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所谓美学标准,指的是艺术规律和美的原则。别林斯基指出:“确定作品美学上的优劣程度,应该是批评家的第一步工作。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学分析的时候,也就不值得对它作历史的批评了。”(《关于批评的话》)美学标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分析作品要从分析艺术形象体

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它是否真实、生动。这里讲的真实性,不仅包括“客

观真实”,也应包括“主观真实”。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把人写成一条虫,仍是来自对现实

的人的思考。它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种“变形反映”,渗入了作者“主观真实”的成份,仍然是真实地揭示了现实关系中人的本质的某一方面。

二、典型化的程度。典型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记,要考察作品在典型化上所达到的高度,看是否达到“以一当十”的境界。典型化不仅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包括典型情绪、典型心理等。

三、形式的完美性。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的优劣好坏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高低强弱。要考察作家对艺术形式的探求,看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达到完美的程度。忽视形式美的观点是版面的,因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互为表里、相依相存的。

四、作品的美感效果。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是发挥不了文学

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创作,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创作

需要激情批评也需要激情。没有激情,没有审美感觉,就无法进入美学的批评。

所谓历史标准,指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把作品放到它所产生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历史实际中去考察。文学作品总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氛

围,就无法对它作出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把作家、作品放在历史的发展

中,放在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知人论

世”。用历史标准去衡量作品,要考察作品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方面,要考察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程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新鲜的现实感。此外,还要考察作家主观方面的情况,研究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创作个性,弄清作家是在

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气质如何等等。总之,要把这一切作综合分析,而不能抓住一点,以偏概全,任意褒贬。

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两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分离开来。前面分开来说,是为了

表述的方便。如果把批评标准表述为“美学??历史”标准,就更贴切。总之,文学评论作

者应该把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论和写作。




我感觉需要文学内涵,你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一定的阅历,一定的书写✍能力,一定的人情常识,才能写的是体现你的价值观,给人一种感悟和冲击感,这样才可以让人有感悟和欲望去看这文学。




其实我也是一个书评新手,不过喜欢写点什么,倒是坚持很久了。

作为一个小白来说,我觉得写任何东西,都有其方法,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找到门路,还没有开窍。而且大体看来,大多数人说的都是理论方面的,我想你应该希望得到“如何去做”这样的回答。

要说如何写书评,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回答,但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仅供参考。

首先确定你写书评是要给谁看

这是我们写书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你要写的书评是给谁看的,可以是自己、网友、还有一些正规投稿。下面我们分开来说。

一、给自己看

这种情况其实是最好处理的,毕竟是给自己看,说是书评,其实更像是读书笔记,只需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二、给网友看

这第二种就是我们最多的想法,给更多的人看,并且让别人喜欢上自己的文章。

三、给一些正规报刊投稿

这个是最考验我们的“学术性”的一种书评,因为他们要的不是白话文,他们需要的是一种严谨、逻辑清晰、且有教育意义的书评。这种书评也是最难的,毕竟引经据典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

那么下边我主要说给网友看的这类书评,该怎么写。

要有趣味性,气氛轻松活泼接地气。

没错,现在的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不太喜欢去看什么长篇大论。

更多的是看一些简短的文字,所以小视频才能风靡起来。那么作为书评,首先我们不可能过于简短,那样不太容易把话说全。我写书评常常因为刹不住车而烦恼,因为我怕自己写出的文字“味如嚼蜡”,即便是有点中心思想,又有几个人能看的下去呢?

所以想要让人看的下去,我们的文字就要有“趣味性”,不能把书评写成满满的大道理,适当的开一些玩笑,都能让读者更有兴趣读下去。

标题怎么写?

其实很多人教我们标题要“蹭热点”,这也没错,毕竟蹭热点的确会提高阅读量。但我总是不想去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能说我是一个随意的人吧,想到什么标题,就写什么标题,从来不去研究怎样从标题入手提高阅读量。希望你可以避开我的坑,如果哪天有了心得,也请指教。

文章切入点怎么找?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书评的切入点,一定要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

比如:很多人都苦恼怎么和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说话,沟通。

那么如果我要写一本教人沟通之术的书评,我的切入点就是教你怎么和美女搭讪。

我们可以用做饭的话题,看电视的话题。反正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场景作为书评的切入点,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评不局限于书本身,书只是一个引子,为的是引出你的观点。

这一点其实就构成了我们书评中间部分的内容:你自己的观点。

书评不是简单的介绍书名、作者、写作背景等等。

甚至这些东西都不必要全部出现在你的书评中,除非它对你的文章有用。

很多人写书评写着写着就变成“抄目录”了。

这就是个人观点的重要性,一篇书评创作的整体流程是这样的:

选书——通读——通读的同时笔记——找到一点你觉得值得深思的观点——动笔——修改——定稿

当然迫于书评文字的局限性,我们也可以一本书写多个书评,但是中心思想不能相同。

这是我个人的方式,当然不见得就很科学,我也在学习之中。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经验,也是一个书评小白总结的一点写网络书评的方法。希望对你能有一点帮助。




这个真没经验,你问问其他大牛吧,抱歉




我觉得无论是写什么,首先要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写,例如这本书真的是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真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一二,将书中对自己的点拨拿来分享就是非常好的书评,不但自己能学到东西,别人也可以借鉴。

其次是不同角度,一本书虽然每个人见解不同,但是很多人站的角度确是比较靠近的,能够从一本书中读到别人没有读到的角度,然后拿来分享,也能让人细细品味。

还有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真心分享,不夸大不贬低,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灵魂,对每个人而言也有不同的含义,将好书进行分享,让爱书的人看到好书、不一样的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有人一针见血,岀言直指要害。有人先陈述伦理,最后一语中的…。各有各的评法,各有各的爱好,难有统一标准。




厚厚的一本书,看完后觉得内容很丰富,又想写一下自己看完后的感想,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但我觉得要想写的话,还是要逼自己多练习。

首先是看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为后面写书评做准备。

另外就是动手前,先构思好一个总体的文章架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每部分内容再扩充写上去。

应该还可以在把自己的感想写的时候,阅读一些其他人的解读,扩大自己的视角。

写好后再阅读检查一下自己的文章。

假以时日,会有进步的。

共勉。




书评,就是对一本书的综合评价,是为了让还未接触这本书的读者对于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看看这本书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

写书评呢,个人觉得分为3个部分。

第一:了解作者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写书评之前要先了解作者。就像上初中高中时,语文考卷里面的古诗文鉴赏一样,要先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其成长历程,这样才能从大前提下把握古诗的脉络,准确了解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内涵。写书评也是如此,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这本书。

第二:读懂作品

写书评的前提是什么?首先你要读了这本书,不要妄言评论,这样会给还未阅读此作品的读者带来一定主观上的误解。另外你看完了一本书,也不代表你就读懂了这本书,此时就写下书评未免有失偏颇,个人觉得应该仔细推荐,多读几篇,读懂其中内涵才行。

第三:书评定位

最后要看你想要写给什么人看,一般来讲,书评都是面向大众的,那么书评的内容就要通俗易懂,不要满口之乎者也的胡篇大论,没人看的懂你在写什么东西。

最后上图




精制文章体文材,语言输出味就来,百看不厌自成才,此文才艺实惠培!!!




北大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在其专著《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讨论了如何写作书评和札记。我把他的观点分享一下:

书评制度

书评是一本学术杂志中举足轻重的部分,西文学术期刊的主体是论文(Article)和书评(Review),论文往往只有几篇,涉及的范围不够广。对于读者来说,更重要的有时是书评,因为书评才能真正反映这本刊物所涵盖的各个方面。我们翻看一本杂志时所获取的知识,有时并不在于论文,而在书评,这是和西方学术刊物的书评制度相关联的。

因为中国学术期刊一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书评制度,所以一本杂志中,主体是论文,书评只占极少的篇幅,甚至没有书评。所发表的书评含盖的方面不广,大多数书评是一些对所评之书的概述和夸奖,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一般也不受读者重视,只受作者和出版社的重视,因为其中一些书评是作者或出版社编辑找人写的。

西方学术刊物的书评制度是这样的:

每个学术出版社出版一本学术专著后,都要寄给权威的学术期刊,由期刊主编挑选其中值得评的书,去约请与该专著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来撰写书评,同时也就把这本书送给写书评的人。这种由杂志自身来选择权威专家的做法,很好地避免了由作者本人或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把自己写的书或编的书送给书评作者,因为后者必然产生人情稿子。所以,我们在西方经常遇到的事情是,一个学者出版了一本新书后,都在提心吊胆地等待书评的发表,而他/她并不知道书评都是谁在写,更不能干预书评作者写什么。我在耶鲁大学时,某一天见到韩森(ValerieHansen),我说《守护神》(Numen)上有一篇你的NegotiatingDailyLifeinTraditionalChina:HowOrdinaryPeopleUsedContracts,600-1400(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95)的书评,她赶快跑去看。足见书评在西方作者眼中有着与中国不同的学术意义。

因为书评是由杂志约请的专家撰写的,所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杂志自身手中,杂志也把自己所发表的书评水准,看作是该杂志的学术水准,这样的一种学术认定的结果,是杂志要约请权威来写稿,而不接受书评投稿。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刊物的约稿通知里面说,书评不接受投稿,如果你特别希望评某本书的话,必须先和主编联络,在得到主编的同意后,才能撰写。同




谢谢邀请!我没写过,不过还是实事求是,怎么想怎么写,每个人看书的感受不一样。




如何写出一篇爆款书评?

什么是书评?

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即是评价介绍书籍的文章,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

而当你学会写书评后,不仅可以让自己吃透一本书,提升写作水平,写得不错的,还能从中赚取到稿费。

书评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1500字左右的书评,简单介绍书中的作者,概括书中的核心内容,以及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

第二类,6000~8000字的讲书稿。把一本书的精华,用口语化的方式来概述,然后录制成20~30分钟的音频。

第三类,拆书稿。即把一本书拆解成7~10篇文章,每篇用1500~2500字,讲述书中的一个章节或者核心观点。

写书评需注意的6个步骤:

第一,开头引入主题

开头引入主题,可用讲述相关的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入书籍的主题。

也可以用案例法、提问法、数据、名人名言等的形式来引题。

第二,概括全书精华

引入主题后,用一两段话概括书本的核心内容,告诉读者,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读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面的观点埋下伏笔。

第三,作者概括简介

接着,需要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有什么特别之处,经历是怎样的等。从而让读者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及其专业能力。

第四,重点介绍书中的三个核心观点或方法

学会有所取舍,挑选3个书中的核心观点,去展开详细说明,切忌贪多求全。

讲述的过程中,可添加案例,助于读者阅读理解。每讲完一个观点后,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再开始讲述第二个观点。

第五,简单讲述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说完书中的核心,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感触和收获,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这部分简单说明即可,不需长篇大论。

第六,结尾处对文章做一个总结和概述

在结尾处,做一个升华,及简短的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再回忆一遍书中的要点。

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是写好书评的第一步,但若想写出爆款书评,关键自身需先把书吃透,有一定的积累沉淀。

正如药山老师所说,当你把书评看做自己写作的起点,看做自己的思维、写作等职业必备技能提升的起点时,你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这个时候,你或许会坚持走的更远,即便一时没有签约,没有得到马上的变现,也会继续坚持下去,持续的沉淀。




温馨提示